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干部廉政档案建设探析
2023-02-05李绍军
李绍军
(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1;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8)
廉政档案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2019 年,《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明确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档案”[1]。近年来,高校干部权力寻租问题较为突出,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当前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文件精神,建好用活高校干部廉政档案,已经成为高校党委和纪委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高校干部廉政档案的主要内涵
当前,高校干部廉政档案建设仍然处于探索与起步阶段,尚无高校干部廉政档案的明确定义。不过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工作中的思考,可以将高校干部廉政档案概括为高校纪检监察机关在对校内干部廉政治理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干部廉政情况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历史记录。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干部廉政档案既蕴含了廉政档案的共性特征,又彰显了高等学校的独特属性。
(一)具有特定的建档对象
在建档对象上,根据高校党委和纪委干部管理权限,一般应覆盖全体处级干部。在此基础上,高校干部廉政档案建档对象的特定性体现在:一方面需要注重现任或曾任基建、财务、采购和招生等腐败“重灾”部门的干部廉政档案建设;另一方面,高校学术腐败和科研腐败具有隐蔽性强、涉案金额大等特征,需要更加注重负责此类业务的相关干部廉政档案建设,防范化解这种廉政风险点。
(二)具有特定的建档内容
在建档内容上,要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的规定,其基本条目应该包括高校干部任免情况、人事档案情况、因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受到处理的情况;巡视巡察、信访、案件监督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移交的问题线索和处置情况;开展谈话函询、初步核实、审查调查以及其他工作形成的有关材料;党风廉政意见回复材料等。同时,应该包括的特殊条目:一是党员干部履行“一岗双责”情况、年度述廉报告以及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纪律检查、作风建设等形成的责任书或承诺书;二是纪检监察机关连同组织部门按照程序给予干部的党纪处分或组织处理材料;三是审计部门出具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四是人事部门出具的干部师德师风材料;五是干部在招生、财务、基建、采购以及学术研究中违反廉洁自律的情况等。
二、高校干部廉政档案的重要作用
高校干部廉政档案建设是高校干部日常监督的有效手段、干部选拔任用的有效依据、干部腐败治理的有效途径,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干部日常监督的有效手段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档案是强化监视的载体。廉政档案作为高校干部日常管理的有效手段,具有很好的教育、引导和警示作用。一是能够强化廉洁意识。廉政档案大部分来自于高校干部本人,干部填写廉政材料或者向组织报告廉政情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主动接受教育的过程,可以在自查中得到提醒,在反省中得到警示,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廉洁从政、廉洁自律意识,时刻保持警惕,抑制腐败动机,针对“不可为之事”早发现早纠正,避免“小错酿成大错”。二是提供刚性制度约束。从以往经验来看,将高校腐败归咎于思想作风教育问题始终达不到理想的反腐效果。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刚性规章”,从制度上弥补了“柔性教育”的现实短板。建立廉政档案,将监督关口前移,高校干部无论是参与重大活动还是自身日常行为都会被组织客观记录在案,犹如戴上了“紧箍咒”,形成良好的事先制度防范,确保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行使,从而监督干部健康成长。
(二)高校干部选拔任用的有效依据
在高校干部选任工作中,组织部门是责任主体,应该责无旁贷把好干部“德能勤绩廉”五关。那么,如何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干部廉洁情况,防止出现“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就需要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提供廉政意见。建立廉政档案,纪检监察部门可以根据干部日常表现的具体事实和详实数据,分析研判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一把尺子”量到底,形成精准的干部廉政画像,为高校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廉政档案也能很好地保护干部“政治生命”。因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可能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从而因得罪人导致举报多的情况。廉政档案能够在关键时刻回复质疑、证明清白,理直气壮地给担当作为好干部撑腰,推动“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性互动。
(三)高校干部腐败治理的有效途径
高校是腐败犯罪的高发区,严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高校反腐形势依旧紧迫。如何有效治理高校腐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廉政档案建设为高校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一方面,廉政档案作为高校干部的“第二身份证”,囊括了干部家庭信息、任免信息以及信访、谈话函询、审查调查等材料,形成了个人廉政大数据,将干部“家底”全部呈现在监督执纪部门面前。高校纪检监察部门通过梳理干部廉政档案的重要线索,能够较容易地找到干部违纪违法的“蛛丝马迹”,从而为腐败案件的审查找到突破口。从这个角度来看,干部廉政档案是高校惩治腐败的一把“治标”利剑。另一方面,建立高校干部廉政档案是一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制度设计,通过廉政档案的教育和震慑作用发挥,能够一定程度上筑牢高校干部腐败“防火墙”,有助于抵制不良风气,制止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生态场域。
三、高校干部廉政档案建设的现实问题
目前,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已经逐步建立干部廉政档案,然而在廉政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高
自2008 年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倡导建立高校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实际上高校廉政档案并非新事物,然而却没有引起高校足够重视,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高校还未做好干部廉政档案建设顶层设计,相应管理办法缺失,导致在建档对象和内容、归档原则和标准、档案处理和运用等方面无明确文件规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地带”与无序状态。还有甚者,认为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材料,组织部门每年都会收集,其他相关材料人事档案里也都有涉及,纪检监察部门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再做一套。
(二)制度建设不健全
一是缺乏协同联建制度。廉政档案虽不能包罗万象,但也需要全面系统精准收集,全凭纪检监察部门必然形成“信息孤岛”,因此需要通过部门分工协作,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目前高校纪检监察部门承办责任比较明确,不过“一头热”现象依然存在,组织、人事、科技、审计、财务等部门缺少联动,协办职责还未较好履行,不能主动提供干部精准全面的廉政材料,在制度上没有实现合力联建。二是缺乏动态管理制度。高校干部廉政档案大多采用年度建档归档形式,日常更新不及时,随时补充不到位,内容缺失、类型单一,大大降低了廉政档案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三是缺乏责任追究制度。有些高校没有架起事后惩处“高压线”,在廉政档案建立和管理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出现漏报瞒报、弄虚作假、失密泄密等行为,同时上报的材料缺少数据源比对,真实性、有效性难以保证。
(三)专业化水平待提升
一方面,干部廉政档案管理硬件保障不足,例如没有专门库房、保密文件柜、专用电脑、扫描仪、复印件等基础设备,干部廉政档案毫无秩序地放置在纪检监察办公室的资料柜里,有的即使实现“一人一档”,也没有根据档案要求按顺序整理装订,呈现出内容单薄、信息不全、归档混乱的情况。另一方面,干部廉政档案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够。高校干部廉政档案建设需要一批既懂纪检工作又懂档案业务的专业化管理队伍。当前,高校干部廉政档案管理人员大多由纪检监察人员兼任,虽然熟知纪检工作,却没有经历档案建设基础业务培训,不了解材料的建档、归档要求,给廉政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造成较大困难。
(四)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干部廉政档案信息化建设缺失。从高校廉政档案管理现状来看,目前连最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都难以达标,更不用提利用互联网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干部廉政情况系统化管理、数据化研判,陈旧的管理手段直接导致档案可借鉴性有限。另一方面,高校干部廉政档案保密要求高,使用必须规范严格,目前哪些适合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便于公众监督,没有明确规定。有关单位调阅、查询档案需要层层审批,导致廉政档案利用率低,弱化了在廉政风险防控中的应有效用。
四、高校干部廉政档案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增强廉政档案认识
一所高校廉政档案是否完整、作用发挥是否明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重视程度。高校党委和纪委要深刻认识到廉政档案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是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和选拔任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打造清廉校园的重要抓手,切实把廉政档案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加强建设。同时,要把干部廉政档案建设纳入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整体规划,与廉政文化培育有机融合,通过廉政文化周等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运用正面引导、反面警示,让廉政档案的内容和要求深入人心。
(二)健全廉政档案制度
“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专门针对廉政档案的相关文件或管理办法,对廉政档案的概念、业务环节、管理体制、人员配备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2]。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及时研究出台干部廉政档案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固化干部廉政档案建设的概念、原则、内容、管理、使用和责任分工等,让学校廉政档案治理有规可依。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一要健全协同收集制度。建好廉政档案,档案收集是基础工程,因此要搞好内部协调,充分发挥组织、人事、财务等职能部门作用,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注重材料互补,清除信息盲点,打造无缝衔接的信息收集链,提高档案完整率和精准度。二要健全动态管理制度。坚持“一人一档”“一事一增”,针对上级巡察、年终考核、个人事项报告、出国出境、接受谈话或处罚等材料实时更新完善,定期归档,确保即时、真实、完整,实实在在形成丰富详尽的“廉政画像”素材库,让“死”档案变“活”,达到“见档如见人”的效果。三是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提供,谁负责”原则,特别是针对需要干部自身填报的收入、房产、投资以及个人荣誉等,一旦出现漏报瞒报甚至造假的情况,应该视情节轻重,及时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或者党纪政务处分。另外,档案贵在真实,组织、人事等职能部门在提供相关材料时,务必要确保真实可靠,以免影响档案信度和效度,如果提供的材料有误,也应从严追究责任。
(三)依法管理廉政档案
2003 年,习近平同志考察浙江省档案馆时提出档案工作的“三个走向”,第一个就是走向依法管理[3]。依法建档是廉政档案建设的底线要求。高校干部廉政档案属于档案的一种门类,首先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文本规定,始终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坚强领导,同时在硬件上要“配置适宜档案保存的库房和必要的设施、设备”,在软件上要“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4]。其次,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高校干部廉政档案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必须由专人负责、专柜存放,进行科学严密的保管,防止失密、泄密事件发生。高校纪检监察机关应健全廉政档案调阅制度,明确保密纪律,加强对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监控,严格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四)提升廉政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
高校干部廉政档案涉及领导干部政治前途和个人隐私,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保密性,这对廉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当前,高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循序渐进地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纪检监察业务强、档案管理能力高且相对稳定的专职队伍,一般应由中共正式党员担任,敢于坚持原则,始终严守纪律。一是要经常性地组织纪检监察人员赴嘉兴南湖、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教育基地参加党性培训,增强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二是要定期开展档案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学习档案法、保密法等法规制度,增强专业技能和法律意识。三是要组织廉政档案建设参观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廉政档案管理人员要练就火眼金睛,透过表象材料看到干部廉政与否的“本质”,既能提前预防,又能“治病救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高校纪检监察机关多数存在抽调下属单位人员协助工作的情况,必须严禁借调人员经手干部廉政档案。
(五)加强廉政档案数字化建设
习近平同志强调档案工作要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5]。21 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纸质廉政档案已经较难适应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随着廉政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问世和推广,有条件的高校要克服纸质档案弊端,逐步考虑推进廉政档案数字化建设,争取早日实现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双套制管理”。信息化建设成熟后,需要个人填报的信息,高校干部可以通过系统实现网上填报;需要手动输入的材料,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梳理、甄别,然后将纸质原件内容输入系统,进行电子化归档,方便廉政档案实时更新和调阅查看,有些能够公开的,应一定程度上对全校师生公开。通过对档案系统信息的有效梳理整合与分析研判,可以形成执纪监督“大数据”,有助于进一步掌握高校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情况,达到廉情信息长效预警和高压震慑效果,精准助力监督执纪,为清廉校园建设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