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表演法在大学人文类课堂教学的应用

2023-02-10

戏剧之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戏剧人文课堂教学

许 静

(深圳大学 艺术学部,广东 深圳 518060)

戏剧表演法是应用戏剧表演的形式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戏剧表演的形式将教学中的内容、情感和思想呈现出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创作。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创造创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增强信念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戏剧表演法有其局限性,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用。自然科学类课程逻辑性较强,是推导渐进式教学,戏剧表演法不易与之结合。而人文科学关注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一般采用多元化感悟式教学。人文课程的实质不是技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而是精神性、智慧性、生命性,它试图解决的是心灵的问题。由于教育与戏剧的原型具有相似性[1]。因此戏剧表演法与人文类教学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戏剧表演法借助戏剧元素辅助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充分体现了人文教学的艺术性。下面笔者从戏剧表演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实践方法及应用误区的角度,探讨戏剧表演法在大学人文类课堂的应用。

一、大学人文类课堂教学特点决定了应用戏剧表演法的必要性

(一)从教学目标上看,注重整体知识认知,忽略个体认知差异

体现在重求同、轻存异,导致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缺乏个性和创新意识。大学人文类课程教学目标是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各项综合能力,贯彻“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然而当前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忽视了每一个学生既是独立的“认知体”,更是鲜活的“生命体”,必然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价值观。所以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积极体会情感差异。但是个体的感悟,很难通过预设性多而创造性少的传统教学来实现,而戏剧教学法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它采用富于情感,灵动变通的体验模式,重视师生交流,鼓励学生体验,使其获得更多思辨的情境式感受。通过对学生价值观培养,提升自主创新意识,感悟人文教育的真谛,实现人文教育的宗旨,从精神上“立人”,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从教学方法上看,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法占据主导

具体表现在重灌输、轻启发,易出现教师一言堂,互动性不足。大学人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要依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更多依赖教师的单向灌输,忽视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导致学生处于消极的、被动的状态,从而失去了人文教育的意义,难以完整实现教学目标。引入戏剧表演法将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是提高人文类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探索。应用具有情境代入感的戏剧表演法可以消除学生心理压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沉闷的课堂转化成兴奋的剧场;由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到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猎取知识,从而促进自主学习,科学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从教学内容上看,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思考

体现在重书面、重原理、重理论,轻实践、轻融会、轻贯通,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学人文课堂教学内容要为教学目标服务,然而其偏重于原理理论,缺乏实践思考的素材,很难顺利实现大学人文教育的教学目标。人文类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先学习学科基本知识,进而领悟思想与精神,再联系社会实际进行思考,最后加以分析升华,螺旋式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当前人文学科不像自然学科那样有很多实验的机会,过程中偏重理论学习,教学内容缺乏实践,尤其思考领悟远远不够,导致创新能力不足。戏剧表演法的应用可以提供实践思考的机会,成为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的舞台,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模拟,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并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流、创新的提升,使得教学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更有思想性。

二、大学人文类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为应用戏剧表演法提供了可行性

戏剧表演法在大学人文课堂的应用不能想当然,要看是否具有可行性。本文认为在人文类课堂教学构成要素中有参与主体和参与客体两个有利条件[2],为戏剧表演法在大学人文课堂应用提供了支撑。

(一)参与主体大学生为应用戏剧表演法提供了主观可行性

大学生的年龄约18—22岁之间,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首先,大学生富有青春活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大学期间其认知能力发展迅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想象力,对事物的敏感度超越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参与意识强。随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自主学习意愿更加强烈,观察事物的持久性、概括性得到大大提高,参与课程交流探讨的意愿为应用戏剧表演法提供了基础。最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人文课堂教学中,大学生有独特的想法,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戏剧表演法能让学生自主表达观点,体悟人文情怀,为大学生成长成一个成熟、自信的“社会人”提供了舞台。因此,戏剧表演法是一种非常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

(二)参与客体课程的内容为应用戏剧表演法提供了客观可行性

大学人文类课程的内容形象具体,很容易与戏剧表演法结合。教师课前需要认真准备。首先教师要判断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优先选择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和积极的人物心理活动的片段,注重情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模拟场景进入演出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走进作品,走进人物,进行艺术创作,与人物产生共鸣,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即兴创作”的方式展现个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的表演是即兴的或预料之外的,往往就是这些“即兴”的表现才是最具创造力的闪光点。通过这种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展示出学生的独特个性,触动充实了学生的心灵,实现精神上的愉悦。由此可见,大学人文类课堂的内容非常适合戏剧表演法的应用。

三、大学人文类课堂教学中戏剧表演法的实现路径

当前大学人文类课堂的戏剧表演法应用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研究成果较少。在概念、模式、方法上都没有权威的文献可借鉴。在大学人文课堂教学中实际应用的就更少了。研究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三多三少”,即经验介绍多,理论研究少;零碎经验多,系统研究少;就事论事多,深入分析少。因此,在当前大学人文类课堂教学中应用戏剧表演法,要做到概念清晰,模式明确,方法具体。要敢于摆脱专业表演方法的束缚,更多地借助戏剧表演元素进行创新,为大学人文类课堂服务。戏剧表演法与人文类课堂教学结合的方法非常重要,是戏剧表演法能否真正应用于教学的关键。本文将戏剧表演法实现路径概括整理为“选、理、练、演、评”五步教学法。

“选”。在课前准备阶段,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合使用戏剧表演法的课程进行备课,注意适合性、趣味性、多样性、灵活性等原则。其中包括表演片段的选择、角色的意向选择和梳理人物关系的准备工作。也就是通过情境再现让书本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戏剧表演法有用武之地。

“理”。就是对课程文本中人物关系、人物矛盾、规定情境、台前幕后的梳理。通过梳理,教师初步设计出应用戏剧表演法的整体框架和过程,形成“剧本”。梳理阶段是教师把握课堂的规划及设想,尤为重要。

“练”。虽然大家重视表演的结果,但真正能得到收获的却是排练的过程。此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从接触文本到成熟表演的明显变化。最初接触戏剧表演法时,授课教师要提醒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舞台表现力及表演中的注意事项。例如课前尝试排练。排练的过程就是培养和实现灵感的过程,将理论知识完美转化为实践需要在排练中修正、呈现、再修正,也是必经之路。

“演”。以表演艺术的形式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和思想呈现出来,即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其中包括角色、台词、服装、道具等。“演”和“练”的最大区别是:“演”有观众,且不可中断。“练”无观众,且可中断重来。此环节是最具信念感的环节,成功的表演可快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享受学习人文知识的快乐。

“评”。主要分教师点评和学生点评两部分。可先由学生明确提出问题,并积极讨论分析,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此环节也是对人文类课程教师的最佳“考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学生的表演和课堂环节是即兴的或预料外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现场引导和协调的能力,教师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五个教学步骤的实施绝不是“机械的”“线性的”,有些环节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也可以重复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当然这只是一种思路和意识,教学中应借鉴其方法论,不必拘泥于五步法的步骤,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提升教学效果为根本。

四、应用戏剧表演法需要避免两个误区

戏剧表演法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对大学人文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刻反思和完美升华。戏剧表演法作为新的教学方法在大学人文课堂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不能急于求成,要避免走入两个误区:

(一)形式重于内容,投入多收获少

戏剧表演法不同于戏剧表演。不能形式重于内容,为了表演而表演。本文提出的戏剧表演法不是以“表演”为本,而是以“教育”为本。它是通过戏剧表演的手段解决教育的问题。主要目的是发挥教育作用,而不是艺术表现本身。若准备课程的投入过多,冲击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质量,就失去了应用戏剧表演法改善教学的初衷。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首先教师可依据实质性原则进行课堂组织。根据课堂内容选取适当的表演篇幅,具体可分为完整呈现式、片段呈现式、瞬间呈现式、雕塑呈现式四种类型。其次要遵循简易性原则,简化服装、化妆、道具、更多关注学生参与及表现情况。最后要掌握灵活性原则。应用戏剧表演法不必拘泥于传统戏剧表演规范,而应借鉴戏剧表演元素,通过灵活运用,最终改善大学人文类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适用范围过宽,应用频率过高

之前我们阐述过,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应用戏剧表演法,适用范围不宜过宽,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简单相加。另外过度应用戏剧表演法,会导致人文课堂和表演课堂界限的消失,也背离了本文研讨的初衷。将戏剧表演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是融合性原则。课程的内容需要与戏剧表演法匹配,简单套用表演形式是不可取的,要确保课程内容适合应用戏剧表演法,并能做到有机融合,才能发挥戏剧表演法的优势。其次是操作性原则。要考虑现有教学资源是否能支撑戏剧表演法的应用,可以结合实际,扬长避短,以具有可操作性为原则开展教学。最后是效率性原则。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把握戏剧表演法应用的“度”,做到事半功倍,避免喧宾夺主。

以上笔者通过探讨戏剧表演法在大学人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认为大学人文课堂教学应该合理应用戏剧表演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教学五步法,进一步明确戏剧表演法应用到大学人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现路径。同时提出要避免走入两个误区,减少戏剧表演法应用的盲目性。除此之外,课堂上教师还需扮演好教育者、表演者、组织者、欣赏者、协调者等角色。戏剧表演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彻底更新思想观念,在科学表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真正理解戏剧表演法的本质。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戏剧表演法的应用拓宽场景,为提升大学人文课堂教学效果献出微薄的力量。

猜你喜欢

戏剧人文课堂教学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人文绍兴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