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策略探究
2023-02-05王兴萍
摘 要:文章深入探讨了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当代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点,对于知识接受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需求日益增长。文章基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方向。文章着重讨论了国家“双减”政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强调一线教师需要在保证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学生课外培训和作业负担。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感受,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以创造最佳学习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融合;“双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1-0033-04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求当代小学教师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应将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时,坚持“真实”教学,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回归教学本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当代小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相互独立,不利于现代教学的发展。通过探索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策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调动小学生参与日常语文教学的积极性,不断弥补自身不足,提升和完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小学生通过日常积累和灵活运用,加深对读与写融合的理解,并最终熟练掌握这种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一、 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意义
读写融合是当前教育界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为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读写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文本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实现对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发展。同时,教师通过读写融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情景再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情景角色扮演,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响应国家新课改教育要求和“双减”政策,将创新型的读写融合教学策略积极应用于日常的小学教学中,进一步加深当代小学生对小学语文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学会欣赏和评鉴文章,积累写作素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 小学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策略存在的价值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读与写本身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需要两者协同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实际上,小学阶段的语文多数属于基础知识,不会涉及过多深层次或者拓展知识点。因此,采用读写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阅读和写作的初步接触阶段,采用读写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其次,采用读与写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传统的小学教学课堂往往比较枯燥乏味,这可能也与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但是通过读与写的融合,不仅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通过日常教学过程中读与写的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使得学生乐于学习知识,认识到文字中富有的创造性精神和文明世界。通过视觉上的刺激,促使学生在脑海中不断构思和联想,赋予他们在个人情感之上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并最终形成对事物的描述,真正做到情感和信息的结合,这是一种独有的价值体验。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阅读和写作是当代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两者联系密切,不可分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也要坚持新课改的理念,基于读与写的融合,切实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在日常课程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最后,采用读与写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接触和学习读写的阶段。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本和课外资源,对课本上的优秀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講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仿写。教师运用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将阅读和写作两个日常独立的过程进行合并,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并将这些灵感和素材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读懂文章。
三、 小学语文读写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环节单一
从小学教学现状不难看出,我国大部分小学教师都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并非突然形成,而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倡导、前行的结果。它不是针对班级中的某一位同学,而是针对整个班级的教学设计理念,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虽然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设计环节却相对单一、枯燥。学生在课堂上要么只是简单地阅读,要么反复进行写作、练习等。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对课堂失去兴趣。
(二)人性化理念淡薄
新课改与“双减”政策都强调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人性化理念,要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日常课堂中能够享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他们既不会感受到平时学习中的作业压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课堂中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然而,实际上,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运用这些教学理念,反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甚至没有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程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或者目标,导致本末倒置,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很难达到本节课想要的教学效果。
(三)机械性读写现象
读与写的融合是教师想要达到的理想教学模式,许多教师也认识到了读与写融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读与写融合的认识不够深入,同时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找到有效的教学方式,反而使得小学语文的读与写变得形式化,学生也只是机械地进行读与写,没有真正发挥读与写融合的教学作用。
(四)读与写融合度不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读写融合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读写融合度往往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效果。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他们会下意识地注重阅读而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或者过于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忽略了阅读能力的提升,导致教学出现偏差。因此,读与写的融合在实际教学中仍需要深入磨合,教师需要逐步增强读写融合的意识,真正做到读写融合、相互交叉使用。
四、 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策略
(一)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写习惯
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读写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各种文本,如课文、故事、报纸、杂志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教授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归纳总结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再次,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如写日记、写作文、写读后感等,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连贯性和表达的清晰度,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书籍。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学生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如填词、造句、接龙等,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读写习惯,增强语文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舒适的教室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二,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如写日记、写作文、写读后感等,让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如写诗歌、写小说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第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通过批改作文、提出修改建议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第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包括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分析优秀的写作范例,帮助学生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第五,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小组活动,让他们相互交流、互相批评和互相帮助。通过合作写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第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学资源等科技手段,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三)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美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的形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留意和观察身边的花草、事物以及各类建筑等,以积累自身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不应过于教条,对于一些有趣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间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深度分析的良好习惯,为他们日后的写作提供更多素材,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有话可说、妙笔生花。例如,在进行《海底世界》课文教学时,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可以结合海洋中的一些小鱼和小虾等图片,利用读写融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情景再现,带动学生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年龄小,而且在生活中缺乏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尽管如此,他们对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仍然充满浓厚的兴趣,并且会积极地參与其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前年级和兴趣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既满足学生阅读时的乐趣,又促进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教师还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课本角色情景扮演,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摆脱课本中生硬的人物形象,活化课本中的人物,促使课本情景再现。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培养思维能力,深入理解课本内容,掌握知识点,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例如,在教授《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时,可以利用教学情景再现的方式,让班级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然后评选出最形似的组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的理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读与写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激发情感认知,凸显个性特色
小学阶段的学生情感相对较薄弱,对于课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本,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认知,凸显学生的个性特色。例如,在讲解《精卫填海》一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愚公移山》,并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通过对文章情感的认知,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理解其中所表达的内涵,进而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如不畏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被文章故事中的深意所激发,产生创作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进行正向引导,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读写仿写,从而于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六)读写融合,相辅相成
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读与写的教学过程,深刻理解读与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仅仅依靠课本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借助一些课外读物,并结合课堂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并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样能激发小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并适当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要结合自身在课本和课外读物中寻找灵感,积累文章素材,激发自己进行写作的欲望,并积极将所积累的素材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同样,在写作过程中,小学生通过构思、分析和把握,加深对语言和结构的理解,从而在后期阅读过程中能够帮助小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读与写的融合相辅相成,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课本的兴趣。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读写能力必将提升,同时也会改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融合教学方式是大势所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当代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读写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相长,真正理解教育的本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小学语文素养为导向,结合读写融合的教学模式,精准地进行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时,在“双减”背景下,要注重实实在在的教学,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再现教学情境,真正实现读写融合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教学的良性循环,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同样,小学教师也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从小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进行语文素养积累,实现课堂上读写之间的相互转换,真正将教学落到实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的读写意识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读写能力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这样,小学语文素养教育目标必然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蔡梦荔.“双减”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小学生(上旬刊),2022(3):31-33.
[2]李俊莲.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22,41(2):5-7.
[3]何建霞.构建“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2022(35):9-11.
作者简介:王兴萍(1982~),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乐雅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