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产之秋
2023-02-05李梅
李梅
山南水北谓之阳,产在当地方言里意为陡峭。阳产自然在山之南,北有新安江水浩浩汤汤,润泽一方。
远眺阳产,裸露着黄色泥石土墙的二层土楼,依偎着山势,参差错落着向阳而建。以碧空青山为幕,斑斓秋黄为缀的阳产之秋,就在金秋十月里抵达了它的盛世芳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区的村落,宛若一颗颗明珠,散落在皖山徽水之间,以水墨画的形式,隔着薄薄雾霭若隐若现。沿着青石铺就的山路,数着星星点点的紫色扁豆花,溯溪而上的水边,还残留着一两枝野生的鹅黄菖蒲。阳光温柔且灿烂地投射在远方,土黄碉楼黑色小瓦就在山腰间清晰可见。我们裹着秋风,逐渐深入层林尽染的徽州山野,满目绿波涌动,橘黄明媚。
这是秋天的山色,绿叶里夹着橙黄,黛色中透着焦黄,经霜的乌桕业已泛红,三角枫和银杏叶一起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山峦在这红黄绿黛的杂糅中层次分明,分外养眼。有道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秋天的美,美在深山,譬如名满中华的香山,空寂静美的栖霞山。
进入阳产村,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秋意可就更加浓郁了。东家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火红的辣椒,西家的廊柱前垂悬着黄灿灿的玉米棒子。这里堆着拖泥带土暗红色的芋头,那处随手摆着几只圆滚滚的橙黄大南瓜,水桶一般粗壮的冬瓜,浑身披着白霜,不声不响地蹲在竹篱笆旁。口径不一的筛箩,盛放着绿豆、黄豆、豇豆、芝麻、花生米、山核桃,纷纷被请出家门,呈到了晒场之上。山村随处可见一树被秋阳催红的柿子,如小灯笼般高高地悬挂在枝头,喜气逼人。
阳产的出名,皆因这一箩箩晒秋。据说,有摄影师途经此地,被如此色彩缤纷的盛大场面绊住了猎艳的脚步。几日静默的蹲守,一帧帧古村美色就流出了大山,成就了阳产晒秋的美名。
这个自带神秘色彩的皖南土楼群,有着桃花源式的历史意味。二百年后的今天,出走他乡的游子蜂拥而至,于人生暮年,站在时代的路口回味起乡愁,重温难以忘怀的乡土情怀。
好在,阳产的秋,还是几十年前的丰盛景象。留守的人们,还在勤劳地开荒种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原生态生活,为四海八荒的客人呈现这五谷丰登的自然物产,供我们缅怀旧时光里的苦与乐。蜿蜒的山路,清澈的溪流,果蔬茁壮的田园,穿巷而过的羊肠小道,让旅人很容易就思念起回家的路。
是的,来阳产,找一种回家的感觉。
往日朴素的农家小院,经过艺术的改造,成了经营餐饮民宿的农家乐,被秋阳装点的格外别致淡雅。山墙上的绿植如一帘幽梦般披窗而下,为院子里的原木桌椅撑开一片绿荫。有秋风拂过,读书品茶的人们,就感觉到了丝丝凉意,换一个令自己舒适的姿势,裹了裹宽大衣袍,把难得的片刻小资情调惬意地延续下去。倚在观景台上的美人靠,才蓦然发现,已被秋阳秋风秋草秋花合围。新绿的铜钱草栽在低处的小瓦罐里,百日草迎着太阳展开五颜六色的笑颜,贡菊顶着花苞随风颔首,篱笆院周围植有一串红的修长倩影,鸡冠花则被安置在小径两旁,成夹道欢迎之势。
我很惭愧,也很贪恋这样一个富有情调的山野庭院。城市的蜗居里,盛不下我的田园牧歌,也没有舒適的桃源供我休憩。
本文入选《阅读安徽》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