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黑龙江省地域性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2023-02-10姜雨蒙
姜雨蒙,郑 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一、黑龙江地域性音乐文化发展历史
文化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地域文化更是特定区域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展现了特定区域的人文传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地域文化的特色性、传承性和发展性是当地文化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全面开展黑龙江省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加强民众对地域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民众的审美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人们要对地域音乐文化有感性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的理性思考,把握地域音乐文化的特质,然后进一步对其进行创新,丰富地域音乐文化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地域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延续发展,从而大面积普及地域音乐文化,形成高效的活态传承机制,使黑龙江省地域音乐文化生生不息。
黑龙江音乐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在公元45年鲜卑族统治时期,鲜卑族人民就创作了民族歌曲《真人代歌》《簸逻回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鲜卑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展现了鲜卑族人民的风采,彰显了鲜卑族的民族风貌。后来,雄主拓跋珪在15岁时确立了北魏政权,创作了北魏宫廷音乐,为当时的音乐增添了鲜明的色彩。当时的少数民族大曲《辇后大曲》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智慧结晶。公元698年,渤海国建立,渤海国国君开始进行一些对外交流活动。其中,已蒙珍等人访问日本,把渤海音乐带到了日本宫廷,引起不小的轰动,在此之后,日本人将其纳入宫廷乐舞,对日本的音乐文化带来一定的影响。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沿用渤海乐,并创作了教坊音乐和歌舞音乐,展现了少数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在游牧、渔猎民族的代代相传下,元朝时期的蒙古族音乐和明朝时期的少数民族音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升华了地域性音乐文化,展现了北方民族的音乐智慧。到了清代,萨满音乐给汉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新的元素,当时的传统风情风靡一时,推动萨满音乐走向兴盛。康熙时期,音乐匠人们编写了《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乐谱总集。到了清朝末期,秧歌、鼓吹乐传入东北地区,发展到现在,东北秧歌无人不晓,成为黑龙江旅游业的一张名片。19世纪末是黑龙江地域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黑龙江位于中国最北部和最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这种地理优势使黑龙江与俄罗斯的合作与交流较为密切。中俄东清铁路的修建,促进了中俄音乐文化的交流,俄国音乐家在黑龙江创办音乐学校和交响乐团,举办音乐会,丰富了黑龙江的音乐文化活动。音乐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不仅巩固了两国之间的友谊,而且为中俄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进一步交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黑龙江地域性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运用地理位置优势和留学生资源,整合中外音乐文化资源
黑龙江的土壤沉淀着浓厚的俄罗斯文化。早在19世纪末期,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中国东北地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同时,中东铁路也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文化交流。大批俄罗斯人定居在哈尔滨,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等一系列音乐专业学校丰富了哈尔滨音乐表演的实践形式,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组建了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打响了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的名号。在那个年代,与哈尔滨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是音乐家们的荣耀。自20世纪初期开始,这片黑土地培育了众多优秀的音乐家,他们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闪闪发光。同时,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更加频繁,许多音乐专业人士到海外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他们在海外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巧,学成归来后再把这些本领传授给热衷于音乐表演和音乐理论学习的学生和学者,促进了本地域人民的人文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这种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能让我们学习到一些优秀、先进的音乐表演技巧,还能让民众感受到美妙的西洋音乐,更可以促进音乐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大力支持留学生走出国门,让他们带回更多的资源,进一步推动中外音乐文化的交融发展。
(二)依托传统音乐文化,开创新型地域音乐文化产业经济
黑龙江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音乐是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积累和发展,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汇集了每个时代音乐文化的精髓,值得我们珍惜。而且,民族民间音乐贴近大众生活,能够展现地域风土人情,有较广的流传范围。随着黑龙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新兴音乐文化开始出现,并占据着当今的音乐市场,对传统地域音乐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然而,黑龙江音乐家协会新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会在成立后不仅举办了少数民族音乐演出活动,而且将少数民族音乐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让新一代青年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互联网时代,新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会通过现代科技传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现存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创新,创作更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我们要全面推进黑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民众的民族文化自信,拓宽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展现地域音乐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
三、发展黑龙江省地域性音乐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意义
1.有利于促进黑龙江音乐教学产业的发展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了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当时,只有达官显贵才能学习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在21世纪的今天,人人都能接受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时间跨度很大,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同时,音乐教育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那么,如何运用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融合地域特色?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音乐教学产业的内容很丰富,包括发行乐谱,选购乐器,布置舞台,购买表演服装,布置演出场地、灯光设备、音响设备,音乐教师进修,音乐会演唱会门票的销售,音乐综艺节目的打造等。有关方面要对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做好相应的规划和统筹,合理利用音乐教育资源。当然,学校、教师、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合并规划好音乐教学产业的发展路径,开发更具创新性的音乐产业,使音乐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同时,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实现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协同发展,开辟一条属于黑龙江人自己的音乐教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有利于推动黑龙江音乐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
黑龙江省会哈尔滨素有“冰城”之称,由于纬度较高,处在中国的北端,每每冬季雪花飘落后,哈尔滨整个城市像是披上了一件白色的衣裳。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吸引着各地游客,游客们在观赏雪景的同时,也被哈尔滨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所吸引。例如,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哈尔滨交响乐团的演出足迹遍布国内,并登上了国际舞台,每年平均演出300余次;荣获世界最佳文化类建筑奖的哈尔滨大剧院承接了中外顶级水平的交响乐、大型歌剧、室内乐团、大型舞剧等演出,吸引着各地游客。除此之外,具有百年历史且蕴含拜占庭风格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都为黑龙江音乐产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以黑龙江特色旅游产业为根基,继续探索新型的音乐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打造黑龙江音乐旅游产业特色品牌,形成更全面、更有特色的旅游产业经济,为黑龙江经济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3.有利于促进表演经济产业建设
音乐表演是对音乐作品的再次演绎和创造,而舞台表演就是音乐表演最直观的呈现形式,舞台表演能够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一场音乐演出涉及活动策划、舞台灯光音效设计、场地租赁、票务、演员选择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音乐表演经济的产业链。开展黑龙江地域音乐文化的演出,培养音乐人才,开展音乐比赛,能促进黑龙江音乐表演产业的发展。
当然,要根据潮流的风向、观众的口味及时更新音乐表演的主题和内容。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不再依托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音乐表演活动,在获得演出活动收益的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传播黑龙江地域性音乐文化。以网络为载体的直播平台和应用软件开拓了新型的音乐表演形式,虚拟礼物等形式催生了新型的音乐消费模式。此外,表演主体也不再局限于知名演奏家,非专业的音乐爱好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展现自己,实现自身的音乐梦想,同时,为黑龙江地域音乐表演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文化意义
1.有利于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
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音乐审美成为社会大众最重要的审美活动之一,大众对音乐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艺术也不再是高于生活的存在,而是出现于生活的每个角落,艺术趋向通俗化、主流化,大众的音乐审美趣味变得更加多元。研究音乐审美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无论是西方的宗教仪式上的音乐、音乐厅堂中的音乐,还是东方的庙堂祭典中的音乐,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呈现的。随着新兴技术的应用,音乐欣赏不再局限于听留声机、听广播等传统形式,大众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音乐,蓝牙耳机、车载音乐播放器、蓝牙音响等设备让音乐触手可及。在大众享受听觉狂欢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商业化、低俗的音乐悄然出现,影响着群众的价值观,掩盖了传统地域音乐的光芒。因此,我们要用专业的音乐审美理论建构美学新方向,用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理论和中国传统地域音乐文化指引群众的世界观。
2.有利于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文化软实力是各国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发展目标。地域音乐文化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具,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有数不尽的宝贵著作,但是,相较其他国家,我们却不是文化强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显著提升,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步伐相对比较缓慢。文化软实力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创新力和精神凝聚力,也体现了群众的核心价值观。因此,依托地域音乐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非常重要。我们要理性看待优秀的传统地域音乐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将其与国际音乐文化进行有机整合,使潜在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我们要主动担负起中国文化建设的任务,突破当前发展瓶颈,传承地域音乐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切实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3.有利于实现对青年亚文化的收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广泛普及,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有“个性”和“风格”的青年亚文化,青年亚文化是目前中国网络上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文化类型。青年亚文化是以反叛、对抗为特点的新时尚,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文化资源。音乐在青年亚文化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国音乐通过互联网与青年互动,逐渐吸引了K-pop、欧美音乐、摇滚乐派及粉丝团等喜爱非主流文化的青年群体。同时,有些西方国家向我国青年输出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影响涉世未深的青年。我们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从汇集了大量青年的高校入手,在高校中进行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课程,大面积普及地域音乐文化,让青年充分了解地域音乐文化,并形成高效的活态传承机制,培养青年的审美旨趣,让青年不仅对地域音乐文化有感性的了解,更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对地域音乐文化进行深度的理性思考。通过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播,使青年越来越注重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