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2023-02-07

延边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华图书馆传统

庄 迪

(延边大学图书馆,吉林 延吉 133000)

人类社会所有活动都离不开文化环境而单独存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深层的自信与综合实力的成熟,依赖于文化底蕴的支撑。中国的快速崛起,离不开经过了五千年历史发展变迁与考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它是国家得以发展的精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华文化经典中汲取了治国理政的智慧。在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图书馆作为数据、文献与知识的聚集地,是构筑国民思想和灵魂支点的重要阵地,具有文化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使命与责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角色作用,通过活动或其他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向读者宣传推广,有助于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一、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特定的经济基础、政治结构、自然环境、教育环境等条件因素作用下所形成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文化沉淀,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国家和民族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丰富的理论来源。其承载整个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价值取向,具有包容性与多样性,儒学传承德行,道家尊崇“天道”而达到社会和谐思想,法家强化法令,墨家强调“兼爱”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构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核心特征为群体性,将整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强调人民对于他人或是社会、国家的义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建设的精华所在,应充分挖掘文化背后蕴含的精神体现,发挥中华文化中民族价值向导的作用,引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道德风尚、信念信仰、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从而凝聚成持久的社会精神力量。

(二)国家发展的需要

中国自古以来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得以快速发展也是国家发展和文化创新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图书馆以读书育人为目标,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科研学习中心,肩负着收藏文献、传播文化、教化人心的主要职能,具有受众群体面广,传播影响力快的特点。图书馆要充分调动馆内的文献资源、环境建设、信息咨询服务、阅读推广服务、馆员人才队伍等力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通过文献服务、信息服务、阅读推广等活动服务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发明创造、民族精神、传统习俗等文明传递给读者,使读者全方位体会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图书馆应做好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工作,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三)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3]与此同时多元文化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文化建设,相当于放弃文化主权,会导致本国文化领域被其他意识形态攻破。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主宰世界文化走向,致使中国社会公众也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但西方文化也并非完美无缺。在良莠不齐的西方文化影响下,部分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态度淡漠、认识不足,极大地影响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的形成,甚至影响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读者有必要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消除虚无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落后思想冲击人们的精神世界。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掌握度,关系到国家能否达到高度的文化自信,甚至是能否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中创新路径是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新与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举措。

二、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图书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长期稳定地提供相应资源,开展或宣传相关文化活动是使人们认知并认同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同时,对于人民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一)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延续性,放眼世界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五千年延续的传承也是屈指可数,其蕴含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4],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态度与价值观念。图书馆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借鉴文化内涵,使阅读活动浓深文化精华更加丰富多彩,在活动中提高读者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内涵和实效,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和美德,帮助人们塑造健全人格,从而有效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学识才华等,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在社会做一位好公民,爱岗敬业,有利于国家繁荣富强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要求。在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强大而不断奋斗,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体现的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特殊且深厚的情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视历史和传统,图书馆以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民族精神与家国责任引领民族发展的价值取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有利于深化人们的民族自我认识,提高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感和认同感,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促进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根基,是中国走向中国梦的保障。传播文化也是使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在图书馆的作用下让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都看到中国千年沉淀的文化价值,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包容胸襟、开放气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心有重要教育引领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冲刺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5],全方位面向世界展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水注入人类文明中去,有利于中国树立良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其独特魅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图书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

图书馆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巨大宝库,应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抓住机遇,完成创造性转变,还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6]。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引导各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参与到图书馆的活动;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应建立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长效机制,设置专门负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工作小组,完善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与流程。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馆藏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空间布局建设、系统设备的维护以及推广活动的开展等工作都离不开政府资金的支持。稳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图书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的常态化,保障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和空间资源,为读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加强精品式服务

图书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可能会遇到推广内容单薄枯燥,效果大打折扣等问题。因此,在宣传活动中需为文化注入活力,系统整理、挖掘文化资源,让图书馆陈列的古籍文字活起来,建立古色古香的经典文献展厅,集中存放展示经典文献。依托品牌活动,每期以一个传统文化知识或传统节日等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面向大众,采取导读的形式开展专题教育讲座,聘请作家专家学者解读经典著作,注重从传统文化内涵切入,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经典阅读,打造出中华传统文化阅读品牌,带领读者重温经典诗词、书籍等优秀作品,让人们学习、熟悉中华传统文化,感受文化背后蕴含的优美与精神,将其精神融进每位中国人的血液里。在公共空间场所悬挂如书法、国画、甲骨文、剪纸艺术、京剧脸谱等传统文化相关宣传海报、书画作品、宣传标语,打造浓厚的文化学习和交流环境。中国历史底蕴深厚,营造沉浸式阅读氛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对于读者传承的深度和时间距离,有利于读者从探索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

(四)加强便利式服务

伴随新兴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查询与获取信息的方式进行了深刻变革。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多媒体技术平台,开展VR数字文化虚拟现实体验等活动,有助于推动智慧图书馆建设,实现阅读空间环境、自身设备的优化升级,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从而将传统文化气息融入生活各个角落,利于读者接受。因此,图书馆需跟进时代的步伐,选择将数字技术和馆藏资源相结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宣传工作,灵活地开展经典图书展、诗词大会、漫画展、影音欣赏、讲座文化体验、书海寻宝、知识问答、有声书签、读书分享会、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将讲座等活动内容向馆外延伸,或者举办传统节日文化交流活动,或者在公众号定期推荐书籍,推荐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馆藏资源,让大家纵享数字化时代的优势,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丰富的阅读资源。有深度、有广度地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人们参与度。使读者在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背景下畅读经典,既能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又能激发读者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读者正确认识世界和国家发展大势,提升读者的文化自信。

(五)加强参与式服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与“行”融会贯通,从实践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势在必行,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学习上思考深化教育。随着人们对图书馆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多,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学习能力的群体,找到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心的重点和当前热点,有必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走进历史遗迹、走进文化馆、名人故居等传统文化相关的真实场地,瞻仰英雄人物以及文物遗产,真切引导读者对历史、社会现实的深度思考从而外化践行,提高大众的参与度。图书馆也应多举措与各单位携手搭建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从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利用图书馆红色筑梦、红色领读人等项目满足人读者的红色文化求知需求,以读者感兴趣的方式接触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走进读者内心,帮助人们找到自身人生目标,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趣味性、互动性、欣赏性等方式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地提升人们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

结语

图书馆紧跟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通过灵活的手段、多样的方式、宽广的传播面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效能最大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灵活高妙地融入图书馆的全面发展中去,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中华图书馆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图书馆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