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究

2023-02-10王珠荣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2期
关键词:立德教学活动德育

王珠荣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梁山镇中学,甘肃 天水 741509)

初中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德育知识,将其合理开发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随着新课改工作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德育工作受到了广泛重视,语文学科蕴含大量的德育元素,教师要承担起德育的重任,使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深度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资源,增强德育意识,实现德育知识的有效开发,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助力其身心可持续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的重要性

(一)落实新课改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强调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的教育特点,立德树人理念是我国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目标,其有效践行了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以扭转应试教育为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更能落实新课改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让语文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综合性,有效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初中语文学科更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习方式枯燥死板,以培养学生做题得分能力为主,“唯成绩论”的意识较为严重。素质教育背景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将德育知识渗透在语文学习中,能让学生接受更加立体、饱满的语文知识,让其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核心素养也会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成长。

(三)推进教学效率提高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理论讲解”或“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枯燥的学习模式及沉重的学习压力,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热情,无法成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久而久之,课上教学效率也受到了不良影响,教学质量无法达到理想目标。德育知识的融入打破了传统教学活动的局限性,要求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延伸、拓展课外知识内容,让语文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丰富性,通过令人深思的德育资源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更快速地理解与感悟语文知识,以推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深入研读教材,挖掘丰富德育资源

与其他学科对比,初中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的特点,尤其体现在教材内容上,不同形式的文学体裁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将其合理开发与利用,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度研读教材内容,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理念巧妙地融入课程活动之中,落实教育目标。教师可从不同角度挖掘教材内容,梳理学习内容,通过多篇文本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深度思考,以促进学生获取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包含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等内容,单元综合性学习为《少年正是读书时》。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出发,利用人物、事件向学生讲解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知识。在单元学习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深度研究课文内容,在课堂学习中助力德育工作的进步。《纪念白求恩》一课,课文内容简单、人物形象鲜明,主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让人为之动容。在德育知识渗透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感悟主人公身上高尚的人格品质,并引导学生向他学习。《植树的牧羊人》一课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几十年在荒漠中孤身一人默默无闻地植树,凭借着一己之力创造出一片森林,将曾经的荒漠变成绿洲的感人故事。学习完本篇课文后,教师可带领学生感悟文章精神,结合“牧羊人”默默无闻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立,他改造的不仅是自然,更是人心;他播种的不仅是幼苗,更是坚毅与乐观”,将德育知识巧妙融入教学活动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此类推,在后续课文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及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时,教师也要带领学生深度挖掘其蕴含的德育知识,有效利用教材资源,促进德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品读剖析语句,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用简单的词汇勾勒出生动的人物形象,用朴实的语言传递给人浓厚的精神力量,是语文独有的学科特点。文质兼美是语文课文选材的标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不仅要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还要蕴含极高的文化价值观,以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其身心得到良性成长与发展。基于学科学习特点,教师可带领学生品读、剖析语句内容,让学生在语文品读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以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邓稼先》一课中,本篇课文描绘了邓稼先的形象及事迹,整体共分为六个部分,通过对事件的详细描写,让学生充分了解邓稼先的光辉形象。在本课学习中,教师可结合文中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德育知识,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以文章中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谊?”为例,这部分邓稼先的事迹较少,教师可提出问题:“这部分并不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可否去掉?为什么?”利用问题带领学生展开思考,让其得知: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虽然不多,但却重点说明了中国原子弹工程完全是自力更生做出来的,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该部分还讲到了“美国的谣言”,教师还可利用这一事件提出问题:“邓稼先面对美国谣言仍然亲自进行调查,你从中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让学生结合前期学习经验,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以此类推,在其他阶段的学习中,教师皆可使用这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对朴素的语言展开深度挖掘与探讨,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忠于祖国”与“无私奉献”的课文内容展开德育渗透,落实教学活动目标,在课文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师生共讨问题,树立正确道德观念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对知识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进一步强化德育质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师可采取“共讨”的教学模式,与学生针对学习问题展开探究交流,分析文章中的“矛盾点”,借助问题让学生对知识内容展开深度探讨,在交流分析中巧妙融入德育知识。讨论的方法能为学生预留更加丰富的学习空间,在探究与辩论中加深其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藤野先生》一课中,本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文中的年代背景下,作者赞颂了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同时也从侧面表达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面对文中“藤野先生”的“日本人”身份,学生秉承着不同的学习态度。针对学生对文章理念与理解上的矛盾,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如:面对过往历史,我们是否应“以偏概全”?应该怎样区分“施舍”与“帮助”?教师结合课文及学生的疑问,提出具有探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藤野先生”这一角色展开深度探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藤野先生”高尚的人格品质,明白做人要友善、正直、热情,将德育知识巧妙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师生共同探讨中落实教学目标。

(四)巧用信息技术,课内课外知识连接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进步,并运用于社会的不同领域,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教学活动中也得以有效运用。新课程改革工作,要求教师为学生打造立体、生动的学习课堂,将教材外的知识巧妙融入教学内容中。在立德树人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立足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对知识进行扩展,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有效连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强化德育效率。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包含《社戏》《安塞腰鼓》《灯笼》等文章,不同作者都使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内容也都围绕着我国民俗文化展开了详细讲解。教师可利用阅读中所提到的内容为学生延伸学习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以提升学生的德育质量。在学习《社戏》一课时,可围绕江南水乡文化活动展开讲解,如“夏夜行船”“船上看戏”等,教师可搜集相关文化知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图片,加深其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安塞腰鼓》讲述了西北独有的艺术特点,利用腰鼓文化体现了激荡的生命力和磅礴的力量。在学习本篇课文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安塞腰鼓的演出视频,利用声像视频为学生带来直观的学习体验,让其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灯笼》一课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我国的“灯笼文化”,实现教材内外资源的有效连接,让学生通过文章学习感受文化艺术的独特美感,以实现德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五)构建实践活动,实现德育转化

德育不能停留在理论知识上,教育工作更不是纸上谈兵,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转化德育,促进学生形成自觉行动的意识,以实现德育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在德育实践活动的构建中,教师应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为其打造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德育与教育的转化,更好地达成教学活动目的。

例如,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以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为学习主题,向学生讲解了古典小说的知识。初中生对四大名著阅读并不陌生,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其针对这一主题展开综合性学习。如:上网搜集《水浒传》的经典片段、角色、人物形象,调查身边人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小组合作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等。实践性的活动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促使其更好地感悟我国古典文化,在实践学习中热爱传统文化,实现德育与教育的有效转化。

综上所述,本文对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展开探讨,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简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从学生学习实情出发,围绕多个角度对教学工作提出几点可行之策。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便可达成理想的教育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立足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度研究教材内容,通过对不同课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德育工作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立德教学活动德育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