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语境下王光祈国乐观对音乐创作的现实意义

2023-02-10潘孝玉

戏剧之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国乐音乐创作中华民族

潘孝玉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21)

王光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怀着救国的赤诚之心来到德国留学。他旅居德国的十七年中,致力于中西方音乐交流,翻译了大量音乐论著。在音乐领域,他的成就斐然,他将比较音乐学介绍到中国、开创性地提出“世界三大乐系”,而他的国乐思想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页。要真正了解王光祈的国乐思想,也必须回到其特定的时代去揭晓答案。

一、王光祈国乐思想的提出——独特的时代背景

王光祈出生于晚清,成长于民国,成熟于西欧。王光祈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政治迅速变革、各种思潮激烈交锋的时代。无数能人志士在探索救国的道路,王光祈也时刻将自身前途与国家命运相联系。他的成长与中国革命的发展合拍共振,主要表现在王光祈先后发起和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工读互助团,但无一例外,这些实践均失败了。

为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王光祈赴德留学,开眼界,学真知,其目的在于考察德国社会经济的复兴及背后的原因。在德国,他接触到了德国的人文、艺术,尤其是德国的音乐。他在《东西乐制研究》中提出:“盖中华民族者,系以音乐立国之民族也…。”[1]王光祈从德国的战后重建中看到音乐与诗歌对德意志民族的重要作用,开始反思新文化运动中的一系列主张,从此改学音乐。而面对中国音乐当时在西方音乐的排斥之下的艰难处境,王光祈也立志于重构复兴中华民族的乐种、乐器和民族音乐。

二、王光祈“新国乐”思想的含义

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文化虽古老但式微,让中国人意识到自身音乐内容和结构的不足,并从中反思如何创造中国的音乐文化。音乐家们产生了关于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激烈讨论,有人认为应全盘西化,有人坚持国粹主义。而许多音乐学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国乐思想。萧友梅认为,仅仅用中国古老的乐器和较为成熟的音乐体系所创作的音乐是“旧乐”并非“国乐”,应该合理借鉴西方的乐器和音乐技法,但只要是表现中国精神的音乐就是“国乐”[2];杨荫浏主张用开放温和的眼光看待西方音乐文化进入中国的现状,极力主张国乐前途及其研究与西方音乐文化充分融合交流和公开比较之后形成真正的国乐;刘天华则主张改进中国的国乐,刘天华认为不应该用片面的眼光来对待中西音乐,而要全面讨论中西方音乐的差别,西方音乐虽然目前完全成熟,但不能够强加在中国人的意识性格之间,作为一个中国的音乐学家,要守住中华民族的传统,把中国音乐的优点发扬光大[3]。

王光祈在《欧洲音乐调式进化表》一文展开描述了国乐的标准。一是代表民族特性;二是发挥民族美德;三是舒畅民族感情。[4]王光祈所主张的国乐是,一种具有一定审美趣味的音乐,一种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的音乐,一种能够振奋民族精神的音乐。国乐首先是能够唤醒民众低沉精神的音乐,他强调了音乐救国的重要性,利用国乐达到“救人”—“救族”—“救国”的目的。

三、新时代语境下文艺观与王光祈国乐观的联系

新时代文艺观是我国文艺发展的风向标,新时代文艺观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对比研究,不难发现,新时代语境下的文艺观与王光祈国乐观有一定的联系。

一是两者的时代背景有相似之处,都产生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时代机遇挑战并存,国际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与此同时,伴随着文化的交锋。王光祈国乐观产生于民国时期,正值中西方文化交流之际,中国为了实现救亡图存,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科技等。

二是两者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有相似之处,即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新时代的文艺观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要合理地看待西方文化。王光祈的国乐观既没有忽视音乐的世界性,又坚持了我国音乐的民族性。

三是两者的最终目的相契合,两者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是文化繁荣的时代,在实现自身文化繁荣的同时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王光祈创立国乐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音乐救国的伟大理想。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合理借鉴西方文化,改造我国的音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乐,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最终实现我国文化富强的使命。

四、王光祈国乐观对当代音乐创作的现实意义

音乐创作是指作曲者在学习音乐理论和创作技法的基础上,通过脑力劳动写下具有一定美感的乐曲。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音乐在曲谱创作、演奏技法、表现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进入21世纪,文化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移动终端迅速击败唱片,随着音乐媒介的变化,流量艺人出现并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然而,他们所产出的音乐大多数称不上是“国乐”。

而王光祈的国乐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音乐创作的国别来讲,音乐创作应坚持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从音乐创作的质量来讲,强调音乐的审美性;从音乐创作的对象来讲,音乐创作应注重人民性。

(一)音乐创作应立足民族性

首先,新时代的音乐创作者应注意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音乐,音乐是民族独特性最好的表达。王光祈所坚持中国文化之魂,即“和谐主义”,这对新时代的音乐创作者有启示意义。王光祈在《欧洲音乐进化论》中提到:“什么是‘中华民族特性’?简单来说,便是一种“协和态度”,是我们生存大地的根本条件,也是我们将来感化人类的最大使命,这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唯一特性,我们应该使之发扬光大。”王光祈认为中华民族的唯一的“民族特性”,归根到底是一种“和谐”精神,来源于孔子的“礼乐观”。孔子强调乐的教化功能,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强调社会秩序上的和谐,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王光祈批判继承了孔子的礼乐思想,试图从中找到音乐救国的方法。“和谐”态度在中国音乐中可以窥测一二,整体体现为含蓄内敛表达情感、没有夸张奔放的音乐语言。“和谐”在音乐上则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大小、音色、曲调的和谐统一,从形式上达到韵律的和谐。而新时代的音乐创作者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递者,应该从自我做起。新时代的音乐创作者应表达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和共同理想,让音乐作品最终实现由一件普通的艺术作品到大众化的艺术再到民族化身的转变。

其次,新时代的音乐创作者要正确处理国乐与西方音乐的关系。王光祈前辈对此持中庸态度,他认为应在立足本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借鉴西方先进的音乐技法、体系等,来改造现有的中国音乐,从而创造出“国乐”。目前正有无数的音乐家,在这条道路上探索着。例如,钢琴曲《平湖秋月》,旋律流畅,音调婉转,独具中国之韵。新时代的音乐工作者应该平等地对待中西方文化的特色,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并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二)音乐创作应立足人民性

王光祈认为:“舒畅民族感情,是舒畅民众的感情,不是一部分知识阶级的感情…。”[5]他强调国乐的大众性,来源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王光祈强调国乐具有大众性,国乐的受众要广泛,抒发民众的感情。艺术创作者扎根生活,提炼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精华,创作出反映人民精神风貌的优秀艺术作品。人民群众是广大音乐创作者的创作对象,群众生活是广大创作者的创作源泉。

人民性是艺术作品评判的标准,优秀的作品要符合人民的审美观。音乐创作应注重人民性,一是由于音乐创作的来源是人及人的生活,如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以人的回忆为中心,深深地打动了听众。二是音乐创作中要表现人的精神状态,阿炳从自身的现实生活出发,创作出《二泉映月》,其中凄凉而哀怨的旋律,表现人对贫困的无奈和生活的无助,听者无不动容,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共鸣。音乐创作是音乐家从生活中观察而得到灵感,进行艺术加工并赋予丰富的情感,用于表现音乐家所思所想,而音乐创作的源泉正是人民的生活现状和情感。

音乐成果由人民共享。音乐创作者应深刻认识到,完成一首好作品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还应该认识到音乐创作的最终目的是助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音乐创作应立足审美性

王光祈认为国乐必须是发挥积极向上精神的音乐,他说:“如苏州的滩簧,京津的时调,诚然是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但只是一部分堕落社会的生活,亦不能称为我们的国乐。[6]学者叶洁纯在《少年中国与国乐建构:王光祈音乐民族主义思想探析》一文中指出:王光祈重建礼乐的根本目的在于音乐,他把音乐当做改造国民生活的工具,而看重的是音乐对国民的感情和精神所发挥的作用,因此他反对音乐的娱乐功能,强调的是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7]学者席格认为王光祈的这一论述,创建国乐采取美善并重的标准,可谓既继承了礼乐传统,又符合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8]由此可见,王光祈主要在强调音乐的积极作用,追求美与善的统一。这种美是指音乐所具有的节奏美、内容美。善则是指音乐所起到的社会作用应该是积极的作用。而目前音乐创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不多。在新时代的音乐创作中,真正能够留下历史足迹的音乐作品少之又少。而大多数的音乐作品仅仅是为了跟随社会热点,部分音乐作品缺乏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势必会被历史所淘汰,被人们所遗忘。目前市场上的音乐作品大多异曲同工,缺乏鲜明的个人特色。而王光祈的国乐创作思想对解决以上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五、结语

面对西方音乐知识传入中国的现实环境,王光祈受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创造性地提出“国乐”思想,坚持在西方音乐技术的指导下,发掘出优秀中国音乐。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本文重新分析王光祈的音乐思想并审视其现实意义,简要论述王光祈国乐观,根据当今的现实情况,多方面、多角度探析王光祈的思想对音乐创作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国乐音乐创作中华民族
江苏常州市歌舞剧院—国乐现场《听见·大运河》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On Musical Forms —— One of Presentation of the Social Id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