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互融下《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3-02-10汪婷
文/汪婷
《茶文化与茶艺》是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一门专业素质拓展课,该课程旨在通过茶文化发展史、茶叶基础知识、茶艺操作等内容的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在《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中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以“岗”来提升课程学习标准,以“赛”来提升教学水平,以“证”来评价课程学习效果,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传递、技能培养、民生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在使命与价值追求[1]。
一、岗课赛证互融背景下《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改革背景
1.国家政策层面
如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职业教育改革的总要求。“岗课赛证”是落实这一要求的保障措施。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新要求,为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积极探索提供政策保障[2-3];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工作要点中,着重提到要“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助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是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也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2.专业建设层面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明确将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此次更名不涉及本科、中职,只针对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也从侧面反映了酒店行业对基层人才能力的新诉求。在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质的转变,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要顺应时代要求和改革变化,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才供需侧结构性矛盾。“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既紧扣岗位需求,又借鉴大赛理念探索“基于教学但高于教学”的教学标准,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征,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的重要抓手。
3.课程实施层面
“客来敬茶”、“以茶会友”历来是中国的传统风俗,茶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茶因具有物质与文化双重属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饮茶也被视为是追求生活品质和健康的象征。随着市场的升温,对茶相关的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除了茶学类专业外,一些大中专院校旅游类专业也开设茶文化类课程[4]。但是,在一些院校,《茶文化与茶艺》课程被边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学分和学时不足。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2022级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的学分为2,学时为32,为专业核心课程及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的一半;二是课程相关资源建设的动力不足。如教学场所单一,一些高校茶艺实训室设备缺乏,部分设备如茶具茶器因预算有限而数量偏少,到校外茶园茶厂去学习的机会就更少了。职业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对职业教育工作提出的改善办学条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等要求,强调学习针对性与实效性。《茶文化与茶艺》是一门融传统文化知识与技能学习于一体的课程,符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学练赛考”模式,适应从普通教育的知识育人方式到技能教育的有机转变。
二、岗课赛证互融背景下《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改革要求
“岗课赛证”融通是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回溯”,也是对行业快速发展的再适应[5]。“岗课赛证”的逻辑起点是岗位的标准与要求,课程建设是融通的重点,“赛”和“证”既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和效果检验,也是课程建设的方向指引。
1.课岗互融,将真实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
将职业岗位与课程育人融合贯通,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表现,也是践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在《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中融入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企业专家、茶学专家、教师等共同提炼出简洁、基本而又重要的岗位工作信息,梳理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并转化为可学、可教的具体教学任务单元,并重视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规范,力求满足岗位需要与行业需求,培养“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能手”的人才。
表1 《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功能定位
2.课赛互融,将技能竞赛的情境训练内容融入课程
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启动,2018年教育部等 37部门联合发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十年间,基本确立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大赛总基调,“课赛”融合的实践条件日趋成熟、成效显著。2022年,“中华茶艺”被列入了“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简称“世校赛”)展演类比赛项目名单中,为展现人才培养成果、课程改革成效搭建了高端平台。在目前“校、省、国、世”完整的赛事体系下,《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应坚持以大赛为引领,将比赛机制全面融入教学过程,实现赛教一体化、赛项资源普惠化,破解竞赛与教学两张皮的问题。
3.课证互融,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要求融入课程
2020年,涉及到茶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茶艺师、评茶员等相继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这意味着国家机构不再进行此类证书的等级认定,而是由用人单位或第三方机构来认定。真正实现了“谁用人、谁评价”,使人才的评价与培养相结合,畅通了“课证互融”的融合路径。要实现《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合,需要凝炼茶艺师、评茶员等职业等级证书的考核要点,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考证内容与行业标准,让“课证”融通不以考取证书为终点,而是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三、《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岗课赛证”互融的教学改革设计
1.《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内容的重构
《茶文化与茶艺》以介绍茶文化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目的,将学生培养成为懂茶、爱茶、推广茶的综合型人才。按照课程对接岗位职业能力、各类比赛的赛项要求以及茶艺师、评茶员职业岗位能力为标准,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有:茶文化及茶品类的推介能力;能展现每一种茶最优品质的冲泡能力;具备茶艺表演能力;能够进行主题茶席设计、编创茶艺表演的能力;具备茶艺馆的经营管理能力。围绕以上职业能力,对《茶文化与茶艺》课程进行内容重构,共分为三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实操训练模块和创新管理模块;六个情境:通茶史、识茶叶、赏茶艺、鉴茶品、创茶席、懂营销[6];十七个子任务(表2)。
表2 《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内容的重构
2.《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设计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关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法是课程教学中最常见也是不可缺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为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须强化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
(1)现场化教学:带课入企
带课入企,让专业教师和学生零距离了解行业的新发展、新态势,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内容的对接,避免因“关起门来上课”导致与行业的脱节;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教学主动权,避免因“由企业来授课”而偏离了专业建设目标和课程改革方向。例如在“任务四六大茶类知识”学习中,为更好了解六大茶类的基本知识,将学生带到周边茶园、茶厂,参观体验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工艺及流程等,感受“一杯好茶”所凝结的匠人精神。因此,在《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教学中,把课堂移到酒店、茶园、茶厂、茶楼等生产经营一线,让“课堂教学现场化”,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找准校企合作共赢着力点。
(2)任务驱动教学:引岗入课
基于工作过程、立足岗位真实任务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实践活动课堂化”。工作任务是核心引导,知识内容是背景支撑。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和展示具体任务的方式来达成的。例如,在“任务十四主题茶会设计”中,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或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撰写主题茶会策划方案并进行汇报展示,从中遴选出一到两个方案,依此安排具体茶会活动,后期再推荐给企业,促进课堂教学成果向企业产品的转化。
(3)情境化教学:身临其境
创设一定的参与式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新知、感受成长。如在“任务一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创设“茶文化知识大讲堂”情境,要求学生以“茶文化传播大使”的身份完成一次角色扮演,在讲台上展现自我,传播茶文化知识;在“任务十六互联网营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化身“互联网主播”进行茶叶直播销售,班级其他同学作为观众,根据其表现进行模拟打赏、下单,教师根据“主播”的表现及销售业绩进行点评。
3.《茶文化与茶艺》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的实施是检验教学成果、完成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也为教学改进提供了依据。遵循“评在平时、考在过程”的原则,注重线上线下联动考核、过程性和结果性全面考核、多方参与共同考核的方式,构建多元、全方位评价体系。
(1)评价手段上:线上线下联动考核
线上,可以依托职教云等平台,跟踪学生学习数据,掌握课后学习情况。例如,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布置课后作业、课后测验、课后讨论、资料学习等内容,根据完成情况考察学习状态和效果;线下,学生课堂考勤、学习主动性、团队项目贡献度等作为过程性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
(2)评价内容上:过程性和结果性全面考核
过程性考核方面,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小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模拟茶叶直播营销业绩、创新创意表现等列入考核内容;结果性考核方面,引入职业技能大赛和考证的考评方式,将职业技能大赛的理论题库及中级茶艺师、中级评茶员考证题库的测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理论成绩;对照大赛和考证的实操要求,将基础茶艺、创新茶艺、茶叶审评操作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实操成绩。
(3)评价主体上:校、企、生三方评价
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评价,如将学生茶艺操作的视频、茶事服务的视频上传至线上平台,请校外专家登录云平台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将小组项目任务方案发给校外专家,请其根据方案可行性、可推广性等给予评价;另外,教师、学生还要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最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企业评价的综合成绩即为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
结语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工程具有系统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特点,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并非逐一对应,也无须面面俱到,而是要在把握“岗课赛证”基本内涵要义的基础上,把握其价值取向、探寻其实施路径,构筑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育人模式。《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在遵循“岗课赛证”育人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自身特点,积极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是顺应职教改革的要求和趋势,体现了学校、教师等多方合力提升育人效果的决心。这是一种有益尝试,也是抛砖引玉,期待引起更多学者、教师的关注,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的毕业生更贴近企业和市场需求,用实际行动和结果来诠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