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德育
2023-02-10罗四红
罗四红
甘肃省天水市育生中学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新时代国家要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要在全社会特别是中学生中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着力培养民族精神,提高思想道德觉悟,使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法治意识、道德观念、理想信念始终符合当下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自觉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等方面,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方面,使学生们的人格得以健全、意志得到磨砺、精神受到洗礼、觉悟获得提高、品质得到锤炼,为推动初中学生尽快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公民作出贡献。
1 强化情感引导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情感,而道德情感的养成,又是道德品质最终形成的重要前提,也是引领初中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道德的精神动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极富感染力的言语,以真实且能打动人的案例激发全体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们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准则、法律规范和公序良俗。
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中的“自由平等的真谛”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学生们呈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们感悟到张老师一生致力于使云南偏远大山深处的女孩都能接受完整的、质量相对较高的基础教育,并依靠时代良机和自身奋斗,走出大山、拥抱未来,迎接自己美好的人生。学生们不禁为张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尤其看到张桂梅老师身体抱恙依然超负荷工作,并尽职尽责履行自身的校长职责,为大山深处的女孩们接受平等教育权毫无保留地奉献全部的心力。通过聆听张桂梅老师接受采访时的谈话,同时看到从张老师学校里培养出的优秀众多女大学生,学生们的心灵受到激发感染,意识到张老师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始终不忘党员初心,牢记身上的使命,毅然为拯救广大贫困女生接受高等教育而奋斗一生。学生们意识到,张老师的先进事迹正如其他优秀的共产党员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通过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特征,学生们不但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能感叹新时代的中国会有更多正能量的人和事,主要由于社会上还有以张桂梅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自身看似微薄的力量为他人的美好未来撑起一片天。当学生们看到图片中乡村学校的女生们认真听课、刻苦学习的场景时,内心不免激动万分,这就使学生们更加明确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条件下,自由平等的真谛,而张桂梅老师正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教育权利的平等。学生们观看张老师先进事迹影像后,萌生倍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和美好生活的信念,通过情感的激发,有利于使学生们养成榜样看齐、向先进学习的观念,进而培养学生们感恩国家的精神品质。
2 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凸显学生主体性
毋庸讳言,当前初中学生普遍存在思想道德追求高尚,但同时道德实践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一些初中学生尽管以具备相对清晰的道德判断标准,但道德自我评估能力较差,还有部分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良好有序的行为习惯未能充分养成。上述问题均体现了初中学生在道德行为方面的一个共性——波动性较大。初中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可塑性强,是因为初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假若接受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则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就会往正确的方向养成;假若缺乏教师和家长的有效监督,或则学生自身遭受错误思潮、非理性信息的冲击下,自然易于产生错误的道德行为。鉴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采取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略。由于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开始拥有自主意识,表现在自尊性较强、渴望引起他人的表扬和认可,教师不妨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育的阶段性特征,把全体学生视为拥有独立人格、正处在发展阶段的自主个体,方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多道德行为实践的机会,并期望在实践情境中,切实让学生们领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评价的尺度、反思自身道德行为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帮助学生们远离错误道德观念的不良影响,尽快形成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行为习惯。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额思考》中的“活出生命的精彩”为例,为充分使全体学生尽快养成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潮流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教师不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们均能发挥自身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开展课堂辩论活动。教师确定辩论活动的主题是“‘小人物’是否有大情怀”。第一步,教师以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列举历史上的“大人物”事迹,学生们结合小学和初中学到的历史知识,分别列举出广收门徒、创办私学的孔子;雄才大略、一统六国的秦始皇;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岳飞等等。学生们所列举的“大人物”,的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对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均有重大影响。第二步,教师鼓励学生们结合所列举的历史上的人物,谈谈当代“小人物”是否拥有高尚的民族精神、深厚的国家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本次辩论教师可设置两组,分别为支持“大人物有大情怀”的辩论组和支持“小人物有大情怀”的辩论组。“大人物有大情怀”的辩论组认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所以能获得比普通民众更高的人生成就,就因其具有济世安民、为国奉献一切的雄心壮志和理想信念,方能在抢夺历史发展机遇,成就自身的非凡人生;支持“小人物有大情怀”的辩论组认为,马克思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尽管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历史的航向终究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推动的,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该组的学生以当代鲜活案例支撑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城市里每座高楼大厦的建成无不凝聚着众多农民工的辛勤汗水”;本组还有学生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正是由于千千万万个无名医护人员毅然决然坚守在抗疫一线,才能换来山河无恙,打赢疫情攻坚战,进而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从而绽放生命的光彩”。从两组辩论小组的回答看,学生们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教师不必看重哪个辩论小组能够获胜,而是要让学生们以辩论会为形式,通过辩论使其领悟生命的真谛,理解平凡中的伟大,并在内心深处埋下甘于奉献,善于抓住新时代赋予每个人的成长机遇,努力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生命活力。
不难发现,教师通过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人格特质,使学生们拥有了道德行为探究的主动权。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对学生人格的最大尊重,学生们在对道德观念的认知中,反思何种道德行为正确的并符合时代特征的,进而自主构建起经得起时代检验的道德信念,不断凝练道德素养。
3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情境教学是一类新型教学方法,它可以促进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尽情发挥并张扬个性,逐步感悟知识的奥秘,帮助学生尽早投入课堂、融入课堂。教师要破除学习只为了考试的陈旧观念,使学生们深切地感悟到在校学习不只是要完成书本上的学习任务,要获得更加长远的成长,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和应用。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们能够领略到优秀的道德品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实际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的重要宗旨。鉴于此,教师要着力从现实生活入手,加快德育渗透,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日常学习时更有熟悉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道德素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进而促进学生完善对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中的《情绪的管理》时,教师可以再上课前巧妙创设若干个简单化的教学情境,并且在表演结束后让学生们开展有关评价。情境的创设力求多样,可建议学生们分组展开表演,并从角色扮演的视角出发,思考并提出问题。同时,教师也要继续扮演向导的角色,在有关方面进行专业化的知识点拨,以此启发学生们独立思考、自主给出答案。教师要提醒学生们展开思考:假若自己是情境中的人物,应该怎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生们便会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教师可把优秀的回答分享给全班学生,课下鼓励大家撰写一篇小论文,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管理自己情绪的案例,写一下感想和体会。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但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领悟具体的知识点,可见是一种十分实用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强化德育渗透,以一种生活化的有趣情境,帮助广大学生提升道德素养。
4 以情景短剧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我国是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新时代的中学生要自觉培养法治思维,争做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法治思维主要以法律作为明辨是非的基本判断标准,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已形成了符合现实社会环境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并朝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迈进。在崇尚法治、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初中学生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避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就当前而言,初中学生的法治思维尚未完全形成,思辨能力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信息化时代,学生们每日都要接受海量的信息,其中不乏错误的思想观念,假若学生们不拥有一双辨别是非善恶的“慧眼”,很容易迷失自我,思想行为也会跑偏,长此以往,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法,以直观生动的法治案例,教导学生们学好相关法律条文,并能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尽速养成客观、公正、理性的法治思维。当然,学生们法治思维的养成,仅靠理论说教似乎还不够,需要教师千方百计为增强学生们的法律意识而改进教学方式,尝试用情景短剧的形式,使学生们对相关法律案例有一个清晰、准确、完整的认知。
例如,学习“法律保障生活”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电信诈骗的案例。通过近年来发生在周边的典型案例,探讨信息化时代下,电信诈骗这一常见的犯罪形式是怎样产生,又该怎样识别。教师可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在现场请若干名学生以情景短剧表演的形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其中一位学生扮演公司职员,另一位学生扮演公司领导,还有3 名学生扮演“诈骗分子”。当“公司职员”像往常一样开始一天的工作时,突然一个陌生电话映入了这位“职员”的视线,来电人自称是“领导”,为奖励该名员工的突出业绩,拟向其工资卡里汇款1 万元,要求“职员”提供身份证姓名和银行卡号,这位“职员”刚听到时顿觉惊喜,但又不知这位“领导”为何声音如此陌生。“职员”挂断电话后,便向“部门领导”求证,领导一听顿时惊讶地说,公司近期并未发放任何形式的奖金,这来历不明的电话是否涉嫌诈骗?这位“职员”一听瞬间提高了警觉,等到那位陌生的电话再拨打过来时,“职员”机智地当场戳穿了诈骗分子的企图和诈骗伎俩。通过学生们表演鲜活的情景短剧,不但使法治案例更加立体和生动,同时亦能向学生们传达信息化时代,人人要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同时也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同违反法律的恶劣行为作斗争,敢于揭露、戳穿犯罪分子的图谋,敢于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情景短剧,相较于教科书理论的灌输,学生们更能借助直观、生动的情境,体会到法治思维养成的重要性,进而更加坚定信念,深刻认识到法律可以在道德无法约束或者制止的领域,发挥扬善止恶的职能,并能够以各种法律规范制止不良违法行为,进而为打造安全、有序、健康的社会环境贡献法律力量。作为中学生,则要自觉维护大局,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方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
5 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要改进的地方,要强化情感引导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尊重学生人格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情景短剧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使学生们争做新时代的道德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