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类题链块”到“知识序列”:语文作业“微项目群”的建构与实施

2023-02-08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杨剑梅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核心作业素养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 杨剑梅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落实,巧妙达到教学目的。而作业正是一个着手的好途径。作业是学生在初步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进入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语文作业中,教师往往布置一些重复性、记忆性的作业,比如要求学生抄写字词、背诵课文,这固然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但同时也要注意,“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能力和教学安排提出了一定挑战。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其引领下的新教学方向

(一)新指南针:“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作为目前学界热词,被各界紧密关注。那么,何为“核心素养”,何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素养”一词出自《后汉书·刘表传》:“越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近义词为修养,意指由训练和实践而得的一种道德修养。培养“素养”,即是培养人的综合性素质。

而“核心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也并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贡如云、冯为民指出,“核心素养”具有学科性,“学科核心素养”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基础,“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追求目标。梁砾文、王雪梅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连接“核心素养”与课程的桥梁。也就是说,各科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目的。

回顾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到“综合性学习”一词,与“阅读”“写作”“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五大板块。10年之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确认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及评价体系。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正式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语文核心素养重新进行界定,提出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在此概念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转变,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有了新的指导方向。

(二)转舵:语文作业改革的必要性

在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之后,如何让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郑新丽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独特性和统领性、阶段性和持续性、共同性和终身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造教学方法,变更教学评价。而改革语文的作业形式,正是教师可以着重关注的教学改革方面。作业的形式变更,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造,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创新。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下,语文的教学目标绝不是简单地以“背默读写”让学生掌握基础语言知识。而是在此之上,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作业是教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绝佳落脚点。

(三)新教学潮流:从“类题链块”到“知识序列”的小学语文作业

本文拟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从作业设计的创新入手,研究跨学科交叉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仅能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体会到语文的文学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融会贯通,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在此前提下,语文教师需要摒弃以往作业中过多的重复性内容,巧妙地将“语文核心素养”设计进作业当中。在过往的作业中,语文作业更偏向“类题链块”,教师往往将同类词汇、句子分类作为重点,并让学生做大量相似练习,词句偏向于板块化训练,学生在进行训练之后,对于每个板块的熟练程度都会提升,但每一个板块相互之间缺乏逻辑联系。在这种作业模式之下,学生掌握的多为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序列”。教师要在作业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序列”,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正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笔者提出,利用语文作业“微项目群”达到此教学目的。

二、小学语文作业“微项目群”的内涵与落地策略

(一)“微项目群”内涵

作业“微项目群”是指某个主题下由具有联系的知识训练点组成的一个“作业链”。“作业链”呈现知识由易到难、操作由简至繁的趋势。组成“作业链”的各个部分各自完成一部分的教学目的,互相呼应,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那么从这个定义来看,可以总结出语文作业“微项目群”的几个特点。

1.递进式的难度设置

“微项目群”的难度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设置。根据儿童发展理论,在幼儿发展的初期,比起文字,幼儿更容易从图画、语音、接触等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幼儿多定义在2~6岁,即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前运算阶段,幼儿在这个阶段首次构筑起图式,但是认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6~12岁,儿童开始掌握思维的可逆性,理解类包含的概念,能够完成序列化的问题,思维去中心化,不再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这一切的思维发展与变化,需要教师由教学“类题链块”转到“知识序列”的支持,是使用“微项目群”的基础。缺乏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该教学法的实施无从谈起。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语文作业常常停留在纸面,而小学生普遍语文学习刚刚起步,对于文字的感知不敏感。即使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已经进入崭新的认知发展阶段,但是认知的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还带有明显的迁移阶段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语文“微项目群”时,需要因地制宜,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展开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多利用图画、影音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2.多学科的知识点设置

由“微项目群”的字面意思可知,此类作业的设计维度绝不是单一的。由过去注重“类题链块”夯实的传统思想,到现在“知识序列”式的作业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当中,集合多形式,与多学科联动来达到作业设计目的。靳彤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它以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实践的整合,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学习的独立进行其实为近代走进的误区。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把“语文”单独设科,至此语文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在过往中国千年的历史中,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还包含了历史、音乐、地理、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且具有相当高的实践性。因此,当今“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其实是让语文回归了原本,语文综合性活动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在“语文”,“微项目群”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绝佳落脚点。

3.以“知识序列”为目的的作业设计

“微项目群”式的语文作业设计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的板块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以“知识序列”为目标。因此,在设计“微项目群”时,教师需要注意,不能以某个单一知识点为圆心打转。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作业。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一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在作业中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作业内容的弹性需加大,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在“微项目群”这种语文作业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空间。

(二)“微项目群”作业的落地策略

依据“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以达到“知识序列”为目的的学生能力目标和“微项目群”的作业特色,本文将以《牛郎织女》《竹节人》《赵州桥》为例,以点带面剖析“微项目群”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1.以画为媒——侧重审美表现的“微项目群”

首先是语文课文的选择,在此类“微项目群”中,需要语文教材中的篇章具有画面感,以故事性课文为佳。童话、神话以故事性、画面感著称,是此类“微项目群”课文最好的选择。虽然朱自清的《春》等此类散文也具有相当的画面感,但考虑到儿童的发展特点,学生对于故事性的文章更感兴趣,理解更易,因此本文以《牛郎织女》为例,解构与美术相结合的语文作业“微项目群”的实施。“连环画”“绘本”都是儿童极为熟悉的读物,其本质有相同之处,都是结合儿童发展理论,依据儿童更容易从图画中获取信息而非文字获取信息的特点,因地制宜地为他们编绘的。那么在与美术相结合的“微项目群”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形式,请学生利用连环画来描述故事情节,除了故事情节固定外,其他方面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且选取哪些情节来展示在图画中,也由学生自己决定。下图为笔者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布置的美术类“微项目群”作业。

在“微项目群”实施中,笔者将步骤分解为“解读文章情节—规定图画篇幅—学生作画与展示”这三个环节。

学生A的《牛郎织女》作业:

此为笔者的学生依据《牛郎织女》的情节,编绘出的连环画的选图。从图片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该学生的第一幅图是讲述牛郎身世凄苦,父母早亡,他住在简陋的房屋中;第二幅图中描绘牛郎身无长物,唯有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第三幅图中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结为夫妇;最后一幅图,笑容满面的牛郎与织女在一起,旁边是他们的两个小孩,身后是那头老牛,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学生B的《牛郎织女》作业:

这是另一位学生在“微项目群”作业中,利用连环画描述的《牛郎织女》情节,和上一位学生一样,每一幅图表现的内容都不多,但是图画与文字结合,意思传达非常清晰。左图中,描画着织女与牛郎过上了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的幸福生活。然后转入中图的情节,在被王母发现之后,织女和牛郎被银河分离,他们的表情也充满了绝望。最后一幅图中,织女牛郎两人初心不改,每逢七夕,两人就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还有他们的两个孩子。

从上述两位学生的与美术结合的“微项目群”作业设计中,我们能够看到他们都能够很好地理解情节,比如牛郎和织女在幸福生活时,两人面带微笑,而分离时陷入苦闷。这表示学生能够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从而深刻感知人物内心。学生在做此类作业时,对于情节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同时,“微项目群”的极大自由性表现在细节上,比如这两个学生在设计织女的服装时审美不同,在表现牛郎和织女的幸福生活时,学生的表现形式也有差异,一个学生采用全家福式的合影形式描绘,而另一个学生则截取牛郎和织女日常生活中的一幕来表现他们的幸福生活。

2.以口传义——侧重自主建构的“微项目群”

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其中重要的板块之一。但是,在以往语文作业的布置中,对于语言能力的建构和运用,多停留在纸上,即要求学生掌握字音自行练习写作文等。“语言建构与运用”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能力。以讲故事形式为主的“微项目群”的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依据儿童发展理论可知,复述能力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体现,这也正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板块的培养要求。

在此类“微项目群”的实施中,笔者将实施步骤分为以下几步:解读故事情节—分小组讨论—推举小组发言人讲述。最后的推举小组发言人,将会吸取小组中其他同学讲述的长处,比如有些同学会利用语言高低起伏变化,有些同学会利用肢体语言,有些同学讲述故事的逻辑清晰,等等,最后展现出该小组最好的故事讲述,作为该“微项目群”的作业成果。

首先是对于作业内容的选择,哪类课文适合用于讲故事的“微项目群”?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思考:第一,课文篇幅不能太长,每节语文课的时间掌控优先,要保障讲故事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发言,那么就一定要控制篇幅,如果要选择长篇幅课文,则需要学生选取部分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讲述。第二,课文内容需要具有哲理性,以便于学生在讲述完故事之后可以自然地进行讨论。因此,寓言故事类的课文比较适合此类的“微项目群”的实施。

表1为笔者的学生在进行该类“微项目群”的作业设计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过《农夫与蛇》《乌鸦喝水》等经典寓言故事作为作业素材,都收获了良好的效果。

表1 “微项目群”作业设计评价

3.身体力行——侧重关联整合的“微项目群”

最后一类“微项目群”则是与劳动手工结合的作业形式。事实上,在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大动作技能与小动作技能的发展远早于语言技能的发展。儿童一开始是通过感知觉来了解这个世界的。此类“微项目群”即利用了儿童发展的此类特点。在使用此类“微项目群”作为语文作业时,首先也面临着课文内容的选择。笔者认为,选择可模仿、可操作的课文是最佳的,比如教学课文《赵州桥》时可以带领学生扎桥。又如,《竹节人》一课,根据课文中的“玩具制作指南”,让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竹节人。此类“微项目群”的步骤,笔者将其分为以下几步:选择合适的课文内容—分析内容—学生的制作与展示。

下图为笔者班级组织竹节人制作的“微项目群”作业,学生依据“玩具制作指南”读、做、玩、写,自行理解其中步骤,选取材料制作自己的竹节人,在完成制作后上台展示自己的竹节人并讲解其中的设计。在这类“微项目群”作业中,对制作步骤的理解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而学生亲自动手之后又会反过来加深对于文字的理解,从而最终达成作业效果。

在以上三类语文作业“微项目群”中可以看到,“微项目群”是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指导方向,且均从多维度设计作业,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能力。语文学科转变为综合性实践学习,不再是单一的语言学习,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在笔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对于这三类“微项目群”的参与热情很高、用心程度深。笔者也能从最终展现的项目成果看到,这类语文作业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明显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作业中“微项目群”的应用,是对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落地策略。

猜你喜欢

核心作业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作业
我想要自由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