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
2023-02-10南部县委党校罗水生
南部县委党校 罗水生
一、敢于担当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时代要求
领导干部在我党的事业兴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负着全党和人民的重任。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领导干部最根本的品质,如果没有足够的担当和责任,又怎么能带领好下属呢?
(一)敢于担当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
作为一个领导就有一份责任去做好担当。承担多少责任,就能做多少事情;承担多少责任,就能取得多少成绩。担当是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胸怀、胆识,同时也体现了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好坏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对领导干部而言,职责无所不在,担当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如果不能尽心尽责,就不能胜任这个领导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那么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就要做好带头工作、做好表率工作,对于服务人民要冲在最前面,做到敢于担当。
(二)强化担当精神是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课题
目前来说,我们的干部队伍整体上还是不错的。在日常工作中,大部分的领导干部均可以对自己工作负责,在重要的时候也能站出来承担责任。但我们也需要看到,同样很多干部也有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敢担当的现象。基于此,加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强化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是当前我国干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敢于担当是推进新时期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斗争,并且具有诸多新的历史特征。我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拉开了新的序幕。这是一次崭新的历史进军,它承载了历史和未来,充满了艰辛和光辉。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社会发生了深刻转型,社会思想也发生了深刻转变,而这一转变、转型的广度与深度都是空前的。我们担负着新的更艰巨更沉重的历史使命,陌生和不确定性的因素较多,很多无法预料的风险考验同样很多,不少困难问题所具有的挑战性也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必将是攻坚克难之路,这就特别要求领导干部具有正视矛盾的胆识和勇于担当的魄力。
二、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一)信仰缺失,不敢担当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念的动摇、理想的淡化以及价值观的偏移,是一些领导干部担当意识减弱甚至缺失的根本原因。领导干部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负责人,还是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自然人。当面对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尤其是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出现冲突而面临“损失”,个别领导干部常常“不冷静”,无法妥善处理其中的利害关系,容易产生价值观上的偏移。往往以维护自身利益免遭损失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使他们产生了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的心理,从而不愿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不善于承担责任
(二)党性缺失,不想担当
在某些领导干部的眼中,比起面子、政治地位、各方面的财务来说,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都是不重要的,甚至于是可有可无的。在他们看来,如果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丢了面子、挪了位置、抓住把柄,这是不值得且不能够接受的事情。因为他们有这种思想,不想担当不愿担当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那么,那些没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的领导干部,他们的内心深处,往往潜藏着一种“个人主义”的极端思想。
(三)能力缺失,不会担当
担当不仅仅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做一个有担当之人,那么就要有“想干事”“敢干事”的心志和胆识,当然也更需要有“会干事”的本领。如果缺乏担当能力,则只会一味地空谈担当精神。目前,在一些较为任务重且困难大的重点项目上,一些领导干部畏首畏尾、优柔寡断,难以有所作为。一切听从上级领导、按指示办事、只办好事等等,没有自己一点点主见和意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处理事情的方法信心不足,对自己的领导能力信心不足,缺乏创业精神的一种表现。这种领导干部并不是不愿意去担当,而是缺少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能力。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激化、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他们不敢于担当,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只能依靠老办法来延缓冲突的发生,从而保住自己的地位和钱财,得过且过而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和任务。
(四)激励缺失,不愿担当
一是缺乏对干部的考核。与较为科学、较为完善的企业绩效评估制度相比,如何准确定量考核其绩效,尚无科学、可行性较好的方法。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在考评中“以票取人”,通过少担当、做少得罪人的事情,来获取更多的优秀票。因为有时候去讲原则、讲规矩多做事,就可能多犯错、易得罪人,从而会失去更多的优秀票,导致领导干部不敢去管、不敢去抓。尤其是“一职多人用”现象十分普遍,“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消极作用更为显著。二是缺乏干部交换的机制。领导干部之间的沟通不畅,缺乏良好的人才流动和科学的淘汰机制,很难产生有效的竞争压力。譬如,有的人在一个中层工作十多年,一直干到退休都不会轮换,这不仅会消磨掉他们的锐气,还会造成“中梗阻”。三是缺乏选拔和使用机制。领导干部对于用人方面其取向明确性并不够,甚至来说主要是各种人情关系以及权力的介入,从而造成了优秀的人无法往前进步,平庸的人却在高位上碌碌无为。特别是在没有以效率为导向、以贡献为导向的激励体制下,造成了“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担当不担当一个样”的恶性循环现象的出现,挫伤了敢担当、能干事者的积极性。
(五)监督缺失,不善担当
基层干部缺少担当精神,与党组织监督软弱、约束不力密切相关,与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密切相关,与单位“一把手”没有“甩开膀子、做出样子”密切相关。比如前些年出台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不可谓不细、不可谓不实、不可谓不好。但从各地实践来看,坚持或落实得不是很好。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干部管理上,有制度不落实,对于可以有办法去做的事情不去完成,一些该收到该批评的人不进行批评。甚至有的“一把手”认为彼此共事多年,“抬头不见低头见”,制度面前“网开一面”、一次次“下不为例”。这既是自己不敢担当的表现,也是下属不去担当的缘由。还有的干部认为“正局、副局,都是一样结局”,矛盾不敢抓、问题不敢管,对有问题的干部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最终养成了拖拉疲沓、慵懒散漫的习气。
三、做新时期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
(一)新时期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
领导的职责在于担当。对于担当这个词来说,就意味着需要不顾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去为党的事业以及人民的利益付出、奉献甚至于牺牲。担当是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胸怀、胆识,同时也体现了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好坏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对一名领导干部而言,作为人民群众的官,如果遇到事情就逃避的话这是可耻的。领导是党将其放于很重要的位置上,在这个位上有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那么就一定要在自己的位置上谋自己的政,在自己的位上尽自己的职,遇到事情要勇于担当,积极主动承担各项任务,敢在大是大非面前亮剑,在矛盾面前不畏艰难向前,在危难面前敢于站出来,在错误面前勇于担当,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处处都是责任,都需要我们担当起来。领导干部要把担当时时刻刻牢记于心,遇到事情挺身而出,要自觉增强自我的担当意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新时期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敢于担当的能力
敢于担当,这不只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以及他们的政治本性,还是人们对世界观正确认识以及改造客观现实的一个实践需求。在进行担当时,勇气和能力都是必需的。首先是加强科学思维能力。事实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较学习具体知识更为重要。领导干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理论学习的重点放于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并需要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念以及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特别是要提高辩证思维以及战略思维能力。根据自身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的决策并推动工作向前发展,使科学的思想在提高能力水平方面起到根本的作用。
其次是要掌握好工作方法的科学性。领导干部需要勇于担当,一切为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要做到一切为民,首先一定要去走到基层,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冷暖,去倾听他们关心、着急以及不满意的问题有什么,为什么又会存在这些问题等等。在了解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从人民群众中去吸取经验,寻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另外,要切实加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自觉深入基层,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人民最真实的调研,真正将这些工作做好。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对于下基层、和群众增强感情、到实地去办实事是积极主动的,甚至于带头去较为困难的乡镇或者去和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互相之间的思想,方能掌握实际情况,增进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感情。要掌握实际情况,对基层群众所提出来的问题,可以当场直接解决。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耐心地向群众说明情况,要把他们的思想工作做好。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加强对全局性、长期性和政策性问题的探究,深入研究和探讨深层矛盾,不断改进思路以及措施。
最后是加强组织领导。我们要想去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工作,解决在前行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及问题,就需要领导干部起带头作用,带头负责和担当,并带领出一支出色的敢于担当的队伍。不论正职还是副职,都担当起来,对班子和队伍的建设均要担负起重要责任,特别是上级领导,更是需要注重带领队伍的水平和能力。带领一支好的队伍,不仅仅需要善于发现人才以及培养人才,还必须要做到“严”字第一,对队伍进行严格要求、教育和监督管理。当然,在发现领导干部有哪里不对的时候,一定要对其进行及早地批评或是提醒,这才是对领导干部的帮助和关怀。此外,对于思想政治来说,领导干部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工作和思想建设,需要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一切都需要民主以及平等,任何决策需要进行讨论,民主科学且规范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群众民主生活质量。除了讲工作、讲成绩之外,关键还需要不回避任何作风方面的问题。
(三)新时期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敢于担当的胸怀
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首先就是需要出于公心。有公心做事的人流传千古,而私心之人只是一时得其好处。去除自己的私心,做到公私分明,对于私心永远在公心后面,甚至来说因为公心而忘了私心,这些是对于从政为官的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宋朝伟大诗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无私情怀,并为后世留下一段佳话。领导干部所具有的权力是群众给的,行使的是公职、履行的是公务,所以应当也是需要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只有大公无私,才能无畏的勇往直前担当起来。如果一个领导有私心,想要徇私谋利,那么他就会瞻前顾后地做事,只想着如何把这个官做大而不是做好,只想一味地获得而不是付出,那么这样的干部必然不能做到敢于担当。而反之,一个心存天下之人,一心只为民不为己,那他必然不会为了一点点私利去背叛人民,做到不为私利所困,不为私利所动。这样的领导干部就会有积极进取的思想,干事才有智慧有胆识,才能做到敢于担当。
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正确面对错误与挫折。在工作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荣誉面前不去争自己得到多少功劳,在错误面前不推卸责任,这是领导干部应该有的党性和觉悟。不能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而犯了错却要怪到别人头上。关键是要善于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反省改进,提高自己。当然,承担责任有时候也会遭遇挫折和冤屈。我们不想让同志们受委屈,但是挫折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无法回避的。对于个人来说,要将逆境与挫折视为一种磨砺,一种生活经验的积累,一种成长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这是一个党员干部的自信与成熟的体现。
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就要相信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组织。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支持敢于担当、踏实工作、不谋私利的干部。这表明,既要为做事的人营造良好的环境,又要在心理上提供充分的支助。人民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组织对领导的评价也很客观公平。只要我们一心一意地为事业为工作努力奋斗,哪怕是暂时的批评,最后也终能获得公平的评价,获得大众的好评。决不因为敢抓敢管、敢于创新,得罪人、丢了票,就不能再提拔重用。而是要把政治素质好、作风好、敢于担当、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用出来。特别是对主要的领导,一定要有很高的原则,否则原则性不高者不能做“一把手”。坚持原则的领导不能吃亏,不能让四处巴结的人占优势,干部中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风气就会愈来愈浓。
(四)新时期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敢于担当的底气
想要变得更好,就必须首先从自身出发。清正廉洁的人才能正直起来,而正直的人才能做到敢于担当。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清正廉洁,那必然没有什么担当的。只有无私,才能无所畏惧,如果是一个不干净的人,他就没有担当的底气了。如果自己出了问题,那就会畏首畏尾,不敢正视现实,更不能去要求他人。破坏了一次规则,就会留下污点,一次例外就会失去一分威信,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人心。
领导干部就要敢于担当,就要以廉洁从政为重中之重的生命线,以党纪、法律为高压线,时时刻刻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党的建设,不受功名、金钱、物质的诱惑、世俗的干扰,要有良好的人生情趣,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就是要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正气。坚持讲党性,讲品行,做表率,坚持党性修养,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始终坚持崇高的精神追求。要始终对自己严格和自律,对于交友等都需要向好的看齐,对于那些侥幸、从众、不平衡心理需要克服。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稳住自己的心神,管好自己的行为,守住自己的家园,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唯有如此,方能铸就金刚不坏之躯,有勇于敢于担当的底气与信心。
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和不确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建设中树立敢于担当的精神,磨炼各级干部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负责的品质,把时代的责任扛在肩上,创造不负时代的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