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网络功能优势 有效实施低年级学科评价
2023-02-07江苏省扬州市文峰小学邵咏春
江苏省扬州市文峰小学 邵咏春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这是继2021年4月,教育部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后,“双减”大背景下的又一有力举措,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养。要落实这一举措,就要求学校转变教育理念,不再用考试分数来定义“好学生”,而是要回归育人本位,把教育关注的重点落实到学生积极乐观的人格形成、身心的健康成长方面。
“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的要求,也唤起了教育人对低年级学科评价的诸多思考:“教师如何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如何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家长通过什么来了解自己孩子一学期的学习状况?”……众所周知,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语言表达能力尚处在浅层发展期,思维水平比较单一,在纸笔考试中需要监考教师逐题朗读答题要求后再督促其一一解答。纸笔考试的另一弊端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还没有发育完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书写,也使大部分学生承受了该年龄段不能承受的困难。为此,我们尝试借助网络功能的优势,增强评价的直观性、便捷性和趣味性,对所有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非纸笔考试,将一种不一样的检测模式呈现出来。
一、呈现评价内容的趣味性,激发测试的兴趣
面对非纸笔考试,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面测的形式。面测的特点是时间分散、人员分散,测试教师组织工作量大,测试学生容易心理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应对兴趣不高,且如果是人工读题还会因为人为的操作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将测试的学科内容通过网络同步呈现,既规避了现阶段发现的不利因素,又能增强学生对测试活动的期待感,缓解紧张情绪,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测试的兴趣。
如测试“汉字多多我会认”环节(见图1、图2),教师首先将学生需掌握的一类字,对照测试标准按照规范书写的字、相应的配图、相关的组词事先一个一个设置好。测试时,学生自己点击选择按钮,屏幕随机跳出一个字,学生认读和组词完成后点击该汉字,还会显示相应的组词和配图。学生对照配图不仅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还可以拓展自己没有想到的答案,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而言,更可以起到订正和再学习的作用。这一点一显之间,带给学生不断的期待和惊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图像”与“文字”的链接,巩固了识字效果,拓展识字、扩词视野。他们在自主点击测试中,仿佛置身愉快的游戏情境,测试的压力早就烟消云散,甚至有学生还要求再“玩”一次。
图1
图2
又如“数学情境我会说”的测试(见图3至图6),我们将测试的目标定为:既要符合儿童特点,激发儿童的参与兴趣,又要能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测试时教师将指定的10个问题情境藏在小信筒里,信筒外面标上1~10的编号,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数字,点击后随机抽取一幅图,现场答题。为了防止后面参与的学生模仿前一个学生选的数字,我们还将后台图片的顺序设置为随机性不固定,因此同一个数字信筒后面抽出的问题情境不一定是相同的。这样的设置,同样使学生体会到玩中学的乐趣,忘却了“考试”带来的紧张,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图3
图4
图5
二、建立评价标准的多维度,凸显测试的本质
小学学业测试的本质,不应该是单纯的评判定性,而应成为诊断、校正和激励育人的过程,非纸笔考试更需要关注核心素养,聚焦“育人”的属性。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在设立面测的评价标准时,我们不仅关注了本学科的相关知识,更注重对学生美育、体育、劳育等方面的引导,树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评价理念,创设生动的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喜爱熟悉的场景里主动作为,让学科面测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个课堂”,让学生从容地开启学业生涯,赋予其更多的可能性与成长机会。
如在进行“口语表达我能行”的测试中,选择《雪地里的小画家》作为试题材料,将测试的维度放宽,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之后,借助网络将课文的相关画面(见图7至图9)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设计如下问题:这是大自然的什么现象?这是哪个小动物留在雪地上的作品?它是怎么画出来的?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形象而直观地呈现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借助美丽生动的画面,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多维度拓展,使学生既习得语文学科的知识,又丰富了自然科学的常识,潜移默化地进行美育的熏陶,促进学生读、想、思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7
图8
图9
高尔基曾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在进行“解决问题我最棒”的测试时(见图10至图15),我们有意识地将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蕴藏在植树、浇水、打扫卫生等劳动的场景中,学生要解决相关问题,就必须先读懂图意,他们自己描述不同的劳动过程,在读图中熟悉了各种劳动场景,无形之中渗透了劳动意识。学生经历的是学科面测,得到的却远远大于面测知识的价值,让低年级学生从小接触和熟知劳动的场景,明白日常生活离不开劳动,从而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又如将游泳、踢足球、打乒乓球等运动场景融合到解决问题的测试中,其目的也是潜移默化地吸引低年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告诉他们体育运动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总之,在多维度评价标准的引领下,将不同学科进行融合,才能凸显测试的本质,从而引导学生不偏重学科知识,达到“五育”并进的目的。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三、展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明确测试的导向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业评价的新发展强调多元目标的相互支撑。同时,也强调师、生、家长的共同参与,让评价的过程变成另一个学习的过程,从“学科学业”走向“育人成才”,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落实新课标中关于学业评价的要求。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评价更应以注重过程、淡化以结果为目标的观念,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也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低年级学生的环境适应、兴趣养成和习惯培养等非学科因素,也应该是测试的重点。利用网络环境的多点、直观、同步等特点,对低年级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灵活评估,通过评估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爱、主动摄取知识的热情和对学习的自信心,这才是教育本身更需要关注的重点。
同样是解决实际问题,单一的问题情境和复杂的问题情境带给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完全不同。对低年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做发展性评价时,我们呈现了一个数学信息众多的情境(见图16),要求学生自主寻找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面对完全开放的情境,有的学生能积极观察、认真思考,有条理地按照图中情境提出许多不同问题并解答;有的学生则能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提出不一样的问题;也有学生看到复杂的画面,产生畏难情绪。在这一环节的面测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观察每个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主动获取知识、积极解决问题的意愿,还能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进一步锻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多角度以“评”促“学”。
图16
对学科的评价,还要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实际测评时,我们安排了学习状态的调查(见图17),并设计了相关问题:你喜欢现在的学校吗?美丽的校园和你的家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最喜欢上什么课?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你喜欢读书吗?你能把每天学到的知识回家讲给父母听吗?这学期你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活动是什么?……为了便于低年级学生测试,教师把这些问题录成语音,链接到一张张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片里,测试的学生只要点击自己喜欢的图片,便可以听到相应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虽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教师可以通过听听学生的表达,了解到他们一学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的愿景。借助问卷访谈等形式,更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敏感点、生长点,尊重个体差异,激活创新思维,进行多元化评价,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从而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
图17
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每个学生完成面测的时间基本控制在5分钟以内,有效地关注了学生的用眼卫生和视力保护。采用一人一测的模式,测试的信度相对较高,一个个通关游戏的设计,创设出逼真的情境,既生动又有趣,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记忆的基础上,去实践体验,去发散想象,去夯实自己的能力根基。
随着教育评价的改革推进、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及“双减”工作的不断深入,低年级学生的学科评价问题也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激励学生主动灵活地学、教师全面高效地教。借助网络功能的优势,有效实施低年级学科评价,充分发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评价导向功能,将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和提高的有力抓手,更好地发挥评价的科学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