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羊群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及免疫程序
2023-02-06刘薄贵州省晴隆县发展和改革局
文│刘薄(贵州省晴隆县发展和改革局)
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羊肉作为重要的食品,一直以来受到人们青睐。近些年,羊肉需求量逐年增加,这也使得我国羊群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为了保证羊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关注一些养殖风险,尤其是羊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羊养殖户以及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羊只健康的关注,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全面加强羊疾病的防治工作。
一、羊疾病的综合预防
1.选好品种。在进行养殖的时候养殖户要控制羊的品质,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体养殖效果。在选择种羊时,要考虑到羊的产肉量、产毛量和体重,挑选体质壮健的种羊,以保证羊羔的品质。另外,要全面关注种羊的身体健康情况,避免选择携带疾病的种羊,以免影响后代。
2.加强免疫管理。在进行羊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免疫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免疫制度,全面了解羊常见疾病,根据相关规定科学进行疫苗接种,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羊群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3.加强营养供给,提羔羊抵抗力。为了保证羊的身体素质,养殖户必须要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这样可以有效增强羊的自身免疫力。在选择饲料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和高营养,避免选择变质的饲料。
4.加强环境管理。不良的环境会引发多种疾病,包括寄生虫、皮肤溃烂等,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要加强环境管理,为羊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养殖户要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对羊圈进行消毒杀菌,切断病原体传播,为羊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于羊的排泄物要进行集中堆放处理,对于病死的羊要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疾病扩散。
二、羊常见疾病分析和防治措施
1.羔羊痢疾。
(1)发病原因。引发羔羊痢疾的发病原因很多,其主要受到管理不当、羔羊自身素质、羊群品种等因素的影响。羔羊痢疾主要致病因素是由于B型产气荚膜梭菌诱发,另外还可能受到轮状病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从而表现出多种复杂的症状。羔羊在吸吮母乳时,乳头不洁净或者粪便污染物进入到羔羊消化道,病原在羔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也会导致发病。此外,如果饲养员饲养管理不当,没有按照规范的饲养时间进行饲养,使羊饥一顿饱一顿,也会导致羊羔身体素质下降。在羔羊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饲喂不及时或者饲料质量不高,也会引发肠胃反应,容易造成痢疾。如果羔羊处在不良的生长环境中,也会提高疾病发病率,尤其是在春冬冷暖季节交替的时候。如果母羊在妊娠期缺乏相应的营养供给,会降低羔羊的抗病能力,使羔羊身体虚弱,导致病原菌有机可乘。
(2)疾病症状。痢疾症状比较明显,而且潜伏期较短,一般在感染后1~2天羔羊会出现腰背拱起、精神状况差、食欲下降,粪便出现粥样甚至水样,恶臭难闻。严重的羔羊还会出现粪便血块。此时,羔羊可能处于极度虚弱状态,卧地不起。如果这时养殖户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羔羊可能会在1~2天内死亡。通过尸体解剖可以发现羔羊脱水严重,而且胃部被粪便严重污染,组织黏膜存在充血出血的现象,同时可以看到溃疡病灶,肠道内容物呈现红色。
(3)防治措施。羔羊痢疾作为一种流行疾病,需要全面做好防治护理措施,养殖户需要及时清理羊圈中的粪便以及其他污染物,并要严格的消毒。尤其是在母羊生产后,采用20%的生石灰溶液,以及10%的漂白粉溶液进行交替消毒。在羊羔出生后,要引导其吸引母乳,从而获得充足的母源抗体,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另外,养殖户需要合理调控养殖密度,加强环境管理。在春冬季节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在母羊生产前,要做好产房环境管理,保证产房温度湿度适宜。同时,要为母羊提供健康可口的饲草或饲料。
羊羔在出生之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加强母羊营养供给,以保证母羊泌乳能力,使羊羔能够吃上母乳。在羊羔产出15天之内,要对母羊单独养殖,也可以单独放牧,同时要保证饮水干净、无污染。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应该加强对圈舍的防寒保暖措施。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避免羔羊出现腹泻。母羊生产第一天后,养殖人员需要根据母羊的体重,注射20%长效土霉素,羊羔出生三天后也要注射20%长效土霉素,这对预防羊羔痢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羊羔出生1~3天内可以进行肌内注射羔羊痢疾高免血清,在母羊妊娠后期或产前30天内,可以选择肌内注射羊梭菌三联疫苗,使母羊产生抗体,让羔羊通过吸吮母乳获得被动免疫,以提高羔羊的自身免疫力。
2.羊支气管炎。
(1)发病原因。羊支气管炎受到的因素很多,包括羊群自身身体抵抗能力、气候变化、不当的饲养管理方式、吸入了有害气体或者在饮食过程中感染了寄生虫。羊支气管炎作为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羊肺小叶群、细支气管出现炎症。该病多发生在春秋季节,而且发生后容易流行。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没有控制好环境以及养殖密度,可能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在羊群中大量繁殖传播,从而导致疾病流行。另外不当的管理方法,以及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不能给予羊充足的营养物质,或者使用了发霉变质的饲料,使有害有毒的饲料进入到羊机体内,也会引发呼吸道系统炎症。
(2)临床症状。患有支气管炎的羊主要表现为干咳、呼吸短促,不断发出喘鸣音,胸部听诊能够听到干湿摩擦音。而且体温会升高到41℃,发病3到4天后,羊的鼻腔会出现脓性物质、呼吸困难、叫声低哑,且羊精神状态较差,不能正常采食,在放牧时容易掉队。
(3)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降低羊支气管炎发生率,养殖人员需要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管理,并建立完善的饲养方案,避免环境中存在大量尘埃或者病原菌。在饮食方面,要做到饲料营养均衡,尤其是需要注意添加一些微量元素、矿物质元素等,以保证生长发育需要。在治疗羊支气管炎时,主要选择抗生素或者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可以选择10%的磺氨嘧啶钠进行肌内注射,每天两次,每次30毫升,连续治疗五天。当病羊咳喘得到缓解时,可以选择杏仁水、酒石酸锑钾0.4克以及氯化铵4克,混入适量的水进行灌服,每天三次,连续治疗五天。
3.羊肝片吸虫病。
(1)发病原因。导致羊肝片吸虫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感染了肝片吸虫寄生虫,肝片吸虫会对羊肝胆管组织造成危害,引发胆管炎或慢性肝炎,同时还可能造成羊贫血或营养不良。羊在感染肝片吸虫病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难察觉。而当疾病进一步发展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和治疗价值,而这时会给养殖人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传统养殖放牧下,很容易感染各种病原微生物,使寄生虫病在羊群中快速蔓延,危及羊群健康发育。
(2)防治措施。当发现羊感染肝片吸虫病后,需要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并清理羊圈中的粪便,因为粪便中往往存在大量的肝片吸虫虫卵,同时要使用驱虫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选择碘醚硫胺、硝氯酚、丙硫脒唑、五氯硫胺等,并根据羊的体重控制药物一次使用量。如果病情严重,可以每隔一周进行强化驱虫,以达到驱虫防控的效果。
三、免疫程序
为了保证羊健康成长,防止疾病流行,养殖户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1.羊羔免疫程序。羊羔在出生后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疾病,为了保证羊羔健康生长,提羔羊羔的存活率,在羊羔出生后需要接种疫苗,并保证不同疫苗之间的时间间隔,从羊羔出生日至80日龄时,应按照如下免疫程序进行,见表1。
表1 羊羔免疫程序
2.妊娠母羊免疫程序。见表2。
表2 妊娠母羊免疫程序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羊健康成长,降低疾病发生率,羊养殖户需要加强对羊只的观察,并具备羊常见疾病预防意识。同时,为了控制羊疾病、降低羊疾病发生率,需要做好环境清洁饲养管理。针对羊常见疾病,要不断总结经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疾病防治效果,以促进养羊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