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虚拟空间的交互影像视觉设计

2023-02-04江雨芯尚秦文

电视技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虚拟空间体感触觉

江雨芯,尚秦文,张 渐

(四川美术学院 影视动画学院,重庆 401331)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产业中信息技术以及虚拟技术领域的蓬勃发展,网络以及其构建的虚拟空间已经成为人们在这个时代的社会居所。发展虚拟空间的可交互性与视觉已经形成了主导性的技术发展格局,在此环境下,扩展虚拟空间的体验性视觉得以形成[1]。其不限于娱乐,未来更是会渗透于教育、医疗、日常办公当中并承担核心角色。鉴于此,探究交互影像设计对于未来的虚拟空间交互可能性是十分必要的。

1 虚拟空间与交互影像

1.1 虚拟空间和多维体感交互技术

虚拟场景是基于数字技术为手段设计开发,依附于数字化设备平台运作的人造空间。这种由三维技术打造的空间在影视、游戏产业中活跃且日趋真实,甚至拓展了现实的边界[2]。而让虚拟场景迭代为虚拟空间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使人能通过头盔、手柄等体感装置,多感知的潜入虚拟场景并与场景内的物品交互。这种依托于VR技术的发展能极大程度地操纵玩家的五感,衍生出的虚实结合、沉浸性和突破空间限制等全新的特征,让观众获得趋近现实的情感价值。与之相辅的多维体感装置从声音、触感甚至嗅觉等方面增强虚拟空间对观众感官的欺骗。常见的有手柄、立体音响、环境模拟器械等设备。比如观众触碰物品,手柄能给予震动温度反馈;飞机掠过时,环境模拟器械刮出强风配合立体音效,使虚拟影像拥有了能与观众的五感进行交互的现实作用力,是虚拟空间给观众带来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虚真性体验”。

1.2 交互影像

交互影像艺术是数字时代孕育而出的新媒体产物,程序赋予了影像艺术超越基础观看功能的交互特性。在与装置艺术相结合后,观众能通过体感装置发出信号,以此触发装置,使作品呈现出包括影像在内的艺术形态[3]。交互影像在如今存在于多领域、多场合,其搭载装置不仅限于本文所探讨的虚拟技术。交互影像改变了创作者与观众单向传播的接收形式,使二者都参与了艺术表达的过程。因此,创作者能随之拓展艺术思想表达渠道。交互影像具有不定性,作品没有最终固定的艺术形态,往往能够随着不同观众的不同信号产生不同的感官效果。

2 虚拟空间的影像互动分析

2.1 虚拟空间视觉与感官反馈的多感官调动

虚拟空间中,影像对观众的视觉产生的欺骗性会作用于其他感官。就如同“滴水行刑”心理暗示的故事,人用来感受空间的五感是相互影响的[4]。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认为“只有物质性身体与意向式身体的统一,才能使身体‘在世存在’”。多感官的结合才能使观众真正进入虚拟空间,不仅限于“观演关系”的改革,而是有突破“观”的更多的方式让观众去感知虚拟空间。从3ds Max、Maya 等三维软件的更新换代,到UE5 为代表的可以用于虚拟制片和快速搭建虚拟空间的引擎出现,数字特效方面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如今,不仅制作视觉特效的成本降低,产出的效果也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动态影像在视觉层面上的表现力,已经从最初的索巴尔斯时代只能产出的点线面平面式图像发展到现今的包罗万象的拟像时代。任何一种元素,任何一种风格,现实中存在抑或不存在,只要是艺术家想要运用到动态影像中去,就可以通过数字软件进行创造。

然而,通过VR 头戴式设备(VR 技术)以及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艺术性画面会磨损真实沉浸感。于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使虚拟美感体验与真实感协调融合,艺术家们都努力通过嗅觉、触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去“混淆”观众对于自身存在与所处空间的认知,从而达到虚真体验,力求缩短真实与虚拟的距离。这个长度越短,人们从中获得的体验就越多。

融入数字技术后,影像交互过程能不断地冲击观众的感官感受,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富有层次的多感官联动,使观众感受虚拟空间的魅力。

2.1.1 嗅觉对视觉的前置提示

在虚拟空间中将人的嗅觉视觉进行一体化设计,就是指将嗅觉感官和视觉感官一起加入影像交互当中。嗅觉信息会对人类视觉进行引导。环境中存在着各类物体,其不同的化学构成所散发的特殊气味信息会萦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予大脑信号[5]。

2.1.2 触觉对视觉的补充说明

触觉是按压、接触等机械刺激发生后的感觉。在虚拟空间中行动,物品在即将与观众接触时,视觉收到信号传达至大脑,观众就会提前知道将会有触觉反馈发生,而如果创作者没有将触觉设计在影像交互当中,这一部分感官的缺失会立即提醒沉迷于虚拟空间的观众,眼前为虚幻而非真实。只有通过触觉与视觉的结合才能连通视觉与触觉这一反馈系统,才能连通观众与影像。

2.2 视觉设计“虚真性”体验

影像视觉协同体感装置反馈属于交互设计的一部分,分为虚拟场景的变换触发体感装置变化和观众通过体感装置触发虚拟空间产生变化并反馈于观众。合理利用虚拟空间的周边技术,如上面所说的手柄、立体音响等与影像联动响应,能让观众获得更真实的场景反馈。设计者创造的是现实空间所没有的景象、体验,交互影像所能做到的定是超越现实人体的。利用VR 技术营造出来的空间,也就是基于符号化的“超真实”,是融入了人类想象等主观创造层面的元素建立出来的。例如VR 游戏《HiBow》,玩家可以飞跃在艺术性、非真实的场景中使用弓箭战斗,而交互上也有对拉弓时震感的处理,让玩家现实感官浸入虚拟空间中,在虚拟空间对影像进行交互,获得现实体感装置的触觉补充。视觉设计要首先有高于真实的艺术性,以表达思想为主,要从满足观众心理需求出发,将拥有审美性的高于真实影像通过交互感官反馈的配合让观众辨其为现实。力求观众真实感地创造出极具作者审美的现实不可现场景,是虚拟空间视觉设计“虚真性”体验的精髓所在。

3 虚拟空间中交互影像视觉设计策略

3.1 虚拟空间下交互特质的审美价值

存在于虚拟空间当中的交互影像艺术最明显的特质依旧是交互性。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说,“交互”就意味着召唤结构。虚拟空间中的影像开始进行后,其能互动节点会因为观众的参与行为出现不确定因素,是对作者影像作品的补全。交互影像是一种具身性的审美体验,既引起生理反应,也引起心理反应。影像在获得交互性后,观众就从一种单向接收变成了调动感官能动性的功利性观影。艺术作品已经能通过科技的进步增强与审美受体的交流。

3.2 审美性体验要素分析

在重视交互上,对影像的审美要素的分析自然是首要。心理学家Treicher 的研究表明,人对外物信息的接受有高达83%来自视觉。而组成影像信息可以从影像、色光、声音要素入手分析。特别是在虚拟空间中时,审美已脱离现实环境,根据艺术家审美出发进行创作,达成一种特殊视觉体验。但为了增加观众的沉浸体验感,互动也需结合现实中的人体感官反馈,带给观众虚实结合、如梦境般的虚真性体验。

3.2.1 影像要素

影像由具象符号和抽象符号构成,具体的影像主要为可轻松辨别的实物或是经过少许艺术加工的现实景观等等。这种直观且具体的符号信息不需要调动观众太多的审美分析能力,就可以轻松获取画面信息。因此,在影像创作中,重视具象影像能易于观众理解体会,避免过度抽象的画面曲高和寡的情况。而抽象是创作者将思维审美高度凝练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符号。对观众欣赏门槛要求较高,需要从近似作者的审美角度出发才能理解大概,但同时也能有更丰富的底蕴和审美层次。

3.2.2 色光要素

色彩心理学最初被认为是具有心理治疗作用的,并被学者从临床角度开展研究。画面上最初映入眼帘的也是色彩信息,之后才是需要辨别的形状、机理等视觉元素。除信息传递外,色光也为发展铺垫和气氛烘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品《AETHER》就用五彩的颜色光影表达宇宙的美,根据观众对屏幕的滑动影像会炸出不同形态光点。作品通过变幻莫测的色光去表达情绪,充满趣味。心理学上将不同感知互相影响的情况称为“联觉”(例如冷色调会让人联想感知到寒冷)。虚拟空间的影像设计能无视现实约束,畅快地进行色光设计。运用好色彩对观众心理层面上的影响,更能做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3.2.3 声音要素

虚拟空间中,为增强沉浸感,可使用三维立体声响。在高沉浸的环境下,影像为立体而声响为平面,会使观众出现“出戏”的情况。声音方面除立体音响技术之外,还有音量、音色、音调等要素。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使人的心境产生变化,低音调例如鲸鸣会使人情绪稳定,经常会在沉浸展馆中使用,能够烘托静谧的环境氛围。

4 结语

三维空间充满创造性与多样性,虚拟空间使创作者拥有几近无限的发挥空间。交互设计的灵感之处当然需要创作者对可交互装置有着相当的认知。创作出好的可交互影视,需要对色彩、画面、影像甚至现实中的可操控性装置都有深刻的理解以及调度能力。创作者也需要接受前沿的信息来进行创想。物质决定意识,只有现实的新技术才能激发符合逻辑的创想。

猜你喜欢

虚拟空间体感触觉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基于虚拟化的相向行驶车辆间通信机制的研究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食的触觉
非触控式的体感机械臂交互控制系统研究
触觉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
体感语境下的交互行为设计
针对视障者的触觉图形呈现及其设计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