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字动结式的组配限制及话语产出研究

2023-02-07刘树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补语构式句法

刘树晟

(南京审计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动结式,指的是由动结式充当“S+把+01+VP+(02)”中VP成分的构造形式,其在话语中的表现如下:

(1)再过五分钟,我将把你叫醒。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2)我听说你摔瘸啦,我一着急把这只眼也哭瞎啦!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把”字句和动结式是现代汉语中两种极富特色的句式,由它们组合构成的“把”字动结式因形式、语义特征上的复杂性而得到学者们的关注,研究主要涉及配价结构①张谊生:《述结式把字句的配价研究》,《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第1期,第129—138、229页。、语法意义②施春宏:《从句式群看“把”字句及相关句式的语法意义》,《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3期,第291—309页。和构成成分的互动关系③王璐璐、袁毓林:《述结式与“把”字句的构式意义互动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3期,第54—63页。等。也正因为这种复杂性,使得哪些类型的动结式为何可以进入“把”字句的VP位置、是什么阻止了不合语法的话语表达式的产出、哪些因素能够影响话语表达式的可接受程度等问题还存在进一步解释的空间,在“把”后成分的允准机制和句法配置、“把”字动结式特殊小类的分析上还留有可扩展之处。

认知构式语法主张,一个实际的表达通常都要涉及多个不同构式,只要识解不发生冲突,这些构式就可以自由地组配④按字面意思,“combination”应译为“组合”,外语学界通常将其表述为“组配”,这是因为不单涉及构式的组合问题,还与构式之间的配置相关。(combination)成实际表达式⑤Adele E.Goldberg,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p.22。。构式的组配观强调话语层面表达式产出过程中不同类型构式间的互动制约关系,能为“把”字动结式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潜在问题的解释提供新的路径。

一、“把”字句和动结式组配的限制条件

根据现有动结式的研究,因构成的动词、补语⑥汉语动结式一般由“动词”和“补语”两个谓词性成分构成,为叙述便利,下文分别用V和R表示。配价性质或激活事件结构的差异,动结式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并非所有类型的动结式都能够进入“把”字句的VP 位置,实现二者的组合。通过语料的观察,能够进入“把”字句VP位置的动结式主要为表致使义控制性的动结式,致使义假宾语动结式,补语为事件结构的不及物动结式①指的是补语为诸如“怕”“赢”“输”“会”等表述主体不唯一的动结式(既可表述动词激活事件框架中的施事,也可以表示受事,甚至两者都涉及的终结结果状态),这类动结式一般不表达典型的致使事件。,由虚化补语或程度补语构成的动结式以及VR表义凝固、句首表示“致使因”的动结式。分别为例(1)至例(5)所示:

(3)幸而我学了裱糊匠,把基本的技能学会了以后,我便开始自出花样,怎么灵巧逼真我怎么作。 老舍《我这一辈子》

(4)但宋庆龄没有立即接话,只是用眼神鼓励他把话说完。 《宋氏家族全传》

(5)终日的操劳,把他累病了。 1994年《报刊精选》

动结式与“把”字句的组合是受限的。这种限制既涉及“把”字句和动结式语义、用法上的兼容性,也关涉论元的允准与成分的配置,还与其他语言成分的相互作用有关。

有关“把”字句、动结式等语言成分的构式属性,学界的讨论相对较多。学者们普遍认为,由于“把”字句的01处于主语和VP之间,使得它拉近了与动作发出者S的距离,受距离象似性(iconicity)原则的影响,01的受动性增强,具有了“完全影响”的语义倾向。一般来说,带受事论元的及物性动结式普遍具有致使义。因此,大部分致使性及物动结式都能满足“把”字句对01的语义要求,即具备较强的受动性特点。倘若受事成分不能接受“完全影响”或无所谓影响性,那么这些动结式通常就无法与“把”字句组配。即便通过各种方式勉强能够成立,其所构成的话语表达式的合法程度一般也不高或使用频率较低,特别是很多补语为事件结构的不及物动结式和无所谓受影响的部分偏离义动结式,如②根据学术惯例,例句前的“*”表示该语例不符合某些语法规则,言语社团成员一般不将其视作合格、能说的句子。“?”表示句子的接受程度不高,需要在特定语境下或补充特定的背景信息后才能够成立的语例;问号的数量越多,句子的可接受程度就越低,需要补充的语境或背景信息就越多,成立条件就越苛刻。:

(6)a.★村民们把独木桥走怕了。

b.??他把书里的甲骨文看懂了。

c.?老王把老李下赢了。

d.★把这种报告听腻了。③沈阳:《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中国语文》1997年第6期,第404页。

e.??你把车子买贵了。

f.★他把午饭烧晚了。④施春宏:《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7页。

如果例(6)的b、c两句中出现诸如“竟然”“都”“给”等表示强调、惊奇、意外或是出乎意料等功能的副词或助词的话,那么句子的合法程度便能提高。这说明,动结式与“把”字句能否组配成功,可能也会受到其他类型构式的影响,参与组配的副词、助词等能够增强动结式受事的受动能力,这都是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一次性”且“在线”完成的。这些事实也能说明,例(6)a句至d句中补语为事件结构的不及物动结式与诸如“淋湿”“碾碎”等表致使义控制性的动结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前者本身不表示典型的致使事件,补语往往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只有当这类动结式可从“SVRVO了”重新分析为“SVR了O”时(如c句中动结式由补语“赢了老李”重新分析为“赢”),才能与“把”字句组配。以语感上一般可以出现在“把”字句的“学会了”为例,它在CCL 语料库中只有16 个用例,相对“学会了”在其他句式中多达上千例语例的数量来说,它在“把”字句中的用法应属相当少见的情况,如:

(7)a.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了五年,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

b.三天中,早起晚睡,再利用休息时间,由于他的言传身教,我居然把这折戏学会了。 岳美缇《岳美缇与她的恩师俞振飞》

c.你们看中队长的女人吴秀英,人家捎捎带带就把埋雷学会了。 马峰《吕梁英雄传》

可以看出,例(7)中的“学会”之所以能够与“把”字句组配,是因为它们借助语境或依靠其他语言成分(通常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使之受事(“经”“这折戏”“埋雷”)识解为能够接受较强的受动性,也就是说,强调了施动者(“玄奘”“我”“吴秀英”)对受事所施加的一种强影响性。这是说话人主观移情的结果,对于表示非致事事件的“学会”来说较为困难,需要特定语境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此时,“把”后成分重新分析为了“学会”的受事成分。例(7)中的补语变成了“会”,而不再是“会了O”整体。

对于无所谓受影响的部分偏离义动结式而言,如果为e句添加诸如“现在家里钱不够花的原因是当初你买车买得太贵”或是“认为当前不是购买汽车的最佳时机,以后很可能会降价”等类似的语境信息的话,那么句子成立的可能性就会变大;这样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一般看似无法成立的f 句。诸如“吃早了”“抄久了”“教迟了”“送晚了”等为指动式动结式,它们因为没有致使关系所以不能构成“把/被”字句。①施春宏:《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4页。一方面,不表示致使关系的动结式的确难以与“把”字句相组配;另一方面,特殊语境及诸如副词、助词等特定句法成分的增添能够帮助二者组配成功的可能性。另外,有学者认为,由于“(倒电脑)倒赚”②此处的“倒”的义项为“倒买倒卖”。表示获得义,所以不能用于“把/被”字句。③施春宏:《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页。然而,如果处于“说话人认为惊奇、不可思议或者不相信某人倒电脑能赚钱”的语境下,所举的“小王倒电脑把一万块钱倒赚了”的例子未必一定不能成立(尤其是与诸如“竟然”“居然”等副词情况下)。“把”字句对于“把”后成分的限制条件要比动词短语构式对动后位置的限制条件宽松不少,不少难以在与动词短语构式组配的动结式一般都可以出现在“把”字句中,如:

(8)a.中午,舅舅把菜炒咸了,舅妈就趁机调侃他:“你太有才了!” 人民网

b.我们把坐山雕他们捆结实,扔到马车上了。 张惠生《当年杨子荣排的最后一位生者》

实际上,“把”字句在与动结式组配时,对动结式受事成分的限制条件远不止这些。例如,学者们常说的“把”后成分多为有定成分、旧信息,即使是由无定名词来充当,其多为偶现新信息或是全称、通指成分,具有“自立性”“位移性”等语义特点④张伯江:《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92—100页。,受事处于动前位置是在行为之前确定目标⑤郭锐:《述结式的论元结构》,徐烈炯、邵敬敏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186页。或是为了前接句与把字宾语同指成分距离更近⑥金立鑫:《“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中国语文》1997第6期,第418页。等。不过,这些限制条件更多地体现在句式选用的特点上,即选择“把”字动结式而不是其他类型动结式的原因,此处不再详述。下面,我们重点关注两类特殊的“把”字动结式的组配及话语实现情况。

二、弱施事“把”字动结式

这是一类诸如例(5)所示的“把”字动结式。这类现象又称作“不强调处置”的“把”字句⑦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330—356页。,或称作不具备“自主性”而具有“使因性”的弱施事“把”字句。⑧张伯江:《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01页。有些学者常将这类“把”字句视为驳斥“提宾说”的有力证据⑨虽然我们不赞同“把”后的成分的“提宾说”,但我们却支持它们为动结式受事的观点,这是“提宾说”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也有学者认为这类“把”字句的“把”后成分实际上是后面VP的主语或话题。从构式组配的角度来看,这类“把”字动结式的构式组配机制及话语生成方式与前面所分析的“把”字动结式没有本质的差别。它是由VR表义凝固、句首表示“致使因”的动结式与“把”字句组配的结果,换句话说,这类“把”字动结式所表现出的特殊性其实并非“把”字句所带来的,而是参与组配的动结式的类型差异所引起的。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如:

(9)a.可第二天早晨,陈将军的警卫员真的牵来了一匹黄色的马交给了原清志,可把她高兴坏了。 王书春《日籍女八路传奇》

b.这种讲座把大家听困了。①施春宏:《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2页。

有学者根据“语义上有施事论元而由于某种形式限制在句法上不存在施事论元的位置(且由非施事内论元做主语)”标准定义了汉语不及物动词的“中动结构”;认为即使在这种不及物动词结构上加上“把/给”,这种“只能意会(即语义上有),不能言传(即句法上无)”的外力也不能出现在句法上。②沈阳、陶媛:《隐性施事标记与汉语“中动结构”》,《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五),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3—32页。我们承认,诸如例(9)这类语言现象中“把”前位置的确以不出现显性主语成分为多,但这可能是由“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点造成的。话语表达层面中的“把”字句主语通常可以省略,或因它已经在前文出现,或因说话人认定听话人能够从语境中很容易地识别等。因此,这类语言现象分析为“把”字动结式的一个小类更为合适,而非归属“中动构式”的范畴。我们无意过多评论这类现象归属“中动结构”分析的合理性,但语言中以显性主语形式出现的例子很容易就能找到。如:

(10)a.他当了多年巡长,什么悲痛的场面都见过,他知道,两个女的一定得哭出声来,要是静静的光坐在那儿瞅着妞子,心里的悲痛一定会把人憋坏,特别是天佑太太准受不住。 老舍《四世同堂》

b.沙萨,你那天怎么没在学校?莫非功课把你累病了? 《读者》

三、带保留宾语的“把”字动结式

另一种较为特殊的“把”字动结式就是带所谓保留宾语02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实际上又包含两种略有差异的小类,如:

(11)a.钉子把大衣划破了一道口子。③施春宏:《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页。

b.你听这话,能活把人气崩了肚子!④吕叔湘:《主谓谓语句举例》,《中国语文》1986年第5期,第8页。

c.罗宾森的脑袋猛向后撞,把后窗撞破一个洞。 《读者》

d.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他们把火线撕成两段,由中间向两侧推进,步步紧逼。 1994年《报刊精选》

(12)a.他们就把人家骗到游乐场,故意用碰碰车撞人家,把人家撞岔了气儿。 王朔《顽主》

b.是呀,我总算有了进步,没把食堂办砸了锅! 老舍《全家福》

c.要是你把太太们吓昏了头,她们一定会不顾三七二十一把咱们给吊死。 《仲夏夜之梦》

d.这个成语有人比喻疑心太重,把某件东西看走了眼,自己惊吓自己。 新华社2004年10月份新闻报道

学界对于保留宾语的讨论多集中在例(11)所示的这类情况,而且一般只涉及单动词在“被”字句中带宾语的形式,对于例(12)这种情况则讨论相对不足。有学者认为,前一种情况是“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的结果,动词在深层结构中带(逻辑)宾语,但都不能在表层结构中给该宾语指派宾格,动后所指派的并非普通宾格,而是“部分格”,而“把/被”等句式能够为移出的领有名词提供一个适当的新位置或者说着陆点,并且该移位必须满足对名词移位的一般限制①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当代语言学》1999年第1期,第16页。;通过对带保留宾语“被”字句的表义倾向考察,有学者认为“主体非自主性空间位移”即表示事物(包括抽象事物)在外力的作用下非自主性移位的过程是这类结构的核心语义范畴。②朱军:《非自主性位移与汉语动词带宾语“被”字句的认知解释》,《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 年第5 期,第39—40页。对于“把”字动结式来说,这种用法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情况,并非所有可与“把”字句组配的动结式都能具有这种用法。“主体非自主性空间位移”③朱军:《非自主性位移与汉语动词带宾语“被”字句的认知解释》,《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5期,第39页。对“把”字动结式来说似乎是默认语义,因为这类动结式受事的结果状态一般只可能是“非自主性”的,这是由这类动结式V所激活事件框架的特点所决定的。有学者指出,“把”后成分(O1)与动结式之后的所谓保留宾语(O2)之间具有广义的领属或者是整体—部分等关系,“把”后成分是领属成分分裂移位而来。然而,例(11)、例(12)各例似乎并不支持这种分析,因为要么不能形成严格的“的”字关系小句(如例11的a、c、d三句以及例12的全部),要么形成之后表义较为怪异(如例11b)。还有学者认为,例(11)a句是格标记“把”将双宾句“钉子划破了大衣一道口子”的客体“大衣”提前的结果。④施春宏:《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5—231页。然而,将“钉子划破了大衣一道口子”认定为双宾句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双及物构式一般要求客体具有较高的生命度,“大衣”显然不符合这一要求,或者有人会说可以通过“神会原则”赋予“大衣”以一定的生命度,但常规语感似乎并不支持这一分析,人们一般并不能感觉到“大衣”在这里具有了较强的有生性。因此,此处的“大衣”依然作为生命度极低的客观事物看待为宜。

针对这类现象,至少存在两种可能的处理方式:一是将其处理为“名词短语补语句”⑤李临定:《名词短语补语句析》,《中国语文》1989年第5期,第255—264页。具体地说,将它们看作是其所说的形式为“N1+V+N2+CN”的丙式,如“他吓了我一身的冷汗”“他们打了我一身的伤”等。的一种动结式变体。二是由 Sandra L.Thompson 所提出的处理方式,即引进一个新的及物性概念⑥转引自石定栩《“把”字句和“被”字句》,徐烈炯主编《共性与个性:汉语语言学中的争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页。,将“划破了一道口子”看作是代表一个动作的整体,该动作能够影响到“大衣”,是原来完整的“大衣”变得有了“一道口子”;句法上“划破了一道口子”被看作是一个及物动词,它本身可以带宾语“大衣”。这两种处理方式针对的都是单一动词的情形,前者一般要求动后NP为生命度较高的成分,后者对于动结式这种代表复杂事件的语法形式来说略显牵强。因此,两种处理方式似乎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动结式带保留宾语的情况。我们主张将例(11)看作是一种与一般“把”字动结式稍有不同的特殊小类,其特殊性体现为与“把”字句组配的动结式上。具体来说,这类动结式的R表示的是V所激活事件中原型受事的非原型结果状态,即将例(11)中的“破了一道口子”“崩了肚子”“破了一个洞”和“成两段”整体看作补语成分。这样处理的理由主要有:

第一,如果按照一般处理方式,将波浪线部分看作是横线部分受事的话,那么所谓的补语(“破”“崩”等)往往不能或难以理解为横线部分的终结结果状态;并且波浪线部分一般表示的是一种结果性成分(或称作“结果宾语”),这与一般动结式的语义规定不符。

第二,这类“把”字动结式的“把”后成分一般为动结式V所激活事件中的原型受事,只能将波浪线部分理解为V的非原型事件参与者。若真这样处理,那么动结式所能允准的NP论元数量要多于两个才行。以动词和补语的论元提升和整合为思路的配价语法在分析动结式时的确会得出诸如“教会”“送给”“打碎”“拿走”等这类看似三价的动结式,但这类动结式的数量极为有限①如果不算“V给”类动结式,所谓三价动结式的数量是个不具有能产性的封闭类,成员能够枚举;并且正如张伯江在《从施受关系到句式语义》中指出的,所谓的“取得类”动结式双宾语句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仅限于语感上的举例。一般来说,只有“V给”类和虚化补语的动结式能够允准三个NP论元。其中,“V给”类是否属于动结式,一直存在争议。。从事件语义角度来说,此处波浪线部分是无法或难以得到动结式表征事件语义的允准与映射的,将其解释为三价动结式存在“特设”之嫌,会带来一系列的理论后果。此外,倘若如此分析,还要承认参与组配的所谓的三价动结式的两个论元之间允许存在不一致的语义关系。如例(11)中a、c、d三句的“把”后成分和动结式之后的成分之间不能具有领属关系(不能在动结式之后形成“的”字关系小句),而b 句则可以具有领属关系。当然,或许可以将这类动结式处理为诸如“一些富裕户却靠运气拿到了扶贫贷款”中一个论元(此处的“运气”)必须依靠介词引入的“准三价动结式”。②我们倾向于认为,这类带介词短语的动结式是由动结式与介词短语构式(如“用+工具成分”构式等)组配而成,类似于由英语致使移动构式与with构式组配而成的“Pat loaded the wagon with the hay”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暂且不说能否将“把”看作是同“跟、靠、用、在”等相似的介词问题,单看“把”后成分的性质就与这些介词所引入的(旁格)成分差异很大:“把”后成分更容易看作是动结式的受事,而后者中最后的NP成分更倾向于认为是动结式的受事。

第三,“V 成成为、变为义”是一种很特殊的动结式,甚至它是否属于动结式都值得商榷。有学者在分析“N3-把N1+V 成-N2”时指出,真正的“额外宾语”并非以往所认为的N2而是N3。③吴为章:《“成为”类复合动词探讨》,《中国语文》1985年第5期,第169—186页。这说明,“成成为、变为义”与其后成分的关系跟其他动结式可能具有明显的差异:一方面,这类“V成”动结式语义上通常需要一个或明确表达或隐含存在的语言成分;另一方面,这类动结式通常强制性地需要通过“把”字句引入的NP成分(如“我把小明当成了小李”),否则句子不能成立。上述特点说明,“V成成为、变为义”动结式的补语并非“成”本身,而是与其后NP成分共同作补语,表示V原型受事(如上例中的“小明”)的终结结果状态。如此一来,这类动结式的补语由于表义较为具体,需要占据句末(自然焦点的)位置,动结式的受事成分故而无法成为自然焦点而不能处于动结式之后的句法位置。不过,需要区分一种与这种情况类似但却不同的现象,如:

(13)a.猛虎步步紧逼,阿里忙抓住一根树枝,并紧紧地握住,两颗大虎牙扎入了阿里的脖子,并把他的头皮撕脱一块。 《读者》

b.他非常兴奋,以至把下巴刮破了两块儿。 老舍《正红旗下》

这里的“一块”“两块儿”是动结式“撕脱”“刮破”所带的量化或处所成分,属于学界中所说的“多项补语”④杨杏红、齐沪扬:《现代汉语多项补语的语序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1期,第59—63页。的情况。

有学者认为,类似例(12)中的动结式经历了从“SVRVO”(述补结构)到“SVR 了O”(述宾结构)重新分析的过程,这是中间插入标明韵律划界“了”的结果。⑤吴为善、吴怀成:《双音述宾结果补语“动结式”初探——兼论韵律运作、词语整合与动结式的生成》,《中国语文》2008年第6期,第501页。也就是说,这类动结式从表示V原型施事的终结结果状态的双音动宾结构作补语(如“砸锅”整体作补语)重新分析成了表示V非原型事件参与者O的终结结果状态的单音节动词作补语(“砸”本身作补语)。除了“了”的“韵律划界”作用之外,“SVR了O”的强势语序类型的类推影响也起了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VO”作补语的动结式中间插入“了”后就一定可以重新分析为“SVR了O”形式,或者说这种所谓的重新分析存在一定可以讨论的空间。例(12)的情况说明,倘若如此的话,“把”后成分该如何分析、由谁允准?实际上即使插入了“了”,例(12)中的动结式的补语仍是“V了O”整体。同时,动结式VRV了O也是可以带受事成分的,此时的补语表示的是V原型受事的非原型终结结果状态。同例(11)的情况类似,RV了O所表示的终结结果状态由于较为具体,其信息结构特征决定了它必须强制性地充当自然焦点成分,处于句末位置。因此,VRV了O可能的受事一定不能出现在动后位置。因此,非自然焦点的“把”后位置便成为容纳受事论元的句法位置之一。这也能够解释有学者提出的诸如“把气儿撞岔了、把锅办砸了、把头吓昏了、把眼看走了”等不能成立①沈阳:《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中国语文》1997年第6期,第404页。的原因,因为这里的补语是“V了O”整体,而非单音节动词。

四、结论

“把”字句要求与之组配的动结式受事具备较强的受动性。对于不及物动结式和无所谓受影响的部分偏离义动结式来说,它们一般不能和“把”字句组配。语境背景信息的添加和其他构式的补充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组配成功的可能性。弱施事“把”字动结式和带保留宾语的“把”字动结式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参与组配的动结式上,前者参与组配的是VR表义凝固、句首表示“致使因”的动结式,后者动结式的补语为“V了O”形式。两者都遵循一般“把”字动结式的组配限制。

猜你喜欢

补语构式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