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2023-02-07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常 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 3000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而深刻。它跨越时代界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突破,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道路,为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大的创新价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重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问答》)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要求,也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

一、坚持学党史和悟思想相贯通,以理论优势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好比列宁所说的“一整块钢”,是一个内在统一、逻辑严密、系统全面的整体,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它不仅彰显了新思想对历史趋势的认识、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和对历史趋势的准确把握,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深邃的历史观照,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的理论优势。

(一)结合党的理论探索史悟思想,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划时代的理论体系往往源于当时的历史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于一个需要理论和思想且能够产生理论和思想的时代[1],这一思想的诞生引起了全世界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更多关注和信仰,对于全球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比较竞争带来了深刻而有益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转型和变革。《问答》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系列问题,如“如何理解这一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如何理解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如何理解这一思想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等,不仅充分考虑了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180多年中国近代奋斗史、100多年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还通过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既没有抛弃传统,也表达了许多新观点,始终坚持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系统严密、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

(二)结合党的不懈奋斗史悟思想,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问答》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从衰落到崛起、复兴的壮阔历程,将过去的艰辛、现在的进步和未来的希望融为一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论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方略。从贫困时期的“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即便封建盛世也仍然是‘饥饿的盛世’”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从“现代化迟到国”到“现代化增长极”,中华民族已成为最大和最主要的经济社会变革实验室。即使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我们也通过不懈奋斗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和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变化多端的时刻,我们从“顺势而上”变化为“顶风而上”,由“同别人的互补性多”发展为“同别人的竞争性多”,必须抓住具有战略性、灵活性的发展机遇,应对具有复杂性、全球性的巨大挑战,在危机中开创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三)结合党的自身建设史悟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革命理想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追求。为了实现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党始终牢记纪律的重要性,并将权力纳入制度的约束中,坚定地推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方针,以自我革命答“窑洞之问”,不仅培养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净化的主动意识,而且成功探索出一条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吸收并继承党的革命精神,提出“自我革命精神”的概念,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形成了重大的理论创新。[2]《问答》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强调当前中国面临着长期、复杂、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必须持之以恒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念方针,一以贯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总结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特点和宝贵经验,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升华和实践创新,体现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内容优势回答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实践-理论-实践”的必然过程。这一思想不仅明确阐述了“是什么”“为什么”,而且具体指导了“怎么看”“怎么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3]这一理论体系科学完备,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展现出巨大的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

(一)问得鲜明,深层次体现新思想指导新实践的伟大历史进程

《问答》涵盖了12个方面100个问题,旨在深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重点内容以及现实困惑,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中提出的亟待解答和明晰的重要问题。该书坚持问题导向,在错误的言论面前不妥协、不隐瞒、不夸大,在尖锐敏感的话题面前不躲闪、不扭捏、不含糊。在面对“党大还是法大”“国强必霸”“普世价值”等伪命题和焦点难点时,不回避矛盾,也不掩盖问题,毫不妥协地讲述真相,理直气壮地发表观点,坚持不懈地阐明事实,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能够廓清思想迷雾、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坚持党性原则,有力证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引领力、理论诠释力和问题导向力。

(二)答得精准,多维度呈现创新理论的意蕴和创新观点的本义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问答》及时纳入对新思想真理性指导性的体悟,把理论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命线,把理论武装当作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责任,及时总结和归纳新时期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理论启蒙和思想启迪,进一步深化理解新思想新论断的科学性。比如,书中在回答“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相互否定”问题时,强调“历史的人办历史的事”,并指出“对历史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对历史情况、历史进程的全面了解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不仅如此,《问答》对每个问题的诠释都建立在“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的基础之上,采用融会贯通的方式保留经典表述的原始意义,通过“百问百答”的形式架起新观点、新论断和新判断与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从而让书中的理论得以“活起来”和“火起来”。长期学习,读者必知其然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理论学习中“学新知新”“常学常新”“常学常进”。

三、坚持讲政治和讲道理相结合,以话语优势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

列宁精辟地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即为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理论传播的艺术在于语言表达方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中国语言和时代话语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将政治讲解和理论阐述有机结合在一起,是长期以来推进理论宣传工作并普及党的创新理论的宝贵经验。《问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深度和语言易懂性的完美体现,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这一思想的深刻性和广泛传播性。

(一)以创新思维阐述创新理论,围绕热点难点编织理论之网

《问答》是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学习材料,也是辅助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的读物。它采用问答体形式,积极回应百姓关切,直面问题答疑解惑,以“为什么”为核心,通过提炼、剥离并展现重要思想观点的立意、新意和深意,解开读者在实践和认知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这种理论宣传方式既具备深厚的科学理论基础,又富有政治水准和思想方法;既保证了理论的高度,又融入了人性的温度;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迎合了读者的口味。它将思想深度与通俗易懂的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克服了人们对于理论读物晦涩难懂、内容枯燥、语言生硬的刻板印象,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讲解深刻的理论观点,用“接地气”的话语阐述深刻的道理,让“原理”变成“道理”,深入人心,引发共鸣。在这种宣传方式下,问题解决了,网结打紧了,理论之网自然就形成了。

(二)以精品意识撰写精品佳作,抓住问题本质滋养理论之根

理论只有关注现实、贴近群众,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展现其魅力。全书出版于建党百年的伟大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主线,承担着理论宣传的光荣使命。它深刻解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性问题,内容逻辑缜密,文风清新鲜活,不仅在整体框架结构上自成体系,而且就具体问题的阐发精准到位,问群众之关切,寻疑惑之本源,深入浅出,由表及里,系统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深度、广度。这种既科学系统又突出重点的阐述方式兼具学理性、导向性和感染性于一体,吸引人们“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以大众情怀满足大众需求,追求雅俗共赏彰显理论之魂

让普通民众接受马克思主义最有效的手段是通俗化。《问答》在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中融入了天然亲和力、精准洞察力和强大战斗力,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提供了范本与借鉴。首先,该读物在内容上力求专业性和易懂性平衡,既深入挖掘学理化方面的内容,也注重将政治和学术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其次,该读物在形式上极具新意,采用二维码技术,提供延伸阅读,同时还设置了“习言习语”等专栏,版式简洁明快,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金句妙喻、俗语热词、故事案例、数据插图等元素,使阅读变得轻松愉悦。最后,该读物注重贴近群众,以历史为基础,深入浅出地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小切口、小故事等手法,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深刻的理论和思想,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伟大思想。[4]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发现真理、认识真理、践行真理的过程。当代中国正在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积极回答人民群众的各种疑问和问题,成为了当代中国最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之一。作为一本通俗易懂的优秀理论读物,《问答》不断提出根植中国国情的正确回答,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发展提供了正确指引,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根基和群众基础,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