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2023-02-04胡止戈
胡止戈
摘要:教育的功能在于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国家早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现有教育制度下,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注点在于如何提升学生的成绩,将知识教授放在首位。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基本没有重视,只要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没有重大错误,工作就算是合格。本文就针对教育工作中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相应对策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时效性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关系最为紧密的人之一,如果说班级是一个大家庭,那么班主任就是這个家庭的家长。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处于初中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有着自身的特点,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教育制度自身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工作重心偏移现象,部分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没有足够的意识,在方法层面也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导致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也不是很好。
一、当前德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德育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长期以来,整个社会对于教学的关注点都在学生的成绩方面,教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师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专门去开展这样一项工作,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认为德育教育是家长的工作,教师只负责教会学生知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一种畸形的成长。
(2)德育工作方式方法落后。中国教育是一种填鸭式教育,没有考虑到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德育教育工作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层面。教师孜孜不倦,谆谆教导,学生却是左耳进右耳。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思维,对于世界的认识有自己的看法,容易冲动,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对于教师的说教在心理上存在抵触,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从而走向另一个方向。
(3)班主任自的身的德育工作水平还有待提升。受到应试教育影响的不只是学生,同时还有教师。由于将工作的重心放到了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时间以及投入的精力都相对较少,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同时教师也没有进行专业学习,在德育工作中是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开展教学工作,由于教师个人的水平有限,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方面自然不是很理想。教师从自身经验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单独的个体,有独立的思维,主观判断自己的方式是合理的。为便于管理,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存在。德育教学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因此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
二、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人的行为是意识支配的,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的一种看法,包含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如果把教育工作比作是金字塔,那么教育观念就是金字塔的塔基。教育观念是对教育工作的定位,影响到后期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在教学过程方法的使用。当前社会对于学生成绩的单方面重视,导到了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将精力投入到知识传授方面,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存在不平衡性,重教轻德。
(2)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好的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可能是南辕北辙,得不偿失。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在对学生教育的同时加强自我学习,积极参加一些德育工作交流会,相互之前交流德育工作经验和新的思想方法。平时要多关注时事同,积累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进行分享,贴近生活学生在的接受程度方面效果会更好。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课余生活也要多关注,从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对学生三观的形成进行积极引导,为学生的道德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学生德育工作现状里有提到,学生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周边环境以及群体压力的影响。
(3)拓展德育教育工作内容。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传统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将新时代下对于德育工作的要求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比如对于学生的文明行为、公共道德、社会意识等方面。在德育工作中要穿插一定的心理教育,解决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比如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义务活动,比如养老院。
综上而言,德育工作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并通过不同的方法,结合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德育工作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认识,还要让学生自觉的在生活中予以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