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大众健身公共空间的供给分布与需求分析
——基于ArcGIS的二维空间分析模块的城市研究

2023-02-07丰子淇孙静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大连市个数

丰子淇 孙静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辽宁 盘锦 12422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物质的不断提高,基础公共体育设施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民众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体育共同空间是大众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场所之一,也是推动大众健身的一种基础力量。建设和发展好大众健身公共设施既可以满足大众对健身场所的需求,又能为推动群众体育由弱变强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应用数理统计法、地理分析法对辽宁省大连市大众健身空间的供给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文件资料法、走访调查法对城市居民对健身公共空间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由分析结果结合调查结果基于ArcGIS分析模块对大连市大众健身公共空间的供给分布和需求进行分析,对比两者重合、匹配程度。

1、研究意义

1.1、大众健身公共空间简述

公共空间既是城市居民进行见面、交流、集会的开放性场所,同时也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重要场所,被称为城市“起居室”和“橱窗”。城市公共空间是由政府生产的、处于公共领域中的开放空间(如公园和广场等),反映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和发展趋势,体现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心理追求。

大众健身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空间,居民大众健身活动决策行为主要是基于他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感知而进行的,要使居民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需构建合理的城市大众健身公共空间,才能充分发挥其对居民健身活动行为的引导和激发。体育公共空间即是大众健身活动空间,居民是否参与、开展、坚持大众健身活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所在社区的公共空间空闲率;而公共空间的空闲率(即人口活动热力图)则与人均公共空间占有率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大众健身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用于运动健身、户外休闲活动的主要载体和物质基础,是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内容。

体育公共空间的提供应该重视城市公民权利,吸引城市居民参与,以城市居民的真实需求作为导向,建立有效的公共空间评价体系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供给体系,以达到和满足公民的各项需求和要求。体育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秉承着服务于更多的城市居民的目的和态度才能有效地为大众健身活动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物质保证,建立在公民意愿下的体育公共空间才能保证其利用率,也只有保证了体育公共空间的利用率才能保证城市居民大众健身公共空间的人均占有率。

我国的体育公共空间主要还处于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即由政府依据其财政能力的大小,量力而出地提供基本公共空间,基本公共空间的供给结构由政府安排。但是我国的体育公共空间供给模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即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所以城市体育公共空间必将更加全面、科学、高效。

1.2、问题——大众健身公共空间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地理分异

城市是一个由多种异质因素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体,某一因素的变化终将导致整体要素的变化,最终会导致城市空间上、资源上、发展上的结构性增长偏倚,改变城市各种异同资源的构成。

城市居民休闲体育行为分析告诉我们,居民多样化的休闲体育需求体现了对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供给系统的质量要求。影响城市休闲供给的形态与因素有很多,本文聚焦于与居民休闲体育行为有密切相关的体育设施及其在城市空间的分布,通过分析体育设施与城市空间的结构关系及其对使用者的影响来实现对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供给的分析与研究。其实质就是对城市休闲体育设施供给的“量”与“质”及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问题的分析,也是对城市体育空间是否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体育需求问题的分析。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多样性反映了城市居民休闲体育需求的多样性。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辽宁省大连市街区(包括西岗、中山、沙河口、甘井子在内的大连市4个主城区,39个街道)体育场馆、广场等用于健身活动的公共空间。

辽宁省大连市街区城镇居民人口活动热力图及其活动方式。

2.2、研究方法

ArcGIS分析法:利用GIS软件MapInfo 7.0对辽宁省大连市街区地图进行处理,以包括西岗、中山、沙河口、甘井子在内的大连市4个主城区,39个街道的全民健身路径的安放和体育场馆、广场等用于健身活动的公共空间分布现状进行分析和数据统计,对每个公共健身空间的器械数量、占地面积分布与周围居民人口数量、市民活动空间类型等导入MapInfo得出其空间分布特征。

2.3、分析过程

城市地域环境影响休闲体育空间供给,对现实城市空间要素的把握是定量分析空间供给的基础,也是基于 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数据基础。休闲体育空间分析数据由城市空间结构、人口构成以及休闲体育资源现状构成。基于GIS空间分析需要将这些数据转换成空间数据,构成点、线、面的地理信息数据。对大连市街区现有的大众健身公共空间及其周围的人口热力图的分析分异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数据。构建大连市分析地理数据库;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在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绘制大众健身公共空间资源梯度变化图;

(2)发放问卷。构建大连市社区人口活动热力图,用颜色由深至浅表示大连人口从事大众体育活动密度的分布图。有的大众健身公共空间面积,将39个街道中人均饱有大众健身体育空间的面积进行降幂排列,找出明显不足,提出应对措施。

3、结果

3.1、大连市各区人口密度结果

如表1所示,人口密度分布中大连市总体人口密度0.05万人/km2,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为沙河口区1.87万人/km2;其次为西岗区1.23万人/km2,第三为中山区0.9万人/km2,其中普兰店、瓦房店、庄河人口低于大连市人密度均值,排在末位,分别为0.03万人/km2、0.03 万人 /km2、0.02 万人 /km2。

表1 大连市各区人口密度结果

3.2、大连市人均健身广场个数结果

如表2所示,人均广场个数中大连市总体人均广场个数4.30万人/km2,其中人人均广场个数最少的为长海县1.80万人/个;其次为中山区2.00万人/个,第三为西岗区2.67万人/个,第四为沙河口区3.14万人/个,其中金州区、普兰店、瓦房店、甘井子区高于大连市总体人均广场个数均值,分别为4.54万人/个、4.82万人/个、6.24 万人/个、7.03 万人/个、7.51 万人/个。

表2 大连市人均健身广场结果

3.3、大连市广场个数与各区面积的对比分析

如表3所示,广场个数与各区总面积的比值中大连市总体人均情况比值为0.0110,其中比值最高为长沙河口区0.5474;其次为西岗区0.4595,第三为中山区0.4489,第四为甘井子区0.066,第五为长海县0.0255;其中普兰店、瓦房店、庄河低于大连市总体比值,分别为 0.0069、0.0045、0.0033。

表3 大连市广场个数与各区面积的对比分析

4、结论

大众体育是体育这一个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众体育公共空间则是大众体育本身的重要载体。近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活动空间、时间和活动方式也都产生了极大的提高,这一提高在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突出在老年人的大众体育发展速度中。通过网络搜素,“大妈广场舞扰民事件”相关结果为5,230,000条,其中包括“大妈清早跳广场舞扰民,业主劝阻无果后泼水反被叫嚣:多泼点凉快”(搜狐);“篮球场被广场舞霸占,篮球少年被大爷大妈围殴(凤凰体育)”;“大爷大妈跳广场舞声音扰民,高三学生苦不堪言(腾讯新闻、半岛晨报、中国文明网)”;“住户嫌广场舞噪音吵怒而泼粪 大妈称太缺德(中国法治在线)”等一些事件中可以看出,广场舞虽然是大众体育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对参与人有着提高身心健康、增强社交能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诸多好处,健康、积极地在适宜场所进行广场舞也是符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精神的值得提倡的行为。由此可见,合理的大众体育活动促进人类健身、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同时,不合理的大众体育活动,尤其是在不合理场所进行的大众体育活动将明显阻碍大众体育的发展,甚至产生社会矛盾。

本研究中,人口密度分布中大连市总体人口密度0.05万人/km2,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为沙河口区1.87万人/km2;其次为西岗区1.23万人/km2,第三为中山区0.9万人/km2,其中普兰店、瓦房店、庄河人口低于大连市人密度均值,排在末位,分别为0.03万人/km2、0.03万人/km2、0.02万人/km2。人均广场个数中大连市总体人均广场个数4.30万人/km2,人均广场个数最少的为长海县1.80万人/个;其次为中山区2.00万人/个,第三为西岗区2.67万人/个,第四为沙河口区3.14万人/个,其中金州区、普兰店、瓦房店、甘井子区高于大连市总体人均广场个数均值,分别为4.54万人/个、4.82万人/个、6.24万人/个、7.03万人/个、7.51万人/个。广场个数与各区总面积的比值中大连市总体人均情况比值为0.0110,其中比值最高为长沙河口区0.5474;其次为西岗区0.4595,第三为中山区0.4489,第四为甘井子区0.066,第五为长海县0.0255;其中普兰店、瓦房店、庄河低于大连市总体比值,分别为 0.0069、0.0045、0.0033。

若想增加大众健身活动,一定要参考人均体育公共空间占有率,不然很容易引发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人群对公共空间占有度的矛盾。体育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是由政府规划,但并不是由政府分配,它的存在更多是由其周围居民自行分配,因此体育公共空间的使用权始终存在着无法硬性管理、硬性规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和各级领导部门在解决体育公共空间使用矛盾时,必须要从空间的大小、规划的合理性上入手,而不是从体育公共空间的使用权限上入手。体育公共空间的第二个特征在于它是具备公共空间的特征,既属于所有城市居民,体现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心理追求,如果从占有、利用的权限对其施加政策性干预,将会对城市公民参与大众健身项目的自发性和积极性产生抗拒,得不偿失。

5、建议

5.1、以人为本,强化需求性健身空间

每一座城市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人的活动,这其中公共体育空间也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场所之一。社会文明的进步,国民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也越发的强烈,而这些都离不开城市体育公共空间这一载体。国家也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百姓身边“15min 健身圈”。

鉴于此,本研究认为我国公共体育空间,在保证“15min健身圈”的同时,也要从区域内“匹配”模式转变到“实用”模式,在各区域设立不同的健身路径。根据区域人口密度合理规划和开发,尽可能与周边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同时,还能保证满足各区域内年龄分布差异和健身空间设置的匹配程度。可通过走访调研、专题听证会等方式,针对需求收集、整合、分类、规划。

5.2、整合闲置空间,增加有效供给

挖掘老旧城市内剩余空间,提高闲置空间的使用。所谓的剩余空间是指城市中被闲置或未被利用并没有使用的空间。例如,环形桥下、老旧小区违规占地等,这些空间很少被真正使用。可通过相关部门的整合、改造,建设出适合其区域的小型健身场所。

5.3、提高学校体育设施价值

学习欧美等国家的“学区模式”及“联合使用模式”,根据学校和相邻社区使用时间不同这一特点,规划出合理的使用方式方法,建立“试点单位”由当地体育、教育等相关部门牵头,通过试点单位探索出一条安全确责、财政合规、管理得当的使用模式后并推广。

5.4、拓展非体育公共空间

早在2011年,全民健身计划中就提出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完善其服务功能。再借鉴英国的“马路健身文化”,可根据城市的特点,系统整合出适合的公园、绿地、马路健身文化,为空间稀缺城市开发出新的路线。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大连市个数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大连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关于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