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针灸治疗便秘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2023-02-06秦朱珠叶欣欣郑旭彤詹陈菊
秦朱珠,叶欣欣,郑旭彤,詹陈菊
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表现为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1]。便秘是临床上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既见于疾病的继发症状,也成为诸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畸形心肌梗死等)的诱因,带来了巨大疾病负担和社会负担[2]。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3%~11%[3],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升高[4],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22.0%[1]。国外指南表示,当前美国和欧洲地区便秘的发病率最高,可达14.0%~30.0%[5-6]。目前治疗便秘的方法主要有健康教育、调节饮食、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但长期疗效欠佳[7]。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最常见,但疗效不稳定,不良反应大,容易产生依赖性[8]。因此,寻求安全简便高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案成为当今病人及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其中针灸技术在治疗肠道疾病上占据重要地位,在治疗便秘上取得了显著疗效[9]。
从近年的相关文献来看,针灸在治疗便秘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地受到研究者关注,收获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尚未有系统的针对针灸治疗便秘的文献计量学分析。CiteSpace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等研发的一款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能直观地将某一学科或领域的发展趋势展现在图谱上[10]。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针灸治疗便秘相关文献的图谱,了解该领域有影响力的作者、机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为科研工作者了解研究现状和今后展开针灸治疗便秘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筛选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针灸治疗便秘相关文献,设置检索条件:检索词为“便秘/大便干燥/功能性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功能排便障碍/慢传输型便秘/大肠热结/脾约/胃中燥矢/排便困难/大便不通/排便障碍”“针灸/针刺/针刺穴位/毫针/电针/外治/梅花针/温针/梅花灸/皮肤针/头针/手针/飞针/指针/腹针”;时间跨度为1990年1月1日—2022年3月7日,共检索5 517篇。将全部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并进行查重,再经人工筛选剔除会议通知、报纸、科普宣传及不符合研究主题的文献,最终纳入2 286篇。
1.2 数据转换 将纳入的文献数据以“refworks-CiteSpace 2021”格式导出文献记录,导入的文献数据中主要包括文献作者、发文机构、题目、期刊名称、摘要和关键词等信息。使用CiteSpace内置的CNKI数据转换器转化为CiteSpace 5.7.R5软件可识别的download_***.txt格式。
1.3 方法
1.3.1 作者、研究机构分析 CiteSpace软件参数设置为:时间分段(time slicing)设置为1990年1月—2022年3月;时间切片(#year per slice)设置为2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分别选择作者(author)、研究机构(institution);阈值(selection criteria)选择“Top N”,设置为50。
1.3.2 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 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keywords)时,裁剪(pruning)方式选择寻径网络(pathfinder)、修剪切片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s)、合并网络后修剪(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其余设置与1.3.1中参数一致。根据LLR(log-likelihood ratio)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可观察到的指标包括模块大小modularity(Q) 指标和silhouett(S)指标。根据聚类结果选择布局(layout)中的cluster view 选项进行Burst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发表年份及趋势分析 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一领域研究的状况。针灸治疗便秘相关研究文献发文量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稳定期、缓慢发展期、快速发展期。从1990年的4篇增加到2020年的184篇,其中2016年发文量达到峰值209篇。详见图1。
图1 1990年—2022年针灸治疗便秘相关文献发文量情况
2.2 作者合作分析 作者合作图谱中,节点大小反映作者发表论文的数量,节点越大说明该作者发文越多;作者间的连线反映合作关系强度,线条越粗说明合作强度越高。将节点标签阈值(threshold)设置为“5”,即展示发文量≥5篇作者情况。结果显示,图谱中共有581个节点,647条连线,网络密度Density=0.003 8,表明有581位作者被纳入进行分析,其中发文量≥5篇的作者共41人,≥10篇的作者有8人,发文量前3位的作者为刘志顺、丁曙晴、孙建华。该领域形成多个合作网络,且内部有多条连线,表明针灸治疗便秘相关研究的合作团体较多,以刘志顺、丁曙晴、孙建华为代表的3个主要团队间合作较为紧密,值得注意的是王玲玲、李宁在团队间的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详见图2。
图2 1990年—2022年针灸治疗便秘作者合作图谱
2.3 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合作图谱中,同心圆环大小表示机构发表论文数量,同心圆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之间连线的粗细则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强度。结果显示,节点数为401,连线数为117,网络密度为0.001 5,表明1990年—2022年共401个机构发表了相关文章。从图谱得出,排名前5位的机构分别是南京中医药大学(34篇)、成都中医药大学(24篇)、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18篇)、辽宁中医药大学(18篇)、山东中医药大学(17篇)。中心性方面,各机构的中介中心性均为0(见图3)。图3中机构的名称存在不一致现象,表现为高校到二级学院或医院到具体科室的不一致,如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从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这会造成统计出多个机构的假象。
图3 1990年—2022年针灸治疗便秘文献研究机构图
2.4 研究热点
2.4.1 关键词共现 一篇文章的关键词反映了该文章的核心研究内容,而关键词共现则可以帮助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热点方向。中介中心性是指关键词在该领域的关键程度及重要性,一般认为,中介中心性>0.1表明与其他词之间的相关性较高[11-13]。合并相似关键词、删除无意义关键词绘制得到共现图谱(见图4)。该图谱由701个节点,934条线构成,网络密度为0.003 8。出现频次较高和中心性较高的前10位关键词中共现的关键词为便秘、功能性便秘、电针、中风、临床观察见表1、表2。
图4 1990年—2022年针灸治疗便秘文献关键词共现图
表1 1990年—2022年针灸治疗便秘文献关键词频次前10位情况(n=2 286)
表2 1990年—2022年针灸治疗便秘文献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前10位情况
2.4.2 关键词聚类 CiteSpace软件利用聚类算法和对数似然比(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可得出代表某一领域研究内容的聚类标签。通过将以上701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1个聚类(见图5)。导出聚类明细表,提取关键词标签并将内容进行整理(见表3)。一般认为,聚类效率大于0.5认为聚类合理,大于0.7认为聚类高效[14]。本次聚类模块值Q为0.885 2,平均轮廓值S为0.971 2,表示各个聚类结构合理、结果可靠。图中显示,各聚类间有多处重叠,针灸治疗便秘的研究主题相对较集中。聚类#0(针刺)、聚类#1(电针)和#3聚类(针灸)标签从治疗便秘的方案角度展开论述,重视针、灸与其他不同的中医疗法相结合以提高疗效。聚类#2(随机对照试验)标签从临床研究视角出发,探讨对病人生活质量、情绪的影响。聚类#4(上巨虚)中包含治疗便秘使用频率极高的穴位。聚类#5(习惯性便秘)、聚类#8(功能性便秘)、聚类#9(便秘)和聚类#10(慢传输型便秘)标签虽均与便秘相关,但聚类#5中主要关注常见便秘类型及治疗学研究;聚类#8中主要关注功能性便秘发生的人群以及对其诊断分型的研究;聚类#9中主要为对便秘发生原因的研究;聚类#10(慢传输型便秘)中主要为相关机制研究。聚类#6(老年性便秘)、聚类#7(中风)主要关注特殊便秘人群。
图5 1990年—2022年针灸治疗便秘文献关键词聚类图
表3 1990年—2022年针灸治疗便秘文献关键词聚类表
2.4.3 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的突现分析可以筛选某个时间段频次突然增加的关键词,以表明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15]。图中Year代表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Strength代表关键词的暴发强度,Begin代表该关键词开始有突现趋势的年份,End代表该关键词结束突发的时间。1990年—2022年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为习惯性便秘,其次为上巨虚。1990年—2011年主要关注上巨虚、大肠俞两穴位在治疗便秘中应用的效果;2014年—2019年主要关注疗效评价和温针灸;2018年—2022年主要关注帕金森病、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Meta分析以及中风后便秘病人。1990年—2022年针灸治疗便秘前15名突现词图谱见图6。
图6 1990年—2022年针灸治疗便秘前15位突现词图谱
3 讨论
CiteSpace软件具有强大的分析功能,针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历史演进、热点前沿、发展概况等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本研究对1990年—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便秘相关文献进行作者、机构和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分析,以了解针灸治疗便秘的研究现状、热点方向及发展的演进状况。
3.1 发文量分析 自1990年以来,该研究主题的发文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6年达到顶峰,主要为出口梗阻型便秘、针灸治疗等研究。总体而言,在针灸治疗便秘领域近年来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
3.2 发文作者情况分析 581名发文作者中,以刘志顺、丁曙晴、孙建华团队发文较多,形成了较稳定的合作团队。刘志顺团队探讨了针刺治疗便秘的临床科研思路[16]、电针对女性便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17]。丁曙晴团队探讨了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肌功能障碍便秘病人的研究[18-19]以及八髎穴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20-21]。孙建华团队则主要探究了针刺天枢穴对便秘病人近期、远期疗效[22]。但本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团队间合作较少,团队分布分散,这可能与各团队研究方向差异有关。作者间仍需加深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共同助力针灸治疗便秘领域的发展。
3.3 研究机构分析 从机构的发文量而言,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内容以疗效观察、选穴及机制研究类为主,但中介中心性为0,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较弱。从合作网络来看,主要集中在高等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缺少有深度与广度的合作,建议各地各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获得更为深入的研究成果,为临床提供更加完备的治疗方案。
3.4 针灸治疗便秘研究热点与方向 关键词是针对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能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利用CiteSpace软件对高频关键词和中介中心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热点方向。本研究结果针灸治疗便秘的研究热点主要为便秘、功能性便秘、电针、中风和临床观察。聚类结果显示,#8功能性便秘主要包括脾肾阳虚、结肠通过时间、结肠传输试验等词。历代学者对于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认识,但大都认为便秘的发生与气机升降失调关系密切[23],而针灸通过调节肠道运动功能来改善功能性便秘病人症状[24]。张文静等[25]采用穴位埋线为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病人治疗后,病人症状严重程度、焦虑情绪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研究发现,电针将针灸与电流刺激二者结合,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优势,其在增强结肠动力和缓解便秘病人症状上有着与药物治疗类似的疗效,且在缓解病人焦虑、抑郁症状上有一定优势[26]。中风后病人因长期卧床、肠道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而便秘又会进一步加重中枢系统损伤,导致病情加重。有学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针刺疗法的结果表明,针刺在改善中风后便秘病人各项评价指标以及调节机体的胃肠激素水平有较好的综合疗效[27-28]。综上所述,针灸及其相关疗法治疗便秘疗效显著,尤其是电针刺激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且操作简单、成本低。
3.5 针灸治疗便秘研究前沿 关键词突现可以挖掘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和趋势,通过CiteSpace软件对针灸治疗便秘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及突现词分析发现,近年来的研究前沿主要为重点人群及其治疗的研究。帕金森病、心力衰竭、穴位敷贴、中医外治法等词涌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发生便秘的重点人群。便秘是帕金森病人极其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这可能与肠神经系统变性以及服用药物导致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受到影响有关[29],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采用针灸疗法[30-31]对便秘病人进行干预后,病人的排便状况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便秘是心力衰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人用力排便时心脏负荷增加,心力衰竭程度加重,从而诱发各种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32]。目前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便秘的中医外治法主要有针灸、穴位敷贴、推拿按摩等[33],能够减少口服药给病人带来的副作用,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示今后的研究除关注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便秘外,电针刺激、中药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中医外治法也值得深入探究。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针灸治疗便秘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经分析发现,便秘、功能性便秘、电针、中风和临床观察是该领域的热点主题,而帕金森病、中医外治法、穴位敷贴、Meta分析和中风后便秘是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前沿,后续我国相关工作者可进行深入探究。但在应用CiteSpace对本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时也存在局限性,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仅为中文数据库中的文献,由于数据库的更新以及设置参数来绘制图谱时存在的主观性,从而使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且仅符合国内针灸治疗便秘的进展,未来应纳入更为全面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