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小学校长危机领导力提升途径
2023-02-10薛佳丽胡少明
薛佳丽 胡少明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陕西省宝鸡市 721013)
2020 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各领域发展都造成严重冲击。新冠疫情不仅对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造成了空前的影响,而且对校长的领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 年2 月25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1],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切实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全力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人口密集,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校长就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首要负责人。
面对这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小学校长要及时调整自身的领导行为,“以变应变”“以变促变”,不断学习、强化、提升自身的危机领导力,以应对新情况新变化给学校教育与管理带来新的需求和挑战。
1 基本概念
1.1 危机
起源于古希腊的“危机”一词原为医疗术语,意指患者主观地陷入一种疾病的状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危机意识”(例如患者对疾病的内在感受),二是“真正的危机经历”(例如疾病本身)[2]。当危机概念被引入科学术语后,有学者认为,危机,是对特定行为体或行为体之间关系现状的一种严重破坏,或是违反其意愿和根本利益的关键性的改变。[3]危机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因此,在危机发生的时候,应立刻加以处理,寻找机遇,化解危机,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来减少风险。当学校这个特定组织面临危机时,该如何处理危机,转危为机,这就涉及到领导者的危机领导力问题。
1.2 危机领导力
危机领导力的概念大多聚焦于企业管理的研究中,刘崇瑞根据五个企业危机管理要素,给出危机领导力的定义:危机领导力指企业领导者对危机事件能准确预见,通过对危机事件的全面深入地识别和了解,提高企业的危机反应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尽快恢复,通过对危机事件的反思提高企业的危机学习能力,最终使企业对危机有更强的免疫力的能力[4]。结合已有文献,本研究将校长危机领导力定义为:在面临复杂且不确定的突发事件时,学校管理者能及时识别危机,审时度势,在短时间内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带领全校教职工及学生高效处理好学校的突发事件,切实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 中小学校长危机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目前关于危机领导力的研究大多探讨的是企业危机领导力问题,有学者按照危机发生的前、中、后时序来分析危机领导力各要素。刘崇瑞构建的危机领导力理论模型包括五个要素:危机预见、危机识别、危机反应、危机恢复、危机学习。[5]朱瑞博认为领导者的危机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危机前的预警识别力;危机中的迅速决策力、资源配置力和信息沟通力构成的快速反应力;危机后的学习反思力。此外,还包括对各种信息的搜集、分析、甄别、把握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两种基本能力。[6]
当前我国正处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时期,学校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考验。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提高自身的危机领导力,是每一位中小学校长都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中小学校长的危机领导力实际上是校长对危机的处理管理能力,中小学校长不断提升危机领导力是有效应对疫情防控的应然之举。本研究基于疫情防控背景,从行为角度出发,根据现有危机领导力的诸多理论模型,将中小学校长危机领导力划分为六个构成要素。
2.1 预警识别能力
预警识别能力即在危机发生前,领导者根据所处的实际情境,善于观察,审时度势,理性思考,逻辑严密地推理预判出形势的变化,并识别出危机的能力。新冠疫情暴发两年以来,通过对疫情暴发及扩散等多种征兆的仔细研判,可以对疫情进行及时管控。中小学校长要对疫情的变化保持高度关注,正确解读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对危机风险快速准确判断。尤其是在开学返校前,对全校教职工和学生每日的健康信息进行监测,制定严密的返校方案,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强化危机预警识别能力,加强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可疑迹象保持要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切实加强、加大预警防范工作,制定本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必要时立即启动学校,不断增强疫情防控的预见性,把好校园安全的第一道大门。
2.2 科学决策能力
科学决策能力即在危机发生时,领导者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研判形势,制定出科学的应对策略方案的能力。疫情防控离不开科学决策,决策方案贯穿于整个疫情防控工作当中,科学的决策才能使疫情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中小学校长务必要重视决策环节,迅速捕捉碎片化线索,了解当下疫情形势及潜在风险,综合研判实际情况,对疫情的扩散范围、风险程度、持续时间、造成影响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分析判断,及时拟定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案,细化任务,责任到人,采取行动措施应对危机,从而化解风险。通过科学的决策,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有效地遏制疫情的蔓延,构筑一道校园安全的“防火墙”。
2.3 高效执行能力
高效执行能力即在危机发生后,领导者根据拟定的科学决策方案,及时迅速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化解危机的能力。科学有效的决策方案必须要高效执行才得以实现,因此,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小学校长的高效执行能力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各学校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包括领导干部小组、教师学生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安全保障小组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统筹优化资源。做到各环节量化、各组织联动、全师生参与,落实防控方案,完善防控机制,快速有力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搭建一张校园安全的“闭环网”。
2.4 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即在危机发生后,领导者及时与上级、同级、下级及社会其他关系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动员各部门各组织积极配合落实工作,协调指挥各方人力、物力、财力,以获得最佳效果的能力。疫情防控工作不是单个个人或者组织就可以解决的,中小学校长要加强沟通协调能力,内部要及时与教职工、学生、家长沟通协调,外部要获得政府、医院、社区的支持帮助,建立协调防控机制。首先,要及时了解本地疫情动态和政府部门的最新防控措施,正确解读地方政府防控方案,必要时向地方政府寻求物资支援。其次,加强与各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与医护人员形成联合机制,配合学校落实核酸检测、卫生消毒等各项医疗防护措施,及时获取医疗资源。再次,重视与家长沟通,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赢得更多的支持与理解。学校开展摸排筛查工作时,家长要如实汇报,积极配合,切实保障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安全。最后,做好疫情防控预案,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培训。各组织要加强信息交流,细化落实防控方案,及时上报可疑情况和潜在危险。中小学校长只有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才能集合各方力量,团结一心,合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5 心理疏导能力
心理疏导能力即在危机发生后,领导者及时关注个体和组织的情绪问题与心理困惑,寻求专业人员调节其出现的恐慌和不安等消极情绪,引导个体的自我改变,从而提高其对环境对适应的能力。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已步入常态化,但是病毒变异等新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各中小学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立疫情危机心理干预小组,舒缓师生紧张不安情绪,预防师生心理问题出现。在疫情防控中,中小学校长要提升心理疏导能力,充分重视师生思想动态,将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官网等公众平台对全校师生及家长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邀请心理学、教育学等专家开展疫情防控相关讲座,让师生对新冠疫情有正确积极地认识,引导师生正确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第二,建立心理健康干预制度,定期对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的师生,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第三,开通心理疏导专线,为师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及时解答师生的困惑,引导其克服消极情绪,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心理防护能力。学校要实实在在地对学生进行情绪觉察、自我调适、寻求帮助等方面的指导,这会有效提升学生在遭遇危机、灾难时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能力。[7]
2.6 反思学习能力
反思学习能力即在危机发生后,领导者及时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行动过程及产生的效果进行复盘,保留活动过程中的优质部分,反省其不足,及时学习调整完善自我的能力。正如Brockner 和James 指出的,当组织决策者采取学习导向、利用以往的经验或别人的经验开发新程序和行为、最终改变该组织的运作模型时,危机更容易被看做一种机会来源,而不是一种威胁[8]。韦尔奇说,“所有危机,不管你再怎么讨厌它,都能给人提供很好的教训。你应该尽最大的可能挖掘每一次危机的价值,并且一有机会就同他人分享。”[9]因此,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小学校长应在危机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加强危机管理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对学校疫情防控方案及实施举措进行反思。要拓宽教育眼界,从危机中学习,在危机后及时反思与总结,利用好线上教育资源与线下教学的融合,不断调整和改进自身的危机领导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学校防疫工作。
3 中小学校长危机领导力的提升途径
“当组织面临危机的时候,组织成员往往能比平时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共渡难关。而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的带领。”[10]中小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面临危机时,校长自然要担当起领导的角色,带领学校渡过难关。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趋于稳定,但也会出现疫情反弹的现象。疫情形势的变化与各中小学的疫情防控工作日益密切,中小学校长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疫情的认识,完善疫情防控方案,明确责任,强化措施,不能放松警惕,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小学校长的危机领导力显得尤为重要。校长危机领导力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来加强,本研究从以下五个途径着手提升中小学校长危机领导力。
3.1 加强自我学习,树立危机意识
作为中小学校长,必须不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增强危机意识。首先,厘清目前的危机管理理论依据,树立新的危机意识,正确认识新冠,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新冠不同于以往的传染病,它具有传染速度快,传染能力强,波及范围广等特点。在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阶段,中小学校长要加强对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树立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11]。充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抓实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强有力的应对措施,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3.2 参加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素养
中小学校长应加强对危机领导力的理论学习,充实其理论基础以指导实践。中小学校长学习危机领导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是通过自学,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学习研讨,二是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校长危机领导力专业培训,参与研讨交流活动。在校园危机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的危机意识、决策水平、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危机管理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2]在当前疫情防控背景下,提升中小学校长危机领导力,要对中小学校长应该具备的预警识别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高效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疏导能力、反思学习能力等进行培训。通过专业的研修培训,中小学校长能够有效应对危机复杂局势,提高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在危急关头不惊慌,快速掌控局面,冷静分析,科学决策,高效有序地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校长的危机领导力。
3.3 健全防控方案,完善管理体系
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完善疫情防控管理体系,必须把好预警识别、科学决策、高效执行、协调沟通、心理疏导、反思学习等每一个环节。首先,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各组织职责,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其次,建立疫情防控联动机制,加强与当地政府、医疗等部门的联系,团结各方力量,确保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充足,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再次,完善信息收集平台,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及时掌握全校师生的行踪及健康状况,强化行程管理,第一时间掌控和上报中高风险地区密接者信息。最后,构建分层推进体系,加强家校合作。统筹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衔接,分层次、分阶段地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师生管理的同时,加强家校联防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家庭防疫教育,宣传防疫知识,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防疫工作,以“家防”促“校防”。
3.4 建立防控体系,加强疫情演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真理。在疫情防控时期,各中小学要根据教育部要求,做好有关疫情防控工作,建立防控管理体系,形成联防联动机制。为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学校疫情防控的应急管理能力,各中小学应该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定期在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实战演练,以检验学校疫情防控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全体师生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演练方案,细心落实每一个环节。针对疫情防控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要及时指出,现场示范,进行总结,完善方案。通过疫情防控演练,全面提高中小学校长的应急指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全校师生的疫情防控意识,增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切实保障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3.5 加强检查监督,推动考核评价
提高中小学校长危机领导力不仅要靠自身不懈的努力,还要靠外在的监督指导。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考核方案,对学校的防控工作、组织管理、应急预案、物资储备等方面进行考核。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运用自评、他评等考核办法,从危机前预警、危机中决策执行、危机后反思学习等环节进行考核。制定疫情防控工作考核方案,不仅细化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具体要求,而且,通过督导考核,可以科学研判防控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查找出学校防控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防控措施,督促中小学校长在提升危机领导力方面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