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3-02-10李卓霖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动德育融合

李卓霖

(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素养,帮助学生深入体验和掌握劳动技能,通过实践感受劳动乐趣,领悟劳动荣誉感,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品质。其中,热爱劳动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见劳育和德育之间存在互融互通之处。在劳动教学中,可以在学科知识内容融入德育内涵建设,可以在劳动活动、社会实践过程中融入德育元素,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守则规范中融入德育目标,可以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融入德育资源。教师要助推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构建开放化、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有效解读、有效引领、有效实施,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同时崇尚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的理念,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珍爱集体,进而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

一、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意义

在中学阶段,学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的劳动能力,但对于劳动的意义、价值及劳动精神的领悟能力尚待提高。教师要突出以劳树德的目标优势,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优良习惯和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以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有效彰显劳动教育和德育深度融合的育人价值。

(一)双向嫁接,培养劳动核心素养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以劳树德、德育为基。劳动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的道德发展,劳动课程中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践应用,与德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极强的教育性。教师要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发展,将德育渗透到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实现两者的双向嫁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二)多元融合,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过去的劳动技术教学大多都从基础理论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加深思维层面的印象,却没有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缺少了实际的切身体验式学习,更不能使学生从中深入体会到劳动的荣誉感和价值认同感,导致劳动教育效果被局限于学校、课堂或理论层面,难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的教育形式,从多方位育人的角度出发,开拓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为劳动教育注入鲜活的德育元素,融合的教学内容也能极大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劳动教育效果的显著提升。

(三)顺应时代,促进劳动教育发展

新课标倡导跨学科主题式融合教学,教师要加强多学科的联动、互动,找到知识交叉的融合点,彰显学科的育人特色,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劳育与德育相融合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做法,教师要在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从学科本质出发,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形式,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深挖劳动本质,促进劳动教育的高效发展。

二、劳动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

(一)思想先行

义务教育中学阶段,大多数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的自主劳动意识不强烈,对“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缺少认同感。在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思想先行,加强中国历史、革命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树立拼搏、努力、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从学生的思想根源出发,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主观意念,引导学生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以生为本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劳动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项目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项目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及教学评价的跟进等方面,都需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基于学情分析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因素,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劳动过程中蕴含的思想道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整体推进

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并非简单的知识衔接,而是一种具有系统化特征的教育模式,无论是课堂上的一个环节还是劳动实践活动,都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根据实际的校情、学情确立合适的教学方法,构建较为完整的教、学、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促进劳育和德育价值的双向发挥,实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中学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

(一)挖掘德育素材,促进劳动学科与德育的深度融合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如今优越的物质生活。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定义和要求,基础教育劳动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模块: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并细化为十大任务群。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家庭劳动中,参与到社会服务性劳动中,参与到工农业生产劳动中,履行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教师要从劳动教育课程本真出发,挖掘本源的德育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未来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在七年级生产劳动模块下的农业生产劳动任务群中,教师可以利用袁隆平爷爷的故事启发学生、创设情境:他一生致力于水稻的研发,酷暑寒冬,依然躬耕垄亩,解决了我国无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敬业乐业的职业道德精神,学习了以劳动创造奇迹的科学探索精神,体会到了“劳动托起中国梦”的伟大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袁隆平爷爷的事迹展开项目化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完成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组织开展以“大国工匠”为主旨的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劳动课程中渗透、引入劳动发展史的教育,例如“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中,以我国的四大发明、丝绸、陶艺等为主题,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我国的茶艺、皮影等传统工艺,对后人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挖掘上述德育素材,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连接学生生活,促进劳动实践与德育的深度融合

劳动教学课程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能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学生的劳动潜能,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祖国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认知和生活认知。在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家长、隔辈亲人的溺爱导致很多学生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难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学校食堂中随意浪费饭菜、学生花钱无节制等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还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改变学生对物质价值的认知,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在劳动教育中有效融入道德教育。

在八年级日常生活劳动的任务群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找寻个人物品的背后价值”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寻找生活中自己特别喜欢的个人物品,对它蕴含的价值展开分析、讨论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物品的价格和来源,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探究,使学生充分认识劳动的价值及父母工作的辛勤劳苦,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可贵,培养学生形成家庭劳动责任意识,并且养成勤俭、质朴、节约的生活习惯,促进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三)设计主题活动,促进校园劳动文化与德育的深度融合

每个人都在家庭或社会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很多活动都需要人与人之间配合完成,劳动任务也如此,很多劳动成果的获得都需要长期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因此非常考验团结协作能力。而每个班级就像是一个小型社会,只有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班级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设计劳动主题活动、制定学生守则规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无法脱离群体而单独生存,班级要有班级向心力、家庭要有家庭团结力、社会要有社会协调力。

教师可以设置“校园劳动周”,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创造美好”的主题班会和系列展示交流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征文演讲比赛、戏曲表演等,教师创设平台、学生展示成果,要求学生动心、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教师首先观察挖掘学生的兴趣特长,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发挥创新精神。在具体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展开多维度评价,对不畏辛苦、勇于挑战、积极思考、乐于表达的学生提出表扬和支持,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意识。参与校园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热情、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也能让学生在集体合作中磨炼意志、锻炼思维,充分发挥出劳动活动的德育价值。

(四)开展劳动实践,促进劳动合力与德育的深度融合

劳动教育离不开实践环节,实践能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暴露出学生在劳动认知、劳动能力等方面的各种问题,为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因此,在劳育与德育的融合教学中,“家-校-社”要三方联动,形成合力,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淬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

在九年级的服务性劳动任务群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周末和假期参与到“新技术体验——职业体验”的劳动实践中,体验多种岗位的工作日常,从而对未来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社会性劳动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课外职业体验劳动实践报告,主要包括职业类型、工作时间、体验内容、心得感悟和未来计划等,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进行梳理和反思,从而丰富学生的劳动收获。如有的学生通过体验餐厅服务员的职业,体会到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服务品质,体会到了餐饮从业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学生通过体验超市售货员的职业,锻炼了与人交际的能力,认识到了各行各业的运作离不开所有工作人员的协作配合,见识到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自助售卖机等数字化设备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劳动实践学习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各种职业的辛苦,体会物质产品的来之不易,提高学生对劳动精神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劳动教育中有机融入德育元素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不仅能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凸显劳动的育人价值,同时可以开拓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形式,让劳动教育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教师要以劳树德,发挥劳动学科的德育优势;开阔眼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学生自觉自愿地深入劳动、乐于劳动,以劳为荣、以劳树德,切实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德育融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