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性结构理论的汉语偏正式动名复合词研究

2023-02-06汪昌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复合词贴画物性

汪昌松 齐 术

引言

复合词是一种常见的构词方式,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词根所构成的词。已有研究主要从句法、语义、韵律和语体等视角对复合词进行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顾阳和沈阳(2001)、石定栩(2003)、董秀芳(2004)、冯胜利(2004)、周韧(2006)、黄洁(2008)、裴雨来等(2010)、洪爽和石定栩(2012)、裴雨来和邱金萍(2015)、施春宏(2022)。近年来,有学者运用生成词库理论(Generative Lexicon Theory)来分析汉语中的复合词(如王洪君,2010;Wang & Huang,2011;魏雪、袁毓林,2013;宋作艳,2014/2016/2022;宋作艳等,2015;周韧,2016;赵倩,2020),作出了许多新观察。本文拟在此方面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旨在挖掘现代汉语偏正式动名复合词中隐含的语法规律。本文主要讨论以名词为核心的偏正式动名复合词VO,不讨论动宾式复合词VO(如“司令”“革命”)。文中讨论的偏正式动名复合词可能由两个音节构成(如“炒饭”),也可能由3 个或3 个以上音节构成(如“旅游鞋”“纸张粉碎机”)(刘月华等,2001)。

一、物性结构在汉语研究中的运用

首先介绍物性结构及其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生成词库理论由Pustejovsky(1995)提出,该理论认为,词汇也有其内部结构,具有生成性。它将词义分为论元结构(argument structure)、物性结构(qualia structure)、事件结构(event structure)和词汇类型结构(lexical inheritance structure)4 个部分,其中物性结构主要讨论事物的属性特征。物性结构可以从4 个方面进行考察:构成角色(constitutive role)、形式角色(formal role)、功能角色(telic role)和施成角色(agentive role)。构成角色描写某个对象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材料、重量、部分和组成成分等。形式角色主要描写某个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区别,如方位、大小、形状、维度和颜色等方面的差异。功能角色表示某个对象的用途和功能。施成角色说明某个对象是如何形成或产生的。物性结构之于名词,就像论元结构之于动词(Pustejovsky,1991;宋作艳,2014/2016;周韧,2016)。以“book”为例,其构成角色是“纸张”和“文字”,其功能角色是“读”,其施成角色是“写”,具体如例1 所示。

例1

(Putstejovsky,1995:116)①例1 源自Putstejovsky(1995)第116 页例29,本文对其进行了部分改编。

Johnston & Busa(1999)运用物性角色来刻画偏正式名名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如glass door 中的修饰语glass 担任中心语door 的构成角色,bread knife 中的修饰语bread 担任中心语knife 的功能角色,lemon juice 中的lemon 担任juice 的施成角色,即“因挤柠檬而产生的”。Lee et al.(2010)将“菜刀”“饭碗”中的“菜”“饭”分析为“刀”“碗”的功能角色,将“鸡蛋”“牛奶”中的“鸡”“牛”看成“蛋”“奶”的施成角色。受谓词隐含(袁毓林,1995)的启发,名名复合词(短语)“晚间(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晚间播的新闻”,此时“播”担任施成角色(参见袁毓林,2014;宋作艳等,2015)。Wang &Huang(2011:512-513)和Song & Qiu(2013)指出,动词性成分可以指向复合名词的功能角色或施成角色,如“剪刀”中的“剪”为“刀”的功能角色。这些已有研究将物性角色运用到汉语复合词的研究中,颇有启发,但是并未深入探讨带有功能角色的动名复合词与带有施成角色的动名复合词之间的具体差异,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

二、偏正式动名复合词中的功能角色和施成角色

董秀芳(2004:133)将“N1N2”式复合词的语义概括为“N1N2是一种N2”。类似地,对于以名素为核心的复合词XN 来说,XN 也可以被看成一种N。N 为名素,也是中心;X 为修饰词,它可能是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有可能担任核心名词4 种物性角色中的1 种(参见Wang & Huang,2011)。如“铁门”和“大门”均由两个语素构成,其中表修饰义的语素是“铁”和“大”,前者指“门”的构成物质,后者指“门”的形态外观。如果从物性角色的角度来看,“铁门”中的“铁”是“门”的构成角色,而“大门”中的“大”是“门”的形式角色。此外,偏正式动名复合词中的修饰性语素还可以指涉施成角色或功能角色,如“剪画”中的“剪”指“画”的形成方式,是其施成角色;而“贴画”中的“贴”指“画”的功能,是其功能角色。①这里选用“剪画”是为了方便与“贴画”进行对比。如果选用“剪纸”的话,则可以选用“贴纸”与之进行对比分析。按照这种思路,偏正式复合名词可以按照物性结构中的4 个角色分为4 类,如例2 所示。

例2

a.构成角色:木桌、铝材、金戒指 b.形式角色:圆凳、大门、白墙

c.功能角色:贴画、旅游鞋、剪刀 d.施成角色:剪画、压榨汁、绣鞋

马英新(2013)统计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中以名素为中心的偏正复合词的数量与比例。结果显示,在2145 组以名素为核心的偏正复合词中,51.4%为“功能+名”结构,15.8%为“产生+名”结构。其中的“功能+名”结构与本文中的功能角色相似,表示该名词的功能;“产生+名”结构与本文中的施成角色相似,表示该名素的产生方式。限于篇幅,本文只对表功能角色和施成角色的偏正式动名复合词进行研究。

对偏正式动名复合词的研究多是从生成语法的视角进行的。顾阳、沈阳(2001)系统探讨了(偏正式)动名复合词的句法构造,但是也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正如石定栩(2003:486)所指出的,“表示定中(偏正)关系的动 - 名复合词里的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十分复杂,……与动词相关的题元角色,如施事(施)、受事(受)、工具(工)、时间(时)、地点(地)和方式等,都可以作为中心语或是定语的一部分”(如例3 所示)。这些题元角色的不同组合会给统一的句法分析带来挑战,因此,石定栩(2003)认为,纯粹的句法分析解决不了问题,偏正式动名复合词的构造受到句法、语义及韵律诸多因素的制约,其后的许多研究也沿用了这一思路(如冯胜利,2004;周韧,2006;裴雨来等,2010;洪爽、石定栩,2012;裴雨来、邱金萍,2015;施春宏,2022)。基于此,本文不打算探讨该类复合词的句法构造。受已有研究的启发(如Johnston& Busa,1999;Lee et al.,2010;Wang & Huang,2011;Song & Qiu,2013),我们选择从物性角色的视角来探讨偏正式动名复合词的语义构造。这样做的一个明显好处是,如果从物性角色的视角来看,例3 中所列举出的种种繁杂的组合绝大多数都可以按照其中心名词的物性角色分为两大类:功能角色类和施成角色类(赵倩,2020;宋作艳,2022)。例如,“消毒”是“棉”的功能角色,“刀削”是“面”的施成角色,其他的例子大都可以归入这两类,只有个别的不可以,如“含绒量”。我们不好说“含绒”是“量”的功能角色或施成角色,但是我们可以将之归为“量”的形式角色,以区别于“含水量”“含铅量”等。

例3

a.圣诞节(施 - 动 - 时) b.国产片(施 - 动 - 受)

c.刀削面(状 - 动 - 受) d.赛马日(动 - 受 - 时)

e.消毒棉(动 - 受 - 受) f.机修工(受 - 动 - 施)

g.含绒量(动 -受 - X) h.隐身术(动 - 受 - 方式)

(石定栩,2003:486-488)

除了偏正式动名复合词外(如例4),某些偏正式名名复合词中的修饰性成分也可以指向中心名词的功能角色或施成角色(如例5)。例4 和例5 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到的偏正式复合名词。沿着“谓词隐含”的分析思路(袁毓林,1995),例5 中的名名复合词大部分都可以重新分析为动名复合词,只是其中省略了某个动词而已,如“酒缸”可以分析为“盛/装酒的缸”。这样来看,其修饰语仍是动词性的,而非名词性的(周韧,2016:72-73;宋作艳,2022)。这样一来,表施成角色或功能角色的复合名词也可以被看成偏正式动名复合词。为了便于说明,我们给指涉施成角色和功能角色的偏正式动名复合词以相应的标示。若动词指涉功能角色,则记为VTN;若动词指涉施成角色,则记为VAN。例如,在“贴画”中,“贴”是“画”的功能,其中VT为“贴”,N 为“画”;在“剪画”中,“剪画”是“画”的形成方式和制作过程,其中VA为“剪”,N 为“画”。①匿名评审专家曾质疑,“剪贴画”是否为两种物性角色并列修饰中心词即VAVTN。但我们认为,剪贴画是用各种材料剪贴而成的,“剪”与“贴”只是制作方式,因此,“剪贴画”应记为VAN。值得注意的是,在确认物性角色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两可的情况,如Johnston & Busa(1999)将lemon juice 中的lemon 分析为juice 的施成角色,即“因挤柠檬而产生的”,但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将lemon 看成juice 的构成角色。周韧(2016:75)在讨论“苹果汁”“鸽子蛋”这类复合名词时也指出了这种情况。此外,在分析名名复合词“爱情”的物性角色时,其中的“爱”既可以被看成功能角色,表示“情是用来爱的”(马英新,2013),也可以被分析为施成角色,表示“因爱而产生的情”。在分析动名复合词中动词的物性角色时也会碰到类似问题,如Wang & Huang(2011:513)将“订婚宴”“答谢宴”中的“订婚”“答谢”分析为施成角色,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将这两个词看作功能角色。

例4

偏正式动名复合词(共82 例):

a.施成角色(41 例):

剪画、醋溜鱼、蒸鱼、溶洞、炒饭、炒面、拉面、刀削面、切面、熏肉、烙印、烙饼、勾兑酒、烧砖、烧饼、泡菜、罚款、刨花、刨床、雕画、雕花、绣花、编织袋、烤肠、烤栗子、烤肉、烤鸭、焖饭、煮蛋、煮面、晒斑、压榨汁、蒸菜、蒸饺、煎饼、煎蛋、煎饺、剩饭、合订本、绣鞋、剪纸

b.功能角色(41 例):

贴画、躺椅、摇椅、滴眼液、洗发液、洗衣液、佩剑、烤箱、沐浴露、跑道、夹板、搓板、洒水车、录像机、存钱罐、蓄水池、浴缸、包装袋、陈设瓷、挂钩、吸尘器、吸管、梳妆台、剃须刀、剪刀、阅览室、办公室、展览馆、植树节、杀虫剂、除草剂、补习班、辅导班、压榨机、蒸锅、蒸笼、煎锅、笔记本、溜冰鞋、旅游鞋、出租车

例5

偏正式名名复合词(共12 例):

牙膏、花生油、火苗、刀痕、信封、水压、鞋油、地沟油、餐车、玻璃窗、货船、赛车

三、从否定句看偏正式动名复合词中的施成角色与功能角色

下面我们将从否定句来考察偏正式动名复合词VAN 与VTN 之间的差异。

1.指向施成角色的VAN 中存在否定限制

以上我们区分了两类偏正式动名复合词:指向施成角色的VAN 和指向功能角色的VTN。可能有人会问,这两类复合词除了在物性角色上有所不同,是否还有其他不同之处?从构词层面看,我们不易发现其区别;但是,若将它们放入某一特定结构中,两者之间的区别就会显现出来。这里,我们用否定句来进行测试。汉语中的否定词主要有两个:“不”和“没”。两者的区别在于“‘不’用于主观意愿,否定某种意愿或事物具有某种性状;‘没(有)’用于客观叙述,否定动作行为或变化已经发生”(房玉清,2008:208)。这点可以通过例6 来体现:例6a 表示“我不(愿意)去”,例6b 表示“去”这个动作并未发生。“不”通常表主观意愿,其主语通常是由有生命的且能表达意愿的成分担当,例7a 中的“作业”就不符合这个要求,句子不合语法,而例7b 则不受此限制。

例6

a.我不去。 b.我没去。

例7

a.*作业不写好。①在有些表条件的从句中,该句可能是符合语法的(朱德熙,1982:128),如“作业不写好的话,就别回家”。此时,句中可能隐含了一个施事,如“你作业不写好的话,就别回家”。b.作业没写好。

接下来我们先用“不”来进行测试,可以发现在受“不”修饰时,VAN 和VTN 的情况较为复杂:有时两者的接受度都不高,如例8a 和例8b;有时两者接受度存在差异,如例8a’和例8b’。我们用#来标示因语义、语用原因所造成的句子接受度较低的情况。“不”并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②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提醒。当VAN出现在条件句中时,也可能受“不”否定,如“剪画不剪的话会被罚钱”。因此,我们用否定词“没”来进行测试,发现VTN 与VAN 之间存在系统差异:VAN 的接受度比VTN 的接受度要低,如例9a 和例9b。在正常情况下,例9a 没有例9b 自然;相较于例9a,我们更倾向于使用例9c。此外,例9a 中的“剪画”也不可以用“这个/那个”来修饰,如例9a’,而例9b 中的“贴画”则无此限制,如例9b’。

例8

a.#剪画不剪。 a’.#剪画不剪了。

b.#贴画不贴。 b’.贴画不贴了。

例9

a.#剪画没剪。 a’.#这个/那个剪画没剪。

b.贴画没贴。 b’.这个/那个贴画没贴。

c.画(还)没剪。

与此同时,表功能角色的VTN 在受否定词“没”修饰时也存在一些限制,如例10 所示。

例10

a.*躺椅没躺 b.*摇椅没摇 c.*洗发液没洗(发)

d.*跑道没跑 e.*浴缸没浴 f.*吸尘器没吸(尘)

我们认同这里的语感判断,这些例子在受“没”修饰时确实不合语法。为什么例10 中也不可以出现“没”?这可能是由于语义不匹配所致,不应被看成真正的反例。仔细检查这些例子会发现,“没”之前的名词都是无生命的,它们不能直接发出有意愿的动作,因此也不能用“没”来否定。鉴于这些词主要指涉核心名词的功能,如果我们引入一个表功能意义的“用来”(马英新,2013:45-46;宋作艳,2022:40),则句子大都可以接受,如例11 所示。

例11

a.躺椅没用来躺 b.摇椅没用来摇 c.洗发液没用来洗(发)

d.跑道没用来跑 e.?浴缸没用来浴 f.吸尘器没用来吸(尘)

与此同时,动名复合词的内部构造可能存在差异,如“洗发液”“洒水车”是“VN+N”,而“沐浴露”“旅游鞋”是“VV+N”,这会不会对其能否出现在否定句中产生影响?我们认为不会。借助“用来”的帮助,无论指涉功能的动名复合词VTN 中VT的内部结构如何,VTN 都可以受否定词“没”修饰,如“洗发液没用来洗发”“沐浴露没用来沐浴”。

如果以上讨论是正确的话,我们需要解释为何表施成的VAN 在受“没”修饰时会受限(如例9a 和例9a’)?我们认为,这与动词V 在动名复合词VN 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关。具体来说,指涉施成角色的动词VA参与了VAN的形成,N 在VA的作用下状态发生了变化(参见Beavers,2011);而指涉功能角色的VT并没有参与VTN 的形成,它对N 没有发生直接作用,并不会改变VTN 中N 的状态,而只表示N 的功能。以“煎蛋”和“贴画”为例,前者为VAN,后者为VTN。“煎蛋”是“蛋”的一种做法,通过“煎”的方式使“蛋”变成“煎蛋”。煎制前,“蛋”具有椭圆形外壳,内部为液态;煎制后,“蛋”的形态会发生变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由生变熟。与此不同,“贴画”中的动词“贴”对“画”的状态不会产生影响,“贴”只是“画”的功能和用途。说到“功能和用途”,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已经实现的“功能和用途”,如已经贴上墙的贴画;另一种是未实现的“功能和用途”,如还未贴上墙的贴画,仍然是“贴画”。与之相反,“煎”参与到“煎蛋”的制作过程中,“煎蛋”一般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已经实现的形式,“煎蛋”只能指已经“煎过”的蛋,而不能指“还没有煎的生蛋”。类似地,“剪画”只有在剪了后才可以叫“剪画”。如果“剪画”中表施成角色的“剪”被直接否定了,就不会形成“剪画”,因此无法用“这个/那个”来指称。侧面的证据是,如果否定的不是“剪画”中的“剪”,“剪画”仍可以用“这个/那个”来指称,如“这个/那个剪画不漂亮”就符合语法。

2.VAN 中的否定限制解除

“剪画”与“贴画”的差异细微,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如在带“没”的否定句中)才会显现,这样的语料通常被称为边缘语料。对边缘语料的考察,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语法中的一些隐含规律(李亚非,2009),但是这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甄别,将一些干扰因素剔除出去,才能将其中的规律揭示出来。以下我们来探讨一些“例外”和干扰因素。

如果将例9a 中“没”后面的动词V 替换为一个动结式复合词(verb resultative compounds)(朱德熙,1982:128;严辰松、刘虹,2019),句子的接受度会有所提高,如例12a。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时的“没”否定的不再是动作“剪”本身,而是结果状态“好”。从语义上说,“没有剪好”的“画”或许也可以看成一种“剪画”,只是程度的问题(Dowty,1991;Beavers,2011),但“没有剪”的“画”肯定不能叫“剪画”。值得注意的是,例9b 与例12b 在接受度上没有差异,都是可以接受的。

例12

a.剪画没剪好。 b.贴画没贴好。 c.画(还)没剪好。

此外,如果在例9a 中加入“还”,句子又变得可以接受,如例13a。类似地,例9b 中也可以加入“还”,如例13b。例13a 之所以可以接受,是因为“还”具有触发作用。加入“还”后句子会增添一个预设义(靳玮,2013),预设“剪画”存在。此时可以通过“没”来否定这个预设义,因此例13a 可以接受。

例13

a.剪画还没剪。 b.贴画还没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讨论针对的是陈述句的情况。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在条件句中),VAN 中的VA有时也可以被“没”否定,如例14a。这与例9a 截然相反。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我们认为这与条件句有关。在“如果……(的话)”的引导下,“剪画”和“贴画”作为一个虚拟概念存在,都是可以被“没”否定的,如例14。此时,句中也可以加入一个“还”。如果不仔细考察,可能会因为例12—14 中的句子都可以接受,而忽略了“剪画”与“贴画”之间的差异。

例14

a.如果剪画没剪(的话),你就别剪了。

b.如果贴画没贴(的话),你就别贴了。

与例12a、例13a 和例14a 类似,例4a 中有些表施成的VAN 中的VA好像也可以用“没”来否定,尤其是在对话的情境下(如在回答“炒饭/炒面炒了吗?”时),如例15a。但是,如果我们拿更多的例子进行测试,就会发现大部分VAN 中的VA在受“没”修饰时还是有些拗口,如例15b。与例12—14 类似,例15a 和例15b 也可能会模糊VAN 与VTN 之间的差异。如果两者之间的差异真实存在的话,我们需要解释为什么例15a 的接受度并不低。除了对话语境可以让“炒饭/炒面”成为已知信息外,我们认为,这还可能与例15a 中所列复合词的个体词汇特性有关。与例15b 中的“焖饭”“烤香蕉”相比,例15a 中的“炒饭”“炒面”“烤肉”“蒸饺”在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它们很可能已经词汇化为一个凝固的词,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识解(参见Packard,2000)。即便如此,若要对例15a 中的VA进行否定,最好还是借助“还”的帮助,如例15a’的接受度比例15a 要高。与例15a 中已经词汇化的VAN 不同,那些没有词汇化的VAN 即使引入“还”,句子的接受度可能仍然不高,如例15b’,这或许是因为“还”也不易让这些没有词汇化的词激发预设义。此时,若借助问句,如“焖饭焖了吗?”“烤香蕉烤了吗?”,作为答句的例15b’的接受度会有所提高;如用“如果……(的话)”,句子的接受度会显著提升,如例15c。

例15

a.?炒饭/炒面没炒、?烤肉/烤肠/烤鸭没烤、?蒸饺没蒸……

a’.炒饭/炒面还没炒、烤肉/烤肠/烤鸭还没烤、蒸饺还没蒸……

b.#焖饭没焖、#烤香蕉没烤……

b’.?#焖饭还没焖、#烤香蕉还没烤……

c.如果焖饭还没焖(的话)、如果烤香蕉还没烤(的话)……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认为,指涉施成的动名复合词VAN 和指涉功能的动名复合词VTN 之间存在差异:前者中的VA不易受否定词“没”修饰,后者中的VT则无此限制。

四、相关讨论

我们讨论了做主语的VTN 与VAN 在受否定词“没”修饰时所体现的不同:VTN 中的VT可以受“没”否定,但VAN 中的VA则不能受“没”否定。VTN与VAN 在否定句“没”中所体现的差异是由于动名复合词VN 中V 所指涉的物性角色不同造成的,表施成角色的VA会对VAN 的语义形成产生影响,而表功能角色的VT不会对VTN 的语义形成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看,语义是可以通过成分之间的组合来生成的,这体现了生成词库理论所倡导的“强组合性”(strong compositionality)(Pustejovsky,1995:59-60;宋作艳,2015:9)。这也说明,“任何词语的语义结构都不是浑浊的整体一块,而是可以对其语义构成成分进行划分(的)”(施春宏,201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物性角色只参与VN 的生成,但它也可能会对VN 能否出现在“没”类否定句中产生一定的限制,即词的内部语义构造可能会对句法构造产生选择限制或反作用力(Quirk et al.,1985:771-772;施春宏,2014:7;Pustejovsky,2016:43-46)。这一点从物性角色视角来看更加明显,如袁毓林(2014:45-47)、李强和袁毓林(2015:16-18)及Wang & Chin(2015)分别考察了物性角色对准定语句、中动句和容纳句中动词的选择机制所产生的影响。物性角色对容纳句的制约最为直接和明显,因此这里以容纳句为例。为什么有的动词可以形成容纳句(如例16 中的“吃”),而有的动词却不可以形成容纳句(如例17 中的“煮”)? Wang & Chin(2015)从物性角色视角进行了考察,指出该动词能否出现在容纳句中取决于句中某个名词性论元的功能角色,只有当动词与该名词的功能角色相匹配时,才能出现在容纳句中,如例16 中的“吃”是“饭”的功能角色,而例17 中的“煮”是“饭”的施成角色,只有指涉功能角色的“吃”才能进入容纳句中,否则将会造成不合语法的句子,如例17b。

例16

a.三个人吃一锅饭。 b.一锅饭吃三个人。

例17

a.三个人煮一锅饭。 b.*一锅饭煮三人。

结语

本文从物性结构理论中的功能角色和施成角色出发,探讨了汉语偏正式动名复合词中隐含的语法规律。研究发现,表施成角色的VAN 和表功能角色的VTN 在“没”类否定句中的表现有所不同:VAN 中的VA一般不能直接用“没”来否定(如“#剪画没剪”),但VTN 中的VT可以直接用“没”来否定(如“贴画没贴”)。VAN 与VTN 在否定句“没”中的不同表现与VN 中动词指涉的物性角色有关。在VAN 中,表施成角色的动词VA参与整个VAN 的形成,并对N 的状态变化产生影响;在VTN 中,表功能角色的动词VT与名词N 相对独立,N的状态并不会受VT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词汇结构对句法结构的反向制约作用。

(本文初稿曾在第七届形式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南开大学,2016>和第二十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9>上汇报过,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论文在修改过程中还得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匿名评审专家的指正,靳玮博士和邓盾博士也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猜你喜欢

复合词贴画物性
含有“心”一词蒙古语复合词的语义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布贴画欣赏
一起做贴画吧
可爱布贴画
南昌方言“X 人”式复合词考察
论名词补充式复合词的界定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