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与践行要求
2023-02-07赵付科王绪风
□赵付科 王绪风
(中央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P1-2“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光辉历程中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中发轫形成,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新时代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必须践行好“三个务必”。
一、理论基础:“三个务必”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个务必”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深刻的理论渊源。“三个务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其生成的理论逻辑。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是对百年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其基本指向就是要激励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继承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源于人民公仆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P411,阐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宗旨。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主义与初心使命具有内在统一性。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首次确立了人民公仆原则,即:人民群众与政府人员在经济收入上是平等的,人民群众对于不廉洁从政、损害群众利益者拥有撤换权。这从性质和宗旨方面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品质和人民情怀。换言之,致力于为绝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和初衷。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P53,从个人层面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使命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历史使命的学说,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实现共产主义。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是把一切生产资料变为公有财产,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方式代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争取政治自由。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理论源头,正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的本质规定。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着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和政治本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内在要求,其基本指向是要求全党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守党的政治本色,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作风观的内在彰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把一切都“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2]P403。这种利己主义在发展中会助推腐败的产生,而腐败问题一经产生必然会使民主和公平正义黯然失色,国家政权也会变成“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4]P154。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要坚决反对党内腐败问题的产生。随着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政治统治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试图通过拉拢、腐蚀和收买来分化和瓦解无产阶级革命队伍。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告诫无产阶级政党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觉悟和精神境界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使无产阶级政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列宁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许多不良作风,会影响工作效率。他严厉批评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批评官僚主义和拖拉之风,批评他们不能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此外,列宁还意识到铺张浪费、贪污受贿的现象会使革命队伍变质。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要坚决杜绝贪腐现象发生,形成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不断加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不畏强敌、不惧风险、勇于自我革命的宝贵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的生动展现,其基本指向是激励全党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掌握历史主动,依靠顽强斗争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源于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5]P75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6]P801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从事物内部固有的联系出发,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事事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时时有矛盾,矛盾不仅存在于所有事物及其所有方面,也存在于事物发展始终,放弃斗争就是放弃发展的机会。基于此,实事求是的唯物论要求我们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还源于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矛盾存在于事物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矛盾包含着对立统一,即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对事物运动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此外,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斗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究斗争策略。同时,在斗争实践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善于抓住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源于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斗争理论的继承。“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3]P31阶级斗争是社会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体现,是阶级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斗争的本质是被压迫阶级力图维护自身利益并寻求自身解放,也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思想斗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基于此,新时代新征程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个务必”的理论根基是一致的,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是一脉相承的,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二、历史依据:“三个务必”是对几千年历史治乱兴衰规律的深刻总结
善于总结借鉴历史经验、善于把握历史规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三个务必”是对几千年历史治乱兴衰规律的深刻总结,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思维,积淀着深厚的历史传承。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的重大课题。早在1944年延安整风进入总结回顾党史经验的重要阶段,毛泽东就告诫全党要以党的历史上因骄傲而犯的错误为戒,他特别强调:“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6]P948。1945年7月,毛泽东在同黄炎培“窑洞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支配,认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由此可知,“人民民主”是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时,党内出现了“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7]P1438。基于历史的惨痛教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决不当李自成”[8]P470。1949年3月,在党的工作重心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之际,毛泽东向全党明确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P1438-1439。由此观之,“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对全党进行防微杜渐的警告,也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对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考的结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务必”,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加强党的建设,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处置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积极开展整党整风,坚决惩治腐败,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十分重视加强党风党纪建设。针对党内部分干部出现贪污腐败现象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不良风气,邓小平认为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同时,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在目前的历史转折时期……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9]P178此外,陈云也告诫全党,“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0]P273,党风党纪问题要一直抓、一直搞。这一时期的整党整风运动在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两个务必”的作用得以充分彰显。2002年12月,胡锦涛到西柏坡视察时,重温“两个务必”的内容,并对其科学内涵和具体实践提出新解读、新要求。胡锦涛指出:“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11]P82这一讲话,鞭策广大领导干部始终践行“两个务必”。党的十六大之后,胡锦涛先后10次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问题,推动全体党员干部践行“两个务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务必”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高度重视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面对党内存在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他再三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两个务必”。2013年7月,习近平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正是因为不断强调并坚持“两个务必”,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5]P81。时隔76年后,他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反复告诫全党同志要牢记初心使命,不能脱离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不能骄傲自满、始终艰苦奋斗,防范糖衣炮弹、勇于自我革命,为新时代解决好历史周期率问题指明了方向。总之,自“两个务必”提出以来,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始终能够不忘“两个务必”的要求并长期坚持,始终将“两个务必”和跳出历史周期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紧密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务必”。
三、现实需求:“三个务必”是走好新赶考之路的迫切需要
时代是思想之母,当今中国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挑战,也正进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实践。“三个务必”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简单的思维命题,而是对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时代回应,更是新时代走好新赶考之路的迫切需要。
首先,坚持“三个务必”是应对国外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愈加明显。面对新形势,中国共产党需要做到“三个务必”应对国外风险挑战。一方面,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需要坚持“三个务必”。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行径上升。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扩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格局将面临新一轮调整。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发展大势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把握时代发展特征及趋势,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将挑战转变为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另一方面,正确认识国际意识形态发展方向需要做到“三个务必”。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此起彼伏,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此外,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屡见不鲜,这能够对信仰不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相互激荡的社会思潮混乱局面中保持清醒头脑,不为西方的文化中心主义等思潮所引诱和误导,始终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准则,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鲜明底色,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质显得尤为重要。“三个务必”正是从国际视野和战略视角出发,深刻分析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所作出的战略安排,是顺应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需要的,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要求的科学论断。
其次,坚持“三个务必”是破解改革发展稳定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对社会发展进步造成阻碍。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和就业难等现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在某些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不能做到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有些党员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正,不能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有些党员干部缺乏组织性、纪律性,不能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时,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复杂的。“四大考验”既考验着党的初心使命,又考验着党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还考验党的作风建设等各方面。“四种危险”容易导致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产生精神懈怠的危险,出现对斗争本领的恐慌,存在能力不足的危险,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能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能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党就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好新赶考之路。“三个务必”正是为破解改革发展稳定等深层次矛盾而生成发展起来的,对新时代新征程解决贫富差距过大、贪污腐败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迫切要求。
最后,坚持“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P52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迫切需要。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坚持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是百年大党面临的独有难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P41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进行伟大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并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6]P1004,要求党员干部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我们要始终保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清醒和坚定,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理念,坚决杜绝违背初心使命的事情发生。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生死存在的重大问题。当前,中国共产党陷入历史周期率的条件并没有完全更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年‘窑洞对’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吗?恐怕还没有”[12]P397。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思考和破解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个难题。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人民性的底色,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节俭内敛,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是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506.5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员人数多、党组织遍布全国。“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数量应该没什么大问题,难的主要是提高质量。”[13]P351如何由“世界上最大”变成“世界上最强大”,关键是要在质的提升上下功夫。基于此,我们要保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清醒和坚定,不断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推动党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三个务必”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百年大党遇到的艰难问题、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迫切要求,对永葆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具有重要意义。
四、“三个务必”的践行要求
“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14]P529“三个务必”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践行“三个务必”,必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全党要站稳人民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践行“三个务必”,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干部要立足当下,解决好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钉钉子”的精神,朝着正确的方向为人民办事。同时,要有长远眼光,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好统筹工作,协调好就业、收入分配等,以群众需要为导向,推动在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践行“三个务必”,要走好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坚持“三个务必”的重要方法,为践行“三个务必”提供了科学指引。一方面,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所有党员干部和机关部门都要贯彻群众路线,换言之,“无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还是国家机关施政,都必须坚持贯彻群众路线”[15]P75。领导干部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各领域、各环节,大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小到基层建设、社区治理,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走好群众路线的本领。调查研究是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批评“作秀式”调研、“蜻蜓点水”式等形式主义调研方式,倡导群众路线要落地生根、走深走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领导干部要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通过开展网络调查研究来走好群众路线已成为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方式。
践行“三个务必”,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重视人民群众对党坚持“三个务必”实践成效的客观评价,将人民对“三个务必”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作为检验“三个务必”实践成效的根本标准。领导干部要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体制机制,为新时代践行人民立场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适时科学调整实践路径,切实做到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作风建设
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外化表现,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新时代新征程,践行“三个务必”要坚持作风建设不动摇。
要抓好“关键少数”,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执掌重要权力,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践行“三个务必”的领导者,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对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引领意义。正如邓小平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9]P124,所以需要“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9]P229,以便把我们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下去。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坚守初心使命的表率、自觉做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自觉做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表率,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要切实落实好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加大公开力度,不断增强“关键少数”引领作风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思想作风与工作作风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使他们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党在任何时候都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作风建设的首位,加强思想理论教育能够从思想上正本清源,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一方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精神之“钙”。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并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发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推动党的作风建设更加深入。新时代新征程,践行“三个务必”要继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把党建设成人民衷心拥护、作风优良、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要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作风建设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风建设要以建章立制为基础,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给党的优良作风提供坚实保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16]P528。此后,党强调坚持制度治党,将党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工作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等,着力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新时代新征程,践行“三个务必”要充分发挥人员选拔制度、党风预警制度的作用,通过制度来约束党员的行为。同时,还要不断优化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系统科学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改进党的作风。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通过形成自觉遵纪守法、依法依规办事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三)增强斗争本领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17]P69,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党的长期奋斗中得来的。增强斗争本领,是践行“三个务必”的有力举措,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要加强思想淬炼。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一是要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锤炼共产党人的思想品格。二是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哲学,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强化斗争本领的思想根基。三是要紧跟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领会党关于斗争的最新理论,系统、全面、辩证地掌握新时代斗争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准确理解新赶考之路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意蕴,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强化斗争自觉,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要增强政治历练。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本领不会自发形成,要在长期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磨砺。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中,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14]P542,这部分党员干部斗争意识不强,斗争本领不高,不能适应践行“三个务必”的斗争需要。因此,新时代新征程,践行“三个务必”,首先要鼓励党员干部投身到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亮剑,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矛盾冲突面前能够迎难而上,在贪污腐败面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其次,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能够正确认识和应对当前国内外环境的复杂严峻,不断增强政治预见力、政治洞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劲心态。最后,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不断增强应对“四种挑战”、直面“四种考验”、防范“四种危险”的能力,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要加强实践锻炼。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党员干部只有投身实践、经风雨,才能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越干越想干,才能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新时代新征程,践行“三个务必”,首先,要围绕时代发展确定具体目标,要将加强干部实践锻炼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新时代加强干部锻炼就要“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5]P248。其次,要创新锻炼形式,努力做到锻炼形式多样化。领导干部通过挂职锻炼、异地交流等形式,不断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增强斗争本领,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最后,优化干部培养路径,根据不同干部的情况灵活选择锻炼模式和培养路径,为提高干部的斗争本领提供动力和保障。同时,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要在斗争中理解领会事物的本质,不断总结斗争经验,掌握斗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