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意义、成就与优化

2023-02-07金鑫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 金鑫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北京 100036

自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经过去十年,经过十年的实践,“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和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回顾过去,这十年期间的成就巨大,国际贡献众多,值得系统总结。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需要准确把握,挑战需要仔细应对。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之际,中国有必要向国际社会系统阐释“一带一路”的世界意义,科学总结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倾听世界声音,共促“一带一路”建设升级,助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1 “一带一路”建设的世界意义

随着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单边主义等思想的泛起,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系制度受到严重冲击[1]。在此形势下,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伟大实践,为助力世界经济复苏、优化全球治理、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协调联动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1.1 “一带一路”助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同时存在,许多国家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复苏而选择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国际经济和贸易受到重创,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上一轮经济全球化缺少调节与监管,傲慢的资本缺少价值观的引导和规范,“一路狂奔”,带来了贫富差距等一系列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的伙伴国家主要是被美西方政府和跨国企业“冷落”和“忽视”的发展中国家,共商、共建和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些国家实现发展提供历史性新机遇。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的机遇与风险》显示,“一带一路”交通项目全部完成后,沿线国家贸易将增长2.8%~9.7%,实际收入将增长1.2%~3.4%,交通时间将减少12%,760 万人将摆脱极端贫困,3,200 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3]。

1.2 “一带一路”提供优化全球治理的可行方案

当前,世界局势错综复杂,正处于历史性“拐点”,气候变化、经济逆全球化、贫困、区域合作“碎片化”等全球性治理问题日益紧迫,全球变革不确定性增多,国际体制变革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2]。“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均是近年来中国为世界贡献的重要公共产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扛起了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大旗,成为全球化的维护者、自由贸易的推动者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一带一路”为推动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转型注入新动力。

1.3 “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协调联动发展

“一带一路”是具有包容性的,“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发展实质上是“包容性发展”,更加注重与现有国际机制及各国发展战略的有机对接,倡导合作主体的多样性和互补性,照顾各方舒适度和参与度[2]。“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强调合作主体的平等性、合作产品的公益性,注重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架设桥梁,以合作促发展、以互通促共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旨在实现世界“互联互通”,改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缩小国家间的发展差距,推动世界经济的协同和可持续发展[1]。

2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十年,取得了超预期的建设成就和国际影响。本文用4 个关键字概括:“通”“共”“实”“暖”。

2.1 “一带一路”的核心是“通”

“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在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经济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站在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的高度,推动全球互联互通,在“通”字上做文章、下功夫,以实现贸易互联互通、提升贸易便利化等为抓手,带动全球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建设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实践路径,带动了全球国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实现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发展[4]。“一带一路”由于高站位和公共属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热情参与。

2.2 “一带一路”的关键是“共”

“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贯穿于“一带一路”的整个实践进程。“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整个世界。在前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参会的各国领导人,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官、产、学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如何推进国际合作、如何实现共赢发展、如何实现与各国发展规划的对接。在具体项目落地的过程中,中国与沿线国家平等协商,中国企业与沿线国家企业有效互动,中国员工与沿线国家员工并肩工作,“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其共同的事业。目前,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已有152 个国家和32 个国际组织,涵盖了全球超过3/4 的国家和60%以上的人口。共建“一带一路”已深入人心,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2.3 “一带一路”的品牌是“实”

“措施实、平台实、项目实”,中国推出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国与合作伙伴国家签署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协议和项目,既给予了真金白银的硬支持,又搭建了许多功能性的合作平台,如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中欧合作基金等双多边金融合作机构。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2013 年的1.04万亿美元增加到2022 年的2.07 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5]。前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的成果清单,绝大多数已经落实到位。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取得进展,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2.4 “一带一路”的特征是“暖”

在注重经济合作的“硬联通”的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注重温暖人心的“软联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重要基础。十年来,“民心相通”建设扎实推进,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是政府项目和民众活动的结合,多元化的形式有效促进了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十年来,中国具有国际主义情怀的企业家和志愿者纷纷走出国门,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一线,帮扶济困,演绎出大量惠民生、促发展的生动故事和鲜活案例。

3 “一带一路”如何优化和升级

经过十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已经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在全球化出现回头浪、区域合作呈现碎片化的大背景下,部分国外势力不希望看到共建“一带一路”高歌猛进,在原来渲染的“债务陷阱论”“产能污染论”“破坏安全论”“输出模式论”“规则替代论”“抢夺饭碗论”“腐败滋生论”等谬论的基础上,又把“一带一路”泛政治化、泛安全化,渲染“一带一路”加剧了某些国家对华贸易逆差,污蔑其加剧某些国家民族宗教矛盾,把个别国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出现的债务问题和经济社会问题归咎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于这些谬论,我国需要正本清源,用事实说话,澄清疑惑,不能任谎言邪说大行其道。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一步推进的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关于“一带一路”如何走深、走实和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为应从以下4 个方面着力。

3.1 从世纪工程的定位角度,继续打造“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充分发挥引领示范效应

一是精心打造类似“中巴经济走廊”的全要素旗舰项目,把相关项目打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和引领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的样板。二是加强海外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创新企业“抱团出海”、形成聚集效应的方式方法,助力东道国产业可持续发展,帮助国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工业化水平[6]。三是注重建设一批围绕工程项目塑造软环境的旗舰项目,探索经济合作、生态环保与人文交流相互促进的科学模式。

3.2 从提升建设效率的角度,建立健全“一带一路”合作治理机制,为全球治理提供新理念、新机制

一是以引领建设方向、凝聚合作共识为导向,以高峰论坛为内核,打造高峰论坛与分区域、分领域论坛相结合的立体化交流平台,搭建“一带一路”合作治理机制的“龙骨”和“支架”。二是以促进务实合作、服务具体项目,降低信息成本为导向,搭建项目促进平台、功能合作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等,切实发挥项目孵化和项目促进功能。三是完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治理体系。提升“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质量,吸引多边开发机构和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投资,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四是加强与联合国等重要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协调配合,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全球国际秩序和国际治理的重要渠道,以“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为助力,提升我国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7],以开放包容和协调联动的全球发展环境推动全球经济发展。

3.3 从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的角度,做好“一带一路”与区域发展战略的衔接,努力开创东中西、国内外联动发展的局面

一是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与其他重要发展战略的协调配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内外联动发展及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推动我国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与沿海、沿江、沿边省份发展的衔接,发挥沿海、沿江、沿边省份的产业、区位优势,科学规划合作领域,探索省-国合作模式,加强对外合作的协调配合和精准布局。三是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衔接,加大对边境省份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互联互通水平,促进边境地区在“五通”方面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总之,下一步应深化“一带一路”与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融合,“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为国内发展拓展经济空间。

3.4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开展“一带一路”研究,推动“一带一路”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既是一项重大实践创新,也是一项重大理论创新。“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属于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强调陆海联动发展,强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良性互动,探索国际经济合作模式创新,推动后发展国家合作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相互促进的经济学[8]。目前,“一带一路”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我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仍然“在路上”。要通过对“一带一路”十年发展成就的全方位盘点,从理论上进一步对其功能作用、时代价值做进一步的学理阐释。

4 结语

未来,要深入研究如何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向前推进“一带一路”,如何探索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如何拓展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合作新领域,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完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如何更好地形成“一带一路”大市场。同时,要妥善处理好与其他国家提出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蓝点网络计划”“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等的竞合关系,做好相关风险的防范工作,探索经济合作和安全保障协调推进的方式方法。通过系统研究,建立健全“一带一路”的理论体系,推动国际社会持续深化对“一带一路”理念、方案、路径的认识,以“一带一路”助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经济,引领新型全球治理方向。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