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出场逻辑、内涵延展及现实启示

2023-02-07尹铁燕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逻辑马克思

尹铁燕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要对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进行研究,必须首先明确资本逻辑的理论内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忽视资本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作用。资本逻辑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而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同一个过程。现代社会是否还存在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又有何不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利用资本使其为社会主义所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颠覆资本逻辑的“合法性”前提。社会主义为超越资本逻辑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提出资本逻辑的基本概念,但是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贯穿于《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济学著作中,马克思从现实、具体的人及他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出发,对资本逻辑展开深入分析与批判,彻底颠覆了资本逻辑的合法性前提,揭示了资本逻辑的真正前提。在资本逻辑中,资本作为主体而存在,而资本家和工人都变成资本的工具。

那么,何为资本?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资本就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物”。而马克思把资本看作一种生产关系,资本具有无限增殖的基本特征。从本质特征来看,资本存在的“生活本能”就是实现自身的无限增殖的可能。换句话说,资本的本性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资本就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最终目的的、永远处于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货币表现形式。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来看,资本是“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资本论(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22.。资本遵循以货币为起点和终点,以价值增殖为动机和目的的运动逻辑。资本逻辑就是以追求资本的无限增殖为最终目的,并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的经济逻辑。从资本运动的结果来看,资本的扩张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和尖锐。资本无限扩张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生态危机日益加深,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危机的总爆发。资本主义社会危机是由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的。资本重塑了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资本家和工人在资本运动中成为被资本奴役的工具。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家和工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资本的支配。资本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社会存在。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本质上就是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批判。资本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异化,因此资本逻辑批判其实也是对人的自我异化的逻辑批判。因此,探讨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出场逻辑、内涵延展及现实启示,对于合理利用资本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一、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出场逻辑

作为现代私有财产的资本从何而来的呢?对资本存在前提的追问也就是对资本逻辑的发展脉络的追问。对资本逻辑前提的追问是理解资本逻辑何以可能的关键。资本逻辑批判的对象是处于不断运动中的资本。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与资本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撰写《资本论》的过程中,马克思沿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路向,以资本逻辑为基础,对现代市民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本质有了完整的认识和把握,揭示了其与资本的内在同构关系。”②郭强.市民社会的资本逻辑批判——《资本论》文本的现代解读[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资本的原始积累要追溯到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存在是否具有“合法性”呢?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家和工人都成为资本的“奴隶”。因此,有必要对资本逻辑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前提进行深入讨论。

(一)前提批判:在对资本逻辑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前提的批判中颠覆资本逻辑

对前提的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的重要内容。资本逻辑批判遵循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的一般逻辑。资本逻辑作为一个理论范畴,本身具有历史性的前提基础,必须回到历史中去找寻资本逻辑的历史脉络,也要到现实中探究资本逻辑的发展趋势。资本逻辑的实质是人剥削人的逻辑,应当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推翻资本逻辑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前提。在资本逻辑批判中,马克思从本体论出发,认为“现实的人”是开展一切现实活动的主体。资本剥夺了人的对立性和个性。劳动者在劳动中丧失自我,“在资本无休止的增值冲动支配之下,自然界成为了被无限攫取的对象,劳动者则成为了资本增殖的工具,即便是资本的所有者也不免沦为资本的奴隶”①任春雷.现代社会的风险特质与资本逻辑批判[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04).。

对资本逻辑的前提批判是颠覆资本逻辑的理论基础。资本逻辑批判应从资本逻辑的前提批判入手。“哲学是对思想的前提批判。思想的前提,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揭示和反思思想构成的根据和原则,从而变革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从而变革人的实践活动。”②孙正聿.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自我阐释[J].社会科学辑刊,2008(01).对资本逻辑的前提批判反思资本逻辑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是实现资本逻辑向人本逻辑转变的前提和基础。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物,其本身的合法性就值得人们质疑,需要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进行资本逻辑批判。

(二)结论批判:在剖析异化劳动吞噬人性的过程中颠覆资本逻辑

资本逻辑批判的价值诉求是证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存在的不合理性,反思并揭露资本吞噬人性的社会本质。资本逻辑批判就要对资本逻辑进行人本学分析。资本逻辑本身是一种阻碍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逻辑。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逻辑与人本逻辑是根本对立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人不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经济危机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关于人与社会的发展问题,马克思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一方面,资本为社会关系的重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资本吸引大量的产业工人,工人与工人、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形成新的社会关系。资本使人摆脱了血缘、地缘的限制,重新建构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资本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使资本家的积累私欲无限膨胀,资本积累得越多,工人获得的就越少,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异化。

(三)方法批判:在“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中颠覆资本逻辑

资本逻辑批判的根本方法就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从而消除异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变得神秘莫测。资本增殖的过程也就是异化劳动产生的过程。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实现资本增殖的前提和基础,资本增殖部分是工人无偿为资本家创造的财富,供资本家个人消费及进行扩大再生产。在劳动生产中,工人完全被资本所支配,工人时刻处于异化劳动生产中,工人只有在自己不劳动时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作为人的社会存在。私有财产的存在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私有财产的产生,也就没有资本的产生。换句话说,资本本身就是一种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本身不具有增殖的属性。那么,私有财产作为资本时,它是如何实现自身增殖的呢?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践证明,资本增殖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必须在资本循环运动的轨迹中找寻资本增殖的逻辑起点和价值诉求。因此,必须对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进行深刻批判,对异化劳动进行深入剖析,引导资本更好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内涵延展

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可以从核心要义、核心关系和文本阐释三个方面进行内涵延展。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是科学利用资本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论基础。

(一)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核心要义

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核心要义是颠覆资本逻辑,实现对资本的有效控制,让资本真正服务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要对资本逻辑进行有效的批判,就必须首先弄清楚资本逻辑的内涵。“所谓资本逻辑,简要说来,就是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它以一种必然如此的方式贯穿于资本的发展过程之中,并通过一系列经济环节及其相互作用而得以具体体现。就像有市场存在就有市场规律的作用一样,有资本存在,资本逻辑就必然发挥作用。资本逻辑主要是由资本自身的规定和本性决定的。”①丰子义.全球化与资本的双重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资本逻辑既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又体现为一种交换原则和价值标准,“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运动的内在规律,资本逻辑具有两方面内涵:以‘资本’为切入视角,资本逻辑是指剩余产品从商品到货币再到资本的运动过程以及资本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关系对人们生活领域的操控;以‘逻辑’为切入视角,资本逻辑是指隐匿在理性形而上学背后的交换原则和价值标准”②杨玲.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思想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07).。

何为资本逻辑?贾丽民、徐盈盈认为,“资本逻辑,简言之,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以追求无限的增殖和利润为终极目的,在商品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律和规则”③贾丽民,徐盈盈.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出场”——探源《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构资本逻辑的基本思路[J].广西社会科学,2017(04).。陈飞认为,“所谓资本逻辑就是以自我增殖为目的,以竞争为手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和交换体系,它遵循的是霍布斯的丛林法则”④陈飞.资本逻辑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J].兰州学刊,2016(06).。笔者认为,资本逻辑就是在资本运行过程中实现资本不断增殖和利润最大化的逻辑。资本逻辑存在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要颠覆资本逻辑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逻辑本身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资本及其产生的资本逻辑,必须在资本市场中寻找资本逻辑。资本逻辑在不同社会制度中表现为不同的逻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逻辑就是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逻辑;在社会主义社会,资本逻辑就是为社会提供发展动力,引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

(二)资本逻辑批判思想蕴含的几对核心关系

厘清资本逻辑批判思想蕴含的几对核心关系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本质特征的前提和基础。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剖析资本逻辑批判思想是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方法论基础,是消除劳动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智力支持。

1.资本主义私有制与资本逻辑的辩证统一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逻辑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如何产生的?必须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找寻资本的真正来源。资本家作为资本的持有者,其“第一桶金”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资本逻辑存在于资本市场之中,必须到资本主义社会甚至前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社会财富中去寻找资本逻辑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私有制,即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资本,只有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取得生存和发展资料。资本家依靠原始积累的资本,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剩余价值用于自身消费,另一部分剩余价值用于扩大再生产,实现资本增殖。没有资本主义私有制,就不会存在资本逻辑。

资本逻辑充分彰显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存在方式。由于资本逻辑的客观存在,劳动异化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工人为资本家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工人自己占有的社会财富就越少。由于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获取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发展资料。工人只有在不劳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身是完全自由的。其实,劳动异化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社会形态和各个历史阶段之中。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异化,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对工人身心的摧残程度是史无前例的。“只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才发展到完全占据了人的全部生活和目的的阶段,并把属于人类本质的生活变成仅仅能够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直到此时,异化劳动对人的压迫和奴役开始从部分到全部,从单一到完全,从可以抚慰到无法喘息。”①冯晓峰,李晨.资本逻辑与异化变迁[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已经完全主宰了人类的生产活动,资本家和工人在劳动中都成为资本的工具。

2.资本逻辑批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的辩证统一

资本逻辑批判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是资本逻辑批判的价值导向。资本的本质决定其本身具有全球扩张性,资本逻辑也是一种全球化的逻辑。资本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同时,由于资本本身扩张的需要,资本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构筑起世界性的产业体系和贸易体系。同时,资本开拓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新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产物。处置资本逻辑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统一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共同体构筑起资本逻辑的世界图景。现代意义的“人”既是“经济人”,又是“自然人”、“社会人”、“政治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然已经被资本化了,“在资本的逻辑支配下,自然就是‘资本的自然’,被纳入资本系统的自然不仅会进行自身的演变,还会不断地被资本的行为所改造”③代砚春,薛天天.资本逻辑批判与生命共同体的三重反思[J].广西社会科学,2020(09).。

资本逻辑是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逻辑”和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本逻辑”的有机统一,具有双重的理论内涵。“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化自然造成人与自然分裂和对立。由于‘经济人’只遵从理性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自然问题上,它必然表现为对自然的支配和滥用。而一旦突破了自然本身的限度,造成的就是环境被破坏的恶果。”④代砚春,薛天天.资本逻辑批判与生命共同体的三重反思[J].广西社会科学,2020(09).因此,人必须在“经济人”和“自然人”、“社会人”、“政治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引导资本逻辑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的核心利益。因此,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理念,重塑全球空间生产伦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空间的人文重塑,实现了全球空间生产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的伦理转换”①夏银平,何衍林.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空间的伦理重塑[J].学习与实践,2021(08).。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塑了资本逻辑,为资本逻辑批判提供了发展方向和价值诉求。

3.生产逻辑(商品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辩证统一

生产逻辑(商品逻辑)是资本逻辑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逻辑是生产逻辑(商品逻辑)产生的物质基础。商品是资本的物化形态,而资本本身是一种生产关系,必须借助商品这一特殊的物化形态表现其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资本逻辑本身就是一种商品生产的逻辑。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采取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技术等各种手段,迫使工人生产更多的商品,以便在商品交换中获取更多的利润。没有社会生产,资本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资本就会变成资金。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资本的全球化实现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空间重组,重构以剥夺性积累为显著特征的全球空间新秩序。

马克思生产逻辑的实质是一种正义逻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建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马克思站在现实的基础上,从人直接的物质生产出发阐明正义观念的产生过程和产生基础,从生产实践出发解释正义观念,提出一定时期的正义观念应到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去寻找根源。后来,马克思在 《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生产一般’概念,更加明确了正义的生产逻辑。”②魏传光.从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双重透视[J].哲学动态,2021(03).一方面,生产逻辑可以理解为一种正义逻辑,必然要求资本逻辑服务于社会的公平正义,人必须在生产生活中体现资本存在的合理性、公平性、正义性。另一方面,资本逻辑体现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没有资本的存在,商品生产就无法实现。换句话说,资本必须在商品生产中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资本逻辑批判思想出场逻辑的文本阐释

首先,《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批判与解构资本逻辑的开篇,标志着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正式出场。“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工资、货币和异化劳动的分析已触及到了‘资本逻辑’。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个‘三位一体’的公式蕴含着‘社会关系物化’的秘密,它是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的完成形式,是‘资本逻辑’的基本架构。”③金兴伟,张艳涛.论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当代意蕴[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7(02).其次,《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初步探索。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两大对抗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资本的驱使下,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最后,《资本论》是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进一步深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运行规律进行了考察,深刻揭示了资本对工人的奴役,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资本论(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9.“拜物教”是资本逻辑的必然产物,“拜物教”使人们对商品、货币、资本顶礼膜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三、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的现实启示

批判的目的是建构。资本逻辑批判服务于现代社会,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的批判,可以为建构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提供理论依据和根本方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资本必须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经济发展手段的资本逻辑,具有发展经济的普遍性作用,可以为不同社会服务,只不过服务的对象不同,从而其性质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资本逻辑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也就是为其生产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剥削工人服务,资本逻辑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相应地就变为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创造社会财富服务。”②胡敏中,白梅花.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及其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01).资本可以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在资本利用的过程中,应坚持资本服务人民,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是超越资本逻辑的客观需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又反作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者构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实现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马克思、恩格斯在合写的《神圣家族》中提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资本最终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必须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护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体现,脱离人民,背叛人民,与人民为敌,终究会走向失败。”④郑晓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J].红旗文稿,2011(13).毛泽东鲜明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⑤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⑥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江泽民强调:“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⑦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9.胡锦涛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⑧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1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⑨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8.人民至上是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价值旨归。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本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资本的利用注重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语境下,资本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现实动力。

(二)要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

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超越资本逻辑,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超越资本逻辑。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使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成为可能,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实践路径。代金平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资本逻辑的扬弃和超越。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扬弃和超越了资本逻辑,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奠定坚实制度基础;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扬弃和超越了资本逻辑,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筑牢强大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扬弃和超越了资本逻辑,为市场与政府双重调节提供有力制度支撑。”①代金平.超越资本逻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能够最大程度上彰显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资本主义制度片面追求效率而导致丧失了公平,工人在生产劳动中身心遭受极大的摧残。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人的异化。资本家和工人都受到资本的支配,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断投入新的资本,使资本处于螺旋式运动中。工人为了获取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三)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超越资本逻辑的必然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限制了人权、自由和平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资本得到了有效利用和控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要超越资本逻辑,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密不可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在资本利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本质要求。例如,在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时期,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任务是:把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把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人所有制改造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从而实现了对资本的有效控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式确立。再如,资本下乡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发展的物质条件。“2020 年4 月由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指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聚焦于农产品种植加工、乡土特色产业、乡村新型服务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科技创新等12 个重点产业和领域,因地制宜助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有效发挥社会资本在稳定农业农村投资中的重要作用。”②葛宣冲.内生与外入:“美丽资本”与“资本下乡”的共建[J].经济问题,2020(08).“资本下乡”属于“输血”,把资本引入乡村,助力乡村发展;而“美丽资本”是“造血”。用辩证法审视,“输血”是“造血”的前提和基础,“造血”是“输血”的结果和价值诉求。“资本下乡”与“美丽资本”遵循“输血”与“造血”的一般逻辑关系。

(四)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利用必然要求超越资本逻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逻辑。从资本逻辑到生态逻辑,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材料、新方法。“从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看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应该成为当今时代的社会自我意识。”③代砚春,孙美玲.资本逻辑批判与生命共同体理论的双重内蕴[J].社会科学论坛,2021(05).2021 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7-01)[2022-08-2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21-07/01/content_5621847.htm.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担当。“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日益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更多价值共识或共同价值,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②邓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的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21 届年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9(12).世界市场把整个世界连为一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世界逐渐呈现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人类迈入“地球村”的全球化时代。各国的生产和消费连为一体,构成共同发展的经济共同体。资本主义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也引发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隐患,引发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的重构。“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随着社会分工的国际化趋势,各国之间形成相互关联的生命共同体,“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付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秉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利用资本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结语

资本逻辑批判不能局限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要把资本逻辑置身于人类解放的终极价值逻辑中,才能真正理解资本逻辑批判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资本逻辑批判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张守奎、田启波认为,资本逻辑批判的不足之处表现在“过分强化资本逻辑批判与马克思对资本历史作用的辩证理解不一致,过分强化资本逻辑批判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利用资本力量的事实抵牾;过分强化资本逻辑批判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旨趣不符”⑦张守奎,田启波.资本逻辑批判及其限度——对学界以资本逻辑批判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思[J].学术研究,2020(09).。资本逻辑批判中还面临很多的实际问题,需要在资本逻辑批判中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资本逻辑批判的基础理论、研究框架、实践范式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逻辑马克思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逻辑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创新的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