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实·未来: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认知
2023-02-06宋立清
宋立清
从历史、现实及未来三重视角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价值。首先,回溯中国开启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艰难历程,从时政角度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虽然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其次,通过对比中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特点,从多个角度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模式的超越;最后,从全球未来发展的视角剖析西方式现代化的致命弱点,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从中华文化独特价值出发,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一、回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长期以来,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在19 世纪以前的整个世界历史中,中国曾经长期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明朝后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错失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机遇,中国在内部矛盾和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逐渐走向衰落。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开启了艰辛曲折的现代化历程。
由于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也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形成一种“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的错觉。在相当长时间里,欧美的经济政治文化被误以为是现代化的样板,将欧美化与现代化等同,世界上任何国家要想进行现代化或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就必须重复西方的道路。马克斯·韦伯曾断言,基督新教伦理中勤奋敬业、讲求实效的“理性精神”是促成西方“理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文明特有的优越性所在。一切非西方的宗教不可能产生“理性资本主义”,只能在专制制度压迫下停滞不前、苟且生存。西方中心主义思想认为,中国只有资本主义萌芽,而没有产生现代资本主义,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基本上是格格不入甚至全面对立的。所以中国这种亚洲国家,奉行儒家文化的国家不可能走向现代化,这是西方人的结论。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从实业探索到政治变革再到文化革命,各种现代化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却仍然步履维艰。1938 年,历史学家蒋廷黻提出了著名的“现代化之问”,即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现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观念、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吗?[1]
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共产党在国家衰败、民族危亡之时登上了历史舞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 年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成功,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源上结束了“一盘散沙”的涣散状态,中国人民被前所未有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成功,使中国人民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的迅速发展证明了中国文明对现代化的适应性,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上,闯出了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又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成功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现代化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再版,更不是效仿西方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己的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摆脱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和话语格局,实现了现代化历史形态的新突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打破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神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二、比较:中国式现代化比西方现代化更具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论在领导力量、性质目的、价值取向,还是在发展方向、方法路径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人类文明史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这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全面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本”对“以资本为本”的超越。西方式现代化是一种资本本位的现代化,是资本在全球扩张的产物。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增殖,即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而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现代化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人来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逻辑起点,也是价值旨归,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或利润。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发展逻辑追求的是一种全领域全方位发展模式,是一种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模式,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的逐利本性和资本发展逻辑,真正体现了人民本位和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对两极分化的超越。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本,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即使是以高税收、高福利著称的北欧现代化模式,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因为这种模式在本质上未能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属性。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另一个显著标志。以人为本的中国式现代化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劳动创造的内驱力,人民不仅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占有者、支配者和享受者,因而必然会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两极分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谐共生对片面追求物质的超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对自然资源肆意掠夺和生态环境恶性破坏的阶段,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后工业化时期的西方国家环境质量大大改善,但这是把落后产业和环境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结果,其发展模式并未根本改变。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不仅如此,西方在资本控制和主导下,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信仰缺失和物欲横流。西方式现代化将大多数人改造成了经济动物,一切向钱看,导致功利主义盛行,道德水平下降。整个社会向着公式化、简单化,向着贪婪、肤浅和盲从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社会愈加冷漠,现代人普遍感到失落、孤独和乏味,人的异化程度比过去更为严重。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即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对丛林法则的超越。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尤其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对殖民地的征服、奴役、掠夺、压榨甚至杀戮充斥着整个资本扩张时期,表现为西方现代文明对一切传统文明的侵略,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马克思对此作出批判,“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又促进了世界和平,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基础上的,无法克服和消除文明下的野蛮本性。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现代化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但其资本至上、弱肉强食、两极分化、霸道强权的本性没有任何改变。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现实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全面超越,给世界带来了机遇、进步与和平。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必将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三、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将进一步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带给世界巨大的影响和改变,西方国家主导的现代化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的物质财富远远超过了以往人类历史发展的总和。然而,资本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把世界带入险境,人口、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不断蔓延,经济动荡、金融危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等等,旧有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产生,人类面临的危机日趋严重。特别是以转移经济危机为目的的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西方工业文明引领下的必然结果。因为西方文明的精神支柱是自由主义,其基本主张是个人利益和自由最大化,其基本逻辑是所有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可以实现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备受西方推崇的是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但是市场不是理想的,经典理论模型下的经济常常遭遇市场失灵。作为世界困局之始作俑者,崇尚自由主义价值观的西方文明注定难解当今世界困局。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洞悉了人类社会面临的重重危机,在梳理各国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后郑重提出,“统一的中国,在政治上的宗主权被保护国所承认。文化的影响甚至渗透到遥远的地区”[3]。汤因比设想,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才能避免民族国家因为狭隘国家利益追求而带来的人类社会的灭亡。但是,汤因比认为:人类若要依靠西方文明来完成这个任务,显然是不可能的。虽然罗马帝国作为统一的国家,延续了800 多年之久,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但西方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就再也没有形成一个天下主义的国家。西方文明虽然可以通过武力征伐统一世界市场,在经济和科技上影响全世界,但在政治上却无法完成“世界国家”的构建。在汤因比看来,西方本身内部都无法统一,无法为世界提供永久和平的整合模式。当今的西方国家,英国脱欧,俄乌冲突,美国脱钩退群,昔日的全球化引领者如今反成逆全球化的领军者。曾经喧闹一时的民主神话一个个破灭,民主的功效也大不如前,如果未来幻想着依靠西方式现代化和西方民主来解决复杂的“公地悲剧”问题,人类社会很可能在无尽的争吵和争端中走向衰落。哥本哈根会议的失败进一步证明了100 多个民族国家一旦利益发生分歧,一个微小的协调都难以完成,更遑论要建立一个世界政体和世界国家。
与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不同,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崇尚“和合”思想。长久以来,以和为贵、以“合”求“和”,是中华民族审视自身,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合”思想既尊重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强调在此基础上达成和谐统一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各国之间应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这些理念皆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汤因比认为“将来统一世界的人,就要像中国这位第二个取得更大成功的统一者一样,要有世界主义思想”[4]。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证明了可以将亿万人民组织在一个以天下主义和世界主义为文明基准的国家里,她依靠文化和文明的力量,而不是军事和殖民扩张。只有中华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才能真正给予世界永久的和平。
中国式现代化虽然是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但在实践上克服了西方现代化的局限。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催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有力地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话语垄断。中国式现代化日益显示出更大优势和创新价值,已经形成独立完整的自主性理论体系,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并以其深邃的真理性和强大的实践性昭示人们,每个国家都应该独立自主地立足本国国情走出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化道路。这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性意义和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