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科学内涵论析:根本立场、主体旨向与实践归宿

2023-02-05赵园园

南方论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人民性时代发展

赵园园

(南开大学 天津 30035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论断,其中蕴含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这一根本问题,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从根本立场、主体旨向、实践归宿透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对于理解和把握其精髓要义,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根本立场:赓续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人民性立场

教育的立场问题是党和国家分析、解决教育问题,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原始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是对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然趋势的深化体认。该论述的第一要义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人民性,这种根本性的立场有着深厚的理论底蕴与实践传承意义。教育的人民性立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对教育本质属性的基本规定,更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为新时代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

其一,教育的人民性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对教育本质属性的基本规定。马克思和恩格斯鲜明地批判了旧唯物主义者的“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主张教育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揭示了教育以人民为基石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通过教育能够使无产阶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念的实质是为多数人服务的问题,进而意识到无产阶级自身与资产阶级的关系,使工人们具备无产阶级意识,树立起教育应有的人民性立场。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2],这一阐述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3]的人民性立场,并且揭示了教育与无产阶级相结合的理论旨趣,指明了教育的人民性立场在社会历史观的层面还带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和批判性,即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动员工人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取得革命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教育本质属性的基本规定建立在对当时社会现实状况的深刻剖析基础之上,他们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对资产阶级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教育思想展开猛烈的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教育问题,揭露了资产阶级教育存在的不平等性、欺骗性和虚伪性等弊病,揭示了教育活动与社会关系、生产劳动之间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教育过程中的一般性规律,制定了为广大无产阶级群众争取教育权的科学策略,明确了教育在推动社会革命过程中的强有力作用,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人民性的内在本质。

其二,人民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对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教育发展方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宗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是一种平等的社会权利,是实现个人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途径,因此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自然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人民性内涵的向外延伸,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使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始终葆有人民性初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旗帜鲜明地主张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要彻底改变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垄断局面,消除“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4]的现象,消除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劳动人民片面性发展的社会根源,主张把教育事业还到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手中,使教育成为促进人民解放与自由的工具和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人民性的同时,应允许不同阶级、群体的教育模式的存在,着力推进人的发展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积极解决阻碍个人发展的各类矛盾,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这不仅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也是把教育看作关乎千家万户人生幸福的重要工程,为实现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百花齐放奠基,从本质上彰显和表达社会主义国家办教育的人民立场。

因此,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秉持着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人民性立场,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它克服了之前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空想性,把教育与社会革命和建设结合起来,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对教育本质属性的基本规定,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指明了基本的发展方向,又为不同国家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本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规划国家具体的教育事业,打造本国人民群众接受范围内适合本群体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根本的理论遵循。

二、主体旨向: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坚持人民群众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党的宗旨精神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对于党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感情、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提高党的威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教育领域的科学价值判断,主要体现在兴办党的教育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符合人民的利益为根本要求;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更加注重满足和服务于人民的公平化、多样化的高质量教育需求这两个层面。

一是从纵向角度来看,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以办教育必须符合人民利益为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教育事业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领域,必然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纵观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教育契合人民的利益作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贯彻与落实。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教育事业以服务人民为基准的思想来源,近代的三民主义思想在形式上初步实现了教育“以民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传入近代中国社会以后,教育的人民性基调得到初步承认,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人民性在中国社会得以确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为工农服务”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为人民服务”,再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教育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探索历程中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提出让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的教育方针,并且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工农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把教育作为当时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随后,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事业秉持着“教育为工农开门”的价值取向,大量劳工补习学校和劳工组织讲习所纷纷成立,并逐步建立起以人民为主体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继续秉承着“为人民谋幸福”的教育初心,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取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邓小平同志立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提出“三个面向”的重要举措,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育氛围,突出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特别强调按照现代化事业发展要求不断改革教育,推动教育事业迈向新台阶。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掀起为人民群众办教育的热潮,教育事业迎来新的突破。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实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将其作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和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精神支柱。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育人史,即使为人民办教育的方针在各时期的侧重点不同,但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实践中所坚守的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价值立场始终如一,为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从横向角度来看,新时代更加注重满足和服务于人民的公平化、多样化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完成由“物的时代”向“人的时代”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也呈现出多元的特征,但归根到底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层面,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的一致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机遇与挑战,敏锐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的教育发展在速度、质量、效益和水平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还无法得到较好满足,如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仍然客观存在。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解决好这些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集中体现。因此,以人民为中心发展高质量教育内蕴两点要求:一则要保证公平的高质量教育,“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有机统一的整体”[6],要满足人民对教育的多方面需求,推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全民族素质。既要从现实着手,关注到当前人们对教育的愿望和利益诉求,又要从长远着眼,考虑到未来国家和人民对教育发展所寄予的厚望和需要,总体统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质量与效益,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教育利益问题。如继续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以保障人民受教育的权利;协调教育发展的各领域、各层级、各方面;促进城乡教育、区域教育、校际教育的多元发展等。二则要打造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传承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人民性,在新时代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教育的关切,办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需要训练“脑力劳动无产阶级”,培养“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他专门人才”[7]。因此,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满足人民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兼顾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各阶层成员、社会团体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着力推进对农民的教育,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使全体人民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做到教育立足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同时,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由此可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在符合人民利益为根本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满足和服务于人民的公平化、多样化的高质量教育需求,是恪守党的根本宗旨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三、实践归宿: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党开展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坚持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担起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上述谈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实践历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人民性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始终坚持教育是为实现人的生存发展需求而存在的,彰显了党在各个时期重视人民教育事业的时代特色,那么进入新时代以来,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现实依托。

首先,该论述内蕴了培养新时代杰出人才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强调时代新人的培养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的密切关系。劳动人才的素质高低是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各级各类人才的智力支撑,归根结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素质的提高,杰出人才的培养,为千百万各行各业人才的成长打下基础,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被当作脱贫致富,振兴当地经济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8],提出“三有”育才理念,阐明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目标。2018 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要求“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9],再次肯定了时代新人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彰显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可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的迫切任务,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其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需践行培养时代新人的创新性教育理念。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教育、科技与人才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实现“三位一体”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运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教育的九个坚持”“大思政课”等教育理念,使之服务于时代新人的培养目标,承担起新时代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在这些教育理念的实施过程中,微观上尊重个体差异,激发教育对象的潜能,坚持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培养青年更高水准的文化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宏观上构建起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多元育人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为培养时代新人、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凝聚合力。

最后,关键落脚点在于个体的内在认同和自觉行动。作为重点人群的青年学生要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历练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时代新人。青年学生要敢于走出书本、走出课程、走向社会、走向实践,树立科学的奋斗观,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如参与暑期“三下乡”活动、日常志愿者活动、支教活动等等,在实践锻炼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外化为实践技能,做到学以致用,不断对课堂所学进行检验,形成新的实践认知,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同时,需要动员全体人民主动接受教育,自觉学习与自身工作领域相关的科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民族创造活力,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要做好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的现实工作,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的相关论述,秉承培养时代新人的中国特色创新性教育理念,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好社会主义教育特色工程,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益。

综上所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所映射的根本立场、主体旨向、实践归宿脉脉相通,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人民性立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个方面的剖释,建构起该论述内涵的论析理路。

猜你喜欢

人民性时代发展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HANDS OFF THE WHEEL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