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提升路径探析
2023-02-10王惠林
王惠林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1 前言
学术道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学术研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守则,是任何一名学术研究者都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学术良心。高校作为我国原始创新的主渠道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研究生作为未来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储备力量,他们的学术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未来学术共同体的发展状况和道德水准。近年来研究生为满足自身需求,抄袭剽窃他人论文、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等学术道德失范事件被频繁爆出,引起了党中央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20 年9 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要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健全“三全育人”机制来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并加强学风建设、严惩学术不端行为。由此可见,坚守学术道德、抵制学术不端,净化学术风气、营造科研氛围、追求科研诚信,这是每一所高校和每一位研究生都必须时刻牢记于心的信念和准则。
2 坚守学术道德,抵制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必要性
第一,良好的学术道德是研究生成为社会高层次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其学术水平、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我国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基本以学术研究作为主要导向,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选择就职于高校或研究所,或成为其他行业里的知识精英和业务骨干。作为社会中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合格的职业操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调节工作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缓解矛盾冲突、摆脱道德困境,使其真正成为各行各业里的领军人物。在一定条件下,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甚至比科研能力更为重要。此外,研究生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执行者,更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科学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学术道德是每一位研究生在参与学术研究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研究生自身的学术水平、推动学科进步、促进社会繁荣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人类认识社会发展社会仅仅依靠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在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提炼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理论逐步趋近于真理。同时,科学也要尊重首创,研究也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无法从根本上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研究生不能通过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完成自己的论文,这实际上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高校研究生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同时还必须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学术道德一直以来都要求学术诚信、求真务实,积极鼓励研究生进行学术创新,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有助于培养高校研究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良好的学术道德是高校有效推进严谨治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公平公正、严谨治学是其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码要求,立德树人是其的根本任务,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则在于加强品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中曾明确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是开展品德教育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才能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三,良好的学术道德是保护和维持整个社会学术生态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的行为,为了获得金钱和名利,论文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违背客观事实,甚至以权谋私,致使整个学术界的生态文化环境严重恶化。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睿购买论文,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翟天临博士论文抄袭,通过抄袭篡改他人的研究成果而获得“博士”的称号。上述的事件可能还有很多,但从根本上来看,这些现象都是违反了学术道德的,都是极其不利于社会学术生态健康发展的。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生作为高校教育的对象之一,其学术道德失范会严重损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和公平正义,对社会的整体学术风气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新时代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研究和建设可以有效防范学术失范、学术不端乃至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对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3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原因
3.1 研究生自身专业知识较为匮乏,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研究生作为未来科学研究的主要培养者,技术研发领域的准预备军,但自身专业知识储备量大多仍较为匮乏,学术能力仍有待提升,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学术信心,在知识和能力的引领下有所进、有所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学术研究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一次又一次枯燥乏味的实验、重复不断地论文书写修改是其最为基本的操作和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必然就对研究生的耐心、毅力和求知欲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部分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浮气躁,不愿意独立思考书写文章,只是机械性的抄袭剽窃他人的成果以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与缺陷,无视学术道德,败坏学术风气。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短缺匮乏、学术道德修养不高是导致研究生发生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最为基础的因素。
3.2 高校学术道德相关教育不够完善,监管制度有待增强
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但近年来却被不同程度的爆出存在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的行为,故此,国家和各人才培养单位渐渐意识到进行学术道德培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但是,一些学校由于专业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开展学术道德相关有关课程的条件不足,所以也只是通过相关会议、讲座等方式来进行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且相关内容大多流于理论知识层面,乏味无趣,会议形式刻板单一,具体实际的案例分析短缺稀少,更没有真正付诸于实践活动之中,因而其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是差强人意,不能很好的达到其预期要求,一些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不端的行为仍会发生。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有着监督和管理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权利和义务。但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学术监管制度仍有待未完善,部分研究生通过钻学校学术监管制度的漏洞以完成自身目的的情况仍有存在。因此,有效利用高校监管制度的强大外力来减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就变得尤为重要。
3.3 社会学术风气存在偏差,学术环境具有功利性
研究生在进行日常学习和工作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冲击。随着工业化和科技化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化技术工具频繁涌现,借助良好的接受和学习能力,研究生能够快速接触认识到未知事物,利用互联网等快捷方便的查询渠道,可立即获知一些单一的、极其浅显且浮于表面的内容,但是却无法清晰准确的意识到此种方式是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深层内涵的,也是无法真正将知识运用于科技创新之中的。在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快节奏和高压力的双重打压下,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偷懒耍滑等不良的社会风气正严重危害着高校良好的学术环境,意图打破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底线。一系列恶劣的社会现象使得学术界原先清廉正直的风气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一些研究生开始变得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学术研究之中,学术道德腐化、规范意识淡化,学习动机充满功利性,漠视学术道德规范要求,进而导致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4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坚守学术道德、抵制学术不端的路径探析
4.1 加强自身学术积累,培养学术道德自律
学术素养是学术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即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时的内在规范和潜在要求,是研究者在学术研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我们应当明确学术是需要积累的,并且需要长期的积累。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长期的学术积累是无法撰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著作的。积累主要指两方面的积累:一方面指的是知识上的积累,这是进行学术写作的前提基础。需通过长时间大量的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且在阅读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对知识进行摄取和思考,否则就会产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现象。另一方面是生活阅历的积累,即在生活中要多进行思考。在从事各项科研学术活动时,倘若研究人员缺乏对生活的体悟,那么就不可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只有良好的学术积累,才能真正造就一个真正的学者。现在部分研究生存在着较强的功利心,为了奖学金和就业需求,急于写文章、出成果,欲速则不达。没有实力就想做超出自己水平的事情,那么势必就会出现投机取巧的状况。因此,必须加强学术积累,在根本上使学术研究真正回归到正确道路上,避免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的行为再度发生。没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没有坚定的学术道德自律意识,即使再完善的学术原则和学术规范都会变得形同虚设,以致于无法有效规范研究生的学术行为和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
4.2 完善学术道德建设,建立学术道德他律
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完善学术道德他律,是预防研究生出现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对于道德教育存在着外在化、边缘化和知识化的倾向,过分重视对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方法的传授,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于学术道德的教育。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学术道德的教育只是滞停在宣传讲座这一浅显的层面上,学术道德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完善,道德课程也会尚未开展,理想的教育效果无法有效达到,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完备的学术道德教育体系,开展学术道德学科课程,在案例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中引导帮助学生,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养成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学术监督管理体制,完善制度漏洞,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不端者的惩罚力度,在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的基础上,还要让其承受声誉损害之痛。除此之外,还应增强对师德培训教育管理的重视,将学术道德状况纳入教师的各项考核之中,并提高其所占比重,建立学术科研人员诚信档案,严肃处理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教师。导师作为研究生的知识和品行教育之师,在日常的学术活动中要以身作则,积极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4.3 净化学术界社会风气,消除学术环境功利色彩
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净化学术文化环境,有助于改善研究生对金钱和物质的不当认识,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术激情,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加优秀的科研人才。一方面,要加强完善市场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市场秩序井然有序开展,保证公平竞争,使论文的发表达到量与质的双向保证。2022 年2 月15 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211 家中国科协全国学会联名发布的《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中明确强调,广大论文作者、审稿人和编辑出版人员要严格遵守科研活动规范,坚守学术道德底线,确保论文撰写诚信规范、论文发表真实可靠。一旦察觉研究生出现学术道德不规范的行为时,学术监管部门应立刻开启调查程序,以恰当合理且积极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解决处理。同时还可积极结合社会中的其他不同学术部门进行共同监督管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规范制度和学术成果认定体系,进而有效确保研究生在整个学术活动参与过程中的清廉正直,从思想和行动上根本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并及时矫正学术道德不规范行为的倾向。另一方面,在规范学术道德的标准和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对优秀成果奖励的标准,创造积极向上的学术发展环境,改善弥漫在学术界周围的虚假浮躁之风,淡化研究生的功利心,引导良性的学术竞争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对我国的科研学术环境了极大的破坏,对学术的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坚守学术道德、抵制学术不端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新时代研究生,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秉持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和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勤奋学习、诚信科研,不断规范自身的学术研究行为,坚决抵制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真正做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切实促进我国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