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讨

2023-02-10官晓刚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育人思政

官晓刚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学研究室,宁夏 银川 750001)

育人的重点在于立德,想要发挥课程思政在中小学生育人中的价值引领功能,坚定不移地通过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至关重要,同时还应建设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模式,在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更好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另外,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学管理及教研工作,丰富教学资源,着力针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做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提高,也是未来深入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内涵发展的重点内容,能提升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及感染力。

一、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依据

(一)时机选择契合大主题教育

一是施行重大主题教育与现代青少年“培根育魂”需求相契合。青少年正处于三观打底塑形的关键时期,唯有精心引导,于精神层面补钙壮骨才能确保骨骼的固本培元。时机选择要紧密贴合国家教育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面临着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须与时俱进。在特定节点,政府往往会提出一系列的重大主题教育,为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同时,时机选择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顺应时局。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社会问题的能力。在重大主题教育节点,学校可以组织课程思政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思考和探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

二是将时代特征融入重大主题教育中,为新课程教育体系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小学课程中具有丰富的育人元素,深层次挖掘和整合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优势,有助于创设良性的育人环境,在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优良品质和道德素养高水平发展。同时,教育工作必须从中小学生教育管理做起,强化重大主题教育在课程思政教材中的渗透,更利于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国家意志,符合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的内在要求。

(二)整体设计契合重大主题教育方向

重大主题教育体系具有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及体系完整的特征,这与现代中小学课程思政的教育要求十分契合。一是基于培养目标视角探讨,中小学课程思政教育与重大主题教育有着内在一致性。基于目标分解视角,重大主题教育发展重点是中小学生认知与发展能力的教导,教师要认识到不同学段的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小学教育阶段侧重于启蒙,初中教育阶段侧重于“知识学习+感性体验”,而高中阶段则侧重于学生思辨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基于此,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小学侧重“道德情感”培养、初中侧重“思想基础实践”的契合度极高,可见两者之间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中小学德育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的设计方案。二是基于内容结构视角分析,重大主题教育全面覆盖了中小学课程思政教育重点,前者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安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后者注重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等。对比重大主题教育与中小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涵盖可发现,两者在内容深度、内在逻辑、结构体系上,前者明显更强于后者,因此可以直接将其设定为中小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核心,并放置于教育主体地位,为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提升发挥助力。

二、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讨

(一)课程层面的思政教育实施

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课程思政的践行方向,因此为了设计更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育框架,将重大主题教育与课程、教材、教学相融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做好下述工作:

一是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着重渗透到课程性质内。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定中,所有的“课程性质”划分上,均植入了“培根育魂”要求,从本质上阐明了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其兼具共性、个性特征。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思政教育重点集中体现在“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并学习革命文化”“宣传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数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重点集中体现在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形成核心素养、提升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三观。

二是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着重融于课程目标之中。课程目标的设定,是要求“培根育魂”各项标准按照逐层落实的方式,融于课程、学段、任务群目标之中。在此过程中,想要实现不同教育目标,还须充分结合课程本身的知识分布状况、学生发展特征、学段特点,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做二次细化,让教学目标更明确,使“培根育魂”理念充分与“启智增慧”融合起来,提升教育实效性。

(二)教学活动层面的思政教育实施

基于教学活动实施思政教育工作,应从下述几方面着手:

一是在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全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意识。关于重大主题教育设计,对“怎么教”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现状,引导其从“具体→抽象”“感性→理性”“现象→本质”进行过渡,且教学中还要求将抽象的概念与生动的案例充分结合、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在不同学科教育活动设计中,应专门配置两个栏目,分别是教学提示栏目和教学建议栏目。以中小学语文科目为例,设计基础性知识学习任务群时,可以将教学提示融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栏目中,并标出教学要求,确保教学内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革命文化等内容;针对中小学历史设计教学提示时,可以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确保教学内容围绕近代史中包含的革命精神展开,包括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五四精神及伟大建党精神等,引导中小学生将“革命精神”“革命意义”作为探讨和学习主题。作为中小学教学活动的一线执行主体,教师应自主站位在课程思政视角,分析课程设置的容量、主题、载体及性质构成。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设定中,应将“教学建议”栏目作为基础设定,指导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水平。如以语文学科为例,关于教学建议的设定,应从下述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学理念导向应以彰显教学目标为主,做到以文化育人;其次,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最后,在学习内容及课程任务的设定上,应集合知识、语言、技能及思想感想等多个方面,让中小学生经过课程思政教育后,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最终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

二是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时,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实施思政教育:首先,引入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道德两难案例,如“老人摔倒扶不扶”“公交车上让不让座”等,让学生分析、思考并讨论。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其次,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展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和合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再次,引入问题导向学习法。问题导向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入情感体验法。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情感和价值观念,增强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音乐课程中,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的美妙与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材层面的思政教育实施

结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要求开展教材建设工作,在设定教材编写目标时,要将立德树人理念深度融入教材重点、教材呈现中去,让小学生在内心深处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逐步坚定爱国情怀,最终更好地实现重大教育主题教育进教材的育人目标。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教材建设层面融合思政教育,应着重做好下述工作:

一是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与政治方向,方能凸显“培根育魂”的地位。中小学思政教材建设中,教育指导应以马克思主义为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遵循,同时“培根育魂”功能的发挥,也离不开“突出政治性”“坚持价值导向”的引领。因而,基于教材建设操作视角分析,教材编写必须兼具全面性与系统性,才能实现教材、课程、学段、主题设计多方教育目标的统一,最终促进中小学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二是选取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内容。在教材中选取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例如,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家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和科学精神,历史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蕴含着思政元素,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并加以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材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拓展。在编写教材时,要关注时代发展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将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方法融入教材中,使教材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除此之外,应结合不同学段特性,选择不同的思政内容,设置不同的育人目标,满足中小学课程思政教育需要,提高教育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想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课程思政教育质量,首先应该从课程建设层面着手,让思政教育的实施着重渗透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资源建设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其次需要以教学活动为切口,让思政教育意识渗透到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全过程中,并同步做好教育评价工作。此外,教材层面的课程思政建设也不可忽视,可以从坚持价值导向、提升教材编写主题与载体选择合理性的角度展开,最终为中小学课程思政教育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新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