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II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糖脂代谢及安全性分析
2023-02-10郑年凤徐丛徐婧
郑年凤 徐丛 徐婧
(贵溪市人民医院内四科,江西 贵溪 335400)
II型糖尿病是由遗传或者环境因素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因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不能有效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慢性内分泌疾病。II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存在一定的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可影响到肝细胞对糖原的摄入以及有效合成,造成机体功能的恶性循环[1]。目前,针对II型糖尿病暂无治疗方法能彻底痊愈患者,只能尽可能通过药物以及饮食来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疾病的进展。临床多采用口服降糖药来治疗此类疾病,但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的胰岛功能呈下降的趋势,使得药物的效果越来越差,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上出现联合用药治疗II型糖尿病的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的降糖药物,其作用是可以抑制肝糖原的输出,增加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对此,本研究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II型糖尿病,观察其用于患者的临床疗效、糖脂代谢及安全性,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86例II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4)和对照组(n=42)。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8.42±3.38岁;病程5~16 m,平均病程9.52±2.21 m。研究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48.50±0.3.39岁;病程6~17 m,平均病程9.58±2.32 m。纳入标准:符合《II型糖尿病分级诊疗与质量管理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3];住院资料完整;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等严重病变或免疫性疾病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等疾病者;既往存在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规格:3 mL:300单位,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201001),初始剂量为0.2 U·kg-1,根据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情况调整用量,直到4.4 mmol·L-1≤空腹指尖血糖≤6.1 mmol·L-1,Qd。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口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规格:每片含盐酸吡格列酮15 mg和盐酸二甲双胍500 mg,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05),1片·次-1,Bid。
连续不间断治疗3 m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水平和脂代谢水平、以及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F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lasma Glucose,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lc)水平降低至≥30%;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FPG和2hPG以及HbAlc水平降低至10%~29%;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FPG和2hPG以及HbAlc水平降低至10%及以下或者升高[4]。计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00%。
1.3.2 糖代谢水平
所有患者于空腹状态、餐后2 h抽取静脉血液3 mL,3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血糖仪检测空腹状态血液标本中FPG水平;采用血糖仪检测餐后2 h血液标本中2hPG水平;采用酶法检测空腹状态血液标本中HbAlc水平。
1.3.3 脂代谢水平
抽取患者的外周静脉血3 mL,3000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查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以及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水平。
1.3.4 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包含出汗、意识障碍、心慌,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对照组中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8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0.95%(34/42);研究组中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42/44)。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98,P=0.036)。
2.2 比较两组糖代谢水平
治疗前,两组FPG、HbAlc、2hPG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HbAlc、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糖代谢水平(±SD)
表1 比较两组糖代谢水平(±SD)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FPG(mmol·L-1) HbAlc(%) 2hPG(mmol·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7.80±0.41 7.02±0.29* 9.21±0.58 7.65±0.23* 10.81±1.08 9.12±0.43*研究组 44 7.82±0.43 6.56±0.38*# 9.25±0.66 7.01±0.42*# 10.98±1.19 8.56±0.41*#
2.3 比较两组脂代谢水平
治疗前,两组TC、TG、LDL-C、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脂代谢水平(±SD,mmol·L-1)
表2 比较两组脂代谢水平(±SD,mmol·L-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TC TG LDL-C H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8.76±1.12 6.50±1.02 6.94±0.66 5.68±0.59 5.18±0.48 3.32±0.48 1.23±0.16 1.48±0.21研究组 44 8.63±1.22 5.96±1.18 6.82±0.63 4.61±0.66 5.12±0.43 2.82±0.51 1.21±0.19 1.68±0.62
2.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出汗2例、心慌4例、意识障碍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8/42);研究组患者出汗1例、心慌1例、无意识障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98,P=0.036)。
3 讨论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5%以上为II型糖尿病,其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或者体重减轻;病因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或是两者兼有[4]。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渐加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经从少见病发展为常见病或多见病,据统计,我国II型糖尿病患者从1980年的0.67%骤升至2013年的10.4%,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该疾病,以及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5]。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刘冬菊等人认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II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6]。因此,本研究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对I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经连续不间断治疗3 m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治疗前两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有所好转,其中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出汗、心慌、意识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由此可知,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能有效提高对II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甘精胰岛素是通过皮下注射进入人体之后,通过形成的沉积物持续的释放胰岛素单体,吸收较为平坦,无峰值,并且甘精胰岛素的吸收变异较为小,有较优良的降到效果[7]。而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是一种口服类的降糖药物,其中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的药物,属于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它能降低肝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力,增强胰岛素的活性以降低血糖。二甲双胍是属于双胍类的降糖药物,其作用是可以抑制肝糖原的输出,增加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此两者合并成为一种复合制剂,用量少,治疗效果好,使得患者服用更方便,更易接受这类药物进行治疗[8]。
综上所述,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I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糖脂代谢均得到改善,安全性尚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