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2024-01-02吴丹阳
吴丹阳
(长春市朝阳区安达小学,吉林 长春 130000)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仅是贯彻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现在的数学课堂应该由“知识课堂”转变为“生命课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看到学生被尊重,看到他们热情奔放、天性洒脱,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快乐和幸福成长,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数学课堂又是“引力课堂”“思维课堂”“情感课堂”,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生命发展课堂”,其核心是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
一、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关于核心素养的表述分为三方面,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现实世界。这也体现了课程目标的导向性,强调数学课程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渐形成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如图1,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学生核心素养有量感、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意识、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三会”不仅是小学阶段要通过数学学习形成的核心素养,也是后续学习中不断适用和提升的综合能力。
图1
(一)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眼光是对现实世界中的“数”与“形”的观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数学知识的出处,在实践中理解和感受数学知识,从而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并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
数学思维是指推理能力、推理意识和运算能力。数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和现实世界的逻辑联系,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让学生运用运算和推理等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实现有条理的思维。
(三)会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语言是指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及应用意识。让学生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中“数”和“形”,同时能在现实世界中建构数学模型,并能描述所思考的问题,形成数学表达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首,落实核心素养,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德育是教育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它的内容主要有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理想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及心理健康等。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把德育放在首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方式落实核心素养。
那么,怎样理清德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呢?
首先,核心素养和德育的渗透都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核心素养则偏重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核心素养和德育之间存在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比如德育工作所培养的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与核心素养中的社交素养和文化素养等紧密相关。
其次,有相同的教育目标。无论是从培养目标还是途径和方式等方面来看,两者都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
最后,学生核心素养与德育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教师要不断加强两者之间的融合与渗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德育的全面渗透,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小学是人生比较重要的启蒙阶段,是人格健全和心理建设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缺少明确的是非对错的道德价值观念,在义务教育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德育。教师可以通过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德育渗透,发掘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系统性的德育,实现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双重教育。
四、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原则
第一,坚持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德育为核心,把德育贯穿到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坚持以生活为依托,把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第四,坚持多元化手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德育渗透,如讲授、讨论、实践、游戏等。
五、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上德育渗透的实施途径
(一)挖——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在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素材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展示以下资料:1.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2.9%,但可被利用的只占0.34%。2.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家,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8%的人口。让学生通过这段资料,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同时,也更深层次地理解我们的淡水资源岌岌可危,学会珍惜粮食,爱护资源。
(二)创——创设教学的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比如“分数的认识”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教师可以利用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准备一张图片,一位母亲抱着一个很小的孩子。将这对母子的位置关系与分数的分母和分子的位置关系进行对比,这一点很形象,也更容易理解。母亲站在地面,在下面;孩子在母亲怀里,在上面。图片的视觉冲击和二者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对分子分母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学习分数、接触分数时,会潜移默化地联想到那张图片,自然也会想到自己就是在母亲的怀抱中渐渐长大的,这种印象历久弥新,能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母亲的呵护和爱。
(三)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在教学“米和厘米”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中某种物体的长度,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互相协调,互相帮助,能体会到只有在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获得成功,体会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倾听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意义。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协调能力和集体意识。
(四)行——用数学丈量世界
开发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入社会,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的重点。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观察马路上各种车型通过的数量。统计出数据后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这次统计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现在的机动车数量比较多,说明现在的生活质量很高,国家很富裕,让学生建立爱国情感,提升幸福感;同时也说明了人类消耗的能源很多,污染严重等问题,让学生感知保护能源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五)传——教师言传身教树榜样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举止言行,做到严谨治学、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关爱学生,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教师要注重仪表,得体的装束、整洁的衣服会让学生“眼前一亮”,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平易近人的教学风格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会让学生“似逢甘露”,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六)评——多元评价促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单一地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在多方面的内在潜能,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不能只关注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自尊心等。
例如在“两步运算混合计算应用题”的观课中,教师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书写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位学生演算过程及书写都很棒,此时学生满脸开心,但却忘记了写单位名称,这自然逃不过教师的眼睛。教师没有理会站在黑板前面的同学,而是面向全体同学问道:“他写的有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写单位后,就让这位学生回到了座位。此刻这名学生的脸色立刻不好看了,也许是因为这个马虎而后悔,也许是因为在同学面前犯错误而感到没有面子,还可能是感到教师对他态度的冰冷……不知道今后这位同学还会不会主动举手发言、主动去台上演算,他今后的数学学习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位教师要解决的是一个小问题,让学生知道单位是不能丢的,但保护这位同学的自尊心却是大问题,可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假如教师能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让这位学生自检,当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补写后,教师可以从两方面表扬他:好聪明,稍加检查就发现自己的问题啦;如果一开始你没有忘写这个单位,你会让多少人羡慕,列式正确,计算准确,书写更是没的说,下次加油呀!这样不仅这位学生能体面地回到座位,还会让所有学生都感觉到教师的温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乐教爱生,爱护每一个学生;勤学笃行,上好每一节课;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六、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实效性的建议
首先,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教学能力。
其次,要逐渐完善课程体系。学校应构建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中。
最后,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潜移默化地把德育贯穿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中,不可能通过一节课、一个内容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