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及激发
2023-02-10郑玲玲
郑玲玲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117)
1 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的内涵
1.1 精神动力是什么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说到“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1]”这是恩格斯对“精神动力”的概括,每个人都有愿望或者需要,人的愿望是由激情或思虑来决定的,而决定自己激情和思虑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思想,可以是动机,可以是意志,其实质是精神动力在发挥它的作用,人行为的动力是通过人的意识来主导的,逐步变成影响人的精神力量,对人的行为产生作用,从而满足自身的需要。物质决定意识,精神动力作为人的需求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我们要始终坚持精神动力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同时要注重精神因素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更全面论述精神动力是什么。
我国学者对精神动力的研究成果不多,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学者骆郁廷将精神动力界定为“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2]”学者郝登峰对精神动力的定义是“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主要由精神因素激发产生,以精神满足为直接目的,导致主体有目的的行为的精神力量[3]”。两位学者都肯定了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前提,精神因素是激发人的精神动力的重要方面,但对于精神动力的影响因素的分类持有不同的看法。学者骆郁廷认为不管是物质因素还是精神因素,只有变成人头脑中的观念才能成为推动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动力,精神因素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作用,精神动力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以及实践基础上才会对人发挥作用,是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学者郝登峰认为精神动力不仅依靠精神因素激发产生,物质因素也对其存在影响,一件物品所承载的精神因素对人产生的是更为直接的精神动力,动力种类繁多,如何界定精神动力,要格外注意精神动力的动因是什么,同其他动力的最大区别在哪里,对于精神动力的主体不能只放置在个体上,也包括群体和整个人类社会。
综合以上对精神动力的定义论述,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精神动力主要是主体为了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过程中,在精神因素或者物质因素的刺激下,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从而在实践中将这种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精神动力的本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为了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的动力来源,是人前进的内驱力。
1.2 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的内涵
精神动力作为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力量,不管社会如何分工,现实的人都需要精神动力来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内驱力,来挖掘自身的潜能,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承担着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责任,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成为当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都提出很高的标准,要求高校辅导员恪守职业守则、关注和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等方面内容,在严要求、高标准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高校辅导员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实现自身发展,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进行武装自己,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断突破自我和发展自我。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强大精神动力,不仅有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而且在教育学生和工作中不再觉得枯燥无味,而是充满自信心,对于建设高质量、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具有深远意义。
高校辅导员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在扮演社会角色和承担工作责任所产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是高校辅导员前进的动力。因此,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是指高校辅导员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在精神因素或者物质因素的刺激下,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在进行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将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自己开拓进取,激励自身前进的精神动力,真正激发高校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最终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
2 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影响因素
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影响因素探究对于激发高校辅导员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是一个统一体,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影响因素的剖析不能仅从单一层面进行考察,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高校辅导员不可能处于悬空状态,总是同周围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从精神动力的本质和来源层面分析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影响因素是什么。
2.1 精神动力的本质层面: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
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的形成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下形成,最开始是精神因素或者物质因素的刺激下形成某种心理。恩格斯是将精神因素归结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学者骆郁廷将精神因素归结为“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我们可以将理想、信念、思想、意志、情感等作为影响人的精神因素,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承担者,有自己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信念,当理想和信念受到冲击时,高校辅导员的精神动力无法发挥作用,易造成工作懈怠或者对自己的职业存疑。而物质因素同精神因素相比较产生的是更为直接的影响,它可以是高校辅导员对于工资待遇、住房、出行的需求,物质因素的影响对于激发辅导员工作热情是直接的,但各个高校的物质待遇是不一样的,高校辅导员受其影响的效果也不一样。我们知道行为是受动机的影响,而动机是受需求影响,而这个过程要发挥作用必然需要精神因素或者物质因素来引发,但是仅仅在精神因素或者物质因素的刺激下产生某种心理是不够的,只有将感性的认识变为理性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形成更为稳固的精神力量,最终才能够真正引导高校辅导员积极作为,变成高校辅导员的精神动力。
2.2 精神动力的来源层面:内在动力因素和外在动力因素
内在动力因素更多是指高校辅导员的要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主角意识。高校辅导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多体现在事业心、责任心、职业价值观上[4],事业心、责任心、职业价值观能够让高校辅导员对自身职业产生认同感,将工作目标内化成自己的信念,激发自己的职业发展潜力,积极投身党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工作和学校任务饱满热情。外在动力因素主要是指外在环境对高校辅导员施加作用而产生的驱动力量的影响因素。外在动力因素一般有考核制度、工作环境、外部评价、激励机制等,这些会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重大影响,正确运用这些外在动力因素激励高校辅导员,能够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不管是内在动力还是外在动力,都对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起到重要驱动作用,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3 激发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指挥者,激发其精神动力,调动他们参与高校日常工作的积极性和引导学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辅导员存在精神动力不足,有些辅导员对于自己的职业存有疑问,工作态度消极、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激情消退等问题。针对已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高校辅导员自身、工作环境、制度等方面来解决高校辅导员的精神动力不足的问题[5]。
3.1 个人层面: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辅导员目前存在年轻化,选择一个职业是因为自己对职业有足够认知从而做出选择,但面对实际工作还存在很多经验上的不足,对于自身职业需要同现实还存在差距,种种原因可以归结为高校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不足,要不断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自信心,培育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感,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满足高校辅导员职业心理需要。人具有某种心理能量,这种心理能量在外在条件刺激下会成为一种心理力量,对人的行为和活动具有推动作用,而这个推动作用源于人们对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高校辅导员作为连接学生和上级的重要桥梁,在高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提到人最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生存需求,这是高校辅导员最基本、最一般、最原始、最必须的问题,满足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可以让高校辅导员不会因为生活问题而忧虑。除了满足高校辅导员生存需要,还有其他的需求,比如尊重的需要、职业发展的需要,这些是物质激发的基础上衍生的精神需求,精神的激发产生的效果比物质激发更为持久有效,就尊重的需要来讲,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工作和学生工作重要执行者,应该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尊重,赢得社会的认可,如果无法得到周围的认可,很容易让高校辅导员陷入自我怀疑,对高校辅导员自身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大大降低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满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需要,高校辅导员对职业未来憧憬是激发他们工作动力的重要动力来源,青年高校辅导员是接受过高等教育,饱读十几年书,刚进入工作岗位,志向明确、工作激情饱满,如果长期看不到自己职业发展前景,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因此要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给予高校辅导员晋升的机会、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技能,满足他们的事业心。不管是物质需要、精神需要,还是职业发展需要,都是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心理需要的满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高校辅导员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为高校和学生做好工作服务。
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引导。精神动力作为人们头脑中的内在动力,开发人的精神动力,最主要的是加强思想理论、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辅导员要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等,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中国,首先要做到的是加强自身的思想理论修养,只有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够为学生认识中国,认识世界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立场观念教育,为激发高校辅导员精神动力提供养料,现在社会各种文化思潮相互影响,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竞争,在这种情况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信念教育。高校辅导员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显得格外重要,否则会陷入错误的思想观念和立场,激发错误的精神动力,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加强高校辅导员的价值观念教育与引导,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身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要正确认识到只有把个人价值、群体价值、社会价值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实现,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产生正确的精神动力,从而推动高校辅导员的个人价值、群体价值、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
3.2 工作环境层面: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改善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有助于增强高校辅导员的精神动力。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有良好的沟通平台,拥有公平公正的环境氛围,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面对不同的声音,领导要及时疏导,学校要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给予支持,让高校辅导员更好融入团体,工作有干劲,锻造他们的集体意识。当然除了环境的改善,更多是辅导员自身要调整好状态,面对工作难题要敢于面对,虚心请教,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认真经营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工作团队凝聚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氛围,饱含热情投入工作,真正激发自己的精神动力,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3.3 制度层面: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高校辅导员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帮助高校辅导员战胜职业懈怠心理,能够满足高校辅导员的尊重需要和成长需要,能够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精神动力。学校管理制度是否符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是否有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是否有完善的辅导员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些都与高校辅导员成长离不开关系。要建立科学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管理机制,建立人性化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严格要求同合理性并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考虑,建立完备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良性的竞争有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要注重赏罚分明和公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通过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规范高校辅导员职业操守,形成自我约束力,保持高度的自我修养,逐步上升为自己的工作信念,通过外在制度约束力和自我内在约束力的统一,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4 结语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工作的后备力量,辅导员精神动力会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大学生工作的开展,必须激发高校辅导员的精神动力,了解其影响因素是什么,从多方面去调动和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工作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