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新生和毕业生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2023-02-07薄晓菲
殷 洁 ,吴 鹏 ,薄晓菲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中医药院校如何发挥中医药背景特色,聚焦自身学科优势,探索适合中医药院校促就业的新思路、新举措是需要研究的课题。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面相对狭窄,其职业教育日益受到相关部门重视。大学生正面临着从学校到职场过渡,做好职业规划至关重要,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模式、就业能力备受瞩目,这就对中医药院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涯适应力是一种为适应生涯变化而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心理能力[1]。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转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涯适应力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越强,其寻求实习、工作机会的动机就越强,越有可能获得工作的机会。了解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对高校开展促就业、稳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动性人格指个体不受环境因素制约,采取积极行动促使环境发生变化的倾向[2]。研究发现,主动性人格可以正向预测生涯承诺,并通过生涯适应行为进行传递[3],具有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较少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够主动创造环境来获得较高的工作效率[4]。主动性人格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5]。目前,关于药学专业学生主动性人格和生涯适应力的研究鲜见文献报道。因此,研究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和生涯适应力现状及二者的关系对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中医药院校做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本研究运用调查问卷、量表对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新生和毕业生的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二者的差异、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1 对象与研究工具
1.1 研究对象
2021年10月,以某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本科新生、2021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遵循学生自愿、匿名参加的原则,向新生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漏答或规律性作答问卷22份,收回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2.7%。向毕业生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剔除漏答或规律性作答问卷28份,收回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86.0%。
1.2 研究工具
1.2.1 主动性人格量表(PPS)研究采用陈美君[6]编制的主动性人格量表,共3个维度,即积极性、坚韧性和变革性,包含12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计分法,每个条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以1~6分评分,得分越高,表明主动性人格越典型。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3,3个维度的Cronbach′s系数为0.717~0.790。3个维度可以解释60.9%的总体变异量,表明量表信效度良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积极性、坚韧性、变革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0.889、0.862,表明具有较好的效度。
1.2.2 生涯适应力量表(CSCAQ) 研究采用赵小云等[7]编制的生涯适应量表,包括6个维度18个条目,每个条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1~5分,总分为18~9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涯适应力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控制、生涯自信、生涯人际、生涯调试维度的相关系数为 0.799、0.784、0.796、0.813、0.864、0.838,具有较好的效度。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各维度得分使用(±s)描述,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维度得分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学专业新生和毕业生的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现状
结果显示,新生的积极性和变革性维度得分高于毕业生,坚韧性维度得分低于毕业生(见表1)。
表1 学生主动性人格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s)Table 1 Scores of each attribute students′proactive personality scale(±s)
表1 学生主动性人格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s)Table 1 Scores of each attribute students′proactive personality scale(±s)
新生毕业生积极性19.7±3.7 19.2±3.4坚韧性19.3±4.0 19.5±3.3变革性19.1±3.7 18.7±3.6
结果显示,新生生涯好奇、生涯关注、生涯人际、生涯自信4个维度得分高于毕业生,而生涯控制维度得分明显低于毕业生,两者生涯调试维度得分基本一致(见表2)。
表2 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s)Table 2 Scores of each attribute of students′career adaptability scale(±s)
表2 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s)Table 2 Scores of each attribute of students′career adaptability scale(±s)
新生毕业生生涯调试12.4±1.9 12.4±1.8生涯好奇12.3±2.0 12.0±1.9生涯关注12.4±2.0 12.3±1.8生涯人际12.4±2.1 12.2±2.0生涯自信12.2±2.0 12.1±1.8生涯控制9.0±3.1 9.8±2.8
2.2 药学专业学生主动性人格和生涯适应力的关系研究
对药学专业新生和毕业生进行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相关性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各维度(除生涯控制)在显著性水平为0.001的情况下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主动性人格可以正向预测生涯适应力。
表3 主动性人格和生涯适应力各维度相关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career adaptability scales in each attribute
3 讨论
3.1 药学专业新生的积极性、变革性优于毕业生,坚韧性弱于毕业生
新生积极性和变革性维度得分高于毕业生,可能与新生在度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后,对新的校园环境已经适应,并能尽快融入,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人格[8];而毕业生面临人生的重要关卡,容易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兴趣低等情况[9],因此积极性和变革性维度得分较低。但新生的坚韧性维度得分低于毕业生。坚韧性被认为是人格结构中用于抵御不利情境的有效成分,这可能与大学期间在校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格坚韧性有关[10]。
3.2 药学专业新生在生涯好奇、生涯关注、生涯人际、生涯自信方面优于毕业生
药学专业新生生涯好奇、生涯关注、生涯人际、生涯自信4个维度得分高于毕业生,分析原因为,通过校内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适应能力,表现为与职业适应性相关的积极职业行为[11]。此外,新生踏入大学校门,结束了高中3年学习,面对新的环境,对未来充满自信,并期望通过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目标;大四、大五学生面临毕业,迫于工作压力,对自己生涯适应力的关注度提升[10],例如,大多数即将毕业的学生会关注招聘信息,提交简历并参加招聘会等,在实习期间,学校教师也会为学生提供求职信息和指导。
3.3 药学专业学生主动性人格和生涯适应力呈正向预测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药学专业学生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呈正相关关系,这与 Xuan 等[5,7,10-11]的研究结果类似,主动性人格会对生涯适应力产生影响,且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培养学生主动性人格来提升其生涯适应力。培养大学生主动性人格有利于提高其职业适应性[12],培养积极上进的性格,以使学生正确看待自我,从而对未来产生更坚定的信心。
4 对策及建议
4.1 4个层面统筹,形成育人合力
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4个层面统筹,形成育人合力。政府层面,出台相应的教改政策,确定相关指标,向职业教育倾斜,促进相关激励政策落地实施;社会层面,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进行实习锻炼、志愿服务等,提高企业对学生的包容度,加大学生创业就业支持力度;学校层面,在学生日常教育中不断干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敢于担当的人生态度,提前谋划、尽早打算,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就业;家庭层面,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结交榜样朋友,向他们请教,多参加职业培训,加深对未来从事职业的了解,提升自身职业规划水平。
4.2 辅导员、班主任开展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
通过了解学生的性格、主动性人格,预测学生生涯适应力水平,并根据其人格特征制订职业规划。例如,对于主动性人格量表得分较低的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可以对其进行明确的职业规划指导,并在学生完成职业相关任务时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其职业规划能力。
4.3 学院加强设计,实施干预措施
学院加强设计,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校资源,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药学专业新生和毕业生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量表各维度得分有一定差异,可以从入学教育、思政教育、劳动实践、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入手,为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4.4 开展多维课堂教育,探究学科融合的新模式
大学生正处于最具活力和朝气的青年时代,其人格塑造、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通过科研立项、团队立项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采取“心理+就业+专业”多学科融合的新模式,开展多维课堂教育。依托学科优势,找准试点和突破口,打造适合药学专业学生的多维课堂模式。
4.5 以高素质师资队伍为主体构建多维度高水平协同育人平台
坚持立德树人,打造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带动师生多方面能力提升,通过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形成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产业对接能力,由校内外具有不同专业背景、思维模式的教师授课,让学生置身于多学科环境,保障了思维方式、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多学科深度融合。汇聚学校、医院、企业、科研院所多方资源优势,以学生品牌活动为引领,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产业实践平台、高水平育人平台,构建“科研与竞赛、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融合的创新实践体系,摆脱传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依赖。
未来,本研究将继续扩充样本量,并与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跟踪反馈、过程性收集,探究影响机制,构建“中医药+”新模式,打造适合中医药院校的示范样板,为全国同类中医药院校提供借鉴,推动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