陶行知劳育理论视野下幼儿园以劳育德的路径研究
2023-02-10于萍萍
于萍萍
(无锡市新吴区润硕幼儿园,江苏无锡,214114)
一、引言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社会主义教育要注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道德教育的方式,将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有力抓手,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道德行为习惯发展。[1]幼儿园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蕴含着德育成分,能够发挥德育功能。将劳动教育全方位、高层次地渗透到幼儿园教育当中,能够推动幼儿道德认知的提升、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情感的生成。以劳育德不仅是一种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手段,也是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途径。因此,如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推进幼儿园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融、相促,实现以劳育德的根本目的,便显得格外重要。陶行知劳育理论散落在生活教育理论当中,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不仅对大、中、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探索推动现阶段幼儿园以劳育德的路径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拟从陶行知劳动教育理论出发,探索幼儿园以劳育德的可行性路径,以推动幼儿园以劳育德工作提质增效。
二、相关概念的思辨
(一)陶行知劳育理论的三维解读
1.劳动教育目的——手脑相长,增进自立能力
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目的在于手脑相长、增进自立能力,获得事物的真知、以了解劳动者之甘苦。[2]“手脑相长”意为脑力与体力并行、脑与手并用。在“手脑相长”这一目的表述中,他还规定了两点:一是“行是知之始”,强调“做”与“实践”,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得到大脑的反馈,并且不断总结经验、升华经验的劳动,才是有效的劳动。二是做到“劳力者劳心”,进一步阐明了“做”与“实践”的真正含义,强调“用心做”,用心以制力,用个人的精神力量去支配劳动的力量。[2]“增进生活自立”是陶行知对当时中国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由人照顾的现状提出的批判对策,强调劳动教育培养出来的应是行为能力、思想能力皆独立自主的人。“获得事物真知”强调要“实践”和“做”,在实践当中感悟,把握客观规律。“了解劳动之甘苦”强调要尊重农民、尊重劳动。[2]
2.劳动教育内容——源于生活,面向生活
陶行知是一位将劳动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躬行者、实践者。他认为,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劳动生活,劳动教育应该源于生活,让受教育者在过着劳动生活的同时再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活动,这样劳动教育才能取得进展,这一劳动思想正是“生活即教育”的具体体现。[3]劳动教育的开展必须依赖生活、依靠生活、面向生活,为生活而教育。他还强调劳动教育既然来源于生活,适应生活之变化,那么便不应设计机械、固定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因人而异地去适应学生生活、心理状态。除此之外,陶行知大力推崇创造劳动,强调将创造劳动视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3]
3.劳动教育方式——拓宽场域,扩容时间
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并不需要制定专门的活动场所,生活的场所就是教育的场所。他认为,劳动教育开展的价值始终是源于生活的需要,只要生活存在,劳动教育就应始终开展。他提出,劳动教育应该扩大空间,劳动教育的开展范围应尽量延伸,不能拘泥于学校这一狭窄的领域,应该尽可能地向自然延伸,这个自然包括家庭、社会等方面。[3]劳动教育应该扩容时间,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供师生进行深入思考、消化知识。
(二)以劳育德的双重阐释
1.有形教育与无形渗透相统一
幼儿园劳动教育和幼儿园道德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幼儿园劳动教育是在实践当中逐步扎实推进的教育,幼儿园道德教育倾向于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熏陶,实现情感的升华。以劳育德的过程是以劳动教育为生长基点,寻求二者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有形教育与无形渗透相统一。以劳育德,一方面能够使幼儿园德育内容“活化”起来,将道德教育内容通过劳育这个载体演绎得更加生动,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道德观念、道德情感等。另一方面,幼儿可以在动手操作、身体力行的劳动当中获得最直接的道德体验,从而实现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因此,要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建立起相互作用的双向机制,充分整合与利用各方教育资源,构建多主体在场的理想格局,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
2.内化观念与外化行为相统一
幼儿道德认知的提升、道德行为的塑造和道德情感的涵养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以劳育德是道德观念转化成为道德行动,并在这二者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身体记忆,实现知、行统一的过程,这需要劳动教育来实现。劳动教育搭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平台,促使幼儿通过体悟劳动不断满足自身生长发展需要,实现自身价值观的初步建构。以劳育德可以加深幼儿对道德情感、道德价值观的认同,并将这种认同感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实现劳育与德育的理想化效果。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果只注重建立幼儿对道德情感、价值观的认同,不注重引导幼儿将道德观念外化为行为,将会导致幼儿知行、表里不统一;反之,如果只注重外化而忽视了内化,幼儿将会缺乏道德思想、理念的指引,也很难保持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路径探索
(一)厘定幼儿园劳育价值,强化以劳育德功能
陶行知劳育理论认为劳动教育具有道德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劳动教育的成效能够反哺个人道德成长。[3]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是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引航灯、指南针,明确幼儿园劳育价值可以提高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切实落实好以劳育德工作。
1.树立劳动教育价值观
幼儿园劳动教育不仅要增进幼儿的劳动能力、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而且要使幼儿通过劳动的方式获得劳动的真理。因此,更应该引导幼儿通过劳动获得真知,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情感、创造劳动行为。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幼儿园劳动教育价值观念,改变重技能培养,轻情感、精神涵养的错误认知,将劳动精神、劳动情感的培养纳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全过程,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以贯之。
2.树立劳动教育育人观
幼儿园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当中重要一环,对其他各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能够树立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的观念,并且进行辛勤劳动、创造劳动,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要重视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有效发挥好劳动育人的形式,为幼儿参加生产劳动及公益性劳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作用,实现劳动教育育人功能。
(二)以生活为蓝本,活化以劳育德的内容
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劳动生活,劳动教育应该源于生活,让受教育者在过着劳动生活的同时再对其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才能取得进展。[2]幼儿园劳动教育是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载体和媒介,因此,幼儿园以劳育德的内容要源于生活、扎根生活。只有源于幼儿生活的劳动教育内容,才能够激发幼儿进行探索的兴趣;只有“活”的教育内容,才能够拓宽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实现全方位育人功能。
1.立足幼儿园当地的生活
幼儿园可以根据当地的现实条件、地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例如,某幼儿园自然资源丰富,背靠竹林、溪流、花海等,因此可将幼儿园周边的溪水、花海、竹林等引入劳动教育课程。又如,幼儿园附近有一大块空地,因此可以将这块空地建设成幼儿园专属生态农场,并设计稻田、茶园、蔬菜滴、鸭舍、鹅舍等区域供幼儿探索。幼儿可以在稻田里插秧,为黄瓜搭架,给鸡、鸭、鹅等小动物喂食,修补农场周边已破损的围栏,给种植地清理杂草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使生活实际逐渐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让生活与教育合为一体;另一方面让幼儿园劳动教育与生活休戚相关,实现了生活化。幼儿在熟悉又不寻常的幼儿园劳动生活当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激发了劳动的积极性,从而为自身实现品德发展奠定基础。
2.立足幼儿当时的“生活”
幼儿园以劳育德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把握一日生活当中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进而捕捉教育契机。例如,小班幼儿在吃午餐的时候,七嘴八舌地谈论米是怎样来的。部分幼儿知道米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成果,但是大部分幼儿并不了解以前水稻产量很低,很多中国人都吃不上饭,是一位厉害的老爷爷研发出了神奇的杂交水稻。这时,教师便可以把握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向幼儿介绍袁隆平爷爷顶着大太阳在稻田里观察水稻、研究水稻,将自己奉献给了水稻事业,最终研究出杂交水稻的光荣事迹。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到附近的农田里观摩农民伯伯翻地、插秧、收割等过程。该活动不仅是一次有趣、生动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幼儿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而且是一次爱国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萌发了乐于劳动、崇尚劳动的意识,对英雄人物产生敬佩之情,激发爱国情感。
(三)以体悟为导向,革新以劳育德的方式
陶行知强调“做”与“实践”,并要做到“劳力者劳心”,更进一步阐明“体悟”的重要意义。他强调要用个人的精神力量去支配劳动的力量,同时让劳动教育成果反哺个人道德成长。[3]劳动技能、劳动意识等只有通过体悟才能够获得,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只有通过体悟才能养成。幼儿在体悟中获得学习经验与自身发展,教师则根据幼儿体悟的情况对幼儿进行指导。因此,幼儿园劳动教育应该为幼儿提供做的机会,引导幼儿切实参与、亲身体悟。
1.提供“做”的机会,激发幼儿劳动意识
班级是幼儿“做”与“实践”的重要场所,劳动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该为每一名幼儿都安排劳动岗位,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幼儿主人翁意识,让幼儿各尽其职。例如,在班级中制定完备的值日生劳动制度,每周规定好值日生做好擦桌子、扫地、拖地等工作。教师则可以充当卫生检查员,对幼儿值日的情况开展针对性检查。检查幼儿劳动结果的过程也是对幼儿“做”进行教育的过程。除此之外,班级中也可以设置“小组长”“分餐小能手”“卫生、安全检查员”“保护花草小天使”“玩教具小管家”等岗位,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工作岗位能够为幼儿带来荣誉感,强化幼儿的纪律意识,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兴趣、掌握更多本领,增强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2.丰富“做”的形式,深化幼儿劳动体验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开展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从而激发幼儿“做”的兴趣。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劳动竞赛游戏活动,给幼儿分配劳动任务:每班分一块菜地,要求每个年级种植的蔬菜相同,最后比比谁的果实结得最多最好。又如,幼儿园可以开展单人竞赛活动,举行扣扣子、穿衣服等比赛,选取一些简单易行的内容,以此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再如,幼儿园可以设置劳动教育情景,采取劳动情景法、劳动启发探索法等方法丰富“做”的形式,以深化幼儿的劳动体验。
3.提高“做”的效率,升华幼儿劳动情感
榜样示范法可以给予幼儿有效的指导和情感上的激励,提高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因此,以劳育德过程中应该适当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一是发挥好教师的模范作用,教师为幼儿树立热爱劳动、创造劳动的典范,增强自身责任感、道德感、社会意识。二是发挥同伴示范的作用,开展“以大带小”活动,将高年级幼儿与低年级幼儿进行混龄搭配,指定联合劳动任务。例如,开展种植活动、饲养活动等,让大班的幼儿对小班幼儿进行一定的引导,发挥大班幼儿的示范作用。大班幼儿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增强自身责任感、主人翁意识,道德情感得到升华。小班幼儿的劳动兴趣得到激发,劳动能力得到提升。
(四)构建劳育“泛在”文化场,拓展以劳育德时空
以劳育德应该是广泛的客观存在,不应被窄化或被局限在某一时间、某一场域当中。陶行知认为“家庭对个体劳动技能、劳动情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强调家庭、广大社会同样肩负着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职责。[2]幼儿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的涵养是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以劳育德的实现依赖于时间的延伸、空间的拓展。因此,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的范围应该不断延伸,逐渐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走向联合教育,构建家庭、幼儿园、社会一体化的以劳育德体系。
1.幼儿园劳动教育与幼儿家庭生活相融相促
家庭是重要教育主体,在幼儿园以劳育德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幼儿园以劳育德时应有意识地寻求家庭的参与和配合。一是引导家庭营造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引导幼儿家长转变溺爱、庇护的教养观念与方式,使其激发幼儿“我想劳动”的想法,为幼儿提供“我可以做”的机会。二是举办“家庭劳动小能手”的展示活动,建立劳动教育“云”评价机制,引导家长通过拍照片、拍视频的方式将幼儿家庭劳动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对幼儿家庭劳动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2.幼儿园劳动教育与幼儿社会生活相辅相成
幼儿园以劳育德时不仅需要寻求家庭的参与、配合,而且需要寻求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动农场、福利院、养老院、合作社等劳动教育重要基地向学校、幼儿园开放。幼儿园劳动教育应该面向社会,应组织幼儿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等。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进入养老院,开展为爷爷奶奶叠衣服、整理生活物品、洗脚等活动,让幼儿在劳动教育中学会感恩;组织幼儿到稻田中观摩农民伯伯插秧,使幼儿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尊重劳动;联合政府部门, 邀请人民警察、消防员、医生等不同职业的人进入课堂,生动呈现各自的工作内容,让幼儿真实感受到不同职业的艰辛。社会中的劳动教育往往更生动、真实,幼儿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便会深切感受到劳动的价值,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
(五)以发展为导向,落实以劳育德的评价
幼儿园以劳育德不仅注重幼儿劳动技能的获得,而且注重幼儿尊重劳动、辛勤劳动、创造劳动等道德意识与道德情感的升华。幼儿园以劳育德评价体系作为推动幼儿园以劳育德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要渗透德育元素、优化评价内容,坚持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1.基于劳动与道德素养,完善评价指标
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品质等的培养是幼儿园以劳育德的重要目标。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评价不仅要指向劳动成果,而且应关注幼儿的道德情感需求。因此,完善评价指标不仅需要注重劳动技能,更应该把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纳入评价指标。
2.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
幼儿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幼儿园以劳育德的评价应该把握幼儿劳动的本质,改变过去只重知识、技能的偏向,更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幼儿园劳动教育具有情境性、具身性等特点,需要幼儿在一定情境下,通过真实劳动才能够获得发展。[4]这就意味着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应该摆脱单纯的知识视角进行评价,更应回归幼儿劳动过程,关注幼儿劳动体验。在评价的过程中耐心观察、分析,将平时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相结合,不仅注重劳动技能的获得,也要关注幼儿劳动情感、精神的变化。例如,以幼儿劳动表现为依托,在“劳动小达人”“我是值日生”等活动中观察幼儿在劳动当中能否和他人合作,是否具有良好的态度与奋斗精神等。在劳动结束后,对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情感和道德品质给予表扬与肯定。
3.实现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了显化幼儿劳动教育成果,幼儿园应该将家庭、社会等方面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例如,幼儿园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建立起幼儿劳动成长档案,将幼儿在幼儿园中进行劳动的故事、照片等内容上传到平台,鼓励家庭将幼儿在家劳动的情况上传到平台。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家劳动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而且有利于家长熟悉幼儿在幼儿园中劳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四、结语
以劳育德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有着严谨的思维逻辑,并具备深刻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以幼儿园劳动教育为生长点,寻求劳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能促进幼儿园劳动教育提质增效。[5]从实践维度来看,陶行知劳动教育论是活的理论,其从教育目的、内容、方式的阐发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对现阶段幼儿园以劳育德工作有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