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诗词艺术在民族歌剧中的应用

2023-02-10

戏剧之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古典歌剧诗词

孟 婷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21)

诗词歌赋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表现古人内心情感的诗词歌赋文字优美、内涵丰富。中国传统诗歌富于音乐美,诗词的排列也有独特的讲究和变化,每首诗词都有特定的节奏、平仄和押韵,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美感。随着民族歌剧的发展,词曲作者从传统诗歌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很多经典音乐。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歌剧经过无数人的传唱后,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承载了无数人浓烈的情感和深刻的记忆。把传统诗词融入民族歌剧,可以使歌剧的内涵更加丰富、意蕴更加隽永,创作形式和手段更加丰富。

一、传统诗词艺术在民族歌剧中的应用

民族歌剧《苏武》通过展现苏武本人的诗词《留别妻》,刻画了苏武留居匈奴19年的艰辛历程以及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苏武忠于国家的民族气节和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剧选段引用了大量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一笑渡关山,孤剑在腰间”“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等,这些经典歌词传唱至今。在民族歌剧蓬勃发展的几十年间,古典诗词与传统音乐的深入融合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风格。例如,在歌剧《白毛女》中,作者大量借鉴了传统民歌《捡麦根》《小白菜》等地方声乐作品,同时,为了尽可能保留民族声乐的特点,作者在创作歌剧时,往往以直接引用或借鉴其精华部分的方式对其加以创作改编,使整部剧的剧情与人物、音乐交织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创作中国民族歌剧,可以在借鉴国外歌剧创作手法的同时,使民族歌剧立足于人民群众日常的工作生活,使民族歌剧更具民族特征,这也是民族歌剧能被广大群众接受和喜爱的原因之一。这些经典古诗词经历了上千年的淬炼,演唱者通过自然亲切、深情动人的演绎,使之成为经典歌剧作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作品越发展现出民族歌剧的独特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歌剧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音乐史上令人激动的乐章,扮演着娱乐大众、教育大众的重要角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歌剧《运河谣》同样借鉴了大量的传统音乐元素。歌剧开场时,极具南方采茶调音乐特征的《彩龙船》将一幅民间节庆的热闹场景展现在观众眼前,体现出运河两岸的民俗,歌词中“呀”“那呀”等衬词也是采茶调元素之一。剧中男声合唱《船夫拉纤歌》采用了船工号子的元素,唱段节奏急促,呼应紧凑,展现了船工的辛劳艰险和运河流水的湍急,这一元素在剧中的《船工绞盘歌》唱段中亦有体现。而剧尾处的京韵大鼓调《大豆、白米、花生》与开场的南方场景相呼应,表现了大运河贯通南北的地理特征,也增加了全剧的整体感,京韵大鼓唱中有说、半唱半说,展现了京城的繁华景象。

二、传统诗词在民族歌剧中的运用模式

传统诗词在民族歌剧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完全引用,即民族歌剧完全引用古典诗词,配乐和唱法采用现代民族歌剧模式。例如,《但愿人长久》完全引用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唯美的唱风搭配优美的配乐,感动了无数游人浪子,成了抒情音乐的代表。二是部分引用,《知否知否》取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词曲,演唱者动人的演唱,都在让人感叹时光变迁、青春易逝的同时,感受到柔情陪伴的温暖,因而成为经典。三是借鉴性引用,《运河谣》的歌词这样写道:一条运河千里长,运河两岸是故乡。杨柳桥头依古塔,千村万落耕织忙。一条运河千里远,辛苦行得顺风船。上水京师下杭州,骨肉分离年复年。一条运河千年久,涛声桨影岁月流。几多英雄从此出,青山夕照水悠悠。通过对仗的传统诗词,把与爱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的悲伤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推动传统诗词艺术在民族歌剧中的应用的积极意义

(一)传统诗词艺术是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传统诗词与民族歌剧的融合对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增强“四个自信”,并把文化自信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国传统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我们可以通过民族歌剧的形式来传承古典诗词,同时,这种融合也能激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如今,国际竞争日趋复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成为世界强国争斗的重点,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提高和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竞争力是艺术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二)民族歌剧可以赋予传统诗词以新的表现形式

传统诗词与民族歌剧的结合推动了中国古风音乐的发展。词曲作者们将古诗词的经典句式进行音乐创作改编,不仅丰富了民族歌剧的意蕴,也促进了传统诗词的传诵。中国元素能为音乐创作者提供更多灵感,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和活力,这些极具灵感和闪光点的古风音乐也会极大促进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传统诗词可以丰富民族歌剧的表现形式和意蕴

古典诗词为民族歌剧提供了大量创作素材,在创作剧本时,创作者为了展现丰富的情节和生动曲折的戏剧冲突,往往会自主学习戏曲文学的舞台叙事法则,并按照民族歌剧音乐的戏剧性特点进行结构、场面和唱段的设置,以展现歌剧文学创作的艺术性特征。在创作民族歌剧音乐的过程中,创作者应该自觉向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音乐学习,坚持“以声乐和歌唱性为主,旋律优美至上”的原则,展现民族歌剧中的音乐语言的中国神韵,达到让人感到“既熟悉、又新鲜”的审美效果。尤为重要的是,创作者可以运用戏曲板腔体思维和结构及专业作曲技法创作主要人物的咏叹调,揭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冲突,刻画主人公的形象。用板腔体思维和板腔体结构创作咏叹调与西方歌剧运用主题贯穿发展手法和戏剧性思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是中国作曲家对人类歌剧艺术的一大贡献。

四、传统诗词与民族歌剧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配乐与诗词本身的意境不匹配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境之美,意境是有意蕴的氛围与境界,是独特的东方美学概念。意象是有意蕴的具象,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一个又一个意象叠加在一起。民族歌剧在进行配乐时,要充分理解传统诗词的意境,表现出现代人的情感抱负和人生态度,这样的古与今的结合既有一种复古的韵味,又不失新潮的时代气息。但在有些民族歌剧中,配乐与诗词本身的意境并不相符,比如,配乐过于欢快,与诗歌表达的离别伤感的意境不符合,显得不伦不类。例如,《陋室铭》的配乐跌宕起伏,演唱者的唱腔也偏向豪放,与《陋室铭》本身的高雅、平实的风格反差较大,没能准确演绎诗词的内涵。

(二)演唱者的演唱风格与诗词的风格不符合

中国传统诗词讲究声韵之美、对仗之美、排比之美、双音叠字之美。演唱者在演唱民族歌剧时,要特别重视咬字和发声,为了获得明亮、清晰的咬字,演唱者要适当调整歌唱腔体与气息、情绪的融合,给观众以古韵之美的享受。但是,由于演唱者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演唱者在唱古风歌剧时咬字和发声不清晰,使歌剧演唱质量受到较大影响。

(三)诗词运用不准确导致歌剧内的选段词不达意

古典诗词言语精致、格调优雅,民族歌剧词曲作者在运用诗词时要充分理解诗词的准确含义,如果只是随意套用古典诗词,就不能增添歌剧的韵味,容易使古典诗词的含义受到曲解,长此以往,不利于传统诗词的传承和发扬。例如,《肝肠寸未断》中的“霸王收起剑,别姬已走远”,别是动词,意指诀别,而不是虞姬的姓氏。在民族歌剧中应用传统诗词,应当使歌剧的意思和诗词的意思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推陈出新,才能促进传统诗词和民族歌剧的发展。

(四)使用的诗词类别较为单一

在民族歌剧与传统音乐的结合过程中,词曲作者较多采用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华丽篇章,是盛世中国的完美写照,一部分民族歌剧词曲创作者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曲,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相见欢》《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李商隐的《无题》等,成就了许多经典音乐。而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汉赋、汉代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和现代诗歌,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歌剧词曲创作者在借鉴传统诗歌时,不应局限于唐诗宋词,而应该对其他类型的诗歌唱词进行借鉴,比如元曲语言通俗、描写生动、风格清新,对曲牌、押韵、对仗、平仄、衬字等都有讲究,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再比如,东汉、魏晋时期是我国诗歌文化的一大高峰,涌现了三曹、建安七子等文学家,后世以此为背景创作了《三国演义》等巨著,但民族歌剧却少有采用。

五、推动传统诗词在民族歌剧中的应用的策略

(一)进一步加强词曲创作者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美的古诗词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民族歌剧词曲创作者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古诗词艺术,把握诗词用词含蓄的特点,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的价值相结合,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以毕生所学谱写动人的民族歌剧乐章,促进民族歌剧的发展。

(二)以音乐舞台剧为主要方式,进一步推动传统诗词在民族歌剧中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音乐剧和舞台剧的大量传播有力推动了民族歌剧融入古典诗词的进程。现代古装音乐舞台剧《蜀女卓文君》的主题曲《白头吟》以汉乐府诗《白头吟》为词,串联起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独具特色。

(三)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拓宽传统诗词的应用空间

随着网络的兴起,通过全面创作的方式把传统诗词融入民族歌剧,成了新的融合模式。今有妙笔一支,残卷一幅,愿君挥妙笔,复残卷,妙染丹青方寸间,梦回霓裳羽衣曲。《画境长恨歌》改编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叙事长诗《长恨歌》,“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这部作品以“改画”“作画”“寻画”三种极具东方美学的解谜玩法,用短视频的形式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阳春艺曲》结合了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以及新国风音乐节奏,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特点,注重玩家的互动体验,实现了传统古典诗词与现代摇滚、抒情、爵士等风格的音乐的结合,通过古典与现代的碰撞,带给观众全新的听觉体验。电视剧《甄嬛传》将宫斗剧推向顶峰,其主题曲《凤凰于飞》出自《诗经》,如泣如诉的含蓄表达再现了主人公凄美的爱情故事。《凤凰于飞》歌词唯美雅致、婉约古典,让人感叹万分,回味无穷。这首歌曲在音调旋律上非常巧妙,大量的变化音和调式调性的频繁转换打破了俗套,丰富了乐曲的内涵,从侧面推动了音乐剧的蓬勃发展和传统诗词在民族歌剧中的应用。

把诗词歌赋与民族歌剧相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深刻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提升了民族歌剧的旋律意境和遣词造句水平。在应用古典诗词创作歌剧作品的过程中,词曲作者要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特点,注重提高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拓展传统诗词在民族歌剧中的应用模式,充分运用古装剧或动漫游戏等方式拓展传统诗词的应用空间,促进传统诗词与民族歌剧的共同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古典歌剧诗词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走进歌剧厅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