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
2023-02-07彭晓琼
彭晓琼
(玉林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技能是师范生未来从教的重要条件。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与考核,不仅是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的基本路径,也是全面提高其专业能力的客观要求。然而,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与考核也并非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包括指导教师、经费、场地、设施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人为过程。因此,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需要从理论上解释和说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和考核,一方面有助于师范生和相关指导教师提高对教学技能进行训练与考核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利于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地方师范院校重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意义
与师范大学强调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的高深性不同,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农村中小学,因此,其并未特别要求师范生必须掌握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但对师范生教学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尽管师范大学也强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但是,相对而言,其更加注重的是对师范生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对“学术性”追求的坚守。尽管地方师范院校并不排斥师范生掌握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是,相比之下,其更关心的是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是对“师范性”追求的弘扬。因此,对于地方师范院校而言,重视师范生教学技能有其特殊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师范生明确教学技能的重要性。师范生,顾名思义,是将来需要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但是,做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并不容易,其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比如,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掌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等等。其中,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①唐世纲:《师范生教学技能的理论框架与实训机制》,《教育评论》2016年第5期,第107—109页。这一点对于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自进入师范院校的那一刻起,师范生就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技能的重要性,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教学技能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为将来从教奠定良好的教学技能基础。
第二,有助于指导教师加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不是师范生自已的事情,也不是师范生能够自我训练和提高的事情,而是师范生和指导教师不断互动和交流的过程,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训练和提高的过程。离开了指导教师的指导,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就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不仅需要师范生明确教学技能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训练教学技能的自觉性,而且需要指导教师明确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指导的自觉性。
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联系。师生关系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优良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体验愉悦之情,激发教与学的内在动力,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师生可将满满的正能量辐射到课堂内外。①别敦荣:《大学课堂革命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和突破口》,《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6期,第1—7页。指导教师与师范生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指导教师明确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其加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指导,而且也有助于其明确自身的价值。指导教师加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指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对师范生教学技能指导的必要性、重要性;二是从行动层面切实加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指导,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书法教师对学生板书的训练,学科教学论教师对学生讲课的训练,等等。只有指导教师和师范生双方均认识到教学技能的重要,才能实现两者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第三,有助于地方师范院校明确办学定位。与师范大学主要定位于“学术性”不同,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应主要体现于“应用性”上,强调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师范院校在层次上的办学定位,也就是在办学层次上主要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从师范生培养的角度而言,也是如此。如果说师范生培养主要有“学术性”和“师范性”两种基本的目标追求的话,那么,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培养主要定位于“学术性”目标。与师范大学不同,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培养则主要定位于“师范性”目标,即主要培养和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因为教学技能主要是一种体现“应用性”的实践能力,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训练和提高的教学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说,强化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主要目的就是让地方师范院校在办学定位上主要追求“师范性”目标,充分体现地方师范院校不同于师范大学的独特性和特殊性。
二、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
拥有良好的教学技能是师范生努力追求并期望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良好的教学技能并不是一个自动实现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师范生付出巨大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地方师范院校提供人员、经费、场地、设施等保障条件的过程。在师范生训练教学技能的过程中,从学校层面应建立教学竞赛驱动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师范生、指导教师和各二级学院的活力,从而实现师范生教学技能提高的目的。
第一,建立师范生自我激励与约束机制。从内因与外因的相互关系方面来说,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促进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因主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而言,师范生是内因,其他保障条件则是外因,保障条件需要通过师范生的努力而发挥出其应有作用。因此,训练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需要建立师范生自我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方面,师范生自己需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技能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自身专业能力如何的重要体现,更是未来教书育人的核心武器。因此,需要从思想方面高度重视教学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不能仅停留在思想层面上,还要落实于具体行动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潜心训练,精心打磨,不断提高。只有付出持之以恒的艰辛努力,才能成就良好的教学技能,才能为日后站稳讲台、赢得学生信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建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保障机制。在教学技能的训练方面,尽管师范生是内因和主因,是决定教学技能训练成效的根本因素,但是,良好的保障条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因和次因。因此,从学校层面建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一是建章立规,包括为师范生配备指导教师制度等,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需要指导教师的指导,而指导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是影响其指导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想方设法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提供更加“专业”的训练;三是加大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经费投入力度。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是一个耗时、耗物的过程,因此,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四是提供良好的教学技能训练场地。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是在一定的训练场地进行,拥有宽广的训练场地是保证师范生有充足空间训练的基本要求。为此,学校需要加强教学技能训练场地建设,不仅在数量上要充足,而且在质量上要达标。
第三,建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竞赛驱动机制。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会出现训练“疲劳”的情况,从而影响训练的持久性和长期性。笔者认为,建立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竞赛驱动机制,是一个有效克服训练“疲劳”,激发师范生不断追求教学技能卓越的重要路径,可达到以赛促练、以练促赛的目的。教学技能竞赛可分三个层次:以一个行政班为单位的选拔赛,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的决赛,以全校为单位的总决赛。其内容可涉及教学技能的各个方面,比如,师范生的黑板字比赛、师范生演讲比赛、师范生说课大赛、师范生讲课大赛、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大赛等等。通过建立班级、二级学院和学校三级联动教学竞赛驱动机制,可以很好地激发其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活力,使教学竞赛寓于教学训练中,使教学训练寓于教学竞赛中,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考核
师范生教学技能既要训练,也要考核。一方面通过考核,可以发现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程度如何,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训练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因为师范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需要通过考核来检测师范生的训练状况,从而为师范生的实习工作奠定基础。其中,考核和训练同样重要,因为缺乏训练的考核成了无源之水,没有现实意义。然而,如何考核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第一,建立学生、学院和学校三级联动考核机制。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进行考核,首先是学生的自我考核和评价。师范生自己训练得怎样,自己是最清楚的。师范生自我评价和考核是整个三级联动考核机制的基点。通过自我评价和考核,师范生可以有效地发现自己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不足和优点,从而在以后的训练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提高。其次是二级学院的考核和评价。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大多是在二级学院这一基层学术单位进行,从学院层面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状况进行考核,是二级学院的教学职责所在。二级学院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考核一般是通过教研室来具体实施,也可以由相关的任课教师来具体负责,不同院系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均需要二级学院认真把关和高度负责,因为二级学院是专业学院,是具体发挥教学检测功能的实体单位。如果二级学院不认真和严肃地进行考核和评价,那么,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就缺乏有效的保障。再次是学校层面的考核。就学校层面的考核而言,主要是一种最终的审查机制,即对二级学院的考核的再审查,这种审查一般是形式上的审查,比如,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课程学分是否达标的审查等。学生、学院和学校三级联动考核机制,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充分尊重了二级学院的专业权威,还体现了学校最后的审查权,是一种比较科学和有效的考核机制。
第二,形成考核目标、内容、手段和反馈的闭合线路。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考核,需要遵从考核的内在逻辑,而不是杂乱无章地考核,更不是“任性”的考核,应体现出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的实践来看,笔者认为,首先应确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考核目标或考核标准,这是考核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基本尺度,是第一位的,因为任何考核均首先需要确立标准和尺度。接下来需要确定的是考核的内容,也就是要考核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哪些方面。尽管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已有一定共识,但是由于每所学校、每个二级学院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其考核的基本内容会有一些差异。根据前期的研究和经验,笔者认为,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考核需要重点考核其课堂教学综合能力、书写能力、教育语言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教育心理能力等五种基本技能。其次是明确考核的手段或方式,就是通过什么手段或方式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进行考核。客观而言,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考核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既有课堂的,也有课后的;既有纸笔测验的,也有口头面试的,不一而足。不同学校、不同院系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创建。最后是考核反馈,也就是将考核的情况反馈给师范生本人和相关院系,从而修正考核目标或考核标准。因此,基于“目标→内容→手段→反馈”这一闭合机制,实现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的良性循环,助推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