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构建的马克思主义特质论析

2023-02-07李维昌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李维昌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党的二十大权威、正式、系统、全面提出和阐述“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命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基本概念到命题确立、从战略决断到工作部署、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展开的根本性转化。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命题、实践问题和战略课题,建构关于现代化问题求解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研究的重要任务。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释及理论构建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和重要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系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问题的知识体系创新过程,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构建的马克思主义本质特性。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政治性特质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不仅仅是理论的问题,而且有着明确的政治性要求。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性问题,是要突出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和探索的现代化,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性质的现代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从政治高度看待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要阐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政治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在现代化的进程和走向中,绝不能削弱而是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实践发展中,现代化的展开和推进,要以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为根本的前提条件。这是我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逻辑前提。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述和任务设定,是以政治议程明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决断。通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权威表达和强力宣示,坚定了全党全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自信,坚定了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中国决心和中国选择,提供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方案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中国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决心的明确坚定及其战略方案的有效实施,关键是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取得成果的政治保障,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各领域部署和落实的关键所在。毫无疑问,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根本要求,是反映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构建及其理论属性中的最重要政治特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这是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一前提性要求和关键性作用作出的新的重大论断。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和宏伟征程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所必须坚持的最重要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要求,也是确保党和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向着共同目标迈进的最大保障。党的二十大确定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重申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按“两个阶段”安排来开展的战略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议程设定上的强大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凸显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的政治原则要求,尤其是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责任担当。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任何构建,要体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前提、本质要求、政治属性、理论观点。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政治性本质性要求,是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的,也是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的。在我们党不断深化理解和认识提高的过程中,党的二十大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这三者关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要求,提出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崭新论断。“两个行”的明确政治定位、丰富实践基础和科学理论内涵,突出强调了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取得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这不仅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从突破西方现代化的历史叙事与价值定义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是在设定“现代化议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政治理论创新过程。

继续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和完善,必须从政治上明确,在我们完成新的历史任务、继往开来推进实施新的发展战略的重大时刻,党坚持和贯彻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推进和实施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就要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和全面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入发展的思想基础。事实上,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构建出反映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就势必要突破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关于现代化标准和现代化模式的垄断性主张和霸权性思维,突破现代化课题求解的西方中心论。这本身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政治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也是事关世界各国现代化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体现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理论属性。事实上,任何设想抛开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前提的中国现代化实践,或者设想抛弃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指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方案,以及设想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主张,在政治上是幼稚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不可行的。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导这一政治要求和政治特质的新型现代化理论。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这一理论坚持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性方面,来分析、考察、评价社会历史发展及其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作为历史运动和发展过程的现代化,其合理性要到现代化引起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结果中去求解。基于此,理论科学与否,归根结底是要通过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来举证和评判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科学与否、正确与否,都要以正确回应和解答现代化的实践问题,以及从实践结果的检验中来加以说明。

(一)现代化的评价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构建的科学性要求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阐明理论的科学性内涵,这是推动理论创新发展的学术要件。一种现代化理论是否揭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是否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潮流,是否有效增进人类文明和绝大多数人的社会福祉,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表征该种现代化理论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概括了中国自主探索现代化的历程、成就和经验,揭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方向、规律和特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探索及实践成效看,中国用一百多年的时间在一个10 亿级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在原有物质条件较为薄弱的基础上,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取得的现代化成就,并创造了在保持社会长期稳定中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作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发展中国家在既能加快发展又能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样本。显然,中国坚实的发展成就和丰富的实践成果,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构建的基础、也是使这一理论体系展现自身科学性特质的根本所在。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要阐明现代化进程的独特性和共同性

由于现代化理论起源于西方,因此大量西方学者惯于从西方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案例出发,用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范式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范本来指导和评价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及成效。而这样的做法往往忽视了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漫长现代化历程及其时代背景对于非西方国家的不可复制性,从而导致了后发展和欠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的不适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23.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只能是在结合自身国情的基础上逐步探索而得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征,既客观地肯定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又进一步明确中国现代化所具有的复杂的具体特征,即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矛盾复杂的、具备社会历史内涵的现代化,还是一种多任务同时空叠加式样态的现代化,是欠发达后发展国家所能现实地推展的现代化。遭遇过西方发达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强加的掠夺和侵略,遭遇过“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带来的灾难,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中,在仍不具有对世界历史主导性优势的条件下,是不可能以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来实现自己的现代化目标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立和构建,要以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其成就为典型案例,以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客观实在性进程为主要样本,以反映世界各国现代化为共同特征,以体现人类社会进步发展趋势为历史向度。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构建的科学性特质。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要反映现代化的全面性要求

西方现代化理论长期以来仅仅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产出、财政收入等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如此单一的评价标准不仅无法说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而且还会逐渐形成以偏概全的经济现代化中心论。与之相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则突出强调现代化的“全面性”。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规律进行探究,科学地总结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五个特征既客观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又充分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这种多领域、全方位的全面现代化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其理论深度、实践高度和价值追求上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提升与超越。在理论层面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怎么办”的问题求解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要涵盖现代化多向度的目标要求

如上所述,西方现代化理论由于长期奉行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了其对现代化目标设定的单一性以及达成目标向度的单向性。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目标要求在客观实际上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为基础,深刻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定,明确设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和战略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系统布局时,就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要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来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赋能,体现了发展自己与贡献世界的一致性追求,反映了“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世界眼光和人类情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现了坚持通过多样化路径来推动现代化进程、追求代表历史进步要求的现代性目标的观点,不仅充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还拓展了达成现代化目标的多重向度。①刘儒,陈舒霄.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目标设定和价值追求还表明,构建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要充分吸收人类推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积极理论,揭示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反映当今时代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以历史的自信实现对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现代化路径的纠偏、扬弃和优化,以理论的自觉体现出对当今时代现代化方向与目标的正面供给与积极塑造,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人民性特质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为鲜明的品格,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构建要反映人民至上立场。理论的人民性特质反映了理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追求。它由“为了谁、依靠谁、谁来享”的逻辑链条构成。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些体现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看,中国式现代化在关于现代性的“量”与“质”的要求上,都始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社会历史主体的发展进步这一要求上来评判。从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再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本质要求的内涵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始至终都突显出了其现代性价值的人民性本色和历史主体性特质。

(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反观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本质上还是一套由资本逻辑主导的“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中就曾指出过,资本的逻辑天然具有扩张、增殖、运动的特性,资本不仅会不断介入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还会绞尽脑汁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图通过控制来实现自身的增殖与扩张。因此,由资本主导的现代化,工人的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不断被夺走,生命每天在被不断地牺牲,劳动力每天在被无限地浪费,而社会则在无政府状态下一片荒芜。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1.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这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了指导性原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人民是一切行动的起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现代化建设,不是为了任何的其他利益,而是诚心实意地想要为人民谋取福利,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从中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对比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坚决摒弃资本主导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主张,真正实现了“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

(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反映人民在历史创造中的主体性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0.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进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目标为了人民、发展过程依靠人民、发展结果惠及人民的价值定位,坚持激发亿万人民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能动性,高度肯定了“人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和实践结构中的核心地位。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确证了“人的现代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在关联,肯定了主体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性要求。因此,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依靠人民的力量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之人民性特质的集中体现。

(三)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以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为目的指向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讨论废除私有制的结果时就指出,“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使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8.恩格斯对废除私有制结果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向我们证明了全体劳动者在整个社会生产资料关系上处于平等的地位,批判和驳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完全颠倒的关系,为广大劳动者共享福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种脱离人民的虚幻叙事,而是一种切实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坚持由人民共享的基本指向。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和构建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其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再一次确证了它继承自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独有特质;另一方面,也让作为历史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自身利益的息息相关和直接相联。引导人民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自身利益直接关联的基本认知,必将极大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为现代化建设干事创业的热情,这将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主体性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在创立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始终。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性熔铸在了党的一切理论创新中,也深刻地反映在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我们党在长期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基础上取得的新成果,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这一成果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人民性特质。

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实践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民认识和改造实践的理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就从哪里开始。在我们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长期探索和实践创造的基础上,我们党因时而进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质。理论的实践性特质,是指理论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是否主要依靠人们现实的实践活动,以及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是否经常根据实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与更新。理论实践性特质的有无不仅关系到了理论对现实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还关涉到理论自身能否避免走向僵化和教条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由实践产生,并指引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辟新的实践。

(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实践基础

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诞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国家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实践之中,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并继续指引着中国共产党的实践行动。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曾因一些主客观因素,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遭遇过失误、困难和曲折。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刻,并逐步提出宽领域、多层次、高质量的现代化建设路径。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反映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它的形成,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生动体现,其来源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内容和主观能动性品质。除此之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构建既没有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和论断,也没有迷信理论家的书斋学问和抽象教条,而是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而现代化的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必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实践依据

从现实维度来看,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步骤安排,这些战略目标制定的依据正是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实践。与此同时,在党的二十大对现代化作出全新的安排与部署之后,中国式现代化又将继续回归于实践之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完成既定的战略与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实践与复归实践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继起的关系,而在两种实践状态之间则是对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形态的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实践又复归实践的特点明确地向世人宣布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悬置于空中的理论,它的诞生不仅是为了解释中国的现代化特征与规律,更是为了在掌握这些特征与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和引领中国的现代化走向更高层次的实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今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地进行实践探索,在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的基础上,把现代化一系列指标体系的达标要求落实在实践之中,并通过实践不断创新理论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视角看,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为基础,我们党才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我们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又是为了指导和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将接受事实的验证和实践的检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时性展开和实践性成果来说明自身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

五、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性特质

马克思始终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2.理论的发展性一般而言就是指一种理论能够通过汲取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确保自身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承继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一方面吸收和汲取人类在现代化建设中所积累的有益经验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又主动将自身的经验提供给世界各国。中国式现代化的这种发展性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发展性特征。

(一)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发展

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奉行的现代化理论,是解决从“不发展”到“发展”过程的理论,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是对这一理论的简单翻版,而是吸收了这一理论合理内核的现代化理论,是一种追求发展得更好的目标、解决“如何才能发展得更好”这一发展新问题的现代化理论。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内部构成图景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鲜明立场的同时,不断从人类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中汲取具有普遍参考意义的经验。例如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了解决贫富差距扩大、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问题也做出过一些科学的探索,得出过一些有益的经验。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虽然从根本上不同于西方,但上述的社会基本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科学地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能会面对的普遍性发展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将吸纳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解决相关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有益经验,广泛借鉴作为社会历史发展中优秀人类文明成果的现代化经验。

(二)在主动向外交流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发展

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外部交互情况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通过汲取和吸收来完善自己,又通过输出和互动来发展自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就全球事务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并且在众多领域搭建了合作平台,开辟了广泛的合作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反映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倡议和实际行动不仅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实现了中国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那些想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与借鉴,为人类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方案。在这些对外输出和互动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主动的姿态与世界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进行接触和互动,既拓宽了理论的视野,也增强了理论的普适性。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性不仅表现在理论自身对其他思想文化的汲取而实现的内生性发展,还表现在向外界传输和交互的过程中实现的外延性发展。

从发展的本质属性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立和构建,运用“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创新了人类有关现代化的理念和认知,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新突破。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将不断丰富发展,作为开放发展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显示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厚的人类情怀,坚持吸收借鉴关于现代化理论的优秀成果,将继续从人类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中吸收养分、萃取精华,不断体现出发展性的特质。

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革命性特质

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常规科学理论的革命性可以理解为某种新理论突破了既有主流理论的范式,开辟了新的领域,解决了新的问题。①(美)托马斯·塞缪尔·库思.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但这样一种判断似乎更适用于自然科学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一种在继承和发展中逐渐成熟的社会科学理论,应当用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方式对其展开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品质,它能够引导我们正确地批判西方现代化理论,并在与错误理论斗争的过程中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

(一)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批判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革命性主张

从理论批判的深刻性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完全批判和否定了通过侵略扩张来实现现代化的西方现代化老路,凸显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正义性,实现了在现代化实践目的和价值追求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的现代化,其本质是一条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道路。”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3.马克思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过程中,就已经充分阐明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掠夺本性。经过几百年发展,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其对外扩张和掠夺的本性,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依旧通过资本输出、债务盘剥、政治控制等方式对后发展和欠发达国家进行剥削。与此相区别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中国坚持通过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现代化,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正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妥善处理好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借助自身的现代化促进世界的现代化。③毕照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逻辑指向[J].科学社会主义,2022(05).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提出了新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明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发展道路,认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要具有正义性,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中国坚持其发展和强大不是要翻版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模式,而是要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旨在塑造其西方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霸权体系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将在自身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致力于超越国强必霸的逻辑、致力于改写你输我赢的结局、致力于终结零和博弈的游戏,为推动世界现代化实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提供新的历史性动力。

(二)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价值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革命性内容

从科学理论的革命性品质和理论贡献的价值取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仅是提供了人类关于现代化的知识体系或理论谱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一整套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其核心是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价值观,与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完全批判和否定了通过侵略扩张来实现现代化的西方现代化老路,完全批判和否定了西方固有的以私有制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体系,超越了指导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理论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回答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当今时代的现代化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课题时,充分展现出了其自身强烈的革命性和反思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创新性和引领性。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通过和平发展道路来实现现代化的主张和原则,又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的态度,凸显了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动力的先进性和价值追求的正当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当今世界现代化课题的求解与回应,为世界和平发展带来了新希望、为全球稳定前行注入了新动能、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新方案,这是理论的革命性内容。

可以说,对比西方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非常革命的。革命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特质。坚持革命性的特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仅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还革除了西方现代化老路带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深重灾难的“原罪性”劣行和恶果。这一理论确立了坚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价值取向,致力于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更加美好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 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中国现代化实践探索和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得以创立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思考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新时代中国现代化问题、当今世界现代化问题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成果,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作为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21 世纪中国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更进一步预示着,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必将在世界更大范围内的实践运用中步入更为广阔的空间。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