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的探索历程与现实启迪
2023-02-07杨正军
周 悦,杨正军
(1.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1]深刻总结新时代以来推进纪律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政治效果,揭示了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要义和重要使命,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纪律建设的新境界、新局面。政治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要属性和内在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纪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以贯之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回溯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和决心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政治立场、政治本色的不竭源泉,也是增强中国共产党政治凝聚力、政治感召力和政治战斗力的重要保障。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的光辉历程,科学提炼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的内在依据
作为政党政治信仰、政治方向的重要体现,政治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特质。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政党,一以贯之推进政治纪律建设,是增强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修养的关键工程,也是实现长期执政、维护政治领导的宝贵密匙。
(一)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是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代表特定阶级政治意志和政治利益的政治组织形式。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纪律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不讳言无产阶级的政治利益和政治使命。早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建伊始,就公开表明了政治立场、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第一部完整的政治纲领 《共产党宣言》时就旗帜鲜明地表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性质是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组织, “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2]。1871年9月,鉴于巴枯宁分子所鼓吹的放弃政治的机会主义观点,恩格斯在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的报告中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应该 “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3]。这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在进行革命时,必须坚守“自己的政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种同资产阶级政党相对抗的政治力量。相反,如果失去了 “自己的政治”,无产阶级政党就会弊病丛生、丧失斗志,最终葬送自己的斗争成果和发展前途。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把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列宁强调,一个政党不从政治上看问题, “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4]。在他看来,一个政党必须夯实其政治根基,从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才能维持其统治,最终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二)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立场
回溯党的历史进程,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一直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始终。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旗帜鲜明地强调政治纪律建设。1921年7月,党的一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党的建设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即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明确提出“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5]3的政治使命。1927年4月至5月,在武汉召开的党的五大,在《组织问题议决案》中首次提出 “政治纪律”概念。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上我们党强调了在红军中加强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大政治原则。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格外重视党的政治纪律建设,1939 年10月出版的《〈共产党人〉发刊词》明确了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与党的建设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并强调要建立一个基于思想、政治、组织全面强固的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不断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如1954年2月通过的 《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指出, “党的团结的利益高于一切”[6]111,强调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强化了党的政治领导。随着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也迈向新的历史阶段。1980年2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使得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不断深入和完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持续推进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强调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7],凸显了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根本性地位和统领性作用,彰显了政治纪律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的探索历程
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和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鲜明特色。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所进行的政治纪律建设经历了艰辛探索、曲折前进、发展完善和全面加强的演进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艰辛探索
1921年7月至1949年10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8年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聚焦无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斗争以夺取政权的艰巨政治任务,逐步实现了党在政治纲领、政治目的、政治路线等方面的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政权,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政治任务提供了正确的政治导向、坚固的政治桥梁和坚强的政治保障。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纲领》强调要“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5],开宗明义宣告了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目的。1927年4月至5月,党的五大通过了《组织问题议决案》,在总结以往党在执行政治纪律方面的经验时提出, “党内纪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视政治纪律”[8],首次提出“政治纪律”一词,丰富了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内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要建立一个完全“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9]602,因为“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9]605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向前推进的政治路线和方向,明确了全党要遵循怎样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曲折前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转变为全国执政。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历史地位、所处环境、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巨大转变,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应紧扣新生政权巩固、社会经济恢复、国家建设与发展为中心的政治任务,推进党的政治意识、政治教育、政治基础、政治生活等方面进入新发展阶段。一方面,注重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强调在短期内对全党进行一次彻底的政治教育。同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 (草案)》,指出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953年后,中共中央陆续筹备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经典著作,丰富了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体系。另一方面,强调政治纪律建设是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团结统一。1954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指出,“全党高级干部的重要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意见应该经常向所属的党的组织报告和反映”[6]112,坚决反对破坏党的团结的活动,巩固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但同时也出现过一些曲折,留下一些教训。可见,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长期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发展完善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迈向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也极力推进党的政治纪律建设迈入新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更加注重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增强党的政治领导能力、维护良好政治秩序和协调党的政治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多方位、多角度入手,推进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邓小平同志强调 “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10],再一次重申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领导核心,是政治纪律建设及各类方针政策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根本保证。此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特别强调和重申政治纪律。1983年10 月11 日,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从党的路线、政治思想等方面对政治纪律作了进一步阐述,深化了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内容。1995年11 月,江泽民同志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 “讲政治,对共产党人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坚持”[11],明确了 “讲政治”的重要性。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纪律建设”[12],突出了政治纪律建设的重要性。2007 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13],又一次强调了政治纪律。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党的政治思想、政治纪律、政治领导等多方面发展完善了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可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得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发展完善,为新时代接续推进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筑牢了政治根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全面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摆在首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全面加强的新阶段。一是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政治信仰则是其命脉之根基。共产党人必须坚定共产主义政治信仰,才能在新环境中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战胜新风险,迎接新考验,进而带领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永葆政治本色等要求,把“坚定政治信仰”置于首位。这一举措淬炼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性,奠定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根基,纯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使得共产党人在复杂多变的斗争环境中能够明确方向、坚定立场,始终保持政治定力。二是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全体党员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做到 “两个维护”,才能打造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全党政治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三是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性,指出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1],并推动制定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了深入规定和阐述,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的现实启迪
新时代,持续推进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新征程,新的风险与考验需要党深刻提炼总结其政治纪律建设弥足珍贵的经验,需要从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坚持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不懈开展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全党团结一致且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是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重要引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强化政治纪律建设的重要举措。早在建党初期,1923年11月,中国共产党通过的 《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中,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了初步规定。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积极贯彻落实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地纷纷创办干部培训学校,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搭建广阔平台。如,1933年3月13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后改名为中共中央党校)在中央苏区成立,1941年在苏北创办华中党校等。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持续推进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分别于1950年、1951年、1957年在全党积极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加强了党性锻炼,巩固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属性。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将其作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重要引领。一是以党章为根本的思想政治教育。2012年11月,党中央发表《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的指示,强调“要把党章学习教育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14],要求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把党章作为根本遵循,积极学习践行,以强化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二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方面,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鉴,积极学习“四史”,弘扬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锻炼其党性修养,筑牢其精神之基;另一方面,要结合新时代新要求,积极开展“两学一做” “三严三实”等学习教育,逐步丰富和完善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坚持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推进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规范化,进而打造稳定、规范、长效的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局面,以推进全体党员构建牢固政治思想防线,始终保持其政治敏锐性、先进性,保证党员干部始终能够驾驭复杂政治局面,实现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领导。
(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政治纪律建设的根本指向。建党之初,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部章程中就明确指出“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5]96,明确了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党中央决定组织和建立中国共产党党委会和中国共产党党组,规范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15]“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作出的正确选择”[16],是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的特征。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要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两个维护”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要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和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坚决响应、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才能汇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以厚植党的执政之基。二是坚持完善党的政治领导体制。健全完备的党的政治领导体制,才能厚植党的政治领导长效化、稳固化之根基。因此,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领导制度体系趋于规范完善至关重要,这是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实现党全面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性举措。三是创新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党的领导方式是党执掌政权的手段和方法。不仅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领导方式,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领导,而且要坚持群众路线基本领导方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主张,特别是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群众工作,提高党的领导本领和领导水平。
(三)始终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严谨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建设的题中之义,是中国共产党勠力同心、节节胜利的重要政治基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纪律一章中便涵盖大量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1927年11月通过的《政治纪律决议案》,在文件名中提出了 “政治纪律”的概念,强调党的政治纪律的极端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1月,党中央提出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政治纪律内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尤为重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深化和落实。一是要坚持完善党章并严格遵守。党章是最权威、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必须严格遵守党章并贯彻执行,同时要与时俱进,完善党章内容,增强新时代党章的根本政治引领作用。二是必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把党纪党规立起来、严起来,使全党有纪可遵,有规可循,以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三是坚决查处和惩治党内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1],查处和惩治党内腐败是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要坚持做到 “无禁区”“零容忍”,坚决查处惩治腐败,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四)不断推进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制度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需要 “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1]。科学的制度是政党组织正常运行、政党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纪律建设的制度化进行了积极探索,出台了大量的纲领文件、政策制度。如,1921年7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37 年10月作出《中央军委关于成立总政治部的决定》等,深入巩固了党的政治组织,强化了党的政治领导。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章,巩固和加强了党执政后的政治纪律建设制度化。1953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 《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1954年4月颁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草案)》。改革开放后,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的决定》,1989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 《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制度化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高度,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一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把建章立制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17]。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新时代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制度体系得以不断完善,要求不断提高其执行力。首先,需要党员自觉践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其次,需要贯彻落实执行制度的主体责任,不仅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模范作用,也要完善奖惩机制,保证奖惩落实到位,从而推进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制度化的长效稳固发展。
(五)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
坚持不懈打造清朗明亮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征程中的优良传统,也是推进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坚实后盾。正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格外重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才始终保证我们党先进、纯洁、清明的政治属性,以能够更好的推动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5年党的七大强调党员要“积极参加党内的政治生活”[18],纯洁了党的政治生态,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1980年2月中共中央制定的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推进了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举措,更是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基础性要求。全体党员要把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常规化的工作,要积极推进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铸牢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之基。一要持续优化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执行机制。新形势下,坚持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执行机制,形成与时俱进的刚性约束,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实践提供切实的行动指南,促使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向好发展。二要革新党内政治生活形式及载体。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要与时俱进,坚持载体创新发展,打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丰富形式,激发党员政治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党内政治活动,以锻炼党员政治属性,提高党员政治素养,营造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生活环境,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奠定坚实的内在基础。三要弘扬正派进取的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休戚与共,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 “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19]的政治文化,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铸就正派阳光、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环境和稳固坚实的内在基础。
结 语
党的政治纪律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事关党的领导权威、执政根基、团结统一乃至兴衰存亡。因此,矢志不移坚持和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是固守党长期执政地位、团结带领人民开创未来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横贯党的成长壮大全过程,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坚持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推进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制度化和发展阳光积极的党内政治生活等宝贵历史经验,纯洁和锻炼了党性,强固了党的执政根基,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始终如一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在新的复杂形势和严峻考验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将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引向深入,确保党长期执政,并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