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方法论要求探析

2023-02-05任俊杰

南方论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任俊杰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

道路问题是国家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一国现代化成功的背后往往离不开正确道路的指引。西方虽然是现代化的先行者,但非现代化道路的“垄断者”和“教师爷”。党和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探索并发展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大幅跃升,当下正迈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新征程。通过总结和客观分析我们这条道路的内在要求,不仅有助于为持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现实指引,也将对世界现代化事业发展提供现实借鉴和重要启示。

一、坚持普遍与特殊性有机统一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一般特征

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孜孜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进行的现代化实践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水平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转变,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现代化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至今没有一个完全概括的标准概念,衡量指标也不统一,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都一般体现了科技进步、经济增长、民主政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等共性特征和发展目标。中国的现代化也不例外,虽然实现现代化的方式与其他国家不同,但其发展进程、目标任务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化目标是建设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再如当下,为了最新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党突出了科技、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34可见,中国推进的现代化及其道路并没有偏离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和普遍规律,更不是像一些西方媒体宣称的那样,是对西式现代化的“黑化”,而是沿着人类现代文明大道,开辟出的一条现代化新路。必须看到,这条现实道路所包含的普遍性,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从大历史观看,每个国家受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现实国情、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影响,现代化进程有快有慢且各具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2]他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3]22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复杂国情,以及独特的社会主义制度与实践塑造了“中国特色”,正因如此,我国走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历史条件、经济基础、政治形式、发展方式、转变过程、发展阶段、社会形态等诸多方面与其他发展道路有很大不同。从实际效果来看,我国的现代化仅仅用了西方发达国家约四分之一的时间就达到了它们的现代化发展成就。特别是相比于其他现代化模式,中国的现代化有建设的主体力量——超大规模的人口数量,有明确的价值追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科学的方法举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有坚定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独特的发展路径——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揭示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了解我们现代化道路独特魅力的视角。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普遍性和特殊性、个性与共性、内生性与外部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4]这一现实道路既遵循普遍性,走具有现代化普遍规律的发展道路,又坚守特殊性,适应了自身的国情和实际,是在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坚守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有机统一的过程中成功开拓和发展起来的,今后也必然要坚持这一方法论要求,进一步走好我们的发展道路。

二、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促进

(一)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以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现代化实践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5]17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是发展的而非不变的。党在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出了解决时代问题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指引中国式现代化事业阔步向前。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实际有机结合中形成的创新发展理论指导下,一步步探索、开辟和发展起来的。

(二)实践是理论的检验,要以发展的实践检验和发展现代化理论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源泉动力和检验标准,要以不断发展着的实践丰富与发展科学理论。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实践是首要,既没有全盘接受西方发展模式,也没有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而是通过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在这一过程中,党从实践中深化对现代化理论的认识,不断对已有的现代化理论成果进行检验,并从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创新突破中寻求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现代化理论成果。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根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从显著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总体目标、具体任务、重大原则等方面,概括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于“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认识。实现了党在现代化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

可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及坚持真理、善于总结经验、勇于自我革命的宝贵品质”。[6]因此,要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

三、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协调推进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重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现代化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内在地需要全面发展、协调推进。”[7]一些国家现代化失败的反面教训告诉我们,推进现代化不能只重视一个方面或领域,追求片面式现代化极易造成整体的现代化事业畸形发展,容易导致政府腐败、法制松弛、生态恶化、社会矛盾尖锐等严重后果。因此,现代化的建设要十分注重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稳步开展现代化建设,从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总体小康水平、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小康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推动现代化从侧重单一经济和物质方面的内容发展到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并适时采取了“并联式”的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化事业的协调发展。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如火如荼、政治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建设欣欣向荣、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一系列彪炳史册、辉煌卓著的伟大成就,正阔步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重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和环节

党在整体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时,并没有忽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的客观事实,深刻认识到现代化不是按部就班、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受资源、环境、政策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与现代化全局发展不相适应的现实问题和矛盾,而这些问题和矛盾往往集中体现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中。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问题意识,对症下药,着力解决和重点突破影响现代化事业发展全局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问题。针对阻碍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党和国家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如扎实推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解决了许多制约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为现代化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全局性事业,需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推进现代化事业全面发展,同时,又不能忽略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突破现代化进程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协调推进,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四、坚持远景目标和现实规划紧密结合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有明确发展目标引领的现代化之路

设定一个现代化目标是一个国家推进现代化的基本起点和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时期根据发展基础、人民意愿、现实需求等因素分别提出了明确的现代化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目标;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现实国情,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小康”目标;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发展新情况新要求,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体现了我国现代化目标的与时俱进,也昭示了党和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对此,有国际人士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对未来有着清晰和激动人心的愿景的国家,这一愿景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 年之际,中国一定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有科学发展规划保障的现代化之路

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必须按阶段分步骤,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向前推进。中国在提出现代化目标的同时,也针对性地部署了与现代化目标相匹配且合乎实际的发展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谋划部署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战略”;改革开放后,为实现现代化的“小康”目标,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到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随后,依据我国发展的现实情况,党的十五大又制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三步走”战略;进入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的新“两步走”战略规划,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除了这些长远规划,在实现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设立的现代化目标又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五年规划中,如改革开放以来,从“六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每一个规划均能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保证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序推进。中国的五年规划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就是连续性、稳定性强,不因政府换届而改变,真正体现了“一届接着一届干”,与西方国家的“一届对着一届干”形成鲜明对比,遂成为中国发展道路的典型优势之一,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实践证明,中国制定的发展规划、计划和方案非常细致,有力保证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可见,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远景目标和阶段性规划相结合,要通过制定长期战略和分阶段发展目标,促进现代化规划的落实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五、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并举并重

(一)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立场

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立足点。“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10]。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及现代化道路是党带领人民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根本立场上,成功开辟、推进和拓展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始了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并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策略,这为独立探索和推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然而,一些国家从开展现代化建设开始,就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使得他们在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部分乃至完全丧失了独立性和话语权,没有办法来做真正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情。可见,实现独立自主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前提。

(二)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开放是一个国家实现繁荣发展的关键一招。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开放能够带来进步,封闭必然导致落后。20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依据国内外局势变化的现实情况及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11]我国在坚持独立自主这一根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积极主动融入世界,学习国外一切有益的先进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12]党持续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利用资源和国际合作促进自身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开放成果。当前,中国利用外资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外贸总额世界第一,是世界上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带一路”项目成果惠及全球,吸引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又根据自身国情有步骤地对外开放,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大力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人才,在积极融入世界、获得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实现了自立自强与开放共赢相结合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方法论要求,既是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原则,也是对这一现实道路发展进程中生成的具有鲜明民族和时代特色经验的总结。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要继续遵循这些科学的方法论要求,并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有机结合,与时俱进,形成崭新的实践经验,更好指引我们走好这一现实道路,为人类与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