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GC 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

2023-02-04

电视技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领域人工智能创作

何 洋

(大庆油田信息技术公司网络运行维护分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000)

0 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崭露头角,为艺术与娱乐注入创新活力。本文深入探讨AIGC 的概念、演进历史及其在电影、新闻、电视及综艺等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通过剖析技术体系与发展方向,展示AIGC 在推动数字内容创新、提升产业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

1 AIGC 概述

1.1 AIGC 的概念

AIGC 是一种融合人工智能和创意生成的领域,旨在利用算法、学习模型等技术,使计算机系统具备创造性,从而在艺术、文学等领域展现独特的智能创作能力,是继专业生成内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PGC)和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之后的新的依托人工智能的内容生成方式[1]。

1.2 AIGC 的发展历程

AIGC 的发展经历了早期萌芽、沉淀积累以及快速发展3 个主要阶段。

(1)早期萌芽阶段(20 世纪50 年代至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早期萌芽阶段,受到技术水平限制,AIGC 还处在小范围实验阶段。1957 年,第一支由计算机创作的音乐作品《依利克亚组曲》诞生。20 世纪80 年代,IBM 公司通过隐形马尔科夫链模型打造了语音控制打字机坦戈拉。在这一阶段,AIGC 没有重大的技术突破。

(2)沉淀积累阶段(1990—2010 年)。在这一阶段,AIGC 从实验性向实用性方向发展。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图形处理器及张量处理器等的发展,AIGC 在应用领域逐步兴起。

(3)快速发展阶段(2010 年至今)。得益于以生成式对抗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算法的迭代更新,AIGC 进入蓬勃发展时期。2017 年,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创作了首部诗集《阳光失去了玻璃窗》。2018年,英伟达公司发布Stylegan 模型用以生成图片。2019 年,Deepmind 公司发布Dvd-GAN 模型用以生成视频。2021 年,OpenAI 公司推出Dall-e 并进行了迭代升级,可创作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2]。

1.3 AIGC 的内涵

从技术角度来看,AIGC 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根据对象、实现功能的不同具备不同的层次。智能数字内容孪生可建立现实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映射。智能数字内容编辑在数字孪生基础上,通过现实世界的操作对数字世界的内容进行控制和修改。智能数字内容创作使人工智能算法具备内容创作与自我演化能力[3]。

AIGC 为数字内容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AIGC 凭借超于人类的制造能力与知识水平,完成信息挖掘、素材调用及复刻编辑等基础机械劳动,推动内容生产的创新发展;第二,AIGC 支持数字内容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创新,推动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如经历2021年元宇宙元年后,将数实融合推到新的发展高度。

2 AIGC 的技术体系及演进方向

2.1 AIGC 的技术体系

从技术体系来看,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是AIGC 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AIGC 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传统基于模板或规则的前深度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快速发展的深度学习。强化学习、流模型及扩散模型等模型范式的发展推动了AIGC 应用场景的拓展。超级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大模型与多模态方向的突破,如视觉大模型提升AIGC 的感知能力,语言大模型增强AIGC的认知能力,多模态大模型升级了AIGC 的内容创作能力[4]。

2.2 AIGC 的演进方向

AIGC 技术在音频、文本及视觉等不同模态领域有深入的应用,包括三维重构、音频修复、语音合成、视觉描述、摘要生产、数字人、智能作画以及短片创作等。AIGC 推动内容创作方式变革的三大前沿能力是智能数字内容孪生能力、智能数字内容编辑能力以及智能数字内容创作能力。智能数字内容孪生能力包括智能增强技术与智能转译技术,智能数字内容编辑能力体现在构建虚拟数字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交互通道,其技术支撑包括数字内容的语义理解和属性控制,智能数字内容创作能力得益于模仿与概念学习的发展[5]。

3 AIGC 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

3.1 AIGC 在电影领域的应用

AIGC 在电影领域的应用涵盖广泛,从场景创作到特效设计,再到剧本创意。智能生成技术通过模拟人类创意,创作出独特而引人入胜的电影场景,为影片注入新颖元素。在特效设计方面,AIGC 可以精准生成惊人的视觉效果,提升影片的视觉冲击力。AIGC还能协助剧本创意,生成情节设定和对话,为编剧提供创作灵感。通过自动化流程,AIGC 加速了电影制作过程,为制片人和创作者提供了高效且创新的工具,推动电影产业迈向新的创作前景。

AIGC 在电影领域的应用最早在国外开始尝试,如2016 年6 月,纽约大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编写电影作品;2020 年,美国大学生运用GPT-3 模型创作剧本并拍摄电影短片《律师》。AIGC 技术在影视剪辑与后期制作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基于AI的图像处理系统“中影·神思”,参与多部影视作品的剪辑工作,包括《厉害了,我的国》《马路天使》。在影视预告片生成方面,AIGC 技术也有深入的应用,如IBM 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系统watson,可自动学习电影作品预告片的视听手法,从影片中挑选镜头制作预告片,再由制作人员润色修改,极大地缩短了预告片的制作周期[6]。

3.2 AIGC 在新闻领域的应用

AIGC 在新闻领域引领了信息传播的创新潮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技术,AIGC 能够自动生成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实现快速而准确的信息报道。它可以分析大量数据源,挖掘潜在新闻线索,并生成客观、准确的报道,提高新闻生产效率。在多媒体方面,AIGC 还能自动生成图表、图像,丰富新闻呈现形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以及人工编辑在保持新闻价值观的同时对AIGC 生成内容进行审查,以维护新闻行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在新闻领域,AIGC 全面赋能新闻生产,如写稿机器人、采访助手、视频字幕生成、语音播报、视频锦集以及人工智能合成主播等,推动了新闻制播的转型升级。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实现新闻录音语音转换成文字,提高新闻的生产效率,保障新闻的时效性。2022 年冬奥会期间,科大讯飞的智能录音笔助力冬奥会新闻采写工作,帮助新闻记者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新闻出稿。

AIGC 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智能新闻视频剪辑。2022 年冬奥会期间,央视频通过AI 智能内容生产剪辑系统产出多个冬奥冰雪项目视频锦集内容。在AI 合成主播领域,AIGC 开创了新闻领域实时语音及人物动画合成的先河,如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社等媒体推出的新小微、小C 等虚拟新闻主持人被广泛应用于晚会主持、记者报道、天气预报等领域。2020 年全国两会期间,多语种新闻主播采用中、韩、日、英多种语种进行新闻报道[7]。

3.3 AIGC 在电视领域的应用

AIGC 在电视领域的应用极富创意,涵盖内容制作、节目创新和用户体验。通过智能生成技术,AIGC 可加速剧本创作,提供新颖的情节和人物角色,为电视剧注入新鲜元素。在节目创新方面,AIGC 能够分析观众喜好,推荐个性化内容,提升节目吸引力。AIGC 还能自动生成视觉效果、片头动画等,为电视节目增色不少。然而,使用AIGC 需要在保持创新的同时注意人工审查,确保内容符合道德和法规要求。AIGC 在电视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行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电视娱乐的创新发展。

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与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银河互联网电视视听内容安全智能审核体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高效审查电视节目内容,确保符合法规标准。该智能审核系统采用先进的语音和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广播电视内容的自动检测和过滤。对视听内容进行多维度的智能识别和审核,能够准确识别涉政、涉黄、涉暴、涉赌等不良内容,保障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该体系具有高效、准确、快速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电视媒体、网络电视等领域。

3.4 AIGC 在综艺领域的应用

AIGC 在综艺领域的应用为节目制作和观众互动带来了新契机。通过智能生成技术,AIGC 可以协助创意团队快速构思和设计有趣的综艺节目,从而丰富节目内容。在互动方面,AIGC 可以分析观众反馈和喜好,提供个性化的参与体验,增加观众参与感。AIGC 还能生成虚拟主持人、创意游戏等元素,为综艺节目注入创新元素。然而,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需要确保AIGC 内容的道德和法规合规,以维护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和观众的信任。AIGC 在综艺领域的应用为节目创新和观众互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AIGC 技术打造了一批虚拟偶像,实现与用户共创合成歌曲。早期的虚拟偶像以初音未来、洛天依为代表,是基于Vocaloid 语音合成引擎软件的虚拟人物。2020 年5 月16 日,浙江卫视音乐类综艺《天赐的声音》收官之战邀请了中国人气最高的虚拟歌手洛天依。这是洛天依在卫视大型音乐综艺节目首秀,与张韶涵同台演绎热门歌曲《芒种》,与白举纲共同演唱洛天依的名曲《万古生香》。两场舞台表演让观众直观感受虚拟歌手的舞台表现力[8]。

4 结语

在AIGC 的引领下,数字内容创新在广播电视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从电影到新闻、电视综艺,AIGC 为创作者提供了高效的创作工具,为广播电视注入了新的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可能性。未来,AIGC 将持续推动广播电视行业迈向更加智能、富有创意的崭新时代。

猜你喜欢

领域人工智能创作
领域·对峙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一墙之隔》创作谈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创作随笔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创作心得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