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生成逻辑探析

2023-02-07李虹曼王永友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想

李虹曼 王永友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引领力,这种引领力表现为其认同产生的自主性,也即是社会成员自愿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在自身实践中以此为引领。这一引领力并非主观的思维映像,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其力量的产生和深化有其必然性和独特的形成理路。厘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的逻辑前提,对于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何具有引领力以及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党的二十大报告编写组.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09.均具有重要价值。

一、理论之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在品格的养分供给

“意识形态”以理论的形态表现自己,而任何理论都是围绕着某种世界观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亦是如此。从理论本质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且把握研究对象真实联系的马克思主义”②彭文君.试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及其现实要求[J].理论界,2013(11).,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本质上也就是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的能力。作为一种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承载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了实现思想引领的现实可能,在历史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现存历史阶段和现有意识形态的辩证批判是引领力量的实力彰显,而其反映的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诉求的表达更是表征引领力的实现是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的统一。因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固有的科学性、批判性和人民性等特质是其引领力的理论之根,这三点特性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土壤中分别提供不同的“精神养分”。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奠基了引领力的生成基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性”的意识形态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阐明以及历史与实践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真理性检验,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科学性的有力论证,也是当前学界的普遍观点。但这些并不足以证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能具备引领社会成员和其他社会思潮的能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引领力,主要在于它的科学性除了理论和实践论证之外,还具有绝对的发生优势和无限的历史生命力。

概言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科学的发展定位和自我定位跳脱了“历史淘汰”的怪圈,预示了其具有思想引领的行动张力。任何意识形态都是以社会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基础,而与以往所有社会形态的旧意识形态不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产生开始便已经将可能产生虚假意识形态的社会存在悉数消灭。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抛开了旧意识形态囿于局部历史阶段或某一历史形态的局限,而是将历史活动整体作为“社会存在”,换言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立足点是“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以及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①李英田.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种方法论考量[J].思想理论教育,2008(21).。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虽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但并没有沦落为资产阶级利益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代言人。它的这种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遵循生产力运动规律的内核属性,决定了其是“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的科学理论,是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虚假意识”的科学性超越,由此,在人类社会历史运动中彰显出的引领优势便不言而喻。这也印证了列宁所言,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之所以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9.。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对自身具有极其客观的定位,其从未标榜自身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绝对真理性,而是始终在不断开辟和无限接近真理的道路中前行。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所强调的那样,“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③毛泽东.实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不在于构建一劳永逸的发展路线,而是始终致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辟符合历史规律的可能性道路。也即是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会随着社会基础的不断发展而调整自身,以期达成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匹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种进步、开放的鲜明优势,决定了其具备思想引领的基本条件,而严谨客观的科学研判所释放出的实力潜能也预示着这一引领力具有强大的历史生命。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性推动了引领力的生成可能

意识形态批判是贯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批判是全面的批判,其并不是纯粹思辨的经验活动,而是涵盖哲学向度、经济学向度和文化向度等的现实活动,是以“发现新世界”为旨归的具有实践性取向的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已经绝对地战胜了工人运动中的其他一切意识形态”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在这一批判逻辑中建构发展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继承了“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8.的批判特性,而且实现了这一特性的功能升级,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在批判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建构。

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现实的具象化批判,使得自身战斗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面提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实现可能性。无论从生成起点还是发展过程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拒绝对天国、宗教和神学进行道德或思辨的批判,坚持在真实把握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生活的现实批判,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出现,就是用来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抽象”,是同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展开批判斗争的理论形态。而后在其发展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立足现实的革命运动,以坚定的政治站位和顽强的战斗力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展开彻底批判。这一批判在避免人们遭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侵蚀的同时,还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帮助人们摆脱对人的束缚后又将人们推向了“物化”旋涡,解剖了资本逻辑下人自我异化和自我否定的本质原因,完成了资本逻辑下发展悖论的深度透视,扩大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影响,为其实现对各种社会意识的全面引领蓄势聚能,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地位的全面确立。除此之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力还应用于自身,其始终重视自身建设过程中的“自省”与“内求”,会依据现实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不断扬弃自身发展中的陈旧思想和落后理念,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变革,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地位的长效巩固。

因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作为一种政治倾向显著的思想意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若想在各类社会思潮中占据引领地位,则必须要实现对其他社会意识的整合与统摄,而批判是实现统摄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社会现实,通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和自身的批判,完成了对虚假意识形态的清算,也克服了自身意识形态的有限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本真力量自然显现,引领地位由此得以形成并趋于稳定。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决定了引领力的生成合理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势属性。之所以是优势,是因为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里,统治阶级往往把统治的个人与统治阶级的思想进行剥离,将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包装成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实现自身阶级弊病的巧妙掩盖,其本质上是以伪人民性的价值理念实施对人民的精神控制。虽都具有阶级性,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则完全不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鲜明的人民性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平等公民的各种自由”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权利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或社会利益的平衡,呈现出代表人民普遍利益、符合人民要求的真人民性。因而,我们可以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摒弃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而具备“真实性”,这种真实反映人民诉求和愿望的品质展现了无产阶级与以往其他阶级完全不同的阶级素质和阶级使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价值合理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凸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价值合理,是由无产阶级的内在本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自诞生就担负起为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背书的责任,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的革命阶级,因为“其余的一切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衰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8.。正是在大工业的造就下,无产阶级具备了以往任何阶级都不具备的革命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先进阶级。也正是在这种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持续抗衡的发展环境中,无产阶级完成了自身意识的觉醒:无产阶级认识到,如果革命和斗争只是为了从压迫阶级变为统治阶级,那么这种解放并不是真的解放,只会催生出另一个新的统治阶级,而若想实现自身的全面解放,必须要把自身解放和人类的最终解放联系到一起,即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表达无产阶级意志、指导无产阶级实践的思想体系,其始终与人民之间具有高度耦合的一致性。正如恩格斯“科学愈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愈加符合于工人的利益和愿望”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5.的观点一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把人民利益和愿望作为自己价值表达的根据和标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不同时代条件下人民的普遍利益诉求,并在实践指导中始终践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追求,显示出无产阶级人民至上的责任意识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使命担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表、反映和维护人民利益的鲜明特点,充分彰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指导无产阶级人类解放运动中的显著优势,预示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实现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样地,无产阶级对人民利益的追求和人民诉求的满足,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表达与实践运行的统一,亦表征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实现又是合乎现实发展目的的。

二、实践之源: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能量汇聚

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百余年探索史,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能量养成史。纵览党的百余年历史进程,对苏联主流意识形态覆辙的警惕内省、各历史阶段错误思潮斗争胜利的实践结果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就取得等,均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进行了可行性验证,确证了其生成的历史必然。

(一)警惕苏联主流意识形态覆辙的自我内省形塑引领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生成,得益于对苏联主流意识形态覆辙的结局反思。回顾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其开创了仅依靠20 多万党员结束沙皇专制统治的辉煌历史,且在全党只有30 多万党员的情况下领导十月革命、成功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成为领导全国的执政党,但却在拥有2000 多万党员时亡党亡国,这一“逆势辉煌、盛势落幕”的结局,无疑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悲剧,更成为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震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在于意识形态大厦的坍塌,他强调,“思想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①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3.。可见,在造成苏联悲剧的众多因素中,主流意识形态的瓦解与崩溃是其原因之根本。

苏联主流意识形态战线失守造成亡党亡国的惨淡收场,给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起到了重要警示作用。社会理想信念的崩溃是苏联不战而溃的本质原因,自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苏联党内的信仰逐渐沦为一盘散沙,“他不懂马列主义,易受帝国主义的骗”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8 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01.,在其当政时期,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苏共和苏联过往的一切成就、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严重动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仰,引发社会思想的剧烈动荡。再后来,戈尔巴乔夫对马克思主义的彻底背离,造成了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完全丧失,进一步加剧了社会思想的极大混乱。他打着“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等具有迷惑性的旗号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拿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旧理论消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使得社会价值扭曲、信仰丧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不断被吞噬,国家政权遭受“毁灭性打击”,最终国家覆灭。革命的政党总是要反复地经受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经过对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总结和自我对照,我国深刻意识到清醒认识到丧失主流意识形态根基就是丢失政权。在“以苏为鉴”的经验萃取下,中国共产党坚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线的坚守与捍卫,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守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结局的社会主义新路,跳出了政党、政权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实现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根基的同时,还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入坚强过硬的引领定力,成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塑造。

(二)各历史阶段错误思潮斗争胜利的实践结果赋能引领力

各历史时期对真理旗帜鲜明的坚持和对谬误立场坚定的批驳,构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能量养成。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与党内党外各种错误思潮展开了带有明确阶段性历史任务的较量,不断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澄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合理性。各阶段与错误思潮斗争的胜利取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凝聚和社会号召的能量不断增强,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历史蓄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思想领域既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精神压迫,又有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干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1.,全面批判党内阻碍革命进程的“左”、右倾错误思想,在果断坚决的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在实事求是的评价中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共识,最终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赢得了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各类否定社会主义、宣扬资本主义的错误思潮此起彼伏,这一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对各种非社会主义思潮的清除与改造,对党内不良风气和不良行为进行了全方位整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错误思潮在思想文化、日常生活中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阻止了社会发展朝向错误方向的可能,达成了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共识,极大地促进了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践行。改革开放后,歪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言论在思想文化领域横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渗透相当严重,严重阻碍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对此,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批判“两个凡是”中解放思想,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反对精神污染的斗争中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适时调整人民群众因利益关系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思想和行为偏差,打破了十年“文革”套在人们头上的思想枷锁,扫清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留思想的障碍,外在拉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与企图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合理性、合法性的各种错误思潮开展全面斗争,深刻揭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思想文化领域意识形态渗透的政治阴谋,全面抵制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类错误观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奠定根基。百余年斗争历史的过程实践,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进行了技术赋能,也正是斗争的锤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能量和正向影响不断得以释放和扩大,印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是一种“必然”逻辑,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必然结果。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就取得明证引领力

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强本固基的战略性工程,党自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工作就被摆在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持续增强,国家形象显著提升,社会精神面貌稳步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就取得,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可行性证明,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积聚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势能。

其一,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创新,焕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活力。在各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创立和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想和新论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任务,科学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全新局势,作出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01).的全新判断,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作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 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0.原则概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工作目标进行系统阐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方法提出创新思路,使得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更加科学,全面深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供智力支持。其二,意识形态的实践创新,展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历史实践中,进行了大量丰富生动的意识形态建设探索,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文化建设以及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践课题的研究与解答,紧抓各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部署与落实,在全党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专题教育,全方位搭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习平台、强化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全力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制度体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监管、提升意识形态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迈上新台阶,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供事实支撑。

三、问题驱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促逼

机遇和挑战同在、优势与风险共存是我国意识形态发展的整体样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我国始终面临着外部挑战与内部隐患夹击,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并行的考验,具体表现在:两大阶级间的意识形态博弈长期存在、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日益显著、意识形态突发问题不断发酵升级等。这些风险与考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防范化解的重要问题,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量实现的重要动力,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的现实驱动。

(一)两大阶级间的意识形态博弈外源驱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是由这两个阶级的思想产生”①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两个阶级间思想较量的社会显性表现即意识形态博弈。从理论实质来看,代表无产阶级立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代表资产阶级立场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其在价值理念、信仰表达以及目标使命上均具有截然对立的叙事逻辑。而一旦“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②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65.,为巩固政权稳定、维护自身形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间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博弈局面必将随阶级的存在而长期存在。加之由于思想较量的胜负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因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只有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具备统一社会思想、凝聚社会意识的战斗力,无产阶级方能实现自身思想的确证、表达和坚守。也即是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争锋,本质上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思想话语权的争夺,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博弈的过程,其实也是催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的外源驱动。

中西方意识形态博弈驱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表现在无产阶级通过斗争明确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需要,并证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可为。首先,意识形态斗争的艰巨性事实,表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想的现实迫切,推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现实出场。在意识形态领域,资产阶级“西化”“分化”“淡化”以及“弱化”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图谋从未停歇,且随着时代的延绵发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强加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压力呈现聚式裂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历史性风险与现时性风险叠加、结构性风险与功能性风险堆砌、隐匿性风险与显现性风险并存的长期难题。挑战总是与机遇共生,这些难题虽然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极大的安全危机,但同时也在考验中淬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执行与担当,预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势在必行。其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正面形象的评价获得,达成了自身思想的群众基础积淀,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供了合法性辩护。一方面,斗争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摆明立场、展现实力的过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博弈中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明确抵制和界限划分,有效应对了各种错误思想的渗透与侵蚀,展现出强大的思想定力和实践伟力,在化解意识形态外源风险的同时,也无形中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内在形象塑造;另一方面,斗争的过程也是主流价值信仰“进场”的过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博弈中通过不断澄明自身思想,进行无产阶级价值立场诉说,向人们持续输入主流思想意识,完成了社会价值信仰的崇拜与守护。这二者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实践沉淀,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累积了广泛的群众认同,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站稳历史舞台。

(二)舆论环境的复杂现状内源促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当前,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多有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更无疑义。但这并不代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定具有主导权和引领力,因为社会生活的主流地位并不等同于人们心中的主流地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真正衡量标准在于公众心中的实际地位。而心中的实际地位落到社会表现上往往集中在公众的舆论中,这是由于社会舆论与意识形态具有共同的作用情境,即社会成员的精神领域,且社会舆论是对意识形态现实情况的独特反映,舆论的导向体现了意识形态对人们的作用方向,公众言论是否正确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主流意识形态正向引导程度。新时代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舆论环境的不可预测和社会舆论的不确定性、易爆发性和偏激性更为显著,公众舆论中真理和无穷错误交织混杂,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难以量化的安全隐患。这时,舆论这一“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5.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便产生了紧密联系,舆论环境的难控局势激发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引导中的敬畏心和警惕感,必须要在舆论场中不断扩大自身统摄力,才能维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既定地位,推进主流思想的主导力量不断增强。这一意义上,如果说西方意识形态施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外源动力,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舆论环境的挑战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内源推力。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的内源推力里,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形构了引领力生成的主要动力因子。从国际大环境看,当今世界舆论格局“西强东弱”的力量对比依然明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舆论场中依然处于优势地位。美联社、路透社、合众社以及法新社宰制了全球80%以上的国际信息通道,中国媒体国际信息的来源也多始于美国媒体,西方发达国家话语垄断的局面仍在,甚至由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崛起,发达国家自认为垄断优势受到威胁,便对中国展开更为强势的思想侵略和话语压制,以信息全球化传播之名、行争夺国际信息市场和实施意识形态渗透之实,使中国面对更为芜杂难控的舆论局面,国家意识形态安危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从国内小环境看,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电子媒介的更迭换代,信息传播即时性、互动性和延展性的性能特点明显放大,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信息交流的参与度提高、话语表达的自由性增强,极大开拓了个体的思维方式和境界视野,但同时也给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带来巨大挑战。信息交互的便捷化使得个体选择性、独立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大,寻求话语声音的意愿也日益增强,而在网络匿名的保护下,信息主体、信息来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导致虚假、有害信息泛滥已成常态,如若缺乏有效管理和有力引导,极易引起负面舆论的产生和扩散,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态度,造成国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崇与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忽视之间行为割裂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意识形态突发问题的发酵升级加速催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意识形态突发问题是指意识形态领域内,一些诱因、时间、地点、形式等不以人的主观预想设定、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的程度也不受人为意志控制的公共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各类自然灾害、社会突发性状况、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经济危机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当今世界发展局势,原创性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论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政治格局转变趋势更为显著,事实上“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局面已经难以为继,社会主义焕发蓬勃生机,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多元,发展中国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中国也迎来了自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从落后的追赶者变成走近世界舞台的领跑者,发展的目标、面临的情况、承担的责任均发生全新的变化,社会发展的矛盾、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应对的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和暴露。人与自然关系不平衡的问题、生存需求和发展设想相背离的问题、人民需要和社会供给偏差的问题等所引发的突发事件爆发的频率和危险的状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多样。这些突发事件给意识形态领域埋下了前所未有的“问题雷点”,这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意识形态突发问题锻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抗压性能和耐挫水平,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的“催化剂”。

意识形态突发问题的危机化解和超前防范是催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主要驱动。其一,形式的多变性、致因的繁杂性、危险的隐蔽性以及治理的复杂性是意识形态突发问题的共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应对意识形态突发问题必须要处理及时、方式得当、应变灵活和切中要害。为达到这一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必然要做到战略科学、战术精湛以及战技过硬,要不断提升意识形态问题的应变能力和执行魄力。其二,意识形态突发问题的关键在于“突发”,“突发”意味着无法预判,而这必然衍生出个体思想认知的滞后性恐难应对事件的突发性、事件治理的过程性难以消弭事件的破坏性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潜在风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做好意识形态突发问题的防范预警和应急预案,要不断破除思维认知盲区,打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疑虑,消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偏见,提高应对意识形态突发问题的敏锐性和主动性。无论是突发危机的化解还是问题风险的防范,都是在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技能和引领意识,而技能和意识的加强,无疑就是在催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自觉内生。

四、主体塑就: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行为自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生成除了客观因素的推动之外,还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动选择和矢志坚持分不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形成了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凝聚社会主义思想共识以及致力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的行为自觉,推动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质效双升,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的主体塑就。

(一)中国共产党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理论自觉为引领力增质

中国共产党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理论自觉,主要是指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上的觉醒和担当,包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容的自觉生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规律的自觉把握、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推动社会进步所发挥作用的自觉认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发展责任的自觉承担。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自觉生产,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套系统完备的无产阶级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接续全面的维护,是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嵌入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的思维导引,有利于促成人们对无产阶级价值信仰的思想倾向和行为认同。因而,具备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科学指引和正确领导社会成员的先决条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群体、社会思潮和社会实践的质量保证。

党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理论自觉,确保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主体在场。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2.,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支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着思想指引和实践引导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认知和规律把握高度的理论自觉,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映现实和预见未来的能力得以鲜明昭彰:既能在展现政党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的同时完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发展,又能在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同时正确指导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些作用在社会实践中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指导社会发展中发挥威力、产生效果的集中体现,也隐含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主体带领全国各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动担当。此外,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维护,不仅是简单的理论辩护,更是在对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定性和理论发展演进规律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通过自觉的理论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前发展。这种维护既确保了党对自身政权进行合法性论证和合理性阐释时的理论自信,也敦促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量的自我鉴定和精进。

(二)中国共产党凝聚社会共识的行动自觉为引领力增效

社会共识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看法②王锁明.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性及路径思考[J].人民论坛,2014(11).。社会共识的凝聚是一个社会整体存在且健康运转的基础,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要永续良性发展,就需要建立一系列基于基本道德基础上的社会共识,使该社会的成员具有价值判断和思想行为的共同基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③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准则。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都把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作为实现自身长期执政的重要工作来抓。党对凝聚社会共识的这种行动自觉,助推了人们赞同、肯定和尊重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现,增加了个体思想与主流思想间价值共鸣和精神契合的黏合度,确保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对象的思想聚合,有效保障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效率和引领效力。

这种保障的内在逻辑在于,党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过程,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运行过程内在一致。党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就是凝聚核心(即中国共产党)将凝结人民根本利益诉求和思想意识的主张、纲领、方针等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输给凝结对象(即人民群众),促成社会思想和社会行动的统一,达成实现政治目标的实践力量积聚。这一过程,本质上就是通过强化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烈认同,实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这里凝聚核心和凝聚对象之间的互动,就是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输出与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接收之间的行为联结,而这一互动的目的,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进步。于此,社会共识凝聚的过程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作用发挥的过程即运行过程实际上并无二致。而且,党为达到凝聚社会共识的目的,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凝聚途径的探索与丰富,形成了理论武装、教育动员、思想教化、行动引导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这些途径的运用,使得党的政党价值观深入到更多民众心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以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其引领社会进步的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集中。由此亦能得出,党对凝聚社会共识的自觉行动,无论是从原理意义上的凝聚过程来说还是从方法意义上的凝聚途径来说,都确保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程序正当和运转高效。

(三)中国共产党致力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自觉为引领力增值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实现长期执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其具有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情怀,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明,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这一图景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保持领导社会发展的使命感,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致力于为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对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自觉,指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是共产主义社会,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为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所有类型的政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作了明确的区别划分,更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形成和发挥进行了价值拔高。

党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自觉拔高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共产主义目标的社会前途,本身就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占据了价值高位。在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蓝图构想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高级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最科学和谐阶段的社会,因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关系样态以及人类解放等的展望,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发生的。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前途,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明确了发力方向,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前景作了实现社会形态跃升的设定。第二,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目标的追求,本质上也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价值拉升。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共产主义目标,除了坚定的使命感和强烈的情怀意愿之外,更需要具备实现这一政治承诺的能力:不仅需要党建立所有社会成员都愿意接受和服从的战略意愿,而且还需要将党的战略意愿被广大人民群众有效感知并贯彻落实,且要在长期执政中,用这一目标使命把社会各界紧紧团结在以党为核心的同一阵营,激励全体社会成员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建设。这里不难发现,党在致力共产主义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会不自觉推动“共产主义目标自觉”向“共产主义目标引领”的转向。这一转向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只是最基础的历史使命,而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才是引领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聚焦补集思想的应用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递推思想及其应用
学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把握转化三要素 有效渗透转化思想
聚焦补集思想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