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策略

2023-02-10柴春宁

成长 2023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历史教材

柴春宁

甘肃省天水市育生中学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在相当长时期内,一些初中教师因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片面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对其开展系统、深刻、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长此以往,初中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会有所缺失。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要密切联系历史学科特征,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推动爱国主义与历史教学有效结合,进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1 以历史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初中历史教材(人教版)的综合性相对较强,时间跨度较大,且表述相对精炼,前四册讲述中国历史,后两册讲述世界历史。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材内容的繁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复杂性。但正因历史教材“囊括中外”的编排特点,才能使历史教师相对容易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

历史教师要讲好教材,需要精心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则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内的素材,通过相应的教学处理,教师可以直观鲜明的方式,把爱国主义充分挖掘并呈现在学生面前。历史教师要做到“直观清晰”地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不妨为学生呈现教材中推动历史进程或者知名度较高的人物事迹,以便让学生们体悟爱国主义真谛,进而以先进、正面的历史人物为学习的楷模。例如,学习“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讲述到持续约45 年之久的宋元战争最终以元朝彻底灭掉南宋而告终。在南宋亡国后,抗元大臣文天祥宁死不屈,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多次诱降,依然心怀古国,将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决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最终英勇就义。尽管教材仅以寥寥数句描述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的抗元斗争,但教师完全可以在已有的知识情境下,通过提前搜集文天祥的生平事迹,为大家讲述文天祥舍生为国的爱国情怀,进而以叙事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出来,并结合语文中所学的文天祥作品——《过零丁洋》,使学生们切实感受文天祥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们在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熏陶下,心灵会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共鸣。

2 教师要为宣扬爱国主义信念做好表率

爱国主义理念的宣扬和阐述,并不局限在教材之中。在课堂上,教师固然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引导、感化学生,使其牢固掌握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为历史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开展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言传还不够,需要身教。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认清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抓住初中学生善于模仿的年龄阶段特征,做足做好“身教”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广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感。

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学生们会注意到,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能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大都有“济世安民”的责任感,也就是说这类人始终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无论自身所处的身份地位还是社会环境,均能心甘情愿为了国家利益而献身自我,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挖掘这类人物的崇高风范和精神品格。例如,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包含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重要内容,在学习五四运动时,历史教师可出示五四运动时期珍贵照片等史料,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20 世纪初期的青年学生胸怀国家前途的社会责任感。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1921 年7 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革命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鉴于全国上下刚刚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教师可抽出一位建党领袖的生平经历和奋斗实际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选择学生们最熟悉的共产党创始人——毛泽东,学生们结合以往对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宏观认知,再结合教师讲述,能够更加深刻地感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历史使命感。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毛泽东的家庭情况及早年活动,学生们陷入沉思,毛泽东的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但他在少年时期就立下大志,要为救国而奋斗终生。青年时期更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办新民学会,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五四运动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而终日奔走,终于在1921 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上的《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篇目,结合教师补充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生平事迹和革命活动,心灵受到强烈的洗礼,萌生了要自觉提升社会责任感,勇于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的情怀,这实际就是爱国主义所倡导的精神要义。

在学生们对爱国主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后,历史教师可“趁热打铁”,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学生们做榜样。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教师自觉响应学校和社会号召,积极向社区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和注意事项,使居民都能自觉主动地配合国家有关防疫政策。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教师可自觉向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捐款捐物。教师的善举在学生中间得以放大,每位学生积极向教师学习,进而逐步促进学生爱国主义行为的培养。教师通过和学生共同遵守学校防疫规范,使学生们养成身为公民,就要自觉同中央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并作校规、校纪的自觉践行者和坚定维护者,增强遵规守纪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们尽早养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见,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教师身体力行,方能真正感染学生,进而发挥中学生善于模仿的心理发展规律,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3 讲好中国历史以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新时代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作为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讲好中国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会发现,最新人教版教材中有大量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成就的介绍,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是需要识记的重点。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给学生标记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的陈旧方式,代之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进而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例如,学习商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时,教师可提醒学生们观察教材插图——《四羊方尊》,随后面向全体学生播放青铜工艺品制作的相关纪录片,请学生们欣赏后回答问题。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观摩青铜工艺品的制作流程,不时对古代先民的聪明智慧感到惊叹。在纪录片播放完毕后,教师可向大家提问,该青铜工艺品的制作传达了古代匠人的什么品质,学生们有回答开拓创新的,有回答敢为天下先的,并为劳动人民的工艺技术所折服。又如,在学习隋唐文化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编排一个小游戏,通过制作若干卡片,把唐诗的名句写在卡片上,让两位学生到讲台来,其中一位用语言描述,另一位学生猜这是哪句唐诗。学生们通过积极踊跃地参加“你猜我答”的游戏环节,不断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深切地感悟到唐诗所展示的盛唐气象,即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开放大度,尽展大国气象。学生们自幼熟读唐诗,对唐诗这一诗歌文化颇为了解,通过学习隋唐文化,更能真切感受到唐诗这一唐朝文化形式所蕴含的开放的社会风气、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进而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并为绵延不绝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喝彩,更强烈地坚定文化自信,学生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激发。

4 创设情境渲染爱国主义氛围

情境创设是一种具有“感染”作用的策略,主要指历史教师通过选取教材中的某个篇目内容,或者将某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作为环境主体,并在课堂上模拟或者还原这一场景,进而激励和引导学生们在沉浸这一场景时,充分释放和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情感。情境的创设往往不拘一格,无论在选择还是实施时均无定法,教师可选取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教材内容或者某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时,尤其在学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教师可把香港回归作为爱国主义渗透的大背景,把眼光聚焦在1997 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一幕场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师可播放1982 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以及1984 年《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等历史影像,使学生们对香港问题的解决有一个宏观认识。当然,在谈到香港问题解决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香港问题的由来,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大家回顾清朝末年,香港本岛和九龙、新界是如何一步步割让给英国殖民者的,使学生们释放爱国主义情感。准备工作完成后,教师可依照时间节点巧妙创设下列情境:“1997 年6 月30 日午夜至7 月1 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典礼上,30 日23 点56 分,代表中英两国的护旗手同时入场,23 点59 分,英国国旗随着英国国歌缓缓落下,标志着一个多世纪的英国对港殖民统治的彻底终结。7 月1 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伴随国歌冉冉升起,直至飘扬在高空。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正式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在创设上述情境时,教师可鼓励学生们踊跃举手,申请扮演中英两国旗手,并把上述历史场景在课堂上再现出来。在情境演绎时,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在举国欢庆的时刻,翻过去的是近代中国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迎来的是一个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实践表明,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借助历史事件的新闻报道,着力创设情境,通过情境演绎,能够进一步渲染情境氛围,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全体学生均能通过追溯和回顾香港回归的盛大历史场景,感受新时期祖国强大所带来的荣耀和尊严,这样一来,爱国主义教育就会显得特别自然,效果亦更加直观。

5 开展实践活动以深入践行爱国主义思想

宋朝思想家朱熹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停留于书本上,学生们的眼光亦不能受制于课堂,而要善于实践,在实践中践行爱国主义伟大思想。爱国主义教育并非喊喊口号或者表表决心就能速成,假若不依靠学生实际行动,是难以取得预期教育效果的。鉴于此,历史教师要将爱国主义贯穿历史教学的始终,切不可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也不必把全部的教学精力都投入到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在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最为直接和管用的手段。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历史教学要自觉肩负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教师要摒弃成绩至上的理念,学生则要自觉配合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价值观塑造。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的进行,不应局限于次数和地点,在疫情防控要求允许以及课程安排合理的情况下,历史教师均要积极推动实践活动的深入。

历史教师可带领学生们参观学校所在城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和建设岁月,激励学生爱国主义热情。还可鼓励学生常去博物馆或者革命纪念馆,通过参观馆藏实物,以身临其境的形式近距离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爱国建设者的风范。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在参观博物馆或者革命纪念馆后,撰写一篇小论文,主要从馆藏内容以及对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尽量提出真知灼见。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大有裨益的,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以外,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历史教师就要千方百计为学生们搭建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有关内容时,学生们通过聆听刘胡兰、董存瑞、江姐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对那些为争取人民解放事业而付出宝贵生命的烈士肃然起敬。在完成本节课学习后,教师可组织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烈士陵园献花,用以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学生热爱烈士、学习烈士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鼓励学生在和平年代,要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坚定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主权和尊严。在学习“长征”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新一代人的长征路”的演讲比赛,鼓励全体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演讲比赛,勇敢发表体会和感想,重点围绕青年学子如何发扬长征精神。

6 结束语

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教师要以历史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为宣扬爱国主义信念做好表率,讲好中国历史以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创设情境渲染爱国主义氛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推进。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