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边境民族地区以农业产业化推动乡村振兴的研究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

2023-02-07回凤丹

延边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延边州延边龙头企业

回凤丹

(中共延边州委党校,吉林 延吉 133002)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点。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延边地处吉林省的边境民族地区,刚刚实现脱贫的乡村,大多存在农业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缺乏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很容易造成脱贫后返贫。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讲到,要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这对新时代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1]。

一、近年延边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主要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2022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2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60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实现8年连续增长,2022年粮食总产量183.30万吨,比上年增产2.4%,比2017年141.35万吨增长24.5%。猪牛羊禽肉产量9.12万吨,比上年增长4.5%,比2017年6.06万吨增长50.5%。

(二)农业乡村旅游卓有成效

近年来,延边州充分利用中俄朝三国交界的边境区位优势和特色文化资源,与乡村农业资源相结合,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推动农村三产带二产促一产,融合发展。如今,已有和龙、汪清、安图、珲春4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龙市金达莱村旅游有限公司、敦化市雁鸣小镇度假村等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19家,其他星级企业共56家。2022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39.1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5.33亿元。

(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壮大,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收、实现农民致富。目前,有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延边众达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延边佳禾米业有限公司、好记食品酿造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共有358户,实现营业收入292.69亿元。

(四)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延边州围绕优势产业,依托政策拉动,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三产融合,建设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重点培育了延边黄牛、大豆、黑木耳、人参加工、食用菌等产业园,其中龙井的延边黄牛现代农业产业园、敦化市现代农业(大豆)产业园2家进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进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州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共计22个,争取政策资金共计2.6亿元。敦化、延吉入围人参产业集群,汪清、安图、敦化入围食用菌产业集群,和龙入围水稻产业集群。图们凉水镇、龙井市东盛涌镇等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实现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种植+加工+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近几年来,全州的三产融合项目获得中央资金扶持总计约4.5亿元。2022年,全州投资5 000万元以上“新农业”重点项目56个。

二、延边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比较效益总体不高

延边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生产成本高,农业、农产品竞争力弱。市场环境与生产要素的制约效应突出,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经测算,2021年全州新农业增加值为27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2.0%,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新农业占延边GDP的比重较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可以说是差强人意。但延边2022年的人均GDP仅为44 007元,低于全省55 681元,更远低于全国的85 698元。

(二)产业主体规模小,竞争优势不足

全州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而“散”的特点突出,总体上还处于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的初级阶段,有些甚至还是传统手工作坊和简单机械生产,加工能力弱、加工率较低、附加值不高,标准、价格、包装、销售不统一,质量档次参差不齐,进入中、低端市场较多。与第二、三产业的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联接不紧密。目前,全州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6 000余家,其中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8家,仅占不到6%。即使在龙头企业中,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也不高,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极为有限,缺乏明显的比较和竞争优势。如,和龙大米年产量6.11万吨,却有大小加工厂60余家,各有原料收购渠道和销售链条,同质化严重,存在不同程度地竞争、倾轧现象,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三)品牌效应不突出,体系有待完善

延边州特色农产品虽然品质高,但由于技术含量低、深度开发少、劳动成本高等原因,导致亮点不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弱、品牌效应不强。通过多年的调研,加上延边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渠道分析,延边的农产品著名品牌数量、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总体偏低。以大米为例,现有品牌20多个,缺少知名度高的龙头品牌。在诸多的饲养延边黄牛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生产标准不统一,黄牛肉品质差别很大,造成了延边黄牛品牌多,龙头企业规模小。

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还未能形成完整体系,还需要从品牌保护管理、品牌宣传推介、品牌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增强品牌效应。全州现有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使用率总体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价值和效益;州级以上知名商标240余个,但引领作用总体不强。由于缺少品牌支撑,产品附加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质效。

(四)资金人才缺口大,发展缺乏后劲

一是各县市政府与金融机构在疫情中积极对接,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为龙头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期间资金压力。但企业后续生产经营所需贷款门槛高且手续繁杂,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申请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基本不具备贷款条件。由于流动资金不足,企业季节性大量收购农产品压力大,实际生产能力远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

二是存在人口流失严重,技术人才欠缺问题。延边地区特别是边境村屯,劳动力严重不足,年龄结构老化,高素质技术性人才欠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30%以下的空心村达到211个,占到行政村总数的20.1%。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及人才外流,留守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等问题致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企业缺乏扩大生产、创新发展的人才。

(五)利益机制不完善,存在农企矛盾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企业与农户双方的利益保障机制仍然不健全、不完善。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的是附和合同,农民利益难以保证,一些企业和个人收购时存在对农产品进行价格打压,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民存在不履行合同的情况。在多年的持续调研中,一家蔬菜出口企业反映最大的问题是,当市场行情好时,农户就会不顾合同,把种植的蔬菜卖给出价高的商贩,同时蔬菜出口企业所用的肥料、农药都从韩国进口,到规定的交货期限无法正常履行合同,企业就会承担高额的罚款。

没有完善的利益联结、约束机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定会举步维艰。唯有使农户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都得到切实的保证,延边的农业产业化才能朝着正确的轨道走下去。如果都片面地注重个人利益,不注重整体利益;只想着短期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农业产业化就难以发展起来,农民只能增产、增效,不可能增收。

三、促进延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发生质的变化。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三农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助推乡村振兴和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一)发挥区域优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

延边地处长白山脉,又濒临海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如长春市等大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由于气候原因,延边粮食作物的单产基本上介于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的一半到三分之二之间。但延边州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延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注重自身特点,围绕特色发展,才能有真正的竞争力。

一是大力发展长白山人参产业。人参作为药品和保健品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近年来林下参的发展颇具规模,其药力和药性相当于野山参,品质远胜于传统人工种植的人参。现有的“延边·中国参谷”品牌颇具影响力,加强人参产业园区建设,做大做强敖东、华瑞、大阳、可喜安、图们江等人参精深加工企业,打造集人参种植、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的国内最大的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集群。

二是复兴延边食用菌产业。延边食用菌栽培历史久远,民间种植基础非常好。今后一定要坚持食(药)用菌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巩固提升黑木耳产业发展,实现“小木耳、大产业”的跨越,做强桃园小木耳等黑木耳品牌。但种植黑木耳的废弃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必须抓好汪清环垦等废弃菌袋处理,打造循环闭合产业链。加强延边兴林桑黄、安图益隆杏鲍菇等产业,推动延边州食(药)用菌多元化发展。

三是做大做强以延边黄牛为主的畜牧业产业。坚持稳定发展常规畜牧产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畜牧业。打造以肉牛为重点,生猪、羊、鸡、蜜蜂、梅花鹿、种貂和肉驴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依托延边黄牛种质资源和地域优势,扎实开展品种保护、选育扩繁,突出延边畜牧集团、海兰江、恒天然等龙头企业带动,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

四是做大做强以冷水鱼林蛙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产业。大力发展地域冷水鱼、林蛙增养殖,推动特色养殖业产业升级。到2025年,力争养殖水面面积稳定2万公顷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特色水产养殖业总产值达到120亿以上。

(二)加强对龙头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扶持

无论是做什么事业都需要引领者,龙头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就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引领者。为此,在2001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2]加强对龙头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扶持已经成为延边州农业发展的共识。

延边的农业农村局对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展望是:力争到十四五末,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90户,比2021年末增加41户,营业收入达到357亿元,较比2021年末增加88亿元,增长32%。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8户,比2021年末增加12户,营业收入实现222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187亿元(含延吉卷烟厂。如果不计入延吉卷烟厂,17户国家级龙头企业十四五末销售收入为72亿元,较比于2021年末增加37亿元,增长105.7%);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00户,比2021年末增加44户,营业收入实现55亿元,较比2021年末增加23亿元(不含延吉卷烟厂),增长71.9%。州级龙头企业稳定在280户左右,与2021年末基本持平,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相比于2021年末增加29亿元,增长56.8%。州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联农带农20万户以上。

未来,要从中央和省里争取政策,从创建数量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向延边州倾斜,支持延边州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议研究龙头企业重大扶持措施,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龙头企业创建奖励机制,设立奖励基金,对于创建成功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给予适当奖励[3]。

(三)打造延边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围绕延边州人参、大米、食用菌、延边黄牛等优势农产品资源,加大科研的投入,培育优良的品种,提升产品的品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尤其是打造延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政府引导,域内企业合作,整体推动,打造“延边”特色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树立“延边”品牌形象,唱响“延边”品牌美誉度,把“延边”品牌做大做强。政府搭建平台,鼓励相关企业通过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等展销活动,宣传推介带有“延边”特色标志的农产品,打开延边产品知名度。通过旅游,文旅融合推介“延边”农特产品。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帮扶延边的宁波开展协作,通过在大型商超设置专柜、开设网店、直播带货等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拓宽品牌销售渠道。

(四)健全服务保障体系,破除企业发展瓶颈

针对企业后续生产经营所需贷款门槛高且手续繁杂,流动资金不足,实际生产能力远小于设计生产能力;现有税收制度对规模化生产的不利影响,人口缺口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放宽贷款审批的门槛,破除资金瓶颈。龙头企业贷款普遍缺乏抵押物,贷款很困难,建议金融部门放宽贷款审批的门槛,采取多种形式的抵押物,比如2021年,通过“农地贷”等政策发放贷款19亿元。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金融部门要从这个高度来扶持农业产业化的经营。

二是创新与完善财政税收支持,破除人才等瓶颈。国家或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调研走访,了解企业扩大规模发展的财税政策壁垒,制定切实有效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通过财政补贴、生产补偿等途径,对企业引进农产品深加工和机械化设备应用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通过制定人才补贴政策,为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政策支撑。通过增加边境补贴,缓解边境村屯的空心化问题。

三是推进农村“三治”结合,改善农企矛盾。针对部分企业和农户的违约行为,要推进农村的“自治、德治、法治”的三治结合建设,建立道德规范、诚信为本的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法治意识,规范合同的订立,自觉用法律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猜你喜欢

延边州延边龙头企业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总目录
奋进的交响 辉煌的乐章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신라 -고려 시기 경물 묘사 관련한시의 어음문체론적 특성 소고
共青团吉林省延边州委积极组织抗洪抢险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以延边州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