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培养策略探析
2023-02-05张德金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量感”培养目标,教师需要有创新实践的意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多重整合、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组织、对教学训练展开创新设计,给学生提供历练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数感”和“量感”都属于数学学科的专业术语,教师从学生“量感”认知角度展开教学布设和组织,学生感知体验更为鲜活而深刻,其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历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对学生的“量感”认知基础有清晰的把握,及时推出更多“量感”培养策略,才能够获得培养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1-0061-04
所谓“量感”,是指视觉、触觉能够接收到规模、程度、速度的感觉,数学学科的“量感”主要包括实物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轻重、快慢等感性認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量感”培养目标,教师要做好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训练设计,为学生提供“量感”体验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数学“量感”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分析和学情调查,还要对“量感”培养条件和环境做出科学评估,以提升其教学效度,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健康成长。
一、 整合教学资源,通过估测练习培养“量感”
教师对教材资源内容展开深入分析,从生本“量感”认知培养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创造丰富教学契机,以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制订适合的培养计划,以提升教学效度,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一)长度估测组织
数学“量感”包括内容众多,教师围绕长度估测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可以为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知体验。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这些长度单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根据学生生活认知积累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借助生活实物进行长度猜估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测量中建立“量感”认知,其学习体验会更为深刻。长度估猜学习活动带有互动性,学生积极响应,教师要做好优化设计,以提升活动操作品质。
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和四边形都比较熟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图形,再让学生自主观察这些图形,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顶点、边、角,以及边与边的关系等概念做梳理,然后设计三角形训练任务。如:有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随意挑三根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有认知,需要对这些小棒长度做估测,如果其中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根,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估猜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亲自围搭三角形,以验证估测的正确性。学生对这样的估猜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热情很高。在四边形学习时,同样涉及边长长度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做相关估测,将学生带入研学核心。教师有意识地推出估测活动,其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直接感知体验的机会。从学生学习参与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有效的。
(二)质量估测验证
学生对物体的质量有直观感知,教师推出一些物体轻重方面的估测训练,学生感觉更为亲切,其学习认知也会更为丰富。学生平时接触的很多物品都涉及质量多少的问题,教师深入生活展开实物寻找,现场组织学生根据质量轻重进行估猜游戏,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在不断估猜和验证的过程中建立质量“量感”认知。
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教师要设计一些生活应用题目,这样也可以设计物体质量估测训练任务。如:课桌质量有多少千克?不妨先估猜一下,然后进行称量,看谁估测最为接近。测量之后,利用相关数据,计算全班课桌加起来是多少千克。学生对估测学习比较有感觉,纷纷响应,开始观察和掂量,给出一些数据。“3千克、5千克、4.3千克”,学生给出不少答案,教师搬出一架台秤,让学生实际测量,结果为4千克。教师对估测最接近的学生进行重点表扬,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利用估猜打开训练程序,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还促使学生自然建立“量感”认知,这当然是比较明智的设计。学生对估测活动最为欢迎,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其调度作用更为突出。
(三)面积估测内化
数学计量单位众多,长度、质量、面积等是最为常见的,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生活经历展开对应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估测训练,势必给学生感官带来一定触动,也能够促进学生“量感”认知的成长。小学生对游戏化数学学习最有感觉,无论什么样的估测活动都带有游戏属性,教师借助估测活动展开“量感”认知培养,其实践效果都是比较突出的。
如教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先组织学生对多边形特点做梳理介绍,然后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多边形,要求学生先做估猜,这些多边形的面积有多大,看谁估猜最为准确。多边形面积计算需要用到相关公式,学生在估猜时,还要对公式做推敲和考量,估测难度并不小。教师适时给出一些建议和启示,要求学生对1平方米面积做观察,然后再进行下一步估测,这样才能有更多参考价值。学生进入实地观察估测环节,教师将学生估猜数据做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和计算,最终进行具体验证。学生从实践操作中,对面积“量感”有了全新认识。在具体设计时,教师先找一些较小的多边形做案例,随后选择较大的多边形,这样可以为学生“量感”认知成长提供适合环境。经过多轮操作,学生对面积“量感”的认识逐渐深刻起来。教师对学生学习认知基础有客观分析,针对性设计训练任务,引导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促使学生经历学习渐进成长过程。学生学科能力培养需要经历一些磨砺,教师遵循培养规律,展开对应设计,其组织效果更为突出。
二、 优化教学组织,通过事物比较培养“量感”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精选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升级活动评价,促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研学核心,在创造性探索中建立学科综合能力。“量感”属于数学学科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和规划,其实践价值较高。
(一)精选活动内容
学生对“量感”的认知大多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对此需要客观分析,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契机,在自然而然中建立“量感”认知,提升学科核心能力。在数学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环节,教师要做好教材内容分析,精选活动设计素材,为学生提供适合性更高的活动计划,让更多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数学实践性学习之中,在实际观察、实践操作、生活应用中形成数学感知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设计,推出一些互动性、探索性活动任务,学生回馈主动,训练效果逐渐呈现出来。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师先组织学生复习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带领学生来到校园中,找到一些组合图形,让学生先期观察,自发组建合作团队,开始估测和测量活动,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校园观察、测量、估测、验证学习活动比较有热情,其参与主动性高涨,训练效果逐渐凸显出来。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不仅关涉到面积公式、面积单位的学习,还有图形边长测量,以及图形组合规律等,这里也涉及一些“量感”内容。教师充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进行互动学习,学生有更高的研学热情,其感知体验更为丰富。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让学生在校园空地自行设计一些组合图形,让其他小组测量计算其面积,这样形成了互学竞赛。学生对带有竞赛和游戏性质的训练任务比较感兴趣,自然有主动参与的热情。在多次交换操作过程中,学生对相关“量感”认知有了深刻理解。
(二)丰富活动形式
数学“量感”训练活动形式有很多,估猜、验证、操作、观察、调查、分析、讨论等,都可以成为数学“量感”培养活动形式,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深度分析,为学生准备适合的活动样式,组织学生顺利进入实践性活动之中,在主动探索中建立“量感”认知。教师也可以征询学生意见,对活动形式做针对性修正,以提升活动适合性,满足更多学生学习需求。
教师指导学生对生活数学应用现象做深度观察和研究,能够对学生形成多点激发,促使学生自然接受数学概念和原理,在多重研讨中建立学科认知。如教学“长方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长方体,结合具体观察,厘清顶点、棱、面等概念内涵,对点线面的对应关系做具体分析。长方体在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学生生活体验也更为深刻,对其观察比较容易找到相关数学概念,形成学科系统认知。教师要求学生选择适合的长方体进行具体测量,对长方体棱长、面积等数据进行计算,掌握数理关系和计算方法。学生针对教师指导展开深入学习和思考,很快就进入研学环节。经过反复观察和互动交流,学生感知体验更为丰富,教师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鼓励学生归结学法,让学生在观察、计算、分析、归结中完成学科认知内化。
(三)升级活动评价
数学“量感”培养需要更多实践性训练的支持,教师在具体组织时,要注意传授一些学法,也要创新活动评价形式,对学生学习现状做科学评估,以便做出适合的指导,帮助更多学生自然进入研学核心,在创造性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学生进入数学活动之后,其感知体验是感性的,教师利用评价展开理性指导,能够促使学生顺利实现认知内化。
学生对“量感”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师做出必要指导,让学生主动展开研学行动,借助数学操作、数学实验、数学观察等机会,对数学原理展开对应研究,促使学生自然建立“量感”认知。在教学“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解读位置、数对等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看平面图、地图等,并借助生活化课例,或者结合实际展开课例设计,现场做位置确定操作,让学生自觉进入位置确定学习核心,在亲身感受中形成学科认知。如用数对表示某一个同学的座位,以及用角度、距离相关的数对表示学生家庭位置,学生对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开始积极回馈和研讨,其感知体验开始生动起来。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師推出地图,指定地方,要求学生做现场观察和测量,运用比例尺进行换算,让学生确定指定位置。如北京、上海的相对位置等。学生对地图应用数学比较有期待,自然会主动进入研学环节,教师适时出手相助,帮助学生了解比例尺应用原理,引导学生做具体观察和分析,逐渐掌握位置确定方法和路线。
三、 创新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操作培养“量感”
教师对训练任务展开精心选择,围绕学生学科能力培养推出设计方案,可以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创造更多“量感”培养契机。学生“量感”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从学生主体需要出发展开训练设计,其适合性更高。
(一)对接生活训练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统一的、融合的,教师对学科训练任务进行有效整合,对学生学习训练进行对接设计,可以创造更多学习契机。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准备适合的训练任务,从“量感”培养角度设计教程,可以创造教学契机,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更有价值的历练。学生生活中数学应用比较丰富,教师做好学情分析,对训练任务做对接处理,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性。
学生进入生活化学习环节,其感知体验更为有形,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认知推开训练设计程序,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的训练任务,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教学“用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教师先组织阅读教材相关案例,对方程式列举、未知数设计等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计算路径。这部分内容本身带有生活实践性质,教师对相关案例进行深度解读,为学生提供对接生活认知展开思考的机会。学生学科思维顺利启动,教师推出一些生活案例,要求学生展开对应分析,设计未知数、列出方程、计算方程,理清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接触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自然形成生活认知的习惯,然后推出生活化训练题目,提出具体的要求,为学生规划行动路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开始丰富起来,其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更为高效。
(二)推出生活实验
数学实验是学生比较青睐的内容,教师要对数学实验方案设计展开创新设计和探索,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推出实验方案,为学生“量感”认知成长创造机会和条件。数学实验设计包括内容选择、形式创新、组织调度、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教师要做好整合分析工作,对数学实验可行性做全面评估,对学生操作能力有正确判断,以提升数学实验设计品质。
学生对生活化实验项目比较有感觉,教师需要做出精心筛选,以提升数学实验操作品质。如教学“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师先展示数据表格,以及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过程,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要领。在训练任务设计环节,教师推出班级采访调查任务:深入班级展开数据调查,统计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列出数据表格,并运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数据。学生对数据采集比较感兴趣,其参与热情很高,整个操作比较顺利。在数据处理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传授一些操作方法,确保数据处理顺利展开。在这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数学调查任务,这个任务带有数学实验属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采集、梳理、分析、归结、应用数据,在数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完成认知构建,其感知体验更为系统和深刻。
(三)创新生活研学
数学生活应用极为广泛,教师对学生数学生活认知基础有清晰把握,以便推出新的教学训练方案,利用众多训练任务展开实践组织,让学生在生活化训练中建立数学“量感”体验。数学训练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在对接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内容的适合性,让更多学生能够在适合性训练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创新生活研学组织,教师从知识储备角度展开调查,引导学生先做好对应准备,为研学行动提供強力支持。
如教学“数学好玩”,教师先解读“密铺”数学概念,并结合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展开现场观察活动,如教室地板、天花板等图案花纹的处理,大多采用的是“密铺”方法设计的。为激发学生创造力,教师设计“密铺”操作方案,选择身边熟悉的物体,如塑料板、纸片等,制作一些规则图形,开始做“密铺”设计,推出创作作品,准备参与班级集体展示活动。学生接受这个实践操作任务后,开始对身边材料做梳理和搜集行动,并逐渐进入独立思考和互动交流环节,提出不少有创意的设计方案。
数学学科引入“量感”培养内容,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条件,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对学生“量感”认知基础做出客观判断,以便推出适合的教学设计计划,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量感”认知水平不同,教师综合考虑教学制约因素,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探索,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龚晓娟.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数学量感[J].文理导航,2023(2):19-21.
[2]施燕.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3(5):54-56.
[3]王超.促进“生活量感”向“数学量感”提升[J].小学数学教育,2022(24):19-20.
[4]段修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J].教育艺术,2022(11):18-19.
[5]龚玉玲.依托数学活动,助力“量感”形成——以《厘米和米》一课为例[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9):88-89.
作者简介:张德金(1971~),男,汉族,福建平浦城人,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水北街镇观前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