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联合EB病毒抗体检测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02-10尤亚辉孙弯弯李雅明
尤亚辉 孙弯弯 李雅明
(洛阳市孟津区中医院检验科,河南 洛阳 471100)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psteon-Barr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自限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淋巴结肿大、不规则热、肝脾肿大、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成和EBV病毒相关性质的嗜血细胞综合征,还有可能会出现自发性的脾破裂,直接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1]。
研究表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然为自限性疾病,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具有多样性,因此,单纯使用外周血细胞检查,其诊断结果有不准确性,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准确有效的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进行诊断,对患儿后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2]。
有研究认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能有效检测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严重情况,而EB病毒检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率[2]。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联合EB病毒抗体检测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设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住院资料完善;②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关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3];③排除合并其他疾病;④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低下患儿;②合并免疫缺陷患儿;③存在慢性基础疾病患儿。将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组男44例,女42例,年龄为1.02~12.58岁,平均年龄为4.05±2.65岁。
另选取69例同时间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35例,年龄1.12~12.81岁,平均年龄为4.53±2.49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分别采取患儿清晨空腹抗凝静脉血标本2 mL,做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和EB病毒抗体检测。
1.2.1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方法
外周血涂片染色采用的试剂瑞氏姬姆萨染液由珠海贝索公司提供,外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对异型淋巴细胞的检测步骤:取静脉血标本置于EDTA-K2 抗凝管中,均匀摇匀后进行2~3张的血涂片,经染色、冲洗后予以显微镜油镜(奥林巴斯,型号OIL-8CC)镜检,记录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统计百分比。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阳性: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
1.2.2 EB病毒抗体检测方法
采取3 mL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使用亚辉龙 iFlash3000 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配套试剂)血清的IgM(EBV-CA-IgM)抗体,实验步骤与结果判读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1)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2)分析对比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及联合检测结果;(3)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析比较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D)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检测结果比较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VCA-IgM、抗体阳性率,对照组分别是2.27%、9.09%,研究组分别是76.19%、83.33%,研究组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n(%)]
2.2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及联合检测结果比较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真阳性32例,真阴性30例;VCA-IgM检测真阳性27例,真阴性31例;联合检测真阳性38例,真阴性32例。见表2。
表2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及联合检测结果比较
2.3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比较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与VCA-IgM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40%、80.85%、82.05%,显著高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VCAIgM单独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比较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亚急性或者急性的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的传染病症,是儿科常见的病症[4-6]。该病无典型性特征,临床症状十分复杂,漏诊率和误诊率都很高,并且少数患者会发展成和EBV病毒相关性质的嗜血细胞综合征,还有可能会出现自发性的脾破裂,直接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7-8]。因此为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何更准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进行诊断成为治疗的重点。
有学者认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能有效检测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严重情况,而EB病毒检测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可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率[9-10]。为有效鉴别此疾病,本研究采用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以及EB病毒抗体对该类患者进行监测,将2020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时另选取69例同时间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VCA-IgM抗体的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间接说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EB病毒具有密切联系,可作为检测的指标。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会随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程变化而发展,一般在发病初期5 d内出现,一周左右达高峰期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持续2~8 w[11]。同时异型淋巴细胞是由T细胞转化而来的,对机体和病毒起到相互作用,是评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而EB病毒检测的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VCA-IgM,约2 w可到达峰值并随着病情的变化逐渐下降,因此检测VCA-IgM抗体可以起到提示为病毒感染早期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通过单一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检测还是有漏诊、误诊的现象出现。本研究通过对比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EB病毒抗体单一的监测以及联合建筑结果和诊断效能分析,发现三者联合真阳性38例,真阴性32例,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40%、80.85%、82.05%;说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降低了单一检测的漏诊率,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提供了诊断依据,有利于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推荐其原因可能是联合检测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相应的弥补了单一检测的不足。
综上所述,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联合EB病毒抗体检测,能有效提高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