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道路的中西比较: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讨论

2023-02-07姜英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资本现代化

姜英华 孙 涛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虽起步较晚,却在短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诸多发展中国家当中可谓“一枝独秀”。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既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先导者,又是这一进程的主导者,总结出一套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并将其推向世界。但奇怪的是,百年来,这条道路并没有使众发展中国家步入现代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反而经历了延缓甚至是中止、倒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做任何现代化模式“翻版”的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殊异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特质?缘何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导向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在理论前提上进行界定和澄明,在现实逻辑上进行解析和比较。

一、共同性的现代化与两种现代化的分立

现代化是一个总体的、具有共性的“世界性的历史过程”①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7.,但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不是作为共性的现代化概念自我展开的过程。现代性的实现是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的结果,而不是现代性本身进行自我构建或被外部因素构建的结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实践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共同特征,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现代化相较西方现代化而言具有特殊的属性和模式特征,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分殊和对立。

(一)现代化的总体性呈现

现代化包含着多重维度,呈现出总体性的特点,这表现为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现代化的多维度“概念”或现代性,这些现代性构成了不同国家、地区的现代化的共性,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从具体领域来看,现代化包括着“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变化”②何传启.现代化概念的三维定义[J].管理评论,2003(03).等众多内容,这也决定了各种现代性的确立,如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科学化”和“理性化”、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等。以上内容都是作为共性的现代化的具体表现。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视角来看,总体性的现代化不能由某一个具体领域的现代化来代表,习近平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64.这一本质要求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现代化。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人的现代化的实现,体现为表现在人身上的传统的社会关系的瓦解以及现代的社会关系的构建,而人的社会关系并非体现在某一个单独的方面,而是一个由多重关系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总体性的关系系统,因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一定是一个全方位的、多维度的变化过程,即是人类所生存的社会各个领域的现代化的总体实现过程。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佐证了这一论点。自文艺复兴始,虽然理性的力量驱散了封建文化的禁锢,但是其作为力量的先导并没有真正撬动和开启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直到资本的力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文明范式的确立——以经济为主,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各方面,才使现代社会最终产生和整体确立。因此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4.,可见,现代化图景是一种总体性和立体化的图景,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借助于资本和理性的力量率先开启了这一现代化的总体历史进程。

(二)经济现代化——现代化的“轴心”

虽然现代化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但总体性的现代化存在一个“轴心”,即经济现代化,其本质上是生产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经济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广义的工业化,意味着一国的主导产业从农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变。社会的经济形态主要由生产关系反映,同时也标志着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现代化的经济形态就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它不仅要求社会生产力较古代社会有巨大发展,也要求生产关系较古代社会有颠覆性变化。正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开启了人类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从生产力上看,“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从生产关系上看,“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34.。而狭义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进程体现了广义的工业化在不同经济领域的推进,它们在现象上共同构成了经济现代化这一“轴心”。

“工业化的过程不仅限于经济方面,它还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③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2.,其他领域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则是围绕经济现代化这一轴心逐渐展开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这一问题做了深刻揭示。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除了经济现代化,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本质上都是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这一过程正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不可否认,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的进步也构建和推进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但并不能使这种现代化得以固定下来。只有当工业化实现大规模发展,并把每一个人都纳入到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当中才能实现。在工业化的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不再是能够掌握全部生产过程的完整个体,而是被异化成了生产过程当中的一个部分或环节,这种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使社会形态不可能退回到前资本主义时期,最终决定了整个社会的观念和政治上层建筑,并且将人类用理性构建起的现代生活逐渐体系化、制度化、意识形态化,进而使得人类社会真正实现总体性的现代化。

(三)两条现代化道路的分立

从经济现代化的意义上说,在当今世界,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两条道路最终实现分立。虽然从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来看,两种现代化都具有总体性的特点,都使人类走进了现代社会,尤其是从生产力的层面上看,二者的发展水平和方向是近似的。但是,这种现代化的生产力背后隐藏着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构筑的现代化的上层建筑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生产关系的差异,从根本上导致了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差异。

虽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不同的通往现代社会的具体道路,但这主要是指不同国家面对“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差异”⑤周绍东,陈艺丹.中国经济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表达[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04).而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具体方式和手段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但它们都是运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上的现代化道路,从经济现代化这一轴心问题来看,这些国家走上的是同一条现代化道路——西方现代化或资本主义现代化,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而苏联曾走上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苏联的解体意味着这条道路的失败。因此,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现代化被认为就是西方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都相继走上了西方现代化的道路。

直到今天,以一种全新的经济现代化为基础的中国式现代化被成功开辟,实现了与西方现代化的分立。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并且仍在继续推进,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条成功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因而避免了在现代化过程中由资本逻辑导致的诸多问题;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不同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我国不是把实现现代化建立在一个僵化的经济制度基础之上,而是把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这就不仅使得资本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还使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彰显。我国不仅要实现现代化,而且要实现“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23.的现代化。从而,我国不仅与发达国家在现代化程度上的差距极大地缩小了,还能够更加接近现代化的本质,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明确区分于西方现代化。

二、西方现代化的现实逻辑

西方现代化是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首先走上的现代化道路,其在推行殖民主义和建构国际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走上了这一道路。随着西方现代化在全球推行,一个固化的现代化的全球体系被确立起来。这一道路的现实逻辑是资本逻辑,反映了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在利润的驱动下实现价值增殖、地理扩张进而达成全球统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运动不断外化为现代化的成果和现代性的实现。

(一)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的第一个现代文明,资本主义式的现代化进程也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开启,因此现代化必然与这一文明的核心要素——资本——关系密切。而经济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轴心,更是与资本存在直接关系,资本的大规模积累和广泛使用,就是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经济确立和发展的过程。资本表面上看只是物,如投入生产所必须使用的货币、厂房、原材料等,但马克思揭示了其本质“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中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7-878.。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领域不断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客观上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扩张同步进行。

资本具有逐利的本性,在雇佣劳动关系中,资本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实现自身的增殖,这就是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西方现代化是“串联式”的,资本所主要投入的领域随历史阶段的推进而变化,造就了由现代化的“产品”的不断迭代所标志的现代化的阶段性跨越,从本质上说,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以实现资本不断增殖的过程;另一方面,在这一迭代的过程中,被走在现代化前列的国家所淘汰的领域和产业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被置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资本的输出造成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先发”与“后发”之别,进而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农业从属于工业的现代化的不均衡结构和体系。从本质上说,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确权以实现资本不断增殖的过程。因此,西方现代化的实现只是资本逐利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结果,用马克思的话说,这一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7.。

而“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7-68.,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呈现出的虚拟化和金融化的趋势,则是其摆脱那些“倒霉事”所做的努力,从中也多少可以窥见西方现代化的新的趋势。因此,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资本在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决定着这条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和推进,更决定着这条道路本身的存在与否。可以说,没有作为生产关系的资本的作用,就没有西方现代化。

(二)资本的价值增殖与拓殖

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是西方现代化不断推进的内在动力。西方现代化呈现出一种“依次历时态”①唐爱军.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式”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4-26(01).的特点,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西方的经济现代化经历了不同阶段。而之所以会呈现出如此形态,从根本上说是资本在逐利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客观结果。

在资本主义国家,从工业化开始的经济现代化过程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紧密相关。一方面,从某一个具体的经济领域的现代化来看,其发展过程一定意味着资本的投入、积累和不断扩大再生产。资本通过对剩余价值进行无偿占有使自身实现增殖,并通过资本积累这一过程将其增量的部分投入生产领域以实现扩大再生产。在不断的扩大再生产中,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客观上推动了该领域不断扩大和发展,进而推动其现代化进程。这一过程本身就彰显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是资本实现增殖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另一方面,从经济现代化实现阶段性跨越的过程来看,这种跨越的本质是资本从一个旧的领域转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并大获发展,“在追求更高利润率的动机支配下,各个资本力求把资本投向有着更高利润率的部门”②张俊山.政治经济学:当代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00.,随着新的要素和机会的出现,资本在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发现新的获利机会,并“创造”出现代化的新领域,越来越多的资本也主动流入新领域,这一领域的现代化也随着资本的价值增殖而不断推进,进而推进现代化实现阶段性跨越。

“串联式”的依序发展不仅体现在一国现代化纵向的历史进程中,也体现在各国现代化横向的国际交往中,资本的拓殖则进一步保证了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那些相对低端和落后的产业面临着矛盾的处境:一方面,从价值层面看,这些产业的获利能力弱,资本在实现价值增殖的要求下难以被投入其中;另一方面,从使用价值层面看,这些产业又生产出推动现代化进程所必需的商品。虽然从长期来看,利润率平均化的作用会促成这一矛盾的解决,但在开放的世界体系之下,资本通过空间运动快速降低成本是更优的选择,因此,资本需要将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到资本价值增殖的体系之中,这种纳入需要利用这些地区有利于资本获利的生产要素,如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甚至将这些要素“为了发财致富而强加”③丰子义,杨学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3.到落后国家和地区,这样,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落后产业的承接者。正如西方经济学所认为的,贸易使双方都受益,资本的价值增殖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低端产品供给也能得到保证,这两者共同保证了西方现代化实现阶段性发展,全球范围内不平等的现代化结构得以继续保持。

(三)资本的全球确权与统治

在资本的价值增殖与拓殖的双重逻辑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确权和统治,一个关于现代化的全球体系逐渐形成并固化,这意味着一种固化的现代化的秩序,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永远不可能实现对先发国家的超越,直至今日这一全球体系仍然未能改变。

资本在拓殖过程中,把世界各国都纳入了其塑造的全球贸易体系,同时也塑造了后发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观念。由于资本的获利即价值增殖成为发展的第一目的,比较优势理论自然成为了各国开展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也初步奠定了先发国家发展获利较高的先进产业、后发国家发展获利较低的落后产业这一现代化的全球格局。随后,资本在价值增殖的过程中实现积聚和集中,新技术不断投入生产领域,大资本与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对资本需求量更大的工业相伴而生,进而对现代化进程的前端各领域实现了垄断,挤压了小资本的生存空间,这使得大资本以及与大资本活动空间相对应的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形成了对现代化的绝对控制。发达国家在先进技术领域的垄断则使得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在先进领域内无法获得优势,于是,先发国家与后发国家之间偶然的、短期的贸易转化为了一种必然的、长期的秩序,现代化的全球格局完成了固化的过程,现代化的先发国家永远处在领跑地位,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则永远处于落后地位。

按照这一逻辑推进,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必将被锁定在现代化的末端,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没有反思或无力反思的情况下,非自主地走上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甚至深陷其中。而“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88.,中国面对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资本逻辑展开了深刻的反思,并致力于探索出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存在一种理论上的省思和道路上的自觉,最终创造出一条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所特有的独立自主、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一道路的现实逻辑首先是人民至上,反映了中国以人民的现实需要为现代化的目标,进而利用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在政府的规范下创造财富、实现目标的过程。同时,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致力于各国多赢、利好世界人民,助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一)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与西方现代化相同的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资本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要发挥了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17.。说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并不是说资本本身就是生产要素,而是指资本的物质形态,即生产资料”③刘凤义.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09).。虽然资本在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但这种生产关系必须表现在物质形态上,换句话说,资本必须要“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2.。这个物就是投入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即资本的物质形态。

从生产力的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所表现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与西方现代化并无二致,不同的是,这些本应是顺序发展的不同方面呈现出了“并联式”的叠加发展状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依托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起来的,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因此发挥资本的作用以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是必然的。但依据前文的论述,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现代化的各个阶段必然呈现“串联式”的依序发展,同时发展多种产业或跨越阶段进行“赶超”不符合资本的运作逻辑。因此,从“串联式”到“并联式”的改变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存在着从生产关系上打破资本逻辑的外部力量,这一外部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了方向、塑造了形态。在当代中国,这一外力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在党的领导下,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社会主义属性遏制了资本寻求价值增殖的天性,从生产关系上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求驾驭资本,在发挥资本作用的同时减少其消极影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满足人民需要为根本目的,而不是以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为目标,拒斥了资本对人的异化和控制,体现了现代化的本质;另一方面,和平与合作内蕴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蕴含的和平发展的要求超越了资本寻求空间扩张的需求,中国式现代化并非通过资本拓殖掠夺他国以实现本国发展,证明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是完全有可能的。中国以人民至上以及和平崛起的现实逻辑打破了资本在增殖、转移、扩张、垄断等方面的现实逻辑,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逻辑。

(二)人民至上的实践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以人的需要为导向的新型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利用了资本,在中国所处的“时空压缩”条件下②唐爱军.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式”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4-26(01).,大量资本分散流入各个经济领域,直接促进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各个领域的“并联式”叠加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阶段式发展不能惠及大多数人,而我国这种“赶超”式的发展则是我国在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前提下,为了满足绝大多数人民发展的需要而推行的,根本上说,这是人民至上的实践遵循的直接体现。相比较于由资本主导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则走上了一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主导的新道路,在满足人的需要这一强目标导向之下,资本在增殖、转移、扩张和垄断等方面的逻辑展开必然受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限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国通过公有制经济实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对资本进行直接控制。国有企业在“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78.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的绝大多数是市场不能管、不愿管和管不了的领域,但同时又是人民实际需要的重要领域。在这些领域内,国有企业必须优先满足社会效益,大幅削弱了资本的增殖逻辑,优先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发展与切身利益,强有力地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实现人的现代化这一本质要求。

第二,我国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颁布经济政策引导资本流动。一方面,在不同发展阶段内,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经济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以满足在不同发展阶段中人民群众最主要的相关需要;另一方面,我国通过宏观层面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中观层面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引导资本流向实现现代化最需要的领域,尤其是注重引导资本进行“逆向流动”④刘俏,王贵东.“中国发展模式”及其经验[J].经济科学,2019(02).,如引导资本向农村和农业流动、向中西部较不发达地区流动、向实体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流动等。资本的增殖和转移逻辑被削弱,保障了我国对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有效掌握。

第三,我国给资本设置了“红绿灯”,在部分领域内对资本准入和资本扩张进行严格限制。一方面,确保人民切实享受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在保证民生的基础性领域,如医疗、教育、粮食安全等领域,严格限制资本准入,避免关系民生的社会事业被资本化或过度资本化;另一方面,为了在现代化中安全地统筹发展,我国在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强了对资本的监管,限制资本的垄断与无序扩张,切实通过维护经济安全来保障人民安全。如此,资本在增殖、扩张、垄断等方面的逻辑被削弱,确保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不被破坏。

(三)和平崛起的国际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依靠内部积累和自我发展的和平崛起之路。西方现代化道路内涵着非和平因素,在资本主义国家,随着资本逻辑的不断展开,资本通过积累而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扩大的同时,本国民众的购买力相对下降,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无法避免,就决定了资本必然走向空间上扩张来解决其内在矛盾,这个过程通常需要通过“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61.来开启,并通过一定的经济秩序甚至是战争手段来维系。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打破了这种逻辑展开,中国虽利用了资本,却既没有成为资本进行空间统治的对象,也没有放任资本对他国进行扩张和统治。

首先,和平是一种客观的状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统筹发展与安全之路。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融入了全球经济秩序,并通过开放型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途径,尽可能利用了自身的比较优势以谋求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同时,我国仍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政府对经济的治理,在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既保持了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也实现了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实现了国防军队实力的极大提高。一方面,这使得在新自由主义指引下的国际资本无法通过经济途径和手段控制我国的经济建设;另一方面,也使得持新帝国主义的霸权国家无法通过军事手段控制我国的国家发展。这就在客观上造就了中国能够在和平中实现现代化,也证明了“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②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EB/OL].(2023-03-15)[2023-09-05].新华网,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3-03/15/c_1129434162.htm.。

其次,和平是一种主观的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虽然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和领导者,与世界各国大力开展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但我国倡导的全球化并不是要构建和维护资本统治世界的资本主义全球秩序,也不是寻求通过资本的扩张和垄断逻辑干预他国发展以促进本国发展。而是一边依然坚持以自我积累实现自我发展,一边通过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不可否认,国际经济交往必然涉及资本的流动,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这种资本的流动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限度,不意味着使落后国家成为资本的附庸而导致发展受阻。“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③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EB/OL].(2023-03-15)[2023-09-05].新华网,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3-03/15/c_1129434162.htm.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一直坚持和平的理念,不仅通过独立自主的道路推进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还使世界受益。

四、结语

纵观近代以来二百年间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它们的现代化进程几乎是一样的,几乎都是从工业而且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以不平衡的城市化配套推进,农业现代化基本没有实现,对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探索也没有开始,更有甚者,一些国家连工业化进程都尚未正式开始,这都足以在现实上说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问题。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诞生并走向全球。如果按照新自由主义所说,西方现代化道路所描述的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将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产生变化,进而进入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但世界真的是按照新自由主义所描绘的美好图景运行的吗?显然不是。经济的过度自由化、全球化、私有化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全球价值链的固化,表现为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域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的绝对打压。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体系下,发达国家的低成本优势会彻底打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的美梦,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经济打压的失败进一步导致的却是国家权力介入下的政治甚至军事上的打压,这就更加暴露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虚假性和欺骗性。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国际不利条件的冲击,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常由于经济和政治上的弱势而被迫处于依附地位。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跳出西方现代化的陷阱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步,这就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是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帮助发展中国家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尝试和探索。

猜你喜欢

中国式资本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资本策局变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