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的回望与成就

2023-02-07陈文玲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 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北京 100050

自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有十年历程。总结“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成功的经验,寻找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对成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未来,“一带一路”将在这十年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巩固现有合作成果,扩宽新的合作领域,吸引更多的共建伙伴,加强世界范围内的互联互通,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一带一路”十年间取得的成就

“一带一路”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跨国经济合作重大行动。十年来,“一带一路”不断拓宽与各国的合作领域,聚焦全球性重点问题,创新多边合作机制,并通过建立经济金融、人文外交、科技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交流平台,推进具体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探索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是中国不断向全球提出中国方案和发出中国声音的十年,是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立新型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十年。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在获得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全球民众。

1.1 “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重要特征

“一带一路”倡议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提出的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思想与方案,为当今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造福全球。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从“一带一路”建设中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希望,激发了创造经济新动力和提升人民福祉的勇气。中国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者和参与者,更是不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的贡献者。中国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国际减贫合作,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更多国家摆脱贫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当地居民能够切实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成效,并发自内心地支持和建设“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降低了全球贫困率,提高了全球发展幸福指数,真正实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拓展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纵深,而且为国际社会应对诸如新冠疫情等全球性风险留出更大的缓冲空间。在有关全球性的气候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方面,中国亦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并不断完善绿色发展合作机制。2019 年4 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立,启动了包含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及绿色转型、绿色能源与效率、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社会责任等10 个专项合作内容[1]。

1.2 “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互联互通的全球性平台与载体

2021 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时强调,要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有关基础设施的硬连通领域(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大多数承包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部分我国参与投资和运营的项目也实现了创新发展,利润大幅度增长。在标准和规则的软连通方面,中国在逐步向世界顶级标准靠拢的同时,也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取得更多国家的信任,不断破除各国之间因标准和规则不同而形成的合作壁垒。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与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水平和能力,实现区域内的联合发展,以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各共建国家互帮互助、相互理解,民心不断相通,不仅增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也增强了各参与国对共建“一带一路”的认同、赞赏和行动。

在“硬联通”方面,已经基本形成了“陆海空网冰”“五位一体”的空间布局。在铁路方面,已有拉合尔战线轨道交通,以及匈塞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铁路、中泰铁路、蒙内铁路、中蒙俄中线铁路等,中吉乌铁路项目已处于前期启动阶段。在公路方面,已经和部分共建国家实行通行货车免检免验。在海运方面,西部陆海大通道的港口到2022 年年底覆盖了全球119 个国家和地区的393 个港口[2]。在空运方面,“空中丝绸之路”的连通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已经与100 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的航空运输协定,与64 个国家保持定期的客机货机通航[3],并帮助一批低收入国家建立了新的机场。

在规则和标准“软联通”方面,中国先后发布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一带一路”国家标准信息平台不断完善,截至2022 年年底,该平台对涉及重点领域的1,361 项国内外标准的4,334 个关键技术指标开展了比对分析,与13 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建立计量合作机制,制定发布了“一带一路”计量合作愿景与行动[4]。同时,我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建立联合能力建设中心,为共建国家优化宏观经济金融框架提供智力支持,与世界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共同成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为沿线国家提供融资支持[3]。

在“心联通”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期间,各国在合作的过程中既有矛盾也有成效,处理和解决矛盾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强共建国家的民心相通。在不同国家的合作过程中,能否取得当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对投资和合作的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教育作为最积极有效的文化交流融合途径,始终是各国重点关注的领域。截至2022 年10 月,“一带一路”人才发展项目已经覆盖了全球49 个国家和地区的685 名学员,为共建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和专家学者等提供了学习和培训的平台[5],为共建“一带一路”未来的长久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1.3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建立国际发展新格局和新秩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间与经济全球化弊端初显、全球冲突加剧、现有国际秩序摇摇欲坠等百年变局、百年乱局交织的时刻重合,人类社会已被深刻改变,迫切需要整个国际社会树立新的发展观、文明观、开放观、合作观、治理观和全球观,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此时,我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发展新格局的构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有力的发展环境。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了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阶段,开创了人类追求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有利于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当前国际社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部分国家为自身利益最大化逆全球化发展潮流、夸大全球化发展弊端、设置投资屏障和贸易壁垒的环境下,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在经济领域既不是简单的投资和贸易,也不是忽视经济利益的对外援助,更不是单方面获益的“经济霸权”行为,而是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部分国家过剩产能的转移,使产业结构顺利转型升级,同时帮助共建国提升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发展,不区分共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政治地位和人民的民族及种群,营造公平、开放、共享、互利、平等的合作氛围,超越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空间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国际合作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会逐渐从各共建国家蔓延扩展至全球,使共建“一带一路”的最终目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不断提升。当前,国际社会不同国家间发展的差距过大,地区间的冲突深刻影响国际局势,各类全球性问题对后续人类的发展提出更为严峻的考验。面对更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共建“一带一路”成功的经验为后续开拓国际合作新模式提供了良好的范本,打破了国家间的信息壁垒,令各国拥有更为适宜的国际发展外部环境。

2 共建“一带一路”未来的展望与愿景

共建“一带一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并不断解决前行中遇到的问题,才能行稳致远[6]。“一带一路”倡议历经十年发展,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也不断经受一些质疑的声音和抹黑的乱象。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方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将跨国经济合作的行动和意识变成全人类的共识,提升经济连通性,真正实现全球互联互通,而不是实行霸权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为了牟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互设壁垒和障碍,阻断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2.1 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各方不断努力并持续推进

共建“一带一路”是高水平开放,是制度性和引领性开放,是开放型中国和开放型世界连接的黏合剂和纽带,是关乎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开拓性、创新性、历史性倡议,是人类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中国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如果共建“一带一路”能够持续性发展并不断提升合作能力和水平,那么在现有发展经验和成就的基础上,以每个十年作为发展周期,在每个周期内实现新的突破,找寻新的发展潜力,就能使“一带一路”倡议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造福更多世界民众。

美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持续对共建“一带一路”进行质疑与恶意抹黑。针对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与误解,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的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不论处于何种政治体制、地域环境、发展阶段、文化背景,均可以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合作共赢[7]。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既是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体现,也是颠覆旧规则下国际合作模式的创新性思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共建国家之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对立所带来的合作壁垒,这是众多发展中国家为自身崛起所做出的重大跨越。大部分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国内外政治环境不稳定,“一带一路”倡议为参与国公平、合理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体系提供了新契机。众多发展中国家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取工业化的信息和资源,学习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经济发展的质量,为国家民众谋取更多的福利。

“一带一路”有力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协调联动、合作应对挑战,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人民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中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提供高质量平台。在世界多极化格局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情况下,部分国家恶意抹黑“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果,质疑共建“一带一路”的目的,各共建国家需要增强自身判断能力,中小型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要警惕自身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经过十年的检验,历史已经证明了共建“一带一路”拥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并终将成为人类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集大成者,为实现人类命运同共体打下深厚的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得到认可和支持,智库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智库发挥力量,持续推进智库间的交流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未来,可依托“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搭建智库“一带一路”大数据平台,开展“一带一路”双边和多边联合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出谋划策,构筑更具引领性的共识、议题和方案。

2.2 未来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强合作的同时合理规避风险

当前,国际社会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共建“一带一路”目前的国际发展环境与之前的十年相比又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激化、大国博弈对现有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改变、全球性问题的不断爆发,使共建“一带一路”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新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要吸取在过去十年发展过程中的教训,重点解决当前已经暴露出的问题,稳步迈进下一个发展的十年。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向全球的新开放格局,以及在复杂纷纭的国际形势变化下的新安全格局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机结合[6]。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中国可以顺利转移国内的过剩产能,与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完美结合,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同时,帮助共建国完成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实现海外投资的长效收益,承担大国责任。

在共建国家仍以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为主的现状中,中国与其他各国均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部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端产业链依旧存在巨大缺口,契合我国当前国际产能合作的愿景。同时,中国作为14 亿人口大国,国内潜在消费市场巨大,且由于近年来国内“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海外转移,共建“一带一路”为共建国家的就业率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其能够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鉴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和外部发展环境,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仍面临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此外,在“一带一路”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暴露出了因专业的“一带一路”人才储备较少,对当地的法律和规则不熟悉,以及对不同国家的实际国情认识不到位,而造成一些投资遭遇损失的案例。基于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深入地认识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强化我国的风险防控能力,并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交流,尽量减少合作过程中的信息差,降低或者避免合作失败的可能性。

考虑到大多数共建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中国可以率先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平台,为其他国家后续建立风险识别与防范体系提供相应参考。总结以往投资和合作失败的案例经验,与共建国家当地政府合作,持续性打击企业在海外经营可能会出现的腐败行为,减少“寻租行贿”出现的可能性。不断加大扶持人才力度,更多地培养专业化的“一带一路”领域人才,以人才为桥梁,更好地搭建我国与各共建国家的信息合作体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程度,推动各国之间的深度合作。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