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与南亚邻国边贸的成就与经验
2023-02-04王孟娟
王孟娟
中国西藏与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南亚国家相邻,边境线长达3800公里。西藏边境线上目前有对外通道312条,其中常年性通道44条,季节性通道268条。在这些通道中,中尼边境184条,中印边境85条,中不边境18条,中印边境锡金段8条[1]。西藏与南亚周边邻国尼泊尔、印度、不丹的贸易往来历史悠久,自吐蕃王朝就开始有贸易往来。和平解放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边境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西藏和平解放后与南亚邻国的边贸发展情况
(一)中印边贸发展情况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印度继承了英国在藏特权,在藏商埠经商维持旧例。1954年中印签署协定,双方贸易正常化,印度在亚东的特权被取消。根据这个协定,藏印贸易有了很大发展。就亚东下司马市场从印度进口的统计数字来看,1955年进口值为3,107万元,到1957年进口值为7,187万元[2]。1959年西藏武装叛乱是中印贸易的转折点,印度开始对西藏实行禁运,达赖集团及叛乱分子最终逃亡印度,成立所谓的“流亡政府”。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导致两国的边境贸易往来停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印关系回暖。1991年中印签署了恢复边贸的备忘录,1992年中印同意通过里普列(强拉)山口进行边贸,之后签署增加边境贸易点的补充协定,增加了什布奇山口,两国边境贸易进入活跃阶段。由于自然气候、交通运输等客观条件限制,此两处山口贸易交易额有限。2003年6月,印度时任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中印就重新开放西藏和锡金之间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达成协议。2006年7月,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正式开放,双方规定边贸通道每年5月到11月开放,印度允许出口29类商品,中国允许出口15类商品。边贸通道开放期内,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和印度锡金邦边境地区的居民可凭边民证进行正常贸易往来。2019年亚东县边境互市贸易额为11601.28万元(人民币,下同);中印亚东仁青岗临时边贸市场进出口总额为7356.3万元,同比增长17.9%。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亚东边贸迅速发展,交易商品逐渐增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成为西藏面向南亚开放的窗口,造福了当地的边民。
(二)中尼边贸发展情况
尼泊尔与清政府于1856年签订了《西藏廓尔喀条约》,规定廓尔喀(对尼泊尔居民的统称)商民在藏可自由经营,可在拉萨设置官员等。到西藏和平解放时,尼泊尔在藏享有将近百年特权。由于当时交通困难,西藏居民所需的日用品一直从印度进口。藏印间贸易,除少数藏商及克什米尔商人外,传统上由尼泊尔商人垄断[2]。中国内地通藏公路修通前,尼泊尔商人获得大额利润。1955年中尼建立外交关系,1956年中尼协定签署,将尼泊尔在藏享有的特权废除,中尼两国在新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和贸易关系。1961年中尼公路开始修建,1962年樟木(原聂拉木)分海关正式成立。1965年中尼公路通车促进了两国经贸合作,中尼贸易开始集中于聂木拉县的樟木镇。1983年樟木口岸成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是西藏目前最大的边贸中心口岸。在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前,樟木口岸承载了90%以上的中尼边境贸易量。2020年樟木恢复通关1年的进出口外贸总值就达5.73亿元。从该口岸进口到中国的商品主要有大米、面粉、辣椒、香水,出口到尼泊尔的商品则是羊毛、茶叶、盐和藏药,尼泊尔是西藏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尼泊尔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西藏与尼泊尔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从传统的农业、旅游业合作到新兴的航空领域、互联网等都有合作。
(三)中不贸易发展情况
中国与不丹之间存在领土争议,边界谈判已进行25轮,目前边境基本处于和平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印度插手,不丹没有和中国正式建交,印度和不丹在1949年签署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和不丹也有边贸往来。1961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亚东的帕里设立海关分关。1962年,中不贸易往来中断。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不边贸市场重新开放,民间边贸恢复正常。中不交流主要通过亚东的帕里市场进行边贸,2002年交易额近2000万元人民币,2015年交易额达到3636.68万元[3]。西藏亚东县有3个中不边贸互市点、康马县境内有1个交易点。2017年中不边贸交易额达2840.4万元,同比下降5.95%。
二、西藏和平解放后边贸取得的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后与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取得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边境贸易进出口交易额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改善及边境口岸建设等方面。
(一)西藏边境贸易进出口交易额
表1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到2019年的外贸及边贸进出口交易额,由于年份较长,从1980年后以5年为单位选取数据进行分析。2015年尼泊尔发生地震,樟木口岸受损严重,故选取2014年的数据。
表1 西藏对外贸易及边境进出口交易额(1951—2019年) (单位:人民币万元)
从表1可以看出,西藏和平解放初期,经济严重依赖进口,粮食、日用品都从印度进口,出口主要是羊毛、牦牛尾等土特产,处于贸易逆差状态。1954年中印协定签署后,在亚东下司马镇的印商、尼商增多。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达赖集团叛逃印度,这是中印贸易的转折点,中印贸易额从此急剧下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西藏的对外贸易开始迅速发展,主要通过尼泊尔樟木口岸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交流,西藏的对外贸易额比之前有了大幅增长,而边贸相对发展较慢。1995年,西藏边贸开始大规模增加,并且处于贸易顺差状态。2000年,西藏边贸总额达到9.4亿元,2014年边境贸易额达到121.74亿元,这其中主要是与尼泊尔的贸易。2015年尼泊尔发生大地震,樟木口岸受损严重,加上外贸形势严峻,到2019年,西藏边境进出口交易额仅为29.33亿元,见图1。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西藏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1.33亿元,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9.67亿元。
图1 1951—2019年西藏外贸额和边贸额对比(单位:人民币万元)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和内地的公路还未通车,西藏的外贸只有与南亚邻国间的贸易及边民互市交易,边贸数值和外贸数值是重合的。1978年西藏边贸占外贸总额的20.95%,之后的1985年、1990年徘徊在30%左右,1995年边贸进口额减少,所占外贸比重较低。1995年之前外贸总额和边贸总额都相对较少,1995年只能看到外贸总额,之前的外贸和边贸交易额几乎没有。2000年之后西藏的外贸和边贸大规模增加,2014年外贸和边贸交易额达到最高值,边贸在外贸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0年边贸额占外贸额的83.31%,2014年边贸额占外贸额的87.91%,2000—2019年间边贸占外贸的平均值60%左右。图1表明,边贸的发展和口岸的建设对西藏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中尼贸易除了口岸外也有边民互市贸易,日喀则市有双方传统边贸市场21个,其中仲巴县有5个,萨嘎县有3个,吉隆县有3个边贸点,聂拉木县有3个、定结县有2个、定日县有5个;阿里地区的中尼边贸市场在普兰县。
(二)基础设施改善
到2019年末西藏共建设亚东仁青岗边贸市场(一期)、吉隆国际边贸市场、康玛县涅如边贸市场等19个项目,边贸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边贸公路、铁路建设取得很大成就,2019年西藏公路总通车里程为10.4万公里,日喀则吉隆县开通6条客运班线。一些边境乡道到边贸市场的公路都在修建或规划中,如日喀则萨嘎县昌果乡至土巴荣边贸市场公路正在修建中,昌果到强拉边贸市场的公路已经在规划中[5]。铁路方面,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彻底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并且将来会延伸到相关口岸,建设到吉隆、亚东和普兰的铁路线,已经规划“两纵两横、五出区、三出境”的铁路网。中尼跨境铁路在中国境内是日喀则到吉隆段,是拉日铁路的延伸,然后再从吉隆口岸通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2020年11月,中国与尼泊尔召开中尼铁路第六次会议,商讨铁路领域的技术交流等合作事宜。西藏与尼泊尔航空也开展合作,2014年西藏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尼泊尔当地航司组建喜马拉雅航空,2019年开通北京至加德满都直飞航班。2018年中尼签署运输协议,同意尼泊尔使用中国天津港等4个海港及日喀则、拉萨等3个陆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中国与尼泊尔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西藏目前有那曲、拉萨两个物流中心,可以考虑在日喀则兴建新的物流中心,加快边贸货物的流通。
(三)边境口岸建设规模扩大
西藏目前边境县有21个,边境口岸有7个:樟木、普兰、吉隆、日屋、陈塘、里孜,亚东,其中5个是中尼口岸,1个是中印尼口岸,1个是中印亚东乃堆拉边贸通道,还有1个拉萨航空口岸。其中,樟木、普兰、吉隆口岸为国家一类边境口岸,普兰口岸是中印尼共用。吉隆口岸是216国道的终点,与樟木口岸相邻。2014年10月,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三代热索桥并排而立,见证了贸易的发展。樟木口岸受尼泊尔地震影响关闭后,2017年吉隆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成为西藏面向南亚大通道建设的重要道路。陈塘、里孜口岸开放时间相对较晚,2012年对外开放,主要是边境互市贸易。普兰口岸在1954年开放,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关闭,1992年重新恢复开放。该口岸北部有神山冈仁波齐峰和圣湖玛旁雍错,是印度、尼泊尔香客朝圣之处。2015年在普兰口岸从事经商的固定外商已达557家,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419万元[6]。2016年普兰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362万元,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三、西藏边境贸易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西藏与相邻南亚国家的交流促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双方经济的发展,边贸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西藏的繁荣发展。1959年党带领西藏人民进行平叛和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当家作主,建立全新的社会制度,西藏的各项事业开始发展。为了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巩固边防,中央从1980年4月开始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西藏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建设边疆,巩固边防,逐步使西藏兴旺发达、繁荣富裕起来[7]。1984年党中央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次研究西藏的特殊情况,肯定了之前的工作成绩,制定了适合西藏经济发展的新政策,开始了全国性的援藏工程建设,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发电站等43项基础项目开始建设。
1994年7月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这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解决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此时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各项措施加快发展和保持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时值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会议分析了新世纪初西藏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继续实行援藏政策,指出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围绕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长治久安提出“科教兴藏”及可持续发展战略。2010年1月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战略上明确提出支持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西藏开始加强边境口岸基础建设,降低通关及物流成本,与南亚相邻国家贸易加速发展。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口岸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吉隆口岸,稳步提升樟木口岸,积极恢复亚东口岸,逐步发展普兰和日屋口岸。”[8]从2010年之后,西藏的边贸飞速发展,2014年边贸进出口贸易额121.74亿元,主要是和尼泊尔的边境小额贸易。
可以说,每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是从西藏的实际工作和条件出发,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西藏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及援建方式。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成长和斗争的洗礼,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不断遇到新问题,执政经验和理念都逐渐走向成熟,对西藏稳定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理解更加深刻透彻。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这说明党对西藏的工作方针政策是正确的,西藏的跨越式发展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建设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西藏在历史上是唐蕃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此倡议面向尼泊尔、印度等周边南亚国家的重要枢纽。西藏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是中国通向南亚的门户,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中国西藏与尼泊尔的交流合作取得了广泛的成就,2017年1月“西藏号”集装箱首发宁波港,使得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国家的产品可以经西藏出口。2017年5月中国和尼泊尔签订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在口岸、公路、铁路、航空、通信等在内的基础设施方面均有合作。在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尼泊尔同我国签订《中尼友谊工业园框架性合作协议》。2019年双方再次签订《中尼友谊工业园项目推进协议》,这是项目推进的重要标志,有利于西藏地区和尼泊尔的共同发展,双方在传统农业、旅游业、跨境光缆方面也都有合作。西藏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建设项目,加强了与尼泊尔的联系,口岸建设继续推进,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三)坚持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60多年实践中党的治藏方略,将其概括为“六个必须”。会议明确了西藏的定位及工作的二十字重要原则,“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树立生态保护的理念。2020年8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出要做好新形势下西藏工作,要坚持“十个必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总结提炼以往党领导人民治理西藏的经验,是指导西藏各项工作的纲领,表明党对新时期西藏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化。此次座谈会西藏工作部署的五个阶段性特征之一就是边境建设进入到富民强边的攻坚期,要加强边境建设,改善边境群众的生活条件。这为西藏边境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而西藏发展边境贸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就是富民强边的一个重要途径。边境地区的稳定是边贸发展的前提,中印边贸的起伏性反映的是中印关系的不稳定性。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西藏工作要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进行,亚东作为西藏边境县,在边境稳定和平的前提下,发展边境贸易对加强边境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边民安居乐业,守护边防。中尼边境贸易对喜马拉雅经济带建设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要,在西藏推进“一带一路”及南亚大通道建设时可以通过中不经济交流拓展双方的民众基础、文化基础,加强文化及宗教方面的交流[9]。
四、结论
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与南亚国家的边贸经济交流迅速发展。西藏边境贸易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治藏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提出新时代治藏方略的战略意义。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按照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要求,巩固边境建设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西藏的安定和繁荣。西藏利用地缘优势同南亚国家开展边境贸易是富民强边的重要方式,边境稳定和边民安居乐业才能消除各种分裂势力的觊觎之心,保障西藏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