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美丽的光彩里
2023-02-08高云蔡萌
高云 蔡萌
高云(以下简称“高”):英国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曾在诗中这样描摹女子:“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像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明与暗的最美妙色泽,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美波动在她乌黑的发上,或者散布淡淡的光辉;在那脸庞上有着恬静的思绪,指明它的来处纯洁而珍贵。”在古今中外的肖像画中,女子一直都是“美”的绝佳诠释对象。多年来诉诸您笔端的,也多是如诗中所写般“走在美丽的光彩里”的“现代女子图鉴”。您专注于绘制女子肖像的初衷是什么?在肖像模特的选择上有着怎样的标准?
弓欣(以下简称“弓”):我选择女性作为画面主体是因为我想让作品传达端庄、高雅、安详、文明、善良之美。在女性肖像模特的选择上,我的定位是天然、有气质、有魅力。天然,即模特不化妆,完全呈现自然容貌,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气质,即模特的容貌、气场比常规意义上的“漂亮”要高出一个层次。或者说,我画中模特的“漂亮”并不是由容貌判定的。有魅力,即“魅而不媚”。所谓魅力,是一种吸引人的精神力量。“魅”字中包含“鬼”字,说明魅力是模特内在的精神、灵魂对他人的一种吸引力。就画作中的模特而言,上述三个方面的特质至少应具备两个。
高:在您的肖像画作品中,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皆如文学意象所建构的那样——粉面含笑,娴静优雅,伴以更显韵致的乌发、红唇、雪肤。颜料与水在您的手中“对撞”,凝结成了突出的皮肤质感。画面中的笔触并未消隐,毫不伪饰、大喇喇地铺叠着,然而人物的肤质却宛如散发着荧荧光泽般细腻、清透、无暇,仿佛从未浸染风霜。关于皮肤质感的塑造,您有哪些巧妙的方法?绘制人物肖像時,笔触和质感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
弓:笔触和质感要自然融合,这对很多艺术创作者来说是个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质感表达而降低笔触的运用。对一幅油画而言,笔触是精神气质以及艺术感染力表达的根本,至于造型、色彩、质感则只是精神气质以及艺术感染力表达的物质媒介。因此,我们不可因质感废笔触,要在运用笔触的同时把人物的皮肤质感表现好。就写实油画而言,人物的皮肤是整个画面的一部分,而不只是由五官、结构、亮暗面等小细节组成的单一结构。如果艺术家执着于塑造某个单一的结构,作画时就会因为被细节束缚而导致笔触拘谨,从而显得谨小慎微、手足无措,就算能将质感基本表现出来,也容易形成照片质感而不是艺术质感。当然,一切的选择都根植于艺术家自己的创作观念。只要艺术家自己追求的是艺术质感而非照片质感,自然会在笔触和质感的融合方面开展更深入的探索,从而找到通往审美和谐的路径。
高:人物肖像画虽然主角是人物,但归根结底还是一幅画,因而除了人物本身的塑造之外,无论是笔触还是用色都要把握好节奏感。在您的画作中,空间背景和人物服饰皆以大色块率意绘成,人物面部迎向光源,幸福感伴着五官的舒展而得到了重点刻画,生活在纸间的“氛围感美女”由此“活”了过来。虽然是人物肖像,但画面的装饰性极强,既如夏花之绚烂,又如秋叶之静美。写实人物从来不只是炫技,而是完全可以见性情、见韵味、见格调。这种性情、韵味和格调就是画面的氛围感。关于画面氛围感的塑造,您在创作前是如何通盘考虑的?您着意于让笔下的人物被怎样的空间氛围所包裹?
弓:画面的美好氛围不是主体物可以单独表达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创作时不能只把精力放在主体物的塑造上,而是要顾及到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关于这方面的理解与探索,我称其为“众德”。“德者,得也”,意为有德才能得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幅画亦如一个世界,不能一人得,要众人得。现实生活中的“众德”造就了世界的丰富多彩,画面中的“众德”造就了画面的绚烂多姿。古人面对他人的通达之路,常以“如月之升”称颂。然而,月之品格固然值得称颂,千千万万颗星辰亦不失璀璨,它们各得其职、各闪其光,这才共同造就了夜色的绚烂。绘画也是同理,怎么可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呢?画面里的每一个元素便犹如日、月、星辰,理应各闪其光。艺术家应该观照“众德”,在抓好主次关系的同时,塑造统一、有序且有力的画面氛围。
高:与古典油画倾向于将人物安置在静穆、沉郁的色彩调性中不同,您的很多画作都像是由阳光织就的毛衫,只等着为观者奉上明媚的暖意,并为这画里的相逢时刻谱写出一首首热烈、欢快的暖色交响曲。一些画作中,大量的橘色调恣意铺排着,人物仿佛沐浴在灿烂的夕阳余晖中,连笑靥都盛放着晾晒了一整日的暖意,热烈而不躁郁。这种暖意不是沉闷的,而是像洒落的天光一样透亮。关于这种热烈而不张扬的用色,您是如何考虑的?
弓:要使色彩既热烈又不张扬,就是要做到色彩的中和。事物处于平衡、中和的范围之中,会带来美好和吉祥,脱离了中和,就容易走极端,从而导致失败。人的呼吸也是如此,一呼、一吸皆符合中和之道。色彩也是同理,不能半幅画是暖色,半幅画是冷色,而是要观照到画面的每个角落,使它们都处于冷暖相对平衡的色度范围之中。比如,暖色当中调入冷色,可以让暖色不燥烈。冷色当中调入暖色,可以使冷色不酷硬。
高:在橘色暖意的包裹下,您画中的人物愈见婉约、温润,连发丝都是服帖、柔软的。虽然笔触粗放,但难掩人物的精致、贵气。无论是街头一角还是私密的居室,这些女子总是举止端庄,双眸噙着故事,笑容明媚而不刺眼,气场闲适而自由。她们神情温和,毫无攻击性,虽然举止优雅,但并非游离于俗世之外的冷面菩萨,而是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情感的温度和灵魂的香气。她们似乎没有负面情绪,永远平和、自信地“走在美丽的光彩里”。这种俗世中的精致和光彩是您对精神世界的外化吗?在您看来,怎样的人物肖像才算有精神境界、才算画得好?
弓:我认为好的美术作品应该做到“笔法高于形色”。按照中国传统哲学观,虚象为“阳”,实象为“阴”。笔与形相比,笔为虚、形为实,故而笔为“阳”、形为“阴”;笔与色相比,笔无形感强,色稳定感强,故笔为“阳”、色为“阴”;色与形相比,形为实、色为虚,故色为“阳”、形为“阴”。《黄帝内经》有云:“阳化气,阴成形。”判断笔、色、形三者谁属“阳”,就要看谁具备气息感、气场感。谁属“阴”,就要看谁更具备稳定感。综上,三者之中,笔法最“阳”。在绘画创作中,“阴”常有余,“阳”常不足,因而亟须笔法的加持。许多艺术家大都照搬自然界的形与色,很少能够融入受精神力支配的“笔法”。“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绘画作品当中不能缺“阳”,甚至“阳”要重于“阴”,因为艺术作品需要依靠精神力量来引领造型和色彩,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可以精神焕发,平和、自信地“走在美丽的光彩里”。
弓欣·创作自述
好的艺术作品所呈现的一定是复合的视觉效果,而不是单一的视觉效果。小孩子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时,只是用线条随手勾画、涂抹,这样形成的是单一的画面效果。通过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开始把握画面的明暗关系,则复合效果便会形成了。随着学习的深入,除了线条和明暗之外,再在画面中随类赋彩,这样便能形成更强复合效果。对复合效果的典型呈现就是多元、生动的肌理。有肌理感的画面不是一遍就能画完的,而是繁复叠加、渲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